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很古老的魚類,一度以為在六千萬年已滅絕,卻在某些地方被當做食用魚

2021-02-15 六維自然

    在地球生物進程中,地球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很多古老的物種在這階段消失滅絕,但也有很多頑強的物種適應了自然法則,成功躲避開了生物大滅絕,一直生存到現今,這次來認識一種很古老的魚類,一度以為在六千萬年已滅絕,卻在某些地方被當做食用魚——腔棘魚。

一、腔棘魚的種群

    腔棘魚又稱為矛尾魚,空棘魚等,主要分布在印度洋的深海中,體長1.5米左右,外形是魚的頭部較短,鰭呈肢狀,胸部和腹部各長著兩隻粗大魚翅猶如猛獸的四肢,可用在海底爬行,同時腔棘魚並不是單單是一種魚,而是一些葉鰭硬骨魚類的統稱

    根據化石等推測,腔棘魚最早出現於3.77億年前衍化形成,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魚類,同時由於難於發現活著的腔棘魚蹤跡,所以有科學家根據腔棘魚化石發現於二疊紀末期(2.95億年前)到白堊紀早期(1.44億年前),認為腔棘魚大約在6000萬年前即已滅絕

二、腔棘魚重新出現

    在物種中,有很多已被認為滅絕的物種,又重新出現,被發現等,腔棘魚也是重新出現在人類眼前,在1938年在非洲南部捕捉現生種類腔棘魚矛尾魚,十幾年後即1952年,在葛摩群島又再次捕捉到腔棘魚,隨後幾年都繼續發現腔棘魚,說明腔棘魚從沒消失,一直存在著,只是沒被發現。

    最讓科學家疑惑不解的是:被認為是如此珍貴稀有的古老魚類,在葛摩群島當地島民眼裡就是一種平常食用魚類,他們通常將捕捉到的腔棘魚的魚肉鹽醃曬乾後可吃,粗鱗用作研磨料。

三、腔棘魚的價值意義

    在物種進化中,很多陸地動物都是來自海洋的,而腔棘魚能使用鰭來當作腳走路,這是魚類向兩棲類進化的重要證據

    據研究:腔棘魚不同於其它魚類,甚至可以說「水陸」都能生活的生物,曾有條腔棘魚離開水居然還能存活17個小時,所以推測在腔棘魚最繁盛的年代,當它們在從海洋動物向陸地動物進化的過程中,或許有些腔棘魚已能適應陸地生活已經進化成四足動物,也有些腔棘魚不能適應陸地生活,已經生出四肢的它又回到了海洋中生活,又返回海洋中某一片水域生活並與陸地世界隔絕,或許就有這樣兩支不同的腔棘魚。

    腔棘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魚類,是恐龍時代的一種遠古魚類,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有關腔棘魚的保護工作已經在實施,列入「近危」物種保護名單,禁止腔棘魚貿易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喜歡大自然奧秘者!

相關焦點

  • 科普|世界上最古老的魚,腔棘魚
    腔棘魚是一種很古老的魚種,最早可追溯到4億年以前,曾經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腔棘魚於1938年被重新發現,當時一艘拖網漁船捕獲到一條樣子奇特的魚。只見它約兩米左右、泛著青光,魚鱗像鎧甲一樣布滿全身,尖尖的魚頭顯得異常堅硬,體粗重而多黏液,鰭呈肢狀,長相十分駭人。腔棘魚又稱「空棘魚」,由於脊柱中空而得名。
  • 世界上三種「最古老」的魚,遇到人類都悲催了,一種血液藍色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三種魚,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3種魚了,活了上億年,有一種「爬」上了陸地,一種血液是藍色的,但是遇到人類卻悲催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腔棘魚,腔棘魚被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這種魚類,最早出現在3.77億年前,他們存在的時間,甚至比恐龍還要久遠,可以說是非常的古老。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是長江中最古老,生活年歲最久遠的魚類,有據可查的生存時間大約是兩億五千萬年,它們見證了恐龍時代的結束,歷經歲月的磨難最終生存到了現代,長江白鱘體型很大,自古就有「千斤臘子白鱘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是肉食性魚類,因為在長江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也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 5大迄今未滅絕的史前古生物,圖3滅絕六千萬年被人再次發現
    針鼴,一種未進化完全的哺乳動物,和鴨嘴獸有著一定的親緣關係。雖然在外形上和刺蝟十分相似,但兩者屬於迥然不同的物種。目前,只有少數的針鼴生存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和紐幾內亞。蘇門答臘犀牛,它們是現在唯一倖存下來的雙角犀牛,是史前生物披毛犀的後代,距今也至少有著上百萬年的生存演化歷史。現因為人類的大肆捕殺,蘇門答臘犀牛面臨著滅絕的威脅。腔棘魚,一種十分古老的史前魚類,在過去,科學家一致認為這種被譽為陸生脊椎動物先祖的魚類在60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
  • 在這裡,又一種魚類快要被人們吃到瀕臨滅絕了
    應該有很多人都喜歡吃燒烤,畢竟燒烤對吃過的人而言的誘惑是巨大的,烤魚也是燒烤裡的一種,那鮮美的魚肉,刺激著味蕾讓你止不住地吃一口又一口。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特別大的可以吃魚是什麼魚。在亞馬遜,有一種成年以後體長都在兩米以上如果他們自然生長甚至可以達到六米的魚,他們就是巨骨舌魚也是亞馬遜最大的魚類,絕對是亞馬遜大型的掠食者之一,在亞馬遜捕捉1.5米以下的巨骨舌魚事實上是犯法的,因為它們都太小,還不能繁殖後代,為了不讓巨骨舌魚瀕臨滅絕才頒布的
  • 這種魚被稱「水中蝴蝶」,卻不能食用,繁殖方式奇特,很容易滅絕
    鰟鮍魚是一種鰟鮍是雜食性魚類,這種魚的最長壽命僅為4-5年,它的繁殖方式很奇特,產卵時候會尋找河蚌,將產卵管插入蚌的入水管中,將卵產到蚌的鰓腔內,隨後,雄魚也在河蚌的入水口附近射精,當蚌呼吸時,把附近排有雄鰟鮍精液的水流吸入鰓腔,精卵得以結合,隨後,鰟鮍的受精卵移至蚌的鰓瓣,慢慢發育,精卵在蚌腔內受到河蚌呼吸進出水流的翻動,得到充分的溶解氧,孵化率很高。
  • 一種容易被認為是鴨嘴獸的魚,鴨嘴魚的嘴巴形似鴨嘴,但長度是鴨子...
    二、鴨嘴魚既珍稀又常見 鴨嘴魚是一種珍稀的魚類,是因為鴨嘴魚在恐龍時期3億年之前就存在,一直生活到現在,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魚類,同時鴨嘴魚是世界上匙吻鱘科中僅有的兩個品種之一,又是恐龍時代就存在的魚類,所以在科學探索上有特別的意義,所以鴨嘴魚是一種珍稀的魚類。
  • 一種神秘昆蟲,形似龍蝦的竹節蟲,一度被認為已滅絕80年後重現
    竹節蟲在全世界約有2200餘種,大多數的竹節蟲都像樹枝,但其中有一種形似龍蝦的竹節蟲——豪勳爵島竹節蟲,被認為是最神秘的昆蟲之一,一度被認為已滅絕80年後重現世間。是因為這種昆蟲數量非常稀有,豪勳爵島竹節蟲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大型竹節蟲,在1930年一度被視為已滅絕,2001年才在波爾斯金字塔重新發現其種群,直接現在數量也不多,至2006年數量才50隻左右,豪勳爵島竹節蟲一度被認為已滅絕又被重新發現,是一種珍稀的物種。在昆蟲中,竹節蟲繁殖能力也比較強,豪勳爵島竹節蟲為什麼會一度滅絕?
  • 2020年,「行走海底的魚」滅絕!長相:類似半魚半獸生物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海洋物種多不勝數,但是隨著自然演變與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生物種群逐步消失或滅絕,所以如今要發現一些古老的生物是非常困難,同時不僅古老生物難以找到,包括現代生物種群都在大規模的減少或消失之中。
  • 釣魚釣上一條長著鱷魚嘴的魚以為是新發現的品種 直到查了資料才驚覺它是億萬年的生物福鱷
    太牛逼了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釣魚是許多人都相當喜歡的消遣活動,日前有國外網友與友人出河釣魚時,就意外捕獲一隻長相奇特的巨大魚類,它長著一張鱷魚般的短吻、兩排牙齒異常鋒利,而且身上褐色的魚鱗也非常堅硬,兩人幾經拉扯才成功把這條魚拉上岸,連鋼製的魚線都差點被這隻怪魚的利齒磨斷了
  • 恐龍時代的活化石,會「走路」的魚,可惜人類很難再見到了
    在遠古時候的地球,曾經有過大面積的海洋,在大面積的海洋中也生活這許多不同的魚類,它們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生物群體。到現在,絕大部分也跟著恐龍一起滅絕了,跟隨著火山灰一起長眠於底下,成為了化石,能夠有倖存活下來的就被人們稱作「活化石」,比如說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腔棘魚。
  • 這種魚是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近日宣布,一種眼睛鼓鼓的、靠鰭行走的不尋常魚類已經滅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光滑手魚」(sympterichthys unipennis)被認為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 海洋暖化過度捕撈致魚類甲基汞增加,食用魚體內毒素仍在累積
    雖然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海水中的毒素濃度已經有所下降,但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指出,海洋暖化以及過度捕撈導致的食性轉變,可能會使部分人類可食用魚類體內的甲基汞(MeHg)含量增加。海產品是許多人的重要營養來源,但魚類也是神經毒素甲基汞暴露的一大來源。
  • 一種頭部類似壽星公,被華人當做吉祥物,觀賞魚中智商最高魚類!
    一直在人們的意識裡魚除了吃,就是到處遊。潛意識下感覺魚應該沒智商的說法吧,而且有個魚的記憶只有7秒的梗。魚類可是古老的物種之一,經過如此漫長的進化,他們肯定會有一定的智商的!愛好釣魚的人應該知道,在一個地方釣魚很長時間,就會導致整個地方的魚很難釣了!
  • 「光滑手魚」是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據外媒CNET報導,科學家近日宣布,一種眼睛鼓鼓的、靠鰭行走的不尋常魚類已經滅絕。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稱,「光滑手魚」(sympterichthys unipennis)被認為是有記錄以來第一種完全滅絕的現代海洋魚類。
  • 它是世上最大的淡水魚,已存地球2億年,因過度捕撈,現已滅絕
    2020年開年不久,就有一則報導是「白鱘滅絕」,對於這種魚的滅絕感覺十分心痛。因為我小時候住長江邊,經常見到這種體型巨大的白色魚,我們四川人稱「千斤臘子(中華鱘)萬斤象(白鱘)」,到現在卻已經滅絕了。水中大熊貓,長江裡的巨無霸三十幾年前,我還是長江邊的一個混小子,日常最愛做的事情便是去江邊找螃蟹、抓魚等,那時候的長江不僅是我娛樂的地方,更是一塊寶地!無論枯水期還是漲潮期,總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寶貝。
  • 腔棘魚一種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物種,卻意外被海釣人釣獲
    腔棘魚一種本該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物種,卻意外被海釣人釣獲茫茫大海之中,生存著無數種動物,生物,植物,在充滿魔幻色彩的深海中還有更多的未知生命等待這人類去發現,也許這裡面就生存著年代久遠的活化石,也可能它們已經在此生存了幾億年甚至幾十億年了,就是在我們已知的動物生物之中就發現了很多幾億年前的古老活化石
  • 世上最古老的魚,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運動模式和人類四肢相似
    魚是人們很喜歡的一種食物,可以做成美食的魚也有很多種,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可不是美食,而是一種魚類,這種魚曾一度被人們認為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不過在1938年人們又發現了它的蹤跡,它就是世界上最古來的魚類——腔棘魚。
  • 滅絕的長江魚王再現身?重慶有人釣起「長嘴怪魚」,像極白鱘
    近日,長江君收到重慶網友爆料,在一處廢棄水電站下釣魚時,碰到一種奇怪的「長嘴怪魚,極像是已經滅絕的「長江魚王「——白鱘! 這些魚跟本土的鯉魚、草魚等完全不一樣,長長的「鼻子」非常的怪異,一看就不是「普通魚」。 因此,這位釣魚人將其帶回家之後,也是不敢立即食用,他在網上一查資料,不得了——這似乎是已經滅絕的長江大型魚種,白鱘!
  • 羅非魚的品種多達100多個,不單是食用魚也可以是觀賞魚
    因為羅非魚的生存和繁育能力太強了,和原住民搶奪生存資源和生存領地,致使其他物種步步退縮,最終瀕臨滅絕,這在我國已然成定局。 我們現在會說羅非魚是物種入侵,可是把時間維度再拉大一下,再過個幾百年,幾千年後呢?這種魚在後人看來,不過就是當地的原生種罷了。有時我會在想,所謂的物種入侵,其實也是我們人類提出來的概念,在自然動物世界裡,沒有地域和國界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