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在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們已經逐漸步入了而立之年,記得網上曾經有過一句話:如果你開始懷念從前,那麼證明你已經老了。近年來網上流傳的一些80年代兒時經典回憶的文章引起了不少80後們的強烈共鳴。而對於多數普通家庭的男孩來說,在那個物質貧乏、精神食糧短缺的年代,擁有一輛由自己親手組裝的四驅車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在當時,《四驅小子》、《高智能方程式賽車》等動畫片掀起了一股強烈的四驅風。對於現如今已經當爹或者即將當爹的「大男孩」們來說,從兒時望眼欲穿的奧迪雙鑽,到現如今價格不菲的田宮RC,對這個需要由自己拼裝、跑的飛快的玩具有著不可磨滅的情懷。
為了彌補兒時對四驅車的那種遺憾,也算是圓兒時的一個小小夢想。近日筆者忍不住敗入了一輛價格不菲的田宮RC。為了更加暢快的享受一把拼裝癮,筆者特意挑選了一輛零件較多、拼裝難度更大的田宮RC,其實從字面上來說這貨也算是一輛四輪驅動的高級玩具了,只不過在體積和複雜程度上,比我們記憶中的四驅車更有挑戰。
當年紅極一時的四驅車(圖片來自waterproof.tw)
完成效果圖
為了讓那些同樣比較關注RC的網友有一個更深的了解,本篇文章筆者將為大家對整個裝車過程進行展示,在體驗這20小時裝車過程的同時,也與那些同樣喜歡電子、機械和齒輪的網友,一同分享拼裝帶來的各種樂趣。
初次知道田宮是因為身邊的幾個同事最近突然迷上了RC遙控車,在一番洗禮之下筆者也禁不住誘惑敗了這輛TA-06 GTR,不管是部件數量還是體積來說,都更符合筆者現在的需求。至於價格大家可以上網搜搜,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和小夥伴們一起買的TA-06
由於初次接觸RC,好多地方並不太明白,所以在小夥伴的忽悠下,陪他一起買了1:10的TA-06,除了車殼分別為458和GTR之外,底盤部件全部相同。上圖是剛剛敗入回來的圖片,相比小時候玩的四驅車來說,盒子一下大了不少,而且重量也不輕。
GT3的版本
對于田宮這個牌子筆者就不過多進行介紹了,接觸過模型的人很少有不知道的,不過對於小時候只玩過雙鑽模型的筆者來說,接觸這個牌子也是近期的事,比較土鱉。。。
對於經常拆裝東西的人來說,在開始之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筆者比較喜歡在開始拼裝之前,將所有配件和型號依次進行分類,整理到收納盒中,這樣在參照說明書時,可以不用一個袋子一個袋子的去翻,更加節省拼裝時間。
包裝內各個部件(車殼、貼紙除外)
在出廠之前,廠商已經把所有零件按照字母A-Z進行排列,而使用金屬材質的螺絲、軸承等部件則分為A、B、C、D等幾個大類,內部又細分為幾個小類。如果沒有足夠大的桌子的話,為了避免拆開包裝之後零件混亂的情況,最好還是提前進行一下分類吧。
開裝之前的分類工作
在較厚的說明書裡,田宮依照各個部件的真實尺寸,特意將所有型號的零件依次印在了說明書上,即使萬一你忘記了哪個零件的型號,也能夠通過說明書上的1:1圖片來進行查找,田宮在這點上考慮的還是比較周全的。
必備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對部件進行分類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準備好拼裝初期需要的全套工具,包括螺絲刀、開孔器、斜嘴鉗、鑷子等等都需要準備好。筆者之前就是在最後給車殼鑽孔時,忘記買開孔器,最後只能用電烙鐵燙個窟窿出來的杯具。
在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就可以開裝了,根據說明書上的順序,找到相應的部件,再按照圖示進行拼裝即可。最先裝的是下圖的後波箱,看似簡單的外觀內部集成了數個齒輪、墊片、金屬軸,而且還得往裡注潤滑油,整個後波箱的拼裝大概耗費了筆者近一個小時的時間。
後波箱
前後波箱、皮帶基本完成
前波箱總成
後轉向及減震油壓杆(液壓杆同樣需要自己拼裝)
底盤初步完成圖
前轉向及傳動杆特寫
整個底盤的拼裝大約耗費了筆者一周的晚間時間,約為10個小時,所有聯結、液壓和齒輪結構都需要按照說明書來進行拼裝,其實在上手一段時間以後不難發現,看似複雜凌亂的說明書其實非常通俗易懂,我們只需要依照提示找到相應的部件,再進行拼裝即可。不過對於一些細節方面,比如連接軸中間的金屬杆和兩側塑料臂之間的寬度,說明書上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的,如果不按照說明書上裝的話,後期會出現跑偏的情況。所以在拼裝底盤時我們只需要足夠細心即可輕鬆勝任,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
當整個底盤完成拼裝工作之後,剩下的就是需要我們去選購一些其他非自帶部件,包括馬達、舵機、電調、接收器、遙控器、電池、充電器七大類,原廠包裝內部並沒有提供這些組件,需要我們自己去根據實際需求去購買,為了節約開支,筆者就從淘寶和各大電子城裡將這些部件依次買齊。
電調
這個東西主要負責控制馬達的轉速,起到調速器的作用,直接與電池組進行連接,其輸出電力與遙控器油門扳機閉合的深淺直接相連,油門越大,輸出電力也就越高,馬達轉速上升。除了調速功能之外,電調也能夠控制馬達的正反轉向,也就是控制車輛的前進和後退。
幾十塊的舵機
RC中的舵機通常用來控制車輛的轉向,在一些高端的車輛(比如山豬、F350)上,還能夠控制波箱齒輪檔位的增減。其原理也非常簡單,就是一個低速大扭力馬達,通過搖臂與前轉向系統連接,通過舵機搖臂的左右擺動來控制車輛前輪的轉向。
遙控接收器
百元出頭的遙控器
整個遙控系統分為接收器和發射器,通常在購買之前我們都可以向商家提出對碼(發射端和接收端的配對)的服務,這樣省去了買回之後,自己額外對碼的麻煩。不同的遙控器在使用感受、收發距離、抗幹擾能力上都有著較大的不同,價位從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DIY鎳氫電池組
目前市面上不少RC電池組虛標現象比較嚴重,並且價格相對較高,所以筆者特意去了趟電子城,讓商家做出一個電池組,單節容量為3500毫安時,在電壓、尺寸和接頭上,可以與原車完美結合。
俗稱「黑皮」的540馬達
田宮為RC迷們提供了豐富的後期配件,其中就包括馬達,價格也是從幾十到幾百,甚至上千不等。對於筆者自己的RC平跑車來說,需要一個轉速高、扭力相對足夠的電機即可,畢竟平跑追求的還是速度感。而諸如午餐盒之類的大腳車,我們也可以選擇高扭力、低轉速的馬達,來獲得更強的越野能力。
底盤總成
到這裡,整個遙控車的底盤部分徹底組裝完畢,為了帶來更拉風的外觀,筆者在淘寶上購買了尺寸更寬、外觀更騷氣的輪胎,相比原車自帶輪胎相比,在抓地力和外觀上提升非常明顯。
在完成底盤的拼裝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為外殼進行噴漆處理了。原廠隨機自帶的車殼是全透明材質的亞克力,首先我們需要在相應位置進行打孔,並且使用剪刀將車殼邊框和四個車輪位置進行裁剪,相對於底盤的各種機械結構來說,車殼的裁剪需要更高的技術要求,筆者的車殼邊緣處就存在不少毛刺,後期還需要進行一番打磨。
全透明的車殼
噴漆完成
兩種噴漆相交的地方需要用美光紙進行精細的遮蓋,要不容易出現上圖的毛刺現象
臨時沒有鑽孔器,用電烙鐵燙的窟窿
相對於拼裝底盤來說,為車殼噴漆更加麻煩,除了噴漆層在外殼內部之外,還需要使用大量的美光紙覆蓋在車殼內部不同的地方,依次進行噴漆上色。以這輛GTR外殼為例,外殼共有黑白兩種顏色,那麼在噴漆時我們需要先用美光紙將所有白色部分進行遮蓋,之後為沒遮蓋區域噴塗黑漆,當需要噴塗白色時,就用美光紙覆蓋住黑色噴漆。
為車殼貼上貼紙
完成圖
最後就是車殼的貼紙,找到車身相應的部位進行張貼即可,沒什麼難度,一把鑷子和足夠的心細即可完成。忘了說了,噴漆用的就是田宮自己的,實體店和網上一搜一大把,各種顏色都有,根據自己喜好可以使用不同顏色進行塗裝。
在所有工作進行完之後,充滿電池、微調好遙控器,找個平坦的開闊地帶,開跑吧!
頂著個攝像機會更拉風
側面美圖(車殼輪胎處忘記打磨了)
圓潤的後部
拍攝設備為Garmin Virb
或許不少人和當初的筆者一樣,認為一輛RC四驅車的工作就到底結束了,其實如果你是一個比較追求機械美感、速度感和成就感的RC迷的話,那麼原廠車輛的拼裝完畢只是剛剛開始,在後期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側重點,來對這輛車進行改裝,來提升整車的外觀、性能,以及至高無上的價格。
燈控組件
筆者同事已經裝好燈控系統的車殼
強度更高的金屬部件(文章首圖中的右側後視鏡已經被撞掉了)
各種騷氣的輪轂(圖片來自rcdivision)
無刷馬達
從外部車殼的燈飾到內部的無刷馬達,甚至是整個車架,我們都能夠對其進行升級,原廠底盤多數使用的是塑料材質,如果更換為強度更高的金屬材質或者碳纖維材質,那麼整車的車身強度會提升數個級別。另外,田宮還為專門的RC車型底盤提供加強部件可供選擇。所以原車裝配完畢之後,只是一個開始,後續的DIY和改裝有著無限種可能,當然,只要你卡內餘額足夠多,那麼改出一輛能跑80KM/小時(原車最高30-40KM/小時),擁有各種逼真燈光效果的頂級RC也不是不可能的。
全文總結:以筆者身邊的廣大80後為例,任何東西都離不開一個燒字,無論是相機、耳機、自行車還是手辦、RC、樂高,每一個圈子內都存在著不少狂熱愛好者,除了對性能參數極致追求之外,相信不少人的初衷都是為了圓兒時無法實現的夢想。裝備黨也罷,懷舊黨也好,不管怎樣,只要能夠重溫兒時那種單純的快樂,又何樂而不為呢?
註:由於筆者接觸RC時間較短,文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還請廣大網友見諒,並提出建議和批評。
這不是評測,不是技術分析,僅僅是80後不老不少的一位男孩兒的夢想,文章裡的田宮RC從零件到一輛可以風馳電掣的遙控車佔用了作者原本可以陪女朋友的時間,但是它承載著的卻是幾乎二十載的夢想。當操作著遙控器「駕駛」它飛馳的時候是否有年少無知時幾個小夥伴搶玩兒一輛回力車的情景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