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上學過程中,保溫杯都是一種常見的實用工具,因為我們每天都有一定的喝水需求,而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就能讓我們方便喝到溫水。不過在保溫杯的選擇上,很多家長就憑感覺選擇,沒有注意其他方面的細節,最終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
孩子進醫院,元兇竟是保溫杯
張女士平時一人在家帶孩子,她老公在上班,考慮到孩子每天運動量比較大,喜歡到處跑,於是張女士就專門買了一個保溫杯,在帶孩子出去轉的時候就會把保溫杯帶上。每過1小時就會讓孩子喝點水。
這樣的習慣持續了幾個月,突然有一天,張女士發現孩子不停地拉肚子,常規的藥物用了之後也沒起到想要的效果。於是她便急忙帶孩子去看醫生。好在醫生見多識廣,第一時間就診斷出病因,是因為金屬中毒。
張女士嚇了一跳,仔細回憶自己孩子可能接觸到金屬的各種情況,但始終沒有一個可疑的對象。隨後醫生便詢問她用什麼給孩子喝水時,張女士便拿出了她專門給孩子買的保溫杯。醫生馬上做了相關的檢測,最後發現問題果然出在這兒,重金屬超標了。
央視曝光:這種保溫杯,長期使用會危害身體健康
這次經歷可謂是讓張女士長知識了,以往完全沒往這方面想,誰知道自己十分信賴的保溫杯竟然會出現這樣的紕漏。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經歷這件事之後,張女士馬上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不搜不知道,一搜才發現自己的知識面太窄了。關於不合格保溫杯的相關信息央視早已在網上進行了曝光,而且抽檢情況恨不樂觀。50種保溫杯樣品中就有19種不合格,這個數據把張女士嚇了一跳。
其中有些保溫杯內膽材質不符合國家標準,比如「凱利Kaili」、「X′Lecup希樂」以及「RUIJIA逸品瑞家」就屬於典型的內膽材質不符合國家標準。
像這種類型的保溫杯就有可能出現偷工減料的情況,使用一些其他金屬代替國家標準中的金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但是這些類型的保溫杯長期使用將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購買保溫杯注意事項
保溫杯可謂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項很實用的工具,很多場合都可以用到,所以相應的需求量也比較大。但是大家在購買的時候還是要多注意一些細節,避免被蒙在鼓裡。
1、注意觀察包裝信息
其實在保溫杯的包裝上我們可以讀到很多擁有的信息,比如其內膽材質是什麼,我們應該首選標記有「304不鏽鋼」材質,或者食品接觸性材料的不鏽鋼保溫杯。
2、別過於貪小便宜
很多家長比較持家,在購買保溫杯時更傾向於選擇最便宜的那款。倒不是說便宜無好貨,只是無好貨的概率比較大。一件商品之所以賣得貴肯定有它的道理。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貪小便宜而忽略了保溫杯的材質和性能。不然到時候買回家後發現保溫效果差,沒一會兒就冷了。或者材質不符合要求,喝多了對身體不好,這些都是隱患。
3、注意購買渠道
為了保障能夠購買到正規的保溫杯,建議大家首選大型商超。至少他們不會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而毀了自己的聲譽。但是小商鋪就不一定了,其中可能會存在「狸貓換太子」的情況。
4、注意瓶口光滑度
部分水杯瓶口會存在毛刺,喝水時一不注意就被扎傷嘴唇。所以在購買時,我們可以用手去感覺下是否存在毛刺。如果是光滑的,那就沒什麼問題。如果有毛刺,那千萬別買。
購買之後使用注意事項
購買之後,並不意味著這件事就結束了,還有一些事需要我們去做,才能保證這個保溫杯的質量沒問題。
1、檢查密封性
因為我們購買的保溫杯都是空的,沒裝水,所以不能肉眼看出它的密封性如何。所以當我們購買回家後,可以將水裝滿,然後將水杯倒置,觀察是否存在漏水現象。如果沒有,那就說明密封性不錯,如果漏水,那就及時返回更換。
2、去異味
有些水杯購買之後可能會存在一些異味。這並不代表性能不好,這時候我們可以泡一杯檸檬水,泡幾個小時候就沒異味了。這時候再裝飲用水就好了。
提問:大家平時有注意這些方面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教育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