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1號」的太空之旅

2020-11-25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自主創新,利用航天誘變育種技術培育的「中天1號紫花苜蓿」(簡稱「中天1號」)通過新品種審定,登記為國家級牧草育成品種。

&nbsp&nbsp&nbsp&nbsp據「紫花苜蓿航天誘變新品種選育研究」項目負責人、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紅善介紹,利用航天誘變育種技術選育而成的「中天1號」不僅豐產,而且品種多葉率、產草量、營養價值高。該品種以5葉為主,品種多葉率達35.9%,是國外品種的5倍以上。乾草產量平均為每畝1035.33公斤,比對照品種平均高產12.8%。同時,粗蛋白質含量平均為20.08%,達到我國相關分級國家標準的一級等級。另外,18種胺基酸總量為12.32%,平均高於對照品種1.57%。據悉,該品種適宜在西北內陸綠洲灌區、黃土高原以及華北等相同氣候地區種植。

&nbsp&nbsp&nbsp&nbsp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苜蓿是苜蓿屬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多年生開花植物,以「牧草之王」著稱,產量高且草質優良,多種家畜均喜食。苜蓿還是一種菜餚和中藥,營養價值高。其中,紫花苜蓿原產伊朗,是當今世界分布最廣的栽培牧草,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nbsp&nbsp&nbsp&nbsp此前,我國在苜蓿生產中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多葉紫花苜蓿育成品種,而從國外引進的多葉苜蓿存在多葉率低的缺陷。「中天1號」新品種的選育成功,對提高我國紫花苜蓿的品質和產量以及對提高草畜業生產效益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nbsp&nbsp&nbsp&nbsp自2002年起,甘肅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便開始了相關研究。他們先後通過神舟11號、天宮一號等太空飛行器,6次搭載了32份北方特色牧草種子。其中,神舟11號飛船上搭載的紫花苜蓿試管苗試驗獲得成功。目前,課題組正在開展經過航天誘變的育種試驗研究,進展順利。

&nbsp&nbsp&nbsp&nbsp小小的種子為何到了太空,就會發生驚人的變化?

&nbsp&nbsp&nbsp&nbsp楊紅善說,航天育種主要是利用空間特殊環境,如宇宙射線、高真空、微重力等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對植物種子進行誘導,屬於植物誘變育種領域。這種變異本質上和生物界的自然變異並無區別,只是改變了時間和頻率,是一種安全高效的科學方法。

&nbsp&nbsp&nbsp&nbsp楊紅善指出,航天誘變不全是正向變異,也可能發生品質降低或退化的現象,育種家們需要對誘變品種進行長期觀察和篩選,汰劣選優,開展選育研究。與常規育種一樣,航天誘變育種必須經過田間選育的必要步驟和過程,在地面上進行不少於4代的選育,其優良的變異性狀得到穩定遺傳後,才可以獲得優良的品系。(經濟日報 記者 常理)

相關焦點

  • 中天赴美考察團隨行記 - 加州科學中心
    加州科學中心(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博覽會公園,建於1998年,展館面積約4萬平方米,是美國西岸最大的科學中心, 這裡既有「鎮館之寶」 -- 「奮進號" 太空梭(Space Shuttle Endeavour ) ,更有內容豐富的各個科學主題展。下面就讓中天考察團帶大家領略下加州科學中心的魅力。
  • 小學生想像作文,太空之旅600字
    太空之旅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是站在陽臺上,看著天邊那一顆顆異常璀璨的星星,總希望和它們近距離接觸。長大後,我成為一名太空人,終於如願以償。「嬋娟九五號」載人飛船載著我來到太空,這次太空之旅,我肩負重任——在七大行星(已經除去地球)和185個衛星上,插上我們中國的國旗。
  •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7月8日最後1次飛往太空
    2011年6月1日凌晨,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結束其「謝幕之旅」。中新社華盛頓6月28日電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28日宣布,「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將於7月8日最後一次執行太空任務,運載物資飛往國際空間站。這也將是美國太空梭項目終結之前的最後一次太空飛行,因此堪稱美國太空梭的「絕唱之旅」。
  • 神舟十一號太空之旅
    10月份的大漠寒意襲人,但昨夜今晨,戈壁灘上的東風航天城度過了一個令人激動的不眠夜,今晨7點30分28秒,迎著朝陽,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成功飛向太空。
  • 《太空救援》獲普京點讚 片方請觀眾體驗太空之旅
    《太空救援》獲普京點讚 片方請觀眾體驗太空之旅 》即將於1月12日登錄全國各大院線,這部脫胎於航天史上真實事件的影片在發布預告片後便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此前該片在俄羅斯上映後便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贏的佳績,還獲得了史上最大咖站臺嘉賓——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力挺,在最新曝光的一則俄羅斯新聞短片中,觀看完首映的普京與主創們做了深入交流,對《太空救援》給予了充分的很定,稱該片真實動人。
  • 《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 |帶著孩子開啟"太囧"之旅
    這可不是一般的普通研學之旅啊,這是上天的那種!最近,在西安非常受歡迎的《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開啟了研學遊計劃,這讓越來越多還沒有來參觀的小朋友們也在這個冬日完成了自己的"太空之旅"~《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上每天都有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上演神奇的"太囧"之旅。來一場太空上的旅行,體驗從未遇到過的太空新事物,成為很多小朋友在周末最想要去完成的事情。
  • 「阿波羅」17號月球之旅
    該乘員組完成了一次時間最長的月球之旅,創造了登月飛行的多項世界記錄。飛向月球從12月6日夜於甘迺迪航天中心幾經推遲的發射時起,到12月11日午後於月球著陸之前,「阿波羅」17號飛船的旅行一直平安無事。三位太空人有著不同的地球以外的飛行經歷:38歲的指令長尤金·塞爾南海軍上校,曾經參加過多次太空飛行。1966年,他作為「雙子星座」9號飛船駕駛員,成功地完成了繞地球飛行。1969年,他又成為「阿波羅」10號飛船的一名乘員,順利地進行了繞月球的飛行。哈裡森·史密特37歲,是一名地質學家。羅納德·埃溫斯海軍中校39歲。對於後兩名太空人來說,乘坐「阿波羅」17號的飛行是他們首次太空之旅。
  • SpaceX首批星際飛船乘客將於2023年1月開始繞月之旅
    SpaceX的首批星際飛船乘客將在2023年1月份開始繞月之旅,此次繞月之旅將持續一周時間。此次的星際飛船由太空艙和火箭組成,這種飛船可以搭載100名乘客前往月球、火星甚至更遙遠的太空,這將是自1972年以來人類最重要的一次月球旅行。星際飛船不會降落在月球表面,而是繞月飛行。與「獵鷹9號」火箭一樣,星際飛船未來也能夠重複利用實現多次飛行。
  • 你敢挑戰太空之旅嗎?國外一些公司正在計劃人類的太空旅遊計劃
    看遍了河流山川,你敢挑戰下太空之旅嗎?國外一些有實力的公司正在計劃人類的太空旅遊計劃。面對這樣的太空之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你會去報名參加嗎?用外星人的視角看地球。英國推出世界首家太空遊機構,該機構將為旅行者提供太空飛行、住宿甚至娛樂項目,太空遊套餐價格最低要25萬美元地球全景,被人們稱為太陽系,最美的星球,因為地球充滿了活力和希望的色彩。據悉俄羅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將於2019年至2020年間進行商業性載人發射。遊客每人需要支付1億美元。這樣的價格會有人去嗎?
  • 霍金將體驗太空之旅 進行無重力飛行
    【環球網報導記者初曉慧】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日前表示,他已接受了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兼主席布蘭森的邀請,乘搭其公司的宇宙飛船進行太空之旅,體驗一下令人嚮往的無重力狀態。霍金將進行太空之旅。
  • 「伽利略」號探測器走向太空一波三折
    2003年9月21日下午16時,著名的「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以一種近乎自殺的方式「跳入」木星大氣層,最後焚毀在木星大氣層的方式結了自己14年的太空之旅,為整個伽利略計劃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其上有2臺1波段發射機、能以128比特/秒的速率發送測量數據,經軌道器中繼到地球。再入器上的探測儀器有:大氣結構檢測儀,能測量木星大氣的溫度、壓力等;中性質譜儀,可測定木星大氣組分;氦分量檢測儀,用於測定木星大氣中的氦氣含量;測雲計、純流量輻射計以及光和射電檢測儀等。
  • 今天「日上中天」全年最遲
    原標題:今天「日上中天」全年最遲  南方日報訊 (記者/謝慶裕 通訊員/李建基)記者11日從廣東天文學會獲悉,今日,無論您在地球何處,觀測到「日上中天」的時間,都為今年全年最遲。在廣州,今年全年「日上中天」最晚時間發生在2月12日12時41分15秒,比11月4日整整推遲了30分鐘38秒。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結束長達7年太空之旅
    原標題: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結束長達七年的太空之旅 天宮一號 天外歸來(厲害了,中國科技)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流星般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墜落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再見,天宮一號,但屬於你的精彩瞬間永遠難忘。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這一刻,世界看中國!    1月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馮·卡門撞擊坑著陸,並通過「鵲橋號」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將開啟絕唱之旅 百萬民眾送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雪報導 美國宇航局「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即將於當地時間7月8日晚起飛,完成其最後一次「絕唱之旅」,返回後它即會退役,同時標誌著美國執行了30年的太空梭計劃圓滿成功。但是「亞特蘭蒂斯」號的退役也標誌著太空梭時代的終結,對美國經濟和國民心理造成影響。
  • 聯盟號太空艙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運送新的機組成員
    美國東部時間今天凌晨1時45分,一艘聯盟號太空飛行器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飛船上有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凱特·魯賓斯和太空人謝爾蓋·雷日科夫和謝爾蓋·庫德·斯維爾奇科夫。此次國際空間站之旅持續了約3個小時,這也是聯盟號乘員首次通過快速通道,雙軌道交會路徑前往國際空間站。
  • 乘「海洋贊禮號」開啟炫酷之旅
    (原標題:乘「海洋贊禮號」開啟炫酷之旅) 文、圖 信息時報記者 韋柑潞
  • 旅行者1號在太空飛了42年,為什麼它沒有撞上天體?
    自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旅行者1號的太空之旅已經持續了42年。由於旅行者1號趕上了百年一遇的天象,它經過木星和土星的引力加速之後,速度已經超過了第三宇宙速度,所以它能夠朝著太陽系外飛行,直至最終飛入星際空間中。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飛行,旅行者1號從未與其他天體發生過碰撞。
  • 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原標題: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本報西昌12月2日電(特派記者 曹斌)擔負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嫦娥三號,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展開奔月之旅。  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總重近3.8噸。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玉兔」號將駛離著陸器進行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就位探測。
  • 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中國人跨越半個世紀的太空之旅
    這一年,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第五個有能力把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中國的人的太空之旅也隨之開始。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時間: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運載火箭: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東方紅一號衛星直徑約為1米,重量173千克,設計壽命20天(實際運行28天),主要是為了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層密度,同時還有《東方紅》音樂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