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由北京郵電大學與北京學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新的機制和新的辦學模式合作舉辦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在京舉辦的第一所獨立學院。
學院立足於電子信息領域,以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電子信息類專業為重點,以數字媒體類專業為特色,建成了涵蓋工、管、文、藝四個學科的專業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教育體系。
本期的新華會客廳邀請到的是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院長李傑,為廣大網友介紹一下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的概況和招生政策。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院長李傑在訪談現場 新華網 夏添 攝
視頻回顧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華會客廳,我是主持人子華。今天為您邀請到訪談間做客的嘉賓是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院長李傑,歡迎您,李院長。
李傑:新華網的朋友們,大家好。
教育願景:希望把世紀學院辦到百年以上
主持人:首先請您從名字上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咱們學校叫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呢?
李傑:世紀學院籌建於2003年,正好是個跨世紀的時候,經過近三年的籌建,2005年報教育部審批的時候當時正好是跨世紀,在世紀之交,就起了這樣響亮的名字。
世紀學院遷址延慶「二次創業」搭建新平臺
主持人:從2005年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您覺得十年來發展變遷上有哪些最值得您欣慰的?
李傑:十年,對一所學校來講只是一個瞬間,有人做過統計,真正在社會上能夠存在上百年的社會組織,只有高校和教會。所以作為一個世紀學院,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把世紀學院辦到百年以上,對於世紀學院未來歷史來講是短暫的,但是對每個人來講是比較漫長的,十年的奮鬥。
經過十年來的建設和發展,尤其在物理空間上有了很大的變化。2004年學校從大興搬遷到延慶,校區面積從原來的220畝增長到500畝,建築面積達到了近20萬平米,各項辦學條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我們有2萬多平米的圖書館、2萬多平米的實驗樓,還有4萬平米的教學樓,包括一些學生的宿舍、體育活動設施和食堂等生活設施都非常齊全,打開了學院發展的物理空間。
辦學主要靠師資,因為從大興在五環以裡搬到現在長城的腳下,距離北京郵電大學本部有80公裡,還是比較遠,當時搬遷的時候我們也擔心會不會因為比較遠而引起教師的流失,就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引導大家跟著學院搬遷,在那邊搭建新的平臺,為學院而二次創業,為自己的發展二次創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總體來講,工作人員和教師流失率在我們的預期範圍內,大概在5%左右,也有一些相關的政策和條件來保證不影響原來的生活質量,不影響我們的家庭生活。我們去那邊給每位老師都租房,因為沒有教師公寓,同時開了兩班班車,跟原來一樣,想回家下了班就回家,想留下來可以在學校就可以住,有一大批老師留下來了。
目前我們有專兼職教師323位,自身有258個專職教師,剩下由北郵和其他學院的教師,有博士42名,擁有副高職稱以上教師133名。這支隊伍是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的保障。
世紀學院定位:培養電子信息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主持人:李院長,我們剛剛說到物理條件和教師人才的保留以及引進方面的情況,其實作為一個學院來講,更重要的是學科設置,因為我們畢竟依託於母體院校北郵,是不是跟母體院校有一定的重合性,那麼如何既保持重合性,又保留自己的獨特性呢?
李傑:辦院初期,在2004、2005年的時候,辦這個獨立學院定位要定位準確,怎麼來體現差異化呢?差異化就顯示了這個學校的獨特性。當時郵電大學的校領導和我們的團隊在一起商量這個差異化問題,藉助郵電大學本部的學科優勢,另一方面又要有差異。郵電大學的優勢學科要做,但是我們培養的目標和層次有所不同。郵電大學作為信息通信行業的研究型大學,培養的主要是研究型的人才。作為郵電大學的獨立學院是培養電子信息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就不會有雷同,在招生和培養方案都進行區別,在不同層次上,不能所有的人都來做研究,所有的人都來做管理者,是這樣一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