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天,分外明
作者:呂立華
月到中天,分外明。
明亮得足以照徹整個星空,照亮那段童稚時光。少時,不識月,又無呼作白玉盤的才氣,大人便煞有介事拿一盛滿清水的盆,將月邀到水裡,打算以其祖傳的老掉牙故事啟智懵懂,誰知小孩子見水不見月,歡喜地一巴掌拍到水裡,月散成一盆碎銀,大人的啟智計劃徹底泡湯,搖頭皺眉:孺子不可教也!
誰說孺子不可教?關鍵得有天時地利人和。好比月明如晝的叢林中,一群小猴兒嬉戲打鬧,一隻小猴子不知是太熱了還是口渴了,跑到井邊,趴井沿往下看——大事不好,月亮掉到井裡了!於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流浪月球」大營救在一隻大猴子的鄭重帶領下轟轟烈烈地在無數個童年裡翻來覆去地上演著……
猴智可笑,但為天下蒼生有月可照的大無畏精神可嘉。月有驚無險地東升西落了無數個輪迴,也在無數個多愁善感的慨嘆人生裡輾轉往復。呼作白玉盤的才子長大成人後,終不負家長的栽培,風風光光地逛了一圈皇宮大內,也算是光了宗耀了祖,卻不料慧根裡同樣藏了一種「打碎月影」的逆反,據說是心甘但情未必願地被賜金放還。
月到中天,依舊分外明。
明亮到足以照徹整個盛唐,照亮其中的齷齪。管他呢,喝酒吧!引壺觴以自酌——那是人家田園裡眄庭柯的「怡顏」,如今的「白玉盤」成了寂寞自酌人的伴侶,舉杯邀來,頓時對影成三人,只是「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悽悽慘慘戚戚——但那是婉約女子才有的想不開,我大唐之豪放派,萬不可作小女子般嬌愁之狀,只肯斷喝一聲: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春來秋將去,年將暮,人將老,就別高堂明鏡悲白髮了,來來來,將進酒,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酒與月相伴,是豪氣戰勝了愁腸,還是現實擊敗了浪漫?總之,有一種結局,據說是浪漫中殘酷的現實:酒醉的詩人突然也要發揚一下為天下蒼生有月可照的大無畏精神,只不過是孤軍奮戰,毫不猶豫地躍入水中——倉促撈月,水中月又一次被打碎了,但中天的月依舊在,人卻成了水神。
水神,酒仙,一併在月光中永恆。
今夜,抬頭——月到中天,依舊分外明。
(配圖:360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