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個迷宮中,與鄭源、馮冰伊、唐潮、吳鼎相遇

2020-12-07 騰訊網

.Q&A

/

馮冰伊&唐潮&吳鼎&鄭源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實驗展廳

在半個迷宮中

藝術家:馮冰伊、唐潮、吳鼎、鄭源

策展人:劉畑

2019.12.04-2020.01.03

迷宮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神話中,由雅典的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建築師和雕刻家代達羅斯所設計,用於囚禁半人半牛的怪物彌諾陶洛斯,半人半神的英雄西修斯在迷宮中殺死了怪物並逃出了迷宮。現代社會,當人們抵達一座陌生的城市,就像進入一個未知的迷宮空間,往往要依靠導航系統的幫助才能找到將要前往之處。但在我們生命中所需要面對的那些路徑更為複雜且無人導航的「迷宮」中,又該如何找到出口?而深陷其中的我們所看到的真的是整個迷宮嗎?或許從未有人得見迷宮的全貌,再廣闊的世界也不過是「半個迷宮」。

唐潮,《臥室裡的糖》

影像裝置,投影、藍色LED、透明氣球,4k,時長不一,2019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圖片由作者拍攝

唐潮,《雨點擊目光》

單屏影像,4k,3分21秒,2019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圖片由作者拍攝

若置身在半個迷宮中,則意味著有更多道路的開放,但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曲折迂迴。如果我們以最笨拙的方式沿著一面牆隨著它的轉折一直行走,應當可以準確地找到出口,並且,它會是無限的出口。也許我們可以以這樣的方式來解讀展覽「在半個迷宮中」。

吳鼎,《關於圓的歷史》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藝術家鄭源的作品,像是從已經蓋棺定論的結果中重新尋找另外一種可能,比如在影像作品《普羅大眾之夜》中,藝術家將婚禮視頻的時間軸進行倒轉,回到圖像所誕生的那一刻。這看似是一個剝絲抽繭的過程,在大量的圖像中,除了以婚禮記錄為目的而被選擇的所謂的「對的」圖像之外,是否還有另外的可能,而原本「錯的」圖像,在揭示了一段潛藏的敘事之外,也提供了一條新的通路。圖像在不同的使用企圖中,有不同的選擇方式,而如今,在每時每刻都產生大量圖像的時代,又有多少故事在被編撰,又有多少人,迷失在圖像的迷宮之中?

鄭源,《普羅大眾之夜》

單通道 清視頻,彩 ,有聲,29分17秒,2019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圖片由作者拍攝

鄭源,《無事發生》

單通道 清視頻,彩 ,有聲,5分23秒,2014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鄭源,《遊戲》

單通道 清視頻,彩 ,有聲,17分01秒,2017

藝術家唐潮的展覽路線並未存在更多的岔路,它一通到底,這會是迷宮中可以讓緊繃的神經稍做緩和之處嗎?但站在起始處《雨點擊目光》作品前,望向幽暗的無法預知的展廳另一端的時候,我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唐潮所展出的作品均以自身為拍攝對象,在不同的作品中放大不同的感官給自身或身體帶來的經驗。悠長通道中的十件作品,是藝術家留給觀眾的碎片式的線索,當這個迷宮的分段進入尾聲的時候,觀眾也許會獲得一種在另一個「人」的視線關注下產生的帶有溫度的回饋。

唐潮,《結晶》截圖

單屏影像,4k,6分鐘,2019

唐潮,《蝴蝶暗房》

三屏同步影像,4k,11分07秒,2019

藝術家馮冰伊在展覽空間中預設了一種觀看的路徑,綠色的地毯像是迷宮中點燃的火光。而綠色的高飽和度,相較於其他顏色更能形成色差,也更容易追蹤物體和定位,這似乎又預示著跟隨這條線索,可以抵達迷宮的出口。但事實亦非如此,所有的追尋都伴隨著歧路,作品《混合演繹》的轉角處,多屏影像作品《SCP項目等級:愛與衝突》像是突然分散的線索,讓線路變得不再單一,抵達之後才發現,末路並無出口。作品中隨機抓取路人看與被看的鏡頭被分散地放置在狹小的暗空間中,似乎在回應《混合演繹》微縮又可控的排演場景。而有趣的是,雖是末路但並非死路,這些作品的附近又設有通往室外空間的出口。當我們習慣了影像空間慣常的黑暗之後,眼睛在接收到出口處的強光時,會產生瞬間的眩暈,也許這就是影像的「神聖時刻」,也是這個非單通道迷宮的另外一種答案。

馮冰伊,《從洞穴中來》

雙屏幕影像裝置,彩色/有聲,循環,2019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馮冰伊,《混合演繹》

單通道影像,彩色/無聲,5分鐘,2019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圖片由作者拍攝

馮冰伊,《SCP項目等級:愛與衝突》

多屏幕影像序列,混合媒介,時長不定,2019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整個展廳看似是四個相對獨立的展覽空間,但卻環環相接,並且無論起點在哪裡,最終都將會回到藝術家吳鼎的展廳空間。也更好地呼應了他的作品《關於圓的歷史》。展廳中吳鼎用各種媒介手段以及視覺、空間營造了一個冷靜理性的場域。這似乎更適合去思考一系列與哲學、宗教、科學相關的問題。「圓」是一個完美的抽象概念,人類利用這個概念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不存在真正的圓,就像彩虹是模糊的,最精密的滾珠軸承也是不規則的。而相較於無法極盡抵達完美的圓,吳鼎的展覽空間似乎以一種嚴密的把控方式讓這個「圓」找到了最佳的閉合狀態。它像是某個正在實施召喚的祭壇,將要建立一種溝通的渠道,將觀眾引向極致之地。

吳鼎,《關於圓的歷史》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吳鼎,《關於圓的歷史》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藝術碎片 對話 馮冰伊&唐潮&吳鼎&鄭源

Q:

本次展覽中,伴隨著觀展路線上鋪設的綠色地毯,像是引領著觀眾進入一種電影般的敘事當中,而這個綠色卻又是如此地醒目,不禁讓人去思考題目「自然總是在邏輯中隱藏自己」,這裡的「隱藏」似乎也不是消無聲息的隱藏,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裡所說的「隱藏」?這是否也是一種對技術的隱藏呢?

馮冰伊:

我是出於對技術本身的考量來進行相關創作的,綠幕是影視後期中一種基本的摳像處理模式,在我們摳除這塊圖層得到想要的「有效」信息後,16:9標準化的方框內出現的是透明。雖然體現在最終結果上這塊屏幕背景是黑色的,但其實不是,這可能就是我想帶給觀眾隱藏卻又核心的信息。

在製作的時候,我不會特別突出某個技術的使用,但我會特別遵從製作電影的態度或者狀態去實施。比如電影中需要傳統的摳像,或者需要運用的鏡頭語言,我會特意把它們做一些整理之後,再反其道而行之。我所認同的影像是戲法或者某種巫術,那麼在我用最簡單廉價的方式去揭示這種戲法背後的東西時,觀眾是不是可以得到由此產生的負負得正的思考?

馮冰伊,《SCP項目等級:愛與衝突》

多屏幕影像序列,混合媒介,時長不定,2019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比如我當時在時代廣場上拍攝的行人的臉以及他們的狀態,這其實和電影中的排演是完全相反的,但是展現出的效果卻同樣很戲劇化。我刻意保留了我面對陌生人時鏡頭的膽怯和無禮,但在傳統電影工業中,這些似乎都是應該被藏起來的「拙」的部分。

馮冰伊,《SCP項目等級:愛與衝突》

多屏幕影像序列,混合媒介,時長不定,2019

包括《從洞穴中來》這件作品,大部分都是採用最簡單的技術相關的方法來製作的,我會考慮前後圖層的疊加,它不僅僅是時間性的魔術,更像是對於圖像本身的解體。它們之間會產生效果,效果不得知,請大家給我回饋吧。

馮冰伊,《從洞穴中來》

雙屏幕影像裝置,彩色/有聲,循環,2019

日常片段和傳統技術的簡單演繹和揭露,包括虛構出以vocanos的倒寫為名字的滑稽哲學家,都是神聖的。

馮冰伊,《那個跳進火山口的哲學家》

影像裝置,混合媒介,時長不定,2019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圖片由作者拍攝

馮冰伊,《死與生先生》

影像裝置,混合媒介,2019

馮冰伊,《混合演繹》

單通道影像,彩色/無聲,5分鐘,2019

Q:

「圓」本身好像就構建了某種迷宮。關於「圓」也無疑會讓人產生一些宗教、哲學等等相關的想像,而這些可能又引向一種極致或者說終極的思考方式。就像是從思考的過程中一下快進到了終極答案一般,那麼,當終極成為一種目的,過程是否就會被忽略?意味著無用?另外你為什麼會這樣在意「終極」?它是你認為的更為實際的問題?

吳鼎:

從「實在的維度」,到「極限的節奏」,到「關於圓的歷史」,我的這些項目中有些東西是貫穿的,是有核心的,雖然今天我在做「關於圓的歷史」這個項目,但後面也許還會有其他延續討論的作品。我會去解決自身想要在工作上推進的一些問題,雖然觀眾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思考,但我通過我的展現,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而已。

吳鼎,《關於圓的歷史》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吳鼎,《關於圓的歷史》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吳鼎,《關於圓的歷史》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Q:

在你的展覽空間中,從序:《雨點擊目光》由視線進入,再最終回到尾聲:《石榴和恆星》中再次討論視線,視線發生的一方也就是觀眾似乎可以通過這個非真實存在的虛線構建展覽的觀看方式。但你也提到了視線虛空的本質。發出視線的一方並不會從被觀看方獲得某些回應。之前所構建的觀看方式似乎又都不成立了。那麼在這一進一出之間,所討論的視線是否有不同?你認為視線是一種構建的入口嗎?

唐潮:

視線確實是虛無的,但首先我將視線作為一種象徵性放置在展廳中,其中很多的作品都是拍攝我自身的,這也可能是拍攝自己更為方便的客觀原因而導致的,但也因為如此,我將這次的新作比喻成一個「人」的象徵,它分成很多個部分,有10個章節,也就是展出的10件作品。從剛出生的時候對世界的第一眼觀看,是比較純粹的觀看。因此作品《雨點擊目光》中,只有一個鏡頭,因為雨滴的下落而不斷地重新進行對焦,這是相機的眼睛,但在此我用來象徵人的眼睛,而後的作品中,是將人類學習走路之前,爬行的過程轉換成一個行為等等。整個展廳是有這樣一個脈絡存在的,而視線只是我們進入這些作品的一個入口,只是我們感官中的一種。最後其實更多偏向「視角」,是圍繞「近」和「遠」來展開的的故事,算是一種和解。另外,視線也與這次展廳的通道比較貼合,基本上可以一眼看穿整個通道。

唐潮,「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唐潮,《石榴與恆星》

雙屏影像,4k,時長不一,2019

「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唐潮,《鱗片閃爍,像樹略過火》

四屏同步影像,4k,3分19秒,2019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Q:

當時間再次被拉回到圖像產生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圖像會因為某種使用目的而被剪輯出來,剩下的就被剔除掉了,但這些被剔除的圖像卻可以在另一種方式中重現,也就不禁讓人思考,究竟什麼是正確的圖像?以及被修改剪輯過的圖像還是否具有精確性?

鄭源:

在我的很多作品中我都試圖去轉移圖像原本應該所在的位置,將他們重新挪用,組合,並產生新的意義。我並不想創造出一些前所未見的東西,至少在一些作品中,我更關注於如何在本來的可見中發現不可見的關係,並顛三倒四地處理他們。

鄭源,《普羅大眾之夜》

單通道 清視頻,彩 ,有聲,29分17秒,2019

鄭源,《普羅大眾之夜》

單通道 清視頻,彩 ,有聲,29分17秒,2019

在作品《普羅大眾之夜》中,我同時在關注幾個層面中的轉變,一個是片中主角凱文曹身份的轉變,從中國到美國,從一個暴力的呈現者到一個幸福的記錄者,從鏡頭前的聚光燈下到一種在圖像中幾乎虛焦的狀態,這樣的轉變對我來說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而伴隨著這種轉變的是他在兩種身份下所生產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圖像,在片中我既使用了他當年做「腳鬥士」時的電視轉播,也使用了大量他到美國後所拍攝的婚禮影片。這些影片大部分是由他來拍攝,然後我來把他們剪輯成片,並收取325美元作為一個成片的報酬。所以在平行於他身份轉變的同時,也是我在兩種不同身份中對於圖像的勞動:作為一個藝術家,但同時是個剪婚禮的,一方面我需要生產出一些,被稱之為影像藝術的圖像,一方面我需要生產出一些甜膩而幸福的糖水片,而後者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在展場中的,人們並不預期會在展場中遭遇幸福。如你所說他們可能並不是一些「正確」的圖像,但讓他們變得「正確」正是我試圖在做的事情。

鄭源,《一段簡短的歷史:中國西北航空公司》

單通道高清視頻,彩色,有聲,28分12秒,2018

「在半個迷宮中」展覽現場

鄭源,《圖像研究》

單通道高清視頻(1400×872),彩色,有聲,7分49秒,2014

圖片致謝藝術家以及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相關焦點

  • 2019「源式」情歌來襲 情歌王鄭源《夢海》新專輯上線
    情歌王鄭源暌違三年,正式霸氣歸來!   只是錯的人鄭源 - 夢海   《只是錯的人》交錯的黑白鍵營造出美妙的音樂,貫穿整曲當中,充滿訴說故事且富有磁性的聲線,把簡單直白的歌詞變得不平凡。在人耳邊久久不散,令人如此的沉醉。
  • 鄭源:從「情歌王子」到「情歌之王」
    鄭源:從「情歌王子」到「情歌之王」聽鄭源的情歌。愛情是藝術不變的主題,鄭源唱的則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十分貼近人心。讓我們看看這位「情歌之王」都創作了哪些音樂專輯吧!有情人終成眷屬發行時間 2006-01-18《有情人終成眷屬》是由鄭源的音樂專輯,由孔雀唱片於2006年01月18日發行的專輯。收錄了《為愛停留》、《一個人哭》、《放手》、《世上只有》等歌曲。源情歌發行時間 2008-01-29《源情歌》是鄭源的流行音樂專輯,由孔雀唱片發行,製作人是陳仁泰。該專輯一共收錄了9首歌。
  • 假藝術節×忍不住轉身丨鄭源
    《一段簡短的歷史: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中的中國西北航空公司成立於1989年,在2002年被東方航空集團重組兼併。這件作品追蹤了航司在這13年間曾運營的每一架飛機的最終去向。作品中對中國西北航空公司的「破產清算」顯示出,曾作為整體的物質基礎與意識形態在被市場經濟接管後是如何逐漸瓦解的。
  • 鄭源《真的用心良苦》-一萬個理由
    2005步入鄭源情歌原創時代,一個懂得用心去唱好歌的人,少年情歌王子,首張個人專輯,動人演繹,強勢全球上市。  深情主板:《真的用心良苦》、《水果情歌》、《缺點》、《變了、散了、算了》、《不想》  ⊙鄭源的故事  四歲開始跟爺爺學粵語的鄭源,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才藝:鋼琴、二胡、吉他、架子鼓……到星海附中讀書的時候他已無所不精並可自組樂隊,博得眾人的喝彩。
  • 被譽為「情歌王子」的鄭源,為什麼銷聲匿跡了,他去哪了呢?
    在這些眾多網絡歌手中,有一位被譽為情歌王子,在走紅之後,也銷聲匿跡了,他去哪了呢?鄭源1982年出生,是一個廣東小夥子,雖然他來自一個小地方,但他卻十分的有才華。1998年出道,曾一度被人們稱為「情歌王子」,叱吒樂壇多年,他的很多歌曲都紅極一時,至今依然被人傳唱。其成名曲《一萬個傷心的理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吧,唱出了不少男人的心聲!
  • 鄭源10月12日北京工體館開唱 獻「源氏情歌」
    近日,內地情歌王子鄭源所屬公司宣布,鄭源將於10月12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個人演唱會,該演唱會為2013「源來有你」亞洲巡迴演唱會之北京站。目前,該演唱會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鄭源在該演唱會上,還將演唱全新力作以回饋多年來支持他的「湯圓們」。
  • 源氏情歌王子鄭源,不僅自己唱紅了,還為他人創作了很多情歌
    鄭源是公認的情歌王子,源氏情歌的他的歌聲具有獨特的味道。而鄭源出道這麼多年,寫過無數的經典歌曲,卻很少有人能夠翻唱,這與他獨特的聲線有關係。鄭源98年憑藉歌曲《男孩的心事正式出道》,2005年的時候推出個人首張專輯《真的用心良苦》。
  • 劍靈分裂迷宮副本圖文攻略 教你輕鬆過副本
    ,由於這個副本剛剛開啟沒有多少時間,很多玩家還不知道分裂迷宮這個副本怎麼打。,並且可以獲得迷宮寶物箱子的房間。揮舞—頓足—揮舞—多段霸王擊鼎—突進霸王擊鼎   奴空裘的起始攻擊是以揮舞開始,當被擊中時會受到約5000左右的傷害。
  • 音樂王子鄭源:19歲唱歌1天賺1萬,拒絕春晚邀請卻無人說他耍大牌
    如果沒有聽過鄭源的名字,那也肯定聽過鄭源的歌,不管是《一萬個理由》還是《包容》在那個網絡還發展還不是特別成熟的年代,都曾火遍了大街小巷。如此優秀的鄭源,誰能想像得到他並沒有從自己就讀的音樂院校中畢業?受到家庭的影響,鄭源兄弟姐妹4個都從事藝術相關的職業,但鄭源是在藝術道路上行走最遠的一位!
  • 情歌王子鄭源:19歲唱歌日賺萬元,拒絕上春晚,卻沒人說他耍大牌
    這首歌能火遍全國,是鄭源賦予了它靈魂。當年,鄭源和張信哲一同被大眾稱為「情歌王子」。接下來回顧一下鄭源的音樂生涯。11982年,鄭源出生於廣東陽江,父母均是文藝工作者。家中有四個孩子,他排行最小也是最受寵的一個。受父母的影響,這四個孩子從事的工作都和藝術有關。大哥鄭東是一名專職歌手,主攻流行音樂。曾獲得2015年度星光大道的月冠軍。
  • 抖音抱著我去哪裡哪裡是什麼歌誰唱的 情歌王鄭源《夢中情人》了解...
    抖音抱著我去哪裡哪裡是什麼歌誰唱的 情歌王鄭源《夢中情人》了解一下時間:2019-04-05 16:18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抱著我去哪裡哪裡是什麼歌誰唱的 情歌王鄭源《夢中情人》了解一下 好聽的歌曲總是令人興奮,總是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在抖音上經常都有一些好聽的歌曲被分享出來
  • 太保鼎:我是鼎界顏值擔當
    在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看來,太保鼎之所以會成為國寶,是因為「顏值擔當」。「造型雄偉,工藝精湛,鼎口雙耳上浮雕雙獸,腹部四面用圓雕、浮雕技法,分別飾有垂葉紋和饕餮紋,四角扉稜突起,別具風格,最有趣的是鼎的柱足也裝飾有扉稜,並在中間裝飾有圓盤,這在商周青銅器中是獨一無二的。」陳卓說。
  • 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人民網長沙8月5日電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劉立明團隊成功為吳先生做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 文物知識:青銅器中的「鼎」,該如何辨別真偽?
    至於什麼是「鼎」呢?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中記載「從貞省聲。古文以貞為鼎,籀文以鼎為貞「。也就是說,在甲骨文以及金文中,」鼎「與「貞」是同源字,意為」盛大「。     大禹塑像  鼎的作用   不少人都知道「大禹九鼎」以及古墓中出土的大量的青銅鼎,導致很多人誤以為鼎只是用於祭祀或者象徵主權的。
  • 【遊戲作伴】玉米迷宮,我們來啦!
    經過小朋友的集思廣益,最終大家決定將那片空地打造成一片「玉米迷宮」。(【生活相遇】幼兒園裡多了一塊空地……)假期裡,按孩子的設計圖,我們播種了玉米。看著一粒粒種子撒進地裡,大家都期待著玉米能夠順利發芽,茁壯成長。在殷切的期盼中,玉米苗成功發芽,一天天長大。不多久,「玉米迷宮」初見雛形。盼望著,盼望著,孩子們終於復學了。
  • 使命必達《石器時代》闖迷宮拿馬祖武器
    各位原始人前往霍特爾村找到馬祖並對話,馬祖請求勇士幫他送信給住在迷宮深處的NPC卡伊特,完成任務之後,馬祖會把他珍藏的道具送給你哦!拿到「郵寄物」的勇士,即可以前往柯奧村尋找迷宮入口了!值得留意的是,任務需求玩家的等級達到50級或以上的哦!
  • 吳文中老師的一場講座,緣何如此火爆?
    吳文中老師的一場講座,緣何如此火爆?9月5日,在高考直通車平臺,吳文中老師做了題為:「化學老師如何做好實驗研究——以探析金屬與溶液反應的動力學為例」的專題講座,很多老師都踴躍地收看了吳文中老師的講座。講座結束後,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很多人對吳老師的高度評價:福建廈門的江合佩老師9月6日在朋友圈中這樣說道:昨天晚上搬上小板凳聆聽吳老師的講座,到現在還不能平復我激動的心情!吳老師的每篇文章我都有認真拜讀過,但是當生動形象化的視頻呈現在面前,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的完美印證讓人眼前一亮!特別讓人驚喜的是,吳老師提出的價—荷二維,反應機理分析模型。
  • 一場關於西方神話的寓言,深度解讀《潘神的迷宮》中的「隱喻」
    電影開始,潘神出現了,像一棵大樹站在迷宮中央,不但沒有迎接奧菲利亞,反而用了一種驚悚的方式與之相遇,說他是她的僕人。然而,他卻握有考察奧菲利亞的權力。  對潘神身份交代得不是太清晰,大概就是導演隱藏的玄機。他通過對這種含糊不清的身份的方法做了一個小隱喻,也就是讓奧菲利亞在與之交往中判斷他的善與惡。
  • 希臘神話中的「迷宮」——米諾斯王宮
    米諾斯王宮復原圖相傳,克裡特國王米諾斯再一次派使者向雅典索取童男童女作為貢物時,忒修斯主動請纓,去克裡特的迷宮中同怪物作戰。當忒修斯到了克裡特島時,國王的女兒阿里阿德涅深深地為他著迷,並給他一隻線團,教他在進入迷宮時,將線團的一頭拴在迷宮的入口,以避免在迷宮中徹底迷失方向。忒修斯最終戰勝了迷宮中的怪物,並順著線的方向成功的從迷宮中出來。這就是希臘神話中對「米諾斯王宮」的描述——一座關著怪物的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