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王國勝建起中國首家全門類醫學專題博物館——中國醫學博物館

2020-11-24 騰訊網

駝人集團董事長王國勝

這是一個殘疾人創造的奇蹟。

出生於1965年3月的王國勝,身高1.5米、體重不足40公斤,他先天殘疾、前弓後駝、嚴重駝背,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卻以自己的具體行動和高尚人格體現了自強不息、樂觀向上、頑強拼搏的時代精神,創辦了擁有員工5000餘人、年銷售收入40億元的河南省駝人集團,並當選為「全國自強模範」、入選首屆「全國肢殘人十大自強創業之星」。

8月3日,記者在王國勝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專程趕赴河南省長垣縣,走近他創辦的駝人集團,參觀了他投資近1億元建設的中國首家全門類醫學專題博物館——中國醫學博物館。

中國醫學博物館是一所獨立的、非盈利性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於2010年由駝人集團開始籌建, 2015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旨在挖掘、搶救、保護中國醫學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物證史料,致力於醫學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並將其打造成中國醫學培訓、醫學教育及醫療行業交流的平臺。

中國醫學博物館內設有「醫學歷史館」、「中國麻醉博物館」、「中國護理史館」、「醫學專題館」、「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史館」「血液淨化史館」及「企業文化館」,展館總面積6000平米,館藏展品8000餘件,採用不同的方式並結合了現代化展示手段,真實,生動地向世人講述了中國醫學及各專業學科的發展故事,使參觀者穿越於不同時期的醫學場景中,用全新的方式詮釋了中國醫學取得的成就和文化內涵。

據陪同我們的駝人集團品牌宣傳部部長郭佔偉介紹,自開館以來,中國醫學博物館已先後接待醫療界及其他社會各界人士10餘萬人次,均給予醫學博物館以高度評價,其醫學宣傳和社會教育作用發揮明顯,中國醫學博物館已成為部分專科醫學學會的「醫學教育基地」以及數家醫學院校的「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成為醫學專業人員的第二課堂。

為更好地實現醫學博物館的宗旨,其內配置有專門的會議中心,可滿足各種規模和形式的醫學學術交流。

存護經典,耀見未來。2016年11月,中國醫學博物館加入中國博物館協會。

做為非盈利性的民辦博物館,他們對所有人都可以憑有效證件免費參觀,並提供免費講解服務。

中國醫療健康衛生發展館:醫療衛生的發展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是現在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之一。醫療衛生發展館的建立目的在於讓人們了解醫療衛生發展的整體過程,並收集、保存有價值的歷史物品,使其歷久不壞,以供今人和後人之用。其意義在於通過對中國建國以來醫療衛生發展相關物證史料的展示,起到社會教育的功能,使參觀者的知識擴大,認知加深。

醫學歷史館:本館採用雙線並展的方式,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展現醫學的發展和演化,凝望永久不衰的醫學傳統,回味曇花一現的治療方法,驚嘆醫學技術的強大功能,感懷醫學成就的無限魅力。暢遊在醫學歷史的海洋中,讓我們用真情去感悟醫學的尊嚴與崇高,胸懷感恩之心,向拯救病人疾苦的先驅者致敬,向探索疾病的研究者致敬,向獻身醫學的醫者致敬,向接受醫療實踐的患者致敬。

中國麻醉博物館:於2015年3月正式開館,展館面積1500㎡,館藏文物4000餘件。中國麻醉博物館通過對「中國古代麻醉」、「中國近代麻醉學起步」、「新中國麻醉開端」、「麻醉學走向現代化」等各個階段麻醉學科歷史事件及資料的整理和展示,為大家呈現了麻醉學科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成績。同時,博物館開闢了「中國麻醉的先驅開創者和奠基人」紀念展區、各省麻醉學會展區和近現代模擬手術室對比展,立體、全面的展示中國麻醉學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和變遷。

中國護理史館:本展館以護理專業精神為基,以年代時間為經,以中西護理為緯,從歷史長河中採擷了幾朵護理浪花依次展示「護理學開端」、「中國近代護理學形成與發展」、「中國現代護理」及「中國護理改革與發展」。願本館「穿越時光」、「追本溯源」的講述,能引發我們深深的思考;願厚重滄桑的護理進程,能增強我們對生命的關愛;願護理英賢的艱難足跡,能引領我們審視昨天,把握今天,走向明天。

醫學專題館:醫學專題館位於中國醫學博物館四層,展館面積1500平方米。醫學的發展是一條不斷奔湧向前的歷史長河,也是一幅書寫生命和探索生命的多彩畫卷,本館選取了在醫學發展過程中比較突出的,疼痛、血濾、外科、介入、檢測等領域的一些史實和醫療器械予以展示陳列,為醫學的畫卷增姿添彩。

王國勝出生在長垣縣孟崗鄉葦園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在高中畢業後,因為求學無望,17歲的他就開始創業:他學過獸醫,辦過小型養豬場,推銷過衛生材料,學過人體電療,推銷過醫用玻璃燻箱等,經過幾年的摸索,最終,他步入了醫療器械的研究開發和生產銷售領域。

1993年,王國勝籌集了2萬元,在長垣縣城北關創辦了「長垣縣華新醫療器械廠」,1996年,他開始研發氣管導管、麻醉包、鎮痛泵等各種產品,並為自己的產品註冊了「駝人」牌商標。

2007年11月王國勝入選首屆「全國肢殘人十大自強創業之星」

2009年7月,第四次全國自強模範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駝人集團被國務院授予「殘疾人之家」榮譽稱號。

目前,駝人集團生產的麻醉包佔全國三分之一市場份額,鎮痛泵佔全國五分之一市場份額,中心靜脈導管、氣管插管、呼吸迴路中國市場均銷量領先,雙安全留置針世界首創;北京二甲級以上的醫院百分百覆蓋。產品以自主品牌走出國門,已銷往芬蘭、俄羅斯、德國、印度、伊朗、義大利、韓國等歐洲、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駝人英文商標亦在英國、美國、韓國、印度等十幾個國家註冊。

2011年1月份,產學研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部認可,「駝人醫療器械科技創新獎」成為中國社會力量創辦的第一個醫療器械創新獎部級項目。

2012年4月,駝人集團承接的兩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小口徑人造血管和新增塑劑的生物醫用材料獲得國家科技部審批通過,並下撥千萬元課題基金; 9月,駝人集團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打造的「駝人-北航生物醫用材料與器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同時也成為北京、上海、河南等多家大學的實習培訓基地。

2011年,駝人集團投資建設第三廠區——駝人健康科技產業園,園區總佔地面積500畝,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產業園將以高分子材料、電子、金屬技術為核心技術,以血液透析、微創介入、口腔材料、檢驗檢測領域的醫用耗材為產業主導,全力打造世界醫療器械品牌。

王國勝表示:「我就是要證明,『駝人』照樣能頂天立地,殘疾人照樣能做一番事業;人總是要有點精神,艱辛創業、奮鬥不止,是『駝人』成功之核心。奮鬥無止境,我把事業當作自己的第一生命,這或許就是我成功的法寶。」

相關焦點

  • 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在西安開館 一館看盡口腔醫學發展史
    昨日,位於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的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隆重開館。該館館藏歷史之久、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門類之全、規模之大,堪稱當今世界口腔醫學博物館之最,也被中國醫師協會、中華口腔醫學會等多個國家級學會確定為醫學人文和科教基地。走進這個容積21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就像穿越到人類口腔醫學發展的時光隧道。
  • 在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體驗「心血管時光之旅」
    日前,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一周年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專家巡禮在中國心血管醫學博物館和中國心臟之家承琅廳舉行。憑著一張1978年從太原開往2018年蘇州的「車票」,心血管專家們紛紛搭乘停在博物館入口處的「綠皮火車」,踏上首屆中華醫學會病學分會的尋訪之旅。
  • 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開館科普藏在嘴裡 知識都在牙上
    原標題: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開館科普藏在嘴裡 知識都在牙上圖為孩子們在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接受口腔科普知識教育。   走進位於陝西西安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內的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仿佛進入人類口腔醫學發展的時光隧道。館藏文物時間跨期長、分布地域廣、涵蓋綱目全,具有很強的學術價值、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成為口腔醫學工作者寶貴的學習資源和直觀課堂。11月5日,位於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內的國際口腔醫學博物館開館。
  • 抗「疫」特刊:醫學博物館巡展 | 世界上最恐怖的博物館——馬特醫學博物館
    ——馬特醫學博物館(M u t t e r M u s e u m)      馬特博物館被譽為「美國醫學的發源地」。馬特博物館是費城醫師學院的展覽分部,該學院是一個致力於醫學歷史和進步的非營利性組織。它成立於1787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醫療機構。
  • 世界上有許多醫學博物館
    陳履生 博物館的社會意義是它的核心價值,且越來越受重視,這是博物館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重要的根本原因。博物館為人類社會珍藏歷史文物和資料,這是它的基本功能。有綜合博物館,也有專業博物館。與人類健康以及疾病相關的博物館是非常重要的一類專業博物館。
  • 史上最恐怖的醫學博物館
    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很多,醫學博物館也不在少數。
  • 天津四家博物館升級!
    內容提要: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平津戰役紀念館成為繼天津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之後,天津市第四家國家一級博物館。此外,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天津市武清區博物館核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 盤點那些值得一去的醫學博物館
    近期,被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網紅窗簾」、被西安博物館收藏的陝西援鄂醫療隊物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援鄂抗疫」實物等紛紛被媒體報導,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成為這段抗疫時光的象徵與見證,作為藏品進入博物館,用以紀念這場艱難的戰役。而在世界範圍內,除了這些綜合類的博物館,還有一些醫療類的博物館,它們專門收藏病理學標本、醫療器械、醫學史資料等,十分具有特色。
  • 揭秘美國最古老醫學博物館:雙頭嬰兒標本(圖)
    穆特博物館收藏的醫學工具已有150年歷史了醫生用於診斷和治療面部疾病的圖片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具有大約兩百年歷史的神秘醫學博物館收藏著古老的醫學工具、雙頭嬰兒等罕見的標本,引來許多好奇的遊客參觀。
  • 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
    金華東陽市高度重視家風家訓工作,緊密結合「中國木雕之都」的獨特優勢,建成中國木雕博物館家訓館。(視頻觀看點擊這裡>>>)建設背景2015年3月,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到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對在博物館中展出刻有古人家規家訓的銘辭雕版這一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並提出了建設木雕家訓展館的要求。今年5月,浙江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任澤民在中國木雕博物館調研時提出,要把木雕家訓館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上海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文名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上海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銅、陶瓷、書畫、雕塑、甲骨、符印、貨幣、玉器、家具、織繡、漆器、竹木牙角、少數民族文物等31個門類,尤以青銅、陶瓷、書畫最為突出。
  • 泰國最恐怖的博物館,裡面全是屍體和骷髏,中國遊客都不敢去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曼谷的一個博物館,也是曼谷最恐怖的景點,裡面全是屍體和骷髏。外國遊客很常見,中國遊客基本都不敢去。這個博物館叫做Siriraj,也被遊客稱為「死亡博物館」。它以前不算出名,到這裡參觀的人很少,但至從有人將它列上「曼谷值得一去景點」榜單後,才讓很多遊客知道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可能是心理作用,這個博物館光從外面看上去就有些陰森。它的門票也不是很貴,就是象徵性的收費。
  • 中國野蠶博物館在西豐縣成立
    日前,中國野蠶博物館在「柞蠶之鄉」西豐縣建成並對外開放。中國野蠶博物館是目前國內首家最大的野蠶博物館,由遼寧採逸野蠶絲製品有限公司自籌資金,歷時兩年時間建成。博物館坐落於遼寧省西豐縣生命健康產業園「遼寧採逸野蠶絲製品有限公司」廠區內,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博物館分為六個展區:1、序廳。展館前言、野蠶簡史、柞蠶生長分布及博物館展區介紹;2、世界野生柞蠶概述。本展區採用實物標本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世界野蠶的自然屬性、品種、分布、用途、開發利用及皇家貢品;3、天然野生柞蠶場。
  • 中國蝴蝶種類最齊全的博物館
    5月31日,位於成都市都江堰的華希昆蟲博物館完成布展準備對外開放。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是中國首家現代化昆蟲博物館,收藏有全部四川已發現蝴蝶種類和珍稀、觀賞昆蟲標本,其中收藏的蝴蝶種類佔到了中國已知種類的95%以上,是國際學術界公認全球收藏中國蝴蝶種類最齊全的博物館。
  • 中國應有更多的大學博物館
    原標題:中國應有更多的大學博物館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落成並將於今年9月面向公眾開放。大學博物館的意義在哪裡?大學藝術類博物館要做什麼?   1683年,牛津大學成立了世界首個大學博物館,阿什莫利博物館,藝術品是其重要的收藏門類。
  • 探訪中國教師博物館 第一代計算機原來長這樣
    郭立偉/攝博物館內陳列的部分教具,包括戒尺、搖鈴、教鈴等。近日,記者來到曲阜師範大學參觀中國教師博物館,揭開中國教師博物館預博館的「神秘面紗」。作為中國首家教師主題的博物館,裡面珍藏了很多象徵教育和教師發展歷史、反映教育和教師活動的文獻、證照、教材、教具、建築遺蹟等,同時包括古今中外教育人士的手稿、著作及工作生活用品等各類實物。
  • [博物館裡的秘密]大陸首家IMAX影院誕生在上海科技館
    (點擊圖片查看高清組圖)  編者按:上海有多少養在深閨人不知的博物館?神奇的博物館裡究竟有多少您所不知的秘密?即日起,東方網陸續推出原創系列報導——《博物館裡的秘密》,帶您走進上海各大博物館,穿過時空的阻隔,揭開塵封的歷史,探尋背後的故事,見證上海的變遷。這個夏天,讓我們用心聆聽歷史,靜心品味文化。
  • 百度百科上線全球首家高迪數字博物館
    百度百科上線全球首家高迪數字博物館 2017-12-19 16:32: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 國內首家現代化昆蟲博物館6月1日起免費開放(圖)
    國內唯一一隻寶石金龜子標本  國內首家現代化昆蟲博物館6月1日起正式免費開放,展出標本數量居亞洲第一  ●國內首家現代化昆蟲博物館在青城山建成,將於6月1日正式免費開放  ●該館館藏蝴蝶種類達700餘種,超過了整個歐洲大陸的種類總和,是日本全國蝴蝶種類的3倍  國內首家現代化昆蟲博物館、擁有全亞洲最多展出標本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經過多年的籌備,終於在青城山新遊客中心建成。
  • 中國沉香文化展亮相山東博物館
    原標題:中國沉香文化展亮相山東博物館   人民網北京1月9日電 1月8日,《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媒體見面會在北京舉行,由山東博物館和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山東博物館館長郭思克、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常務館長黃毅、中國沉香保育委員會主任鄧翀介紹了此次展覽的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