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勸退」冥王星事件來龍去脈

2021-01-09 搜狐網

  據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1846年9月23日,德國天文學家伽勒在預測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顆新行星。這顆行星的顏色好像海水,因而以海洋之神尼普頓命名,中文稱為海王星。海王星的引力部分解釋了天王星軌道的誤差,但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天文學家相信海王星軌道之外還存在一顆未知行星。

  但這顆神秘行星太遠太暗了,經過幾代人近一個世紀的努力,它才於1930年2月18日出現在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的視野裡。這顆遠離太陽光輝的星星被賦予了地獄之神普盧託的名字,中文稱為冥王星。至此,「太陽系九大行星」的格局堅持了70多年。

  然而冥王星是一個異類。它個頭太小,軌道太扁,而且軌道平面相對於地球軌道平面有很大的傾斜,而不像其他行星軌道基本上與地球軌道位於同一平面中。這些特徵使其行星地位相當不穩定,總是有人認為應該把它開除出行星家族。近幾十年來陸續發現的許多柯伊伯帶天體,使這個問題進一步激化。

  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外圍的一個區域,那裡有許多小天體繞太陽運行,可能是太陽系早期物質形成行星之後的剩餘材料。第一個柯伊伯帶天體於1992年被發現,現在其家族成員已經增加到幾百個。

  從2000年起,柯伊伯帶天體直徑最大記錄不斷被刷新。2004年,當一個叫「塞德娜」的天體以直徑1700公裡的尺寸直逼冥王星時,情況已經變得難以收拾。忍無可忍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來重新討論行星的概念,看看是把這些新發現的大傢伙接納進行星家族,還是索性剝奪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2005年7月,暱稱齊娜的「2003UB313」被介紹給公眾,它是70多年來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的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這是推動行星概念被重新定義的決定性發現:事情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

  一號候選行星———卡戎

  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詹姆斯·克裡斯蒂在檢查冥王星的照片時,發現其側面有一個明顯的腫塊,由此推斷冥王星有一顆衛星。這個新發現的天體最終被正式命名為卡戎,在希臘神話中他是冥河上的船夫,引渡亡魂前往陰間。

  卡戎本身並不很大,直徑約為1200公裡,質量約為月球的1/45。

  卡戎自身的引力大到足以使它呈球形,而冥王星和卡戎的共同重心位於外部空間裡,並不位於冥王星內部。這些特徵使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與卡戎更像是一個雙星系統,彼此是平等的伴星關係,而不是行星與衛星的關係。

  二號候選行星———穀神星

  1801年1月1日,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偶然發現了一個移動速度很快的小天體,計算表明它的軌道正處於預測中那顆未知行星所在的位置。

  這顆新行星以西西里守護神刻瑞斯的名字命名,中文稱為穀神星。在羅馬神話中,刻瑞斯是掌管糧食豐收的女神。

  相比起其他行星,穀神星非常小,其直徑約950公裡,質量約為月球的1/85。由於這些天體很小,19世紀初期,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建議將它們稱為小行星。這個建議很快被採納,穀神星從此失去了行星的地位。

  三號候選行星———齊娜

  編號為「2003UB313」的新天體目前還沒有名字,只有一個非正式的暱稱「齊娜」,這個名字取自電視劇《好戰公主齊娜》的主角。

  齊娜的公轉軌道是個很扁的橢圓,它公轉一周需要560年,離太陽最近的距離是38個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約1.5億公裡),最遠時為97個天文單位。由於齊娜是如此遙遠,哈勃望遠鏡給它拍到的最好照片,也只能顯示出一個解析度極低的白色光點。

相關焦點

  • 新聞背景材料在電視新聞中的運用
    靈活的運用新聞背景材料,可以說明新聞事實發生的前因後果、條件、來龍去脈,增加新聞的厚重感,豐富新聞的信息含量,使新聞立體化,並且可以闡明記者對新聞客觀事實的理性認識、深化新聞主題、傳播知識,增加新聞的趣味性。對於電視新聞深度報導來說,如果缺少了對新聞背景材料的交代,就無法構成一篇完整的深度報導。
  • 四川新聞網:評論「冥王星事件」
    按照評選年度新聞的慣例,我以為,2006年度的科技新聞,「冥王星事件」,當為首選。打開google中文搜尋引擎,關於冥王星的信息可謂鋪天蓋地。對冥王星的遭遇,各種傳媒使用的詞彙也極具中國特色,「降級」、「下崗」、「裁員」、「開除」、「除名」、「逐出」、「出局」、「改制」,不一而足。
  • 冥王星和卡戎星從母子變為兄弟的來龍去脈
    冥王星從太陽系大行星中請了出去,很傷心的成為了一個矮行星。它與卡戎的關係也從主星和衛星的母子關係,變成了雙行星系統的兄弟關係。冥王星很有些不服,你地球和月亮怎麼就不屬於兄弟雙行星呢?為了安撫這個小兄弟,我們還是給它來科普一下人類的一些規則和看法。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雙星系統。
  • 冥王星出局之謎
    新華網專稿:最近,在天文學界發生了一個使世人震驚的事件。這就是冥王星被「開除」了,不再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了。這件事在學術界仍有爭議。有的科學家說,應該將其開除,有的則反對,各執一詞。美國《新聞周刊》4日一期刊登文章,詳細介紹了這種分歧的來龍去脈。文章摘要如下。  還算幸運,克萊德·湯博沒看到這一天。
  • 【字裡行間】歷史上的今天·冥王星"驅逐"事件
    今天藍豆豆代表創空間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件發生在2006年8月24日的大事件——冥王星&34;事件。這個事件不僅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更是直接改寫了世界各地的教科書。冥王星被&34;【冥王星&34;事件】2006
  • 冥王星發現者骨灰抵達冥王星 畢生遺願終成
    【天極網IT新聞頻道】【Yesky新聞頻道消息】根據美國宇航局確認,「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器已於美國東部時間7月14日7時50分(北京時間7月14日19時50分)成功從距冥王星12500千米處飛掠,成為人類首顆造訪冥王星的探測器。
  • 新聞背景:近年來歐洲發生的重大恐襲事件
    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  新聞背景:近年來歐洲發生的重大恐襲事件  新華社記者王龍琴  英國警方3日說,首都倫敦當晚發生至少3起安全事件,其中包括一輛貨車以約80公裡時速衝上倫敦橋行人道衝撞行人,造成至少6人死亡。
  • 一周天文新聞綜述:地球素顏照、冥王星大氣、地球大表哥
    作者|Alex Knapp天文新聞綜述(Around The Universe)回顧了過去七天裡的突破性發現和宇宙照片,上周的事件包括新發射的衛星、國際空間站的新成員、地球的孿生兄弟、冥王星的大氣等等。
  • 冥王星:134340號小行星?
    文/鄭永春冥王星和柯伊伯帶的發現過程十分艱難,是象徵人類探索精神的重要事件之一。自1846年,海王星被首次發現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新的海外行星(即海王星外的行星)。
  • 冥王星:冥王星系統
    從凱克望遠鏡觀察到的紅外冥王星和卡戎,請注意,顏色並不表示冥王星和卡戎的顏色,而是指示光的亮度(與輪廓在地形圖上顯示高度的方式相同)。而且因為來自冥王星和卡戎的光被望遠鏡上方的地球大氣散射,冥王星和卡戎的圖像也模糊不清 - 它們的實際尺寸遠小於它們在這張圖像中出現的尺寸。
  • 冥王星的「前世」與「今生」
    新華社/法新今年是冥王星發現90周年。冥王星曾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後來又被逐出大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然而冥王星從未淡出人們的視野,2015年7月,在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拍攝的一張冥王星近距離照片上,一個大大的愛心圖案再次讓冥王星成為熱門話題。
  • 冥王星的「前世」與「今生」
    新華社/法新今年是冥王星發現90周年。冥王星曾被列為太陽系九大行星,後來又被逐出大行星行列,降級為矮行星。然而冥王星從未淡出人們的視野,2015年7月,在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拍攝的一張冥王星近距離照片上,一個大大的愛心圖案再次讓冥王星成為熱門話題。
  •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5日電 記者調查:馬兜鈴酸致肝癌事件來龍去脈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一篇關於馬兜鈴酸可能導致肝癌的科研論文連日來引起激烈爭論。馬兜鈴酸是亞洲一些地區肝癌高發的原因嗎?各國對馬兜鈴酸又採取了哪些措施?
  • 從萬人仰慕到無人問津:冥王星「降級」背後的社會文化
    圍繞冥王星的降級事件,報紙上出現了有趣的報導,漫畫家繪製了別出心裁的漫畫,作曲家創作了富有深情的歌曲,立法機關通過了相關法案,佔星師也紛紛發表意見,人們甚至為冥王星舉辦了葬禮……距地球幾十億公裡的冥王星,引發了當代社會中理性與情感的碰撞。
  • 冥王星與「言過其實」
    每當涉及冥王星時,這個誇張的傾向似乎就會發揮特殊效用。隨著「可怕的」土冥合相將在2020年一月發生,現在就可以看到這個狀況。以下是一些在我臉書上看到的,這個「百年難遇」事件的相關話題下的回覆。看到這樣的用詞,彷佛我們面臨的是一件自2014年開創星座大十字以來,最為重要的、驚天動地的星象事件。別忘了,大部分科學家已不再認為冥王星是一顆行星。
  • 克萊德·湯博:離冥王星最近的人
    【天極網IT新聞頻道】經過近50億公裡的飛行、九年半的太空穿梭,「新視野」號探測器將於14日掠過冥王星,探測這個迷一般的冰冷星球。  人類直到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的存在,對它的認知還存在諸多誤會。
  • 一名小學生遭同班家長聯名勸退!怎麼回事?
    近日,深圳龍崗區某小學四年級某班同學們的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同班同學多人被打 家長聯名勸退傷人學生近日,深圳有媒體報導,深圳一所學校的一名學生遭到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報導稱學生阿財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4年來,幾乎全班的同學都被打過,引起家長的不滿。
  • 冥王星探測器傳回資料:冥王星系統複雜度超預測
    來源:參考消息網  (原標題:冥王星探測器傳回資料:冥王星系統複雜度超出預測)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 臺媒稱,科學家花了15個月終於收集完所有來自冥王星的訊號了。觀察冥王星的「新視野號(New Horizons spacecraft)」自2015年7月14日飛近冥王星後,開始回傳觀測資料給地球,總共400多筆的資料在美國時間的10月27日終於收完最後一筆回傳的資料,經過這麼長的距離與傳輸時間後,研究學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 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都有哪些後續發展?
    在新的事件發生時,聯想到過去曾發生的同類事件,這就是給曾經轟動一時的新聞,提供了一個後續發展的交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人們通過連結形式,把曾經發生的新聞都聯繫起來,更清楚的展現事件全貌的時候,一個新聞專題就自然而然的誕生了。微信公眾號文章只能放微信站內連結,一天只能推送一次。即便如此,在很多運營得當的公眾號文章腳部也可以看到對過去「爆文」的回鏈引流。
  • 冥王星的「心」上有一片冰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此前,科學家們雖然給出了冥王星的估算直徑,但是受到觀測上的限制,無法準確測量冥王星的直徑。  新視野號的探測證實,冥王星比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所有已知太陽系天體都要大,是太陽系遙遠邊緣的柯伊伯帶上個頭最大的星體,在太陽系邊疆區域有著極強的統治力。  冥王星的地位如同它的位置一樣神秘,引起科學家的諸多爭論。自1930年被發現,冥王星一直居於九大行星的末席,長達7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