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開館科普藏在嘴裡 知識都在牙上
圖為孩子們在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接受口腔科普知識教育。 本報記者 龔仕建攝
從牙頜系統頭骨化石到哺乳綱動物牙齒進化過程,從大猩猩到現代人頜骨模型,再到舊石器時代、殷商、秦漢以來口腔醫學的重要記載;從腳踏機、壓縮機、皮老虎、手動離心鑄造機等不同時代的口腔醫療設備,到早期用於口腔醫學教育的木製牙體、修復模型、製作模具、石膏蠟像等教具實物……置身於這個容積21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仿佛置身於口腔醫學的知識殿堂,能夠看到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7800多件口腔文物,分門別類、有序排放在兩大展館的18個主題展區。
走進位於陝西西安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內的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仿佛進入人類口腔醫學發展的時光隧道。館藏文物時間跨期長、分布地域廣、涵蓋綱目全,具有很強的學術價值、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成為口腔醫學工作者寶貴的學習資源和直觀課堂。
11月5日,位於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的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開館。該館館藏歷史之久、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門類之全、規模之大,堪稱當今世界口腔醫學博物館之最,也被中國醫師協會、中華口腔醫學會等多個國家級學會授予醫學人文和科教基地。該博物館向公眾免費開放,為廣大市民群眾普及口腔健康知識,提供科普教育學習課堂。
除了兩大展館的18個主題展區外,該館還應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口腔疾病發生機理演示;為兒童開展生動有趣的口腔健康互動教育;對社會開放「牙齒的起源與演化」「幸福生活從齒開始」等14個專題講座,為廣大群眾普及口腔健康知識。在口腔疾病預防展區,還有不同國家、不同時期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圖片資料和100多件口腔衛生用品。在兒童口腔體驗區,通過「我是小牙醫」、口腔科普娃娃「淘氣」、刷牙示教區等項目,讓孩子們在玩耍中了解、掌握口腔保健知識。
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由現任館長、原口腔醫院院長趙銥民教授創立。自2005年開始的籌備建設中,就秉持「為世界建館、為中華立碑、為口腔書史、為民眾啟智」的宗旨,以文物為基礎、以歷史為脈絡、以文化為核心、以科技為支撐的建館思路,實現歷史傳承、文物收藏、科普教育、史料研究等功能。(龔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