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顯示技術之源 3LCD對比DLP優劣分析

2020-11-23 太平洋電腦網

  【PConline 投影技術】如果你剛剛進入到數字投影機的世界,不用多長時間你就會發現用於描述兩種不同的投影機的兩個術語:LCD和DLP。它們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微顯示成像技術。可能甚至在你了解LCD和DLP是什麼之前,你就會問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哪種更好?"

  答案很簡單--兩者都不比另外一種更好。它們都擁有超越另外一種的優勢,都有自身的局限性。相比以前,兩種技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討論它們今天的區別,這樣你就能夠自己判斷圖像技術本身對於你選擇投影機而言是否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因素。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還有第三種重要的光路引擎技術,稱為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矽基液晶)。該技術由數個廠家研製和推廣,其中最著名的有Canon,JVC和Sony。很多優秀的投影機是以LCoS技術製造的,包括幾臺傑出的家庭影院投影機,很多觀察者認為這些機器能夠超越LCD和DLP所提供的價值訴求。關於LCoS技術的討論超出了這篇文章的範圍,我們會在即將發布的另外一篇文章中單獨闡述。

到底是3LCD還是LCD?

  你可能已經在網站、投影機印刷品、產品發布會上見過3LCD這個術語。幾個LCD投影機廠家採用了3LCD作為市場推廣的品牌名字。它是用來把數字投影機中的LCD技術的特殊實現形式與多種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更為普遍的直視型LCD顯示技術進行區別。在LCD投影機中,總是有三個LCD面板,這些面板總是光線透射型的器件,而不是反射型或直視型的顯示器件。在投影機業界,3LCD和LCD沒有技術上的區別,因此這兩個術語可以混用。

那種技術在市場上領先?

  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取決於你如何定義"領先"這個詞。在本文寫作之時,就目前正在生產的型號數量而言,DLP技術有明顯的優勢。在今天即2009年7月28日,我們的資料庫裡列出了正在生產的704個基於DLP技術的不同型號,相比之下LCD為430個型號。因此,在投產型號的數量和種類方面,DLP有絕對的優勢。

  然而,這不是故事的全部。現今有很多暢銷投影機是LCD機型。舉例而言,目前ProjectorCentral的10大最受歡迎1080p家庭影院投影機中(基於最新300000個訪問者的統計),6臺是LCD機器,兩臺是DLP機器,兩臺是LCoS機器。實際上,拋開DLP在投產型號數量上的明顯優勢,根據Pacific Media Associates的報告,LCD投影機在2008年出貨量中佔據了51%的市場份額。很明顯,兩種技術都有巨大的市場,沒有那種能夠成為佔支配地位的玩家。

3LCD和DLP的技術差別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投影機含有三片獨立的LCD玻璃面板,分別為視頻信號的紅、綠、藍三個分量。每個LCD面板都含有數以萬計(甚至上百萬)的液態晶體,可被配置為開、閉合、或部分閉合的不同位置來允許光線透過。每個單獨的液態晶體本質上都像一個快門或者百葉窗那樣運作,代表一個單獨的像素("圖元")。當紅綠藍三色透過不同的LCD面板時,液態晶體基於該時刻該像素的每種顏色需各要多少,即時地開啟和閉合。這個行為對光線進行了調製,從而產生出了投射到屏幕上的圖像。

  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數字光線處理)是由Texas Instruments(德州儀器)研發的專有技術。它的工作原理和LCD大不相同。與讓光線通過的玻璃面板不同,DLP晶片是一個由數以萬計(甚至上百萬)的微鏡片所組成的反射表面。每個微鏡片代表一個單獨的像素。

  在一臺DLP投影機中,來自投影機燈泡的光線被定向到DLP晶片的表面,鏡片來回改變斜率,要麼將光線反射到鏡頭路徑上來開啟該像素,要麼使光線離開鏡頭路徑來關閉該像素。

  在最為昂貴的DLP投影機中,有三個單獨的DLP晶片,每個晶片分別對應紅色、綠色和藍色通道。然而,在10000美元以內的絕大多數DLP投影機中,只有一個晶片。為了定義色彩,需要使用一個(至少)包含紅色、綠色和藍色濾鏡的色輪。這個色輪在燈泡和DLP晶片之間的光路上旋轉,使投射到晶片上的光線的色彩在紅、綠、藍之間不停地改變。微鏡片基於在給定的時刻每個像素的三種顏色各需要多少,將光線實時地反射出或者進入鏡頭路徑。這個行為對光線進行了調製,從而產生出了投射到屏幕上的圖像。

  (注意:除了紅色、綠色和藍色濾鏡之外,大多數色輪都包含有其它的色彩段。商用投影機經常使用一段"白色"或者透明的濾鏡用於提升亮度,而很多色輪都有主色之外的其它顏色的濾鏡,例如暗綠色,青色、洋紅色或者黃色。)

DLP的優勢

  我們將依次考察DLP和LCD的優勢和局限。DLP技術最重要的優勢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密封的成像晶片。大多數DLP投影機都有密封的DLP晶片,從而消除了灰塵顆粒落在成像平面上的可能性,這樣的灰塵顆粒會在投射圖像上造成一個灰塵點。LCD投影機沒有密封的面板,因此存在產生灰塵點的可能。這在空氣過濾器沒有按照使用手冊定期清理的情況下尤為容易出現。

  不需要過濾器。擁有密封DLP晶片的DLP投影機可以無需空氣過濾器而正常運行。鑑於不需要周期性的清潔或更換過濾器,維護的工作減少了。一些廠家聲稱其DLP產品除了偶爾更換燈泡、打掃外殼和鏡頭之外,是免維護的。其它的廠家沒有這麼激進,而是建議定期對風道進行吸塵,從而減少進入機器的灰塵的數量。市場上的絕大多數DLP投影機都沒有空氣過濾器,但一些最為昂貴的高性能3片式DLP機型有,目前仍在使用的少量早期的DLP機型也有。

  無過濾器的設計對於用戶而言是否真的是一個優勢,沒有定論。在大多數DLP投影機內部,圖像晶片之外的其他組件並不是密封的,從而會受到灰塵累積的不良影響。尤其是,落在色輪上的灰塵會影響色彩和圖像的質量。當灰塵和燈泡的表面接觸時會燃燒或者熔化,從而在燈泡的壽命期中加速流明輸出的衰減。對於一臺無過濾器的投影機來說,灰塵的不良影響取決於投影機運行環境中的灰塵數量。德州儀器主張說,在一間普通房間環境中的灰塵數量不會對無過濾器的投影機的運行造成不良影響。那些提倡使用過濾器的人則主張說,空氣過濾器即使在普通的房間條件下,同樣能夠防止燈泡流明輸出的加速衰減。

  在認識到灰塵是一個潛在的問題之後,三菱在其最新的無過濾器DLP投影機XD3200和WD3300中採取了額外的措施來消除灰塵汙染。他們將色輪密封起來,從而防止灰塵的接觸。他們還對光線通道和氣流通道進行了改進以減少能夠到達燈泡的灰塵的數量。這些改變都是為了幫助燈泡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保持流明輸潛力。

  那些提倡在投影機上使用空氣過濾器的人認為,投影機內的灰塵沒有任何好處,因此用戶最好能用上帶有過濾器的設計,從而在根本上防止灰塵進入投影機。所有的LCD投影機以及來自Runco和Digital Projection的一些更高端的三片式DLP型號都使用了空氣過濾器。

  那些支持無過濾器設計的人則指出,很多帶過濾器投影機的用戶,未能按照推薦的方法清潔或者更換空氣過濾器。如果一個空氣過濾器逐漸被灰塵阻塞,它會阻止空氣的流動,增加機器內部的運行溫度,從而對LCD面板的壽命造成不良影響。

  無匯聚問題。所有使用三片式成像器件的投影機,不論是LCD、DLP,還是LCoS,必須要讓所有三個器件完美地對齊,這樣每個像素的紅、綠、藍三種信息才能實現匯聚。一直以來,這些三片式的系統都會出現未能對齊的情況。時不時會遇到一臺剛剛出廠的全新機器存在輕微的匯聚錯誤。匯聚錯誤會使投影機的圖像柔化,並且產生不應出現的色彩圖像錯誤。

  單晶片的DLP設計有一個超越其他三晶片或者說三片式系統的獨一無二的優勢:由於只有一個成像晶片,因此不存在匯聚問題。簡而言之,單片式DLP完全沒有會對不齊的東西。

  對比度優勢。大多數商用級別的DLP投影機(用於可攜式演示或者會議室使用)擁有比同價位LCD型號高出許多的Full On/Off對比度。在投影機業界,ANSI對比度很少公布,但ProjectorCentral的測試表明,DLP投影機在ANSI對比度方面往往也具有超過LCD競爭機型的優勢。然而,隨著大多數LCD 1080p家庭影院產品使用的無機LCD面板的引入,DLP在家庭影院細分市場上的對比度方面的傳統優勢,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不復以往了。

  無圖像持久性。如果將一幅靜止畫面播放相當長一段時間,使用無機LCD面板的LCD投影機往往會保留一個圖像的微弱殘影,甚至在切換到另一幅圖像之後這個殘影仍然存在。這個現象不會出現在DLP投影機上,也不會出現在使用無機面板的LCD投影機上。

  一些廣告性質的描述過分地強調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反LCD的廣告聲稱LCD投影機容易"burn-in"(燒屏)。嚴格來說,這不是事實。Burn-in,一般指的是基於磷光體的視頻顯示設備(例如CRT或者等離子)的永久性損害。一旦一個靜止圖像通過長時間的顯示被蝕刻到一臺磷光體顯示設備上,則無法被消除。這和我們在LCD投影機上看到的現象不同。在有機LCD顯示器上,圖像持久性的產生是暫時性的,並且能夠通過顯示一段時間的固定白色畫面來擦除。

  不管怎樣,要點是圖像持久性不會發生在DLP投影機或者無機面板LCD投影機上。因此在這些產品上,永遠不會需要採取措施來擦除一個持續的圖像殘影。

  圖像質量不會隨時間而衰減。通常來說,DLP投影機不會在長時間使用之後發生圖像質量的衰退,除了由於過多的內部灰塵積累導致的情況。但在任何情況下,DLP晶片本身是不會衰退的。與之相反,LCD面板和偏光器會隨著時間衰退,導致色彩偏移、照明不均勻、以及對比度的降低。目前產品的LCD面板的衰退情況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謎,因為那些最了解情況的的人(LCD投影機廠家)不會公開談論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會在後面進一步討論。

  在低解析度產品上稍微更少一些的像素結構(紗窗效應)。DLP超過LCD的一個歷史優勢就是DLP的圖像具有較少程度的像素結構。像素傾向於使一臺LCD投影機有更銳利的清晰度,然而也會在圖像上產生更為明顯的像素結構。這通常被稱之為紗窗效應,因為低解析度投影機的畫面看上去就像是隔了一層紗窗。

  然而,在這個方面,LCD和DLP之間的區別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明顯了。有兩個原因,其一,LCD製造商已經成功地縮小了像素間的間隙,使得紗窗效應很不明顯了。其二,目前發售的投影機的原始解析度相比幾年以前有顯著的增加。隨著解析度的增加,像素變得更小,整個畫面的像素結構變得更不明顯。然而,在低解析度的產品如SVGA甚至是標準XGA的產品上,DLP投影機在呈現較為不明顯的像素結構方面,相比LCD投影機仍然具有優勢。(注意:具有較少的像素結構會有一個劣勢,即圖像銳度的降低。我們會在後面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DLP引領著小型化潮流。單晶片光路引擎提供了LCD所無法比擬的極端小型化的機會。目前市場上有15種DLP投影機的重量在3磅之內(註:約合1.4公斤),卻能產生1000流明以上的亮度。相比之下,市面上最輕的3LCD投影機也有3.5磅,大多數在4磅以上(註:3.5磅約合1.6公斤,4磅約合1.8公斤)。

DLP的弱點和局限

  色輪會產生彩虹效應。人們最常指出的DLP技術的弱點是它有產生"彩虹效應"的傾向。彩虹效應(有時被稱為色彩分離圖像錯誤)是看上去像彩虹的條狀色彩的瞬間閃爍。隨機出現,並且只持續一瞬間。但對於對彩虹敏感的人來說,非常使人分心。如果你全身心投入一部電影或者一個電視節目,彩虹效應能夠完全破壞你的欣賞體驗。

  彩虹效應是只在單晶片DLP產品上出現的問題,並且大多數情況下,只出現在使用較慢速色輪的產品上。這個問題一般在觀看電影或者電視時呈現。當觀看靜止畫面例如演講的圖表或照片時,人們往往不會感覺到這個問題。

  彩虹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來自色輪的連續的色彩更新。當色輪旋轉時,屏幕上的圖像在任何給定的瞬間,要麼是紅色、要麼是綠色,要麼是藍色。該技術依賴於你的眼睛無法察覺到從一種顏色到另一種顏色的變換。然而,當你的眼球為了響應畫面中的某種移動而快速運動時,你會在視網膜上的三個不同的點得到紅色、綠色和藍色的三個更新,於是產生了彩虹的印象。不是每個人都會以相同的方式感知到彩虹。很多人的眼睛較為不敏感,因此完全無法察覺到彩虹。剩下的人則會很容易地看到彩虹。除了自己觀看一臺DLP投影機,沒有其他方法能夠知道你是否屬於能看到或是不能看到的那種人。

  鑑於LCD投影機和三片式DLP投影機始終在同一時刻顯示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圖像,它們不會產生彩虹效應。新的基於LED照明技術的DLP投影機也不會產生彩虹效應,因為這些機型不再使用色輪。(註:三色LED燈的單片式DLP投影機,其LED燈的脈衝頻率不受色輪轉速的物理限制,因此色彩更新的速度可以非常快,從而使彩虹出現的機率最小化了)。

  在一臺帶有色輪的DLP的投影機上,彩虹效應可以通過增加色輪的轉速而減少。第一代DLP投影機採用的是每秒鐘旋轉60次的色輪,即3600RPM(3600轉每分鐘)。憑藉色輪上的一段紅色、一段綠色、一段藍色濾鏡,每種顏色的更新可以在一秒鐘內發生60次。第一代產品的這個轉速被稱為"1倍"轉速。在第二代DLP投影機產品中,色輪的轉速加倍了,即7200RPM。色彩刷新率的加倍,減少了色彩更新之間的用時,從而為更多的人減少了彩虹效應的可見性。但2倍速的轉速對於使用在家庭影院或者視頻應用中的投影機產品來說,仍然不夠快。

  今天,一些為家庭影院市場設計的DLP投影機使用了一種包含有兩組紅綠藍濾鏡的色輪。這種色輪仍然以7200RPM的轉速旋轉,但由於紅綠藍三色在每次旋轉中刷新了兩次而不是一次,因此業界將其稱之為4倍速轉速。通過將物理轉速增加到超過7200RPM,一些投影機擁有了5倍速或者6倍速色輪。對於絕大多數用戶而言,在目前大多數家庭影院型號中的5倍速和6倍速的色輪,已經將視頻顯示中的彩虹效應減少到了幾乎無需擔心的程度。

  然而,大多數為商務和演講而設計的DLP投影機由於成本的原因,仍然在使用2倍速色輪。如果演講的內容是靜態圖表,圖片,照片或者任何不會引起快速眼球移動的內容,那麼完全沒有問題。對看重視頻顯示或者部分用於家庭影院的用戶來說,我們不推薦2倍速色輪的DLP投影機。

  色彩飽和度/色彩亮度。一些DLP投影機有著優秀的色彩飽和度,而另外一些非常差勁。這更與廠家的實現而不是與技術本身有關。3LCD技術的提倡者一直對單片式DLP產品缺乏色彩亮度不依不饒,特別對於那些色輪中有白色段的機器。這個現象值得一說。

  當色輪有一個白色(或者透明)段時,投影機的流明輸出會有顯著的增加,ANSI流明的等級會暴漲。大多數商務級別的DLP產品的色輪都使用白色段來提升至關重要的流明等級。與之相反,大多數為家庭影院設計的DLP投影機都沒有白色段,因為這會威脅到色彩飽和度和視頻圖像的總體平衡性。此外,對於家庭影院投影機的銷售來說,流明等級不算是大的驅動因素。

  當你使用亮度計來測量一臺LCD投影機上的紅色、綠色和藍色的亮度,那麼三個值之和就是你得到的白色的亮度讀數。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對一臺LCD投影機來說,白色就是通過將紅綠藍三個通道全部打開而產生的。但在一臺DLP投影機上,情況不同了。由於色輪中的白色段的出現,白色的亮度讀數最多能夠是紅綠藍三色讀數之和的兩倍。換句話說,如果一臺LCD投影機的白色測試值為2000流明,你將能從中夠獲得2000流明的色彩亮度。如果一臺DLP投影機的白色測試值為2000流明,你可能會僅僅從中得到1000流明的真實色彩亮度,其餘的都是白色光線。

  有鑑於此,3LCD技術的支持者一直在遊說,對於投影機的規格說明書,在ANSI流明指標之外加上色彩亮度指標,這項建議在業界正在獲得支持。在數據指標的戰爭中,很明顯這會是LCD相對DLP佔有絕對優勢的一個數字。絲毫不令人奇怪,Epson和Sony已經開始在其LCD投影機上公布色彩亮度指標來強調這點,色彩的性能規格往往和ANSI流明標稱值一致,一般會寫成,例如,"2600流明色彩亮度輸出,2600流明白色亮度輸出"。

  一般來說,色輪中帶有一個白色段的DLP投影機在測試色彩亮度時,數據不太好看。色彩讀數一般都大大低於白色讀數,有時候會低至50%甚至更少。當色輪只包括基本的紅綠藍三色和一個白色濾鏡時,尤其如此。許多DLP投影機具有補色濾鏡,例如青色、洋紅色和黃色。在這種情況下,色彩亮度的測試變得更成問題。因此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德州儀器和DLP投影機的製造商對公布色彩亮度指標完全沒有興趣。

  從實踐的觀點來看,我們對於這個問題的感覺是五味雜陳。很明顯,3LCD陣營對於傳統的ANSI流明指標不能全面地描述機器性能的觀點是正確的。然而色彩亮度指標同樣也不能。可以肯定的是,一些DLP投影機上的色彩和具有相同流明指標的LCD機型相比,顯得呆滯無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現象在"BrilliantColor"(國內譯為"極致色彩")功能被使能時,尤為突出。雖然BrilliantColor提升了圖像的亮度,但它會在該過程中顯著地減少色彩飽和度。很讓人奇怪,為了從很多DLP投影上獲得最豐富和最飽和的色彩,用戶需要關閉BrilliantColor功能。(對於具有BrilliantColor的所有DLP投影機來說,這不總是正確的,因為基於廠家的實現方法,BrilliantColor系統的行為會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奇怪的是,在一些色輪中帶有白色段的DLP機型上,甚至在那些色彩亮度相比白色亮度相差一大截的機型上,我們也能看到一個可以很容易地和同價位、相同流明等級的LCD投影機相媲美的豐富而鮮明的色彩。一個原因是,色輪的色彩濾鏡的配置對於最終結果有很大的作用。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雖然DLP的色彩亮度遠低於白色亮度,但DLP與生俱來的對比度優勢作出了一定的補償。這個補償作用無法用指標衡量。即使色彩亮度相當低,有時候畫面看上去並不會比一臺放在旁邊進行AB對比的具有相同白色亮度輸出的LCD投影機黯淡很多。

  當一臺DLP投影機的色彩鮮明度相比一臺同價位、性能指標相近的LCD投影機看起來比較差的時候,這是由於廠家的設計和產品成本考量的不同,而與DLP技術本身無關。DLP能夠表現得非常引人入勝或者徹底的黯淡,這取決於產品的設計和製造。有這麼多可變的因素,即使加上色彩亮度指標,性能指標也無法完整地說明問題。公布色彩亮度指標會很有趣,當然也會引起人們對LCD和DLP之間的一個值得留意的技術差異的注意。然而對於幫助一個機敏的買家弄明白應該購買哪個機型來說,它卻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高頻振動動圖像錯誤。在任何時刻,DLP晶片的每個微鏡片的位置,要麼是全開從而呈現最大的亮度,要麼是全關從而呈現黑色。DLP微鏡片沒有辦法像LCD的液態晶體那樣"部分地開啟"來呈現灰色。因此,DLP晶片呈現灰色的辦法是將微鏡片非常快速的來回翻動,這樣它們就能通過開啟足夠的時間來讓眼睛對"開啟狀態"和"關閉狀態"求平均,從而得到所需的亮度電平。這個方法被稱之為高頻振動。對於呈現灰度來說它工作得相當好,但是它會在一片連續的區域產生一些可見的不穩定性,大多數在黑暗的區域,這個問題被稱為高頻振動圖像錯誤。它看上去像是數碼噪點,然而它是由DLP技術本身而不是信號所導致的圖像錯誤。

  高頻振動圖像錯誤不會發生在LCD產品上,因為LCD沒有使用高頻振動來獲得不同的灰度級別。液態晶體能夠全開、全關,或者部分開啟在中間位置來獲得所需的亮度透傳的級別--再次強調,這個概念類似於百葉窗的活頁。

  對變焦鏡頭和鏡頭移位的有限兼容性。由於DLP光路引擎的先天機制,對於廠家來說很難為DLP投影機匹配一個長變焦鏡頭或者是大範圍的鏡頭移位功能。對於可攜式演講用投影機,鑑於其主要的設計目標是較小的物理尺寸,這些局限性無關緊要,因此沒有任何一臺這類機器具有大的變焦範圍或者鏡頭移位。但是對於家庭影院投影機市場來說,由於給LCD投影機配上了長達兩倍的變焦鏡頭以及大範圍的鏡頭移位能力,LCD廠家已經奪取了很大的市場份額。這使得消費者能夠容易得多地將投影機安裝在任何希望的位置,通常是房間內的後置擱架。由於DLP投影機的鏡頭限制,很少能夠將一臺DLP機型安裝在後置擱架上。

3LCD的優勢

  3LCD的很多優勢和局限已經在對DLP 的討論中涉及到了。然而,還有幾項LCD的優勢沒有討論過,並且其中幾個論點已經有了新的進展。接下來是LCD技術的關鍵優勢:

  家庭影院產品具有更佳的性價比。LCD產品在家庭影院市場獲得成功的主要關鍵是其巨大的價格優勢。尤其在1080p級別中,LCD產品呈現出物超所值的圖像質量。此外,它們往往具備同價位DLP機型所沒有的額外的功能(如果這些功能在其它一些DLP機型上能夠看到的話)。

  LCD相對於DLP的價格優勢在消費電子和家庭影院產品中最為明顯。在為移動演示和會議室使用而設計的商用產品中沒有類似的價格差異。其中一個原因是DLP製造商能夠在大多數商用產品上使用更為便宜的2倍速色輪,而在為家庭影院設計的產品上,使用高倍速色輪以及與之配合的更快的電子器件是必須的。

  家庭影院產品更高的對比度。很多為家庭影院設計的LCD投影機已經獲得了超過DLP機型的更好的總體對比度性能和更深的黑色層次。尤其是使用無機LCD面板和自動光圈技術的LCD機型。無機面板的生產更為昂貴,因此它們沒有被用在更便宜的商用機上。其獲得更高對比度的原因部分是因為液晶的預設位置是關閉狀態(即黑色),需要用電壓來開啟。這和傳統的有機LCD面板相反,其預設位置的液晶是開啟的(最大亮度透傳),而需要用電壓將其關閉。無機面板與生俱來的對比度優勢使得LCD在家庭影院市場上具有了實質上的更強大的競爭力。特別是ANSI對比度有了明顯的改進。在ProjectorCentral的測試中,配備有機面板的LCD投影機一般在250:1的ANSI對比度範圍內,配備無機面板的型號則達到了400:1到450:1的水平。

  3LCD廠家一直對於研發高效率的自動光圈系統非常積極,它有助於增加人們在屏幕上感覺到的對比度。就我們所知,沒有技術上的限制來妨礙DLP廠家做相同的事情。但這樣將會進一步提高DLP投影機的成本,使家庭影院市場上DLP相對LCD已有的顯著價格劣勢更為明顯。廠家之間還有一種統一共識,即DLP的對比度,雖然不是業界領先,但也足夠了,因此自動光圈的增強不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大多數DLP廠家在為家用DLP投影機配上一個自動光圈系統方面行動遲緩。

  更少的圖像錯誤/更好的圖像穩定性。正如前面提到的,高速振動圖像錯誤和彩虹效應僅僅存在於單晶片DLP投影機上。鑑於在LCD產品上不存在這些圖像錯誤,在與一臺價位和性能級別相近的DLP競爭對手進行AB對比時,很容易感覺到LCD投影機有著更為穩定視頻圖像。LCD的視頻圖像看上去會更清澈,噪點更少。

  數據顯示更銳利的圖像。鑑於LCD的像素結構比DLP的像素結構呈現得更為銳利,因此LCD趨向於呈現更為銳利的圖像。在較低解析度的商用產品上(SVGA和XGA)最為明顯,尤其是在數據顯示的時候。在這種解析度下,LCD的紗窗效應在視頻圖像中稍微更明顯些,但好處是更銳利的像素清晰度能夠產生更銳利的數據顯示。相比之下,SVGA和XGA解析度的DLP投影機的數據圖像顯示可能會有點軟。(註:數據顯示一般指通過PC機、筆記本電腦播放文檔等靜止畫面)。

  在更高解析度的產品上,銳度上的差異是很小的,對於1080p產品的視頻顯示來說,完全不存在問題。在1080p, 兩種技術都能夠產生非常銳利的圖像,任何可以察覺到的銳度方面的區別往往只和非顯示技術的因素有關,例如鏡頭質量和視頻處理。

  家庭影院產品的更好的安裝靈活性。為家庭影院設計的LCD投影機往往配備有2倍變焦鏡頭和大範圍的垂直和水平鏡頭移位。這使得它們很容易安裝在幾乎任何地方。相比之下,DLP投影機通常只有較短的變焦以及很少或者根本沒有鏡頭移位。對於一個給定的屏幕尺寸和位置,固定的投射角度限制了投影的幾何關係,往往就規定死了一臺DLP投影機所必須安裝的位置。

  對於預算有限的DIY家庭影院發燒友而言,LCD機型的鏡頭靈活性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是是因為大多數DLP投影機需要吊裝,而大多數LCD投影機都不需要吊裝。因此選擇LCD機型,他們可以省下吊裝和長距離視頻線纜的錢,不用穿牆開孔加吊頂布線,或者也不用忍受天花板上的難看的明線。

  更好的光線效率,更低的功率。LCD技術先天具有更高的光線效率。大部分LCD投影機使用較低瓦數的燈泡就能產生和(使用較高瓦數燈泡的)DLP投影機相同的圖像亮度。這個差異在把LCD投影機和未使用白色段色輪的DLP進行比較時最為明顯。舉例來說,比較兩臺目前非常受歡迎的1080p家庭影院投影機--Panasonic的AE3000 LCD投影機使用一盞165瓦的燈泡產生了1600 ANSI流明。與之相比,Sharp Z15000 DLP投影機需要一盞250瓦的燈泡來獲取相同的1600流明。這會對電力消耗造成顯而易見的區別,投影機在視聽室中的排風所產生的熱量也會有區別。

LCD的弱點和局限

  LCD面板的壽命未知。如果長時間暴露在高強度的紫外線和極高熱量之下,LCD面板使用的有機化合物就會在長期使用中逐漸衰退。面板衰退可能會導致圖像變色以及對比度降低。該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是替換掉受損的LCD面板,而這一般來說是個經濟上不可行的方案,還不如購買一臺新的投影機。

  關鍵問題是面板能夠用多久。對這個問題至今沒有由獨立的實驗室產生和公布並用於普通消費者參考的很好的數據。LCD廠家一般不會承認會發生LCD面板衰退,因此他們不會就預期壽命作出任何陳述。一般來說,大多數LCD廠家在某種程度上承認LCD面板可能會遭受最終的衰退,但當它發生時,將會已經超過了產品的實際壽命。 一個同時具有LCD和DLP產品開發經驗的業界可信消息來源認為,LCD面板的壽命為4000到10000小時,具體取決於投影機的亮度--最為明亮的LCD超高亮度機型會對面板產生最大的壓力,從而導致更快的衰退。低亮度的機型例如那些為家庭影院設計的機型會產生最小的壓力,從而有更長的預期壽命。

  德州儀器在過去的七年中曾經進行過幾項關於LCD壽命的的測試。根據這些測試,他們認為LCD面板的衰退比LCD廠家所願意承認的更快,當然比上面引述的4000小時要快。3LCD陣營對TI公司的測試的反應如下:TI的測試把LCD投影機每天24小時、每周7天,持續數月不間斷運行,根據3LCD聯盟和Epson,鑑於TI實驗室的測試中使用的投影機根本不是為了持續運行的高強度工作周期而設計的,因此測試結果不能代表一般用戶會實際體驗到的情況。

  無機面板的引入是和該問題密切相關的一個新的重要進展。理論上,無機LCD面板不會受制於和有機LCD面板相同的衰退模式,這是因為在無機LCD面板中,沒有會在高強度熱量和紫外線下失效的有機化合物。然而,LCD陣營不會確認或者否認任何關於面板壽命的預測差異,因為作為一種政策,他們根本不會討論這個問題。德州儀器同樣也沒有對無機LCD面板的預期壽命作出評論。

  商用產品較低的對比度指標。大多數商用和教育用LCD投影機是用相對便宜的有機LCD面板製造的,並且沒有自動光圈。這些機型的對比度指標一般在400:1到700:1之間。相比之下,具有相同解析度、流明指標以及價格的DLP投影機,通常標稱對比度在2000:1或者更高。

  在現實中,這個差異更多是市場推廣上的劣勢而不是技術上的。在大多數商務和教室設置下,投影顯示都是在房間燈光打開時進行的。在中等環境光線下--例如,足夠讓教室內的學生記筆記--此時投影機的對比度指標在很大程度上無關緊要。不論投影機的理論對比度潛力是多少,在中等環境光線下的屏幕實際對比度一般在50:1的範圍內。但對於那些不了解環境光線對於對比度比率的巨大影響的買家來說,DLP在對比度指標上超過LCD的顯著優勢會比實際表現更為重要。

  易受灰塵點的影響。因為LCD光路引擎不是密封的,灰塵顆粒落在LCD面板上是可能的,這樣就會在投影畫面上產生一個陰暗模糊的斑點。在顯示靜止圖像例如數據或者照片時,這通常不會令人分心。然而在全動作視頻中,在移動畫面中看見一個固定的東西會讓人極度心煩意亂。

  當灰塵落到LCD的紅色或者藍色通道上時,很少會明顯到令人分心。但當它發生在綠色通道上時,就會變得相當顯眼。一些廠家已經提供了一些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用戶能夠除掉灰塵,而不用把機器發回清理。Sanyo的家庭影院機型都帶有一個氣吹,可以把空氣噴射到面板上。但是鑑於我們還從未看見過Sanyo投影機上的灰塵點,我們從未有機會嘗試這個方法。除了這種解決方案之外,把投影機打包發回維修點進行清理是讓投影機重新正常工作的最後一招。

  LCD製造商聲稱今天的空氣過濾系統比起過去進步了很多,因此如果根據維護指南定期清理和更換過濾器的話,灰塵的汙染非常罕見。大多數LCD廠家都在質保中包括了灰塵去除這一項,這對於夠買LCD投影機的延長質保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當我們在評測投影機時,我們無法在任何機型上模擬用戶面臨的灰塵汙染的實際風險。我們可以這樣講,我們很少會在用於評測的LCD投影機或者在用於參照目的而長期運行的機器上發現灰塵點。然而,對於用戶來說,很容易忘記清潔過濾器,因為廠家建議對於一般使用應該每兩個月左右就清潔一次。一旦過濾器沒人照管,用戶就增加了灰塵最終進入投影機內部的風險。

結論

  3LCD和DLP的市場份額之爭已經進行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看到兩種技術的廠家不斷創新從而在競爭中搶得先機,是一件引人入勝的事情。在過去的這個十年,隨著對比度、解析度和色彩性能的顯著提升,數字投影機的畫面質量具有了戲劇性的提高。價格直線下降,曾經一度只有富有的消費者或者真正需要投影機的公司才能負擔的高品質投影系統,現在已經在大多數消費者的預算之內了。因此我們可以說,消費者才是DLP和3LCD技術的激烈競爭的最終受益者。

  正如我們想在這篇文章中闡明的那樣,DLP和3LCD都擁有超越對手的關鍵優勢。它們也都有買家需要了解的局限。但最終,我們今天在LCD和DLP投影機上都看到了比過去更好的圖像質量和性能--形勢一片大好,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DLP與3LCD兩種投影技術優劣勢對比!看完你就懂了!
    雖說投影已經出現在很多普通家庭,但對於一些投影技術大家還是知之甚少。目前國內投影市場也主要是分為DLP和3LCD,一個範臺系品牌另一個則是現在比較常見的日系品牌。投影如果有色彩管理功能,經過專業調校,最後都可以實現標準的色彩。DLP比3LCD調校相對還容易些,這是由於3LCD默認更高的色彩亮度的關係。當然,現在有不少高端機型,不論何種技術,都會有起碼一組預設模式是按照標準色彩來設置的,這樣更加不能簡單的判斷何種技術的色彩優劣。
  • 客觀角度簡析DLP與3LCD投影技術
    作為消費者也只能從這個兩大顯示技術產品中選擇,但究竟誰的顯示技術更好,一直眾多影迷們所探討的話題,尤其是新手剛步入時,對於這兩個顯示技術了解更是含糊不清。投影如果有色彩管理功能,經過專業調校,最後都可以實現標準的色彩。DLP比3LCD調校相對還容易些,這是由於3LCD默認更高的色彩亮度的關係。當然,現在有不少高端機型,不論何種技術,都會有起碼一組預設模式是按照標準色彩來設置的,這樣更加不能簡單的判斷何種技術的色彩優劣。什麼是黑位?到底DLP對比度好還是3LCD對比度好?
  • 3LCD、DLP技術優劣解析
    >是被應用最為廣泛的投影技術,由這大投影技術應用的投影機產品已經形式了2大市場陣營,並且分別有相關的投影機品牌廠商在應用這2大投影技術。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4776.htm那麼,同樣的投影機產品應用,應用的核心技術不同,究竟又會有什麼樣的區別呢,這2大投影技術分別又能夠為我們用戶帶來什麼樣的投影產品呢,下面我們將通過這2大投影技術的優劣解析來幫助大家了解和比較這兩大技術的優勢和差異。
  • 掌握最前沿技術 3LCD、DLP技術優劣解析
    其中3LCD技術以愛普生等廠商為代表,DLP技術以明基等廠商為代表。  那麼,同樣的投影機產品應用,應用的核心技術不同,究竟又會有什麼樣的區別呢,這2大投影技術分別又能夠為我們用戶帶來什麼樣的投影產品呢,下面我們將通過這2大投影技術的優劣解析來幫助大家了解和比較這兩大技術的優勢和差異。
  • 投影技術哪家強?DLP、LCD以及LCoS優缺點對比
    首先是DLP投影技術。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的縮寫,即為數字光處理,也就是說這種技術要先把影像信號經過數字處理,然後再把光投影出來。它是基於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來完成可視數字信息顯示的技術。
  • CRT、LCD、DLP及LCOS投影技術優勢對比
    與透射式液晶顯示LCD技術相比,投射出來的畫面更加細膩;不需要偏振光,在光效率的應用上較高;此外,DLP技術投影產品投射影像的像素間距很小,形成幾乎可以無縫的畫面圖像。正是基於以上原因,DLP投影機產品一般對比度都比較高,黑白圖像清晰銳利,暗部層次豐富,細節表現豐富;在表現計算機信號黑白文本時畫面精確、色彩純正,邊緣輪廓清晰。
  • CRT、LCD、DLP、LCOS四種投影技術比較
    隨著時代的發展,投影技術的也經歷了更新換代,現在的投影機,從晶片的工作原理上主要就是CRT、LCD、DLP、LCOS這四種。CRT作為最早的技術也是最成熟的技術,其寬廣的色域是其它幾種投影機所無法媲美的!
  • 一文了解DLP投影技術
    DLP晶片的核心技術一直控制在美國的德州儀器,DLP技術似乎在追逐著IntelInside的道路,因為它要求所有採用DLP技術的投影機產品都必須打上DLP的標誌。不管其是否會取得Intel在PC領域那樣的成就,至少顯示了其領導投影機底層技術的決心。DLP的生產廠家主要為歐美廠商,如ASK、惠普、麗訊等。DLP投影技術優點DLP投影機的技術是反射式投影技術。
  • 雷射投影才是未來 淺析教學顯示技術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教育用戶對於教學顯示產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大畫面、高畫質之外,教師和家長還希望它們能實現保護視力、互動協作等更加豐富的功能。正因為如此,從新光源投影機到液晶大屏,最近幾年各種全新的教學教學顯示設備層出不窮。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些產品的優劣,以及它們未來的發展趨勢。
  • 投影課堂:揭開3LCD投影技術的神秘面紗
    稍微了解投影機的朋友都知道,DLP與3LCD是目前業內主流的兩大投影技術,由於3LCD投影技術更多的是應用在商教市場,家庭用戶接觸不多,所以相比於DLP技術,很多朋友對它更為陌生。今天筆者就來和大家聊一聊3LCD投影技術的那些事。
  • 你不知道的投影31 LCD與DLP技術的區別
    ,世界上第一塊LCD投影板晶片就是出自愛普生之手,而熟悉投影產品的朋友可能知道,愛普生一直是投影液晶面板的主要廠商之一。2後起之秀 DLP投影技術  那麼利用DLP投影技術的投影機是怎樣工作的呢?,DLP顯示板的其中一個優點是它們有極快的響應時間,你可以在顯示一幀圖像時將獨立的像素開關很多次。
  • 家用領域價格至上 3DLP大戰3LCD
    雖然相對於日漸成熟的商用市場而言,家用投影市場還僅僅是含苞待放,但中國家用投影市場極為龐大的潛在發展空間已讓中外投影機廠商激動不已。從目前家用投影機市場的現狀來看,LCD和DLP是當前家用投影機市場中兩種相互競爭的主流技術模式。
  • 全球唯一提供三種顯示技術!雅圖投影
    全球唯一提供三種顯示技術!>   泡泡網投影機頻道7月4日 雅圖十多年來專注於投影領域的積澱,如今的雅圖擁有52項專利技術,其中有39項屬全球領先的關鍵技術發明專利,成為中國唯一、全球僅有的8家投影機原廠研發製造及自有品牌企業之一;是國際3LCD技術聯盟成員和全球最先掌握LCD無機配向膜技術的四家企業之一;還是全球唯一能提供三種顯示技術產品的公司。
  • 深度解度投影顯示技術
    它是液晶顯示家族中的一支,也屬於主動點矩陣(TFT)式LCD(Active Matrix LCD)。 HTPS液晶晶片最大的特性在於持續高溫工作的穩定性,這位投影機產品提高整機壽命、提升產品亮度提供了基礎技術平臺。同時,這一技術的產品還具有色彩還原準確、視覺感舒適的等特點。目前,該技術已經成為了全球數字投影領域最重要的組成技術。
  • 智能3LCD投影技術NEC CA4355X投影機優惠
    NEC CA4355X產品類型教育投影機投影機特性智能投影技術3LCD顯示晶片0.63英寸亮度4300流明對比度16000:1標準解析度1.2X光圈範圍F=1.6-1.8實際焦距f=19.2-23mm投射比1.5-1.8:1投影距離
  • 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優劣綜合對比分析
    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優劣綜合對比分析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固體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節能環保,性能穩定,歡迎新老客戶來電選購!
  • 3LCD+雷射 索尼教育投影激活市場新生態
    教育投影市場歷來是投影機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過去傳統燈泡投影機亮度、色彩不佳,同時光源使用壽命過短,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教師和學生的課堂體驗。如今隨著雷射光源的崛起,教育投影市場終於迎來新的轉機。3LCD投影技術 更好的色彩保障 DLP與3LCD是目前業內主流的兩大投影技術,相對於DLP投影技術,LCD投影技術由於分離了紅綠藍三種顏色,在成像上相較於DLP來說更完整,使3LCD在色彩表現方面有較大優勢。另外與DLP投影技術相比,3LCD有更長的發展歷史,所以它的技術非常成熟。
  • DLP投影技術要怎麼做?這篇文章來告訴你
    DMD晶片是一種數據微鏡裝置,通過控制微鏡片對光線的偏轉來實現顯示投影圖像的目的。DLP技術與我們日常所說的大屏幕、平板顯示、LCD液晶顯示不同,它是一種前投(也叫正投)系統,主要應用於現今市場上的微投影產品,主要涉及3D立體投影機、移動式高清視頻產品、可攜式LED微型投影應用(如手持型、口袋型)等等。
  • DLP投影機異軍突起,老牌3LCD如何挽救局勢?
    尤其是諸如3D、微投、短焦、LED光源等新技術的出現,更是給投影機市場發展帶來了強勁的動力。細心的人會發現,近兩年投影市場出現的新技術,主要以德州儀器的DLP技術的革新為基礎,新產品的出現也是以這項技術為核心的產品居多。  反觀以日係為代表的3LCD投影技術,在幾年前春風得意,佔據著行業採購市場的大頭,日子過得非常舒服。
  • 虛擬試衣可行性探究—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投影最早由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在1947年提出, 1960年後,雷射的出現使全息投影技術進入了嶄新階段。此後,由於受到顯示設備和投影載體的限制,全息投影技術進入了一個發展相對緩慢的瓶頸期,直到2001年德國國家實驗室首創研發了全息膜技術,全息投影再一次成為公眾焦點,進入高速發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