我國科學家發現罕見天文現象「雙黑洞吞噬恆星」

2020-12-05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趙永新、呂騫、王夢曉、楊穆龍)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發現罕見天文現象:在一個河外星系中觀測到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

黑洞潮汐撕裂並吞噬恆星的藝術圖。 圖片來自NASA視頻中心

超大質量雙黑洞相互繞轉系統瓦解恆星示意圖。圖片來自ESA/C.Carreau

據悉,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為第一作者單位,其他合作者包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州大學、上海天文臺、中山大學以及北京大學。

據舒新文教授介紹,黑洞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天體,具有獨特的時空結構,進入其視界面的所有物質包括光線都無法逃脫。當一個恆星運動到太靠近黑洞的位置時會被其強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進而被黑洞吞噬,同時釋放出短暫的劇烈電磁波輻射。這一現象,被稱為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對於一個本身就很難被發現的休眠黑洞來說,發生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的概率隻有十萬分之一,每個星系每10萬年才會發生1次。」 舒新文說,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們也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而能夠捕捉到這種天文現象更是極為罕見。

舒新文教授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進行天文觀測時留影。(受訪者供圖)

舒新文團隊通過分析衛星觀測資料,在一個距離地球約26億光年之遙的星系中成功發現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觀測証據。這是迄今為止天體物理學家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這一發現不僅佐証了首次發現該天文現象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更為該項研究提供了明確的研究價值和方向。舒新文表示,如何尋找和探測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是當今物理學和天文學最重要的前沿問題之一,相關探測和研究對揭露宇宙中最早期巨型黑洞的成長機制、宇宙引力波現象的產生和變化規律,乃至對宇宙及其基本物理規律的探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責編:呂騫、趙竹青)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如獲証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
  • 從新冠治療到黑洞照片,頂尖科學家們匯聚在上海都講些什麼?
    論壇期間將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將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論壇首日,數位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展開討論,發表了相關主旨演講。這些話題從基礎科學到新冠肺炎治療﹔從引力波到黑洞,囊括了眾多全球矚目的科學技術熱點話題。
  • 我國科學家揭示SARS冠狀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揭示SARS冠狀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在SARS冠狀病毒起源與進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專家在我國雲南發現了一處蝙蝠SARS冠狀病毒的天然基因庫,研究揭示了我國蝙蝠攜帶有不同株具有跨種傳播至人群可能性的SARS冠狀病毒,揭示了SARS冠狀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
  • 「宇宙燈塔模型」或顛覆「黑洞發光說」
    科技日報東京9月9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國立天文臺川島朋尚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針對被稱為超高亮度X射線源的天體,提出新型「宇宙燈塔模型」,並通過超級計算機計算,顯示中子星也可發出與黑洞同等程度的強光,這一結論可能推翻現有的理論。
  • 我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孫競)  由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與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繼2016年提出鈣鈦礦維度調控創造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效率記錄後,近日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近紅外鈣鈦礦
  • 人類歷史上首次拍到的黑洞,是用夏威夷語命名的!
    最近,你是不是被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刷屏了?夏威夷時間2019年4月10日凌晨3:07分,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在全球六地同時公佈了這張震撼人心的黑洞圖像。這張黑洞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essier 87中心的黑洞,該黑洞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 新發現:7000萬年前正孵卵的竊蛋龍化石與現代鳥類孵蛋姿態一致
    該項研究報道了發現於我國江西贛州晚白堊世(7000萬年前)地層中的竊蛋龍化石,這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姿勢的化石。該竊蛋龍身長2米左右,蛋巢含有至少24個蛋,呈上下三環排列﹔保存了竊蛋龍成體伏在蛋巢上的孵卵姿勢外,更為重要的是蛋巢內保存了正在孵化中的胚胎,它們為認識竊蛋龍孵卵行為和孵化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証據。
  • 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天文現象
    本報訊 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舒新文研究小組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一個銀河系外星系中發現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
  • 我國科學家發現罕見天文現象「雙黑洞吞噬恆星」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趙永新、呂騫、王夢曉、楊穆龍)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發現罕見天文現象:在一個河外星系中觀測到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黑洞潮汐撕裂併吞噬恆星的藝術圖。
  • 南半球稀有「騙子太陽魚」 首次南加海岸發現
    南加州海岸最近發現一隻長達七呎的巨大罕見海洋生物,專家研判它是生活在南半球的稀有新物種騙子太陽魚(俗稱翻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