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汽車圈似乎與以往多少有些不同,最近,英菲尼迪一份短短的聲明幾乎迅速成為了中國汽車圈的頭條。「東風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戴雷博士已決定離開公司,尋求其他發展機會」
一時間,輿論沸沸。作為明星級別的職業經理人,戴雷博士的轉身離去迅速成為了話題。「急流勇退」「見好就收」「銷量向左、品牌向右」這樣的猜測聲籠罩在英菲尼迪四周。
在「逆行」新常態後,這位率領著東風英菲尼迪在中國豪華汽車市場高歌猛進的「敢愛掌門人」為何要選擇在此時離開?他離職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在戴雷博士提出辭職後,環球網汽車頻道記者與他約定見面「聊一聊」,簡單交流下他的想法。
「我會永遠記得敢愛和英菲尼迪」
春節前的一天,早晨9點多,嘉裡中心樓下咖啡館,只有寥寥幾個人坐在這裡喝早茶。陰鬱的天氣似乎讓這次會面充滿了離別的氣氛,整個咖啡館顯得空曠而安靜。脫下西服的戴雷身穿白色襯衫,如約坐在了咖啡桌對面。
寒暄過後,顯然戴雷和我都知道這次談話的主題,沒等我詢問,戴雷博士就打開了話匣子。「(關於我離職)我也看到有一些聲音猜測是有什麼問題,但是那些看法都是不正確的,這個工作對我而言是非常快樂的,這個團隊很默契。當然合作公司沒有像獨資那麼容易,但是跟別的合資公司相比合作已經非常順利,(股東雙方)在大的戰略和方向上來說是一致的。」對於其是因為股東雙方之間激烈的內鬥而被迫出走的猜測,戴雷博士給予了明確的否定。
告別總是一個相當艱難的抉擇,對戴雷而言同樣如此。
作為敢愛理念的總設計者和操盤者,戴雷博士和團隊將敢愛從一張白紙做到如今的路人皆知,其付出的心血和精力可想而知,此時同敢愛告別顯然更加艱難。
「我會永遠記得(敢愛)這個精神和品牌!」談及離開英菲尼迪的心路歷程,不舍是揮之不去的情緒。
「這兩年一直有其他品牌嘗試找我,但是我從來都沒有考慮。一直以來,對我而言,我唯一想做的就是把(英菲尼迪)這個事情做好。敢愛不僅是一種品牌精神,也是我完全喜歡的一個理念。我非常喜歡英菲尼迪這個平臺,我跟公司200多位同事說了感覺自己也要落淚。」
因為塑造敢愛,讓戴雷同樣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工作搭檔。無論是「雙雷組合」中一塊在辦公室加班叫外賣吃的雷新,還是他的德國老鄉們——去年剛剛履新全球總裁的羅蘭、以及即將接任其職位的武佳碧,都同戴雷「相聚」在這個平臺,而此時的他想對他們說點什麼呢?
「這兩個月我會全力支持他們,盡心完成交接工作。我同雷總、羅蘭和武佳碧等人的關係很好,離開英菲尼迪我感覺也給他們帶來了麻煩。其實武佳碧是非常好的(選擇),她的思路和理念跟我們有很多共識,團隊也是比較成熟的。」無論從盡職角度,亦或是私交上,戴雷都希望能夠幫助這些好朋友實現英菲尼迪事業的平穩過度。
戴雷掌舵英菲尼迪在華工作三年,成績有目共睹。超過4萬臺的銷量、高達34%的增速以及超過100家的經銷商網絡是他和團隊剛剛交出的嶄新成績單。戴雷作為英菲尼迪在華業務的主理人,其在過去兩年精心耕作,業績不俗,讓一個瀕臨崩潰的品牌「強勢回歸」,也是各方公認的事實。那麼,戴雷對於這三年在英菲尼迪緊張忙碌的工作歲月有什麼樣的感悟呢?
「愉快」「難忘」是戴雷給自己這三年來同團隊共同奮戰歲月定義的關鍵詞。「我在英菲尼迪非常愉快。當時離開寶馬,有人覺得難以理解,但是我確定英菲尼迪很有前途。這三年的生活是非常愉快,我覺得這個團隊非常棒,對他們很有感情,工作雖然非常忙但是還是能平衡。這三年的時間我一定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這三年可以說是一種敢愛的體驗。」
「不管在哪,我還是會和他們保持聯繫」
除了英菲尼迪和東風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這個角色之外,戴雷博士近年來還有一個更加廣為人熟知的角色——敢愛星球的「大家長」。
無論是與壹基金一道關注自閉症群體、還是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牽手推進山村留守兒童學齡前教育的山村幼兒園計劃,戴雷博士和英菲尼迪一直以來都為這群沉默的孩子們健康成長,享受到更多溫暖和陽光奔走呼籲,盡著自己的努力,而不少一向沉默寡言的自閉症孩子們也都將這位德國人視為了朋友。
「有什麼想對這些孩子說的話嗎?」當我將這個問題提給他時,這位在中國豪華汽車市場徵戰多年的「硬漢」提及這些剛剛結識的「中國小夥伴」,已經多少有些難抑內心的情緒,他稍微側轉了身體,擦了擦眼角的淚花。
「不管在哪,我還是會和他們保持聯繫。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想以我個人的名義再去看一下。」無論身在何處,這些見了面就要抓著他胳膊大聲喊「戴雷博士」的孩子們,已經在他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留下了深深的記憶。
談及英菲尼迪是否會因為他的離開而停止公益項目的投入,他認為公益已經成為了英菲尼迪一個基本的戰略,不會因為人事上的變動而發生大的變動。
「當時我們做決定支持這個項目,就是(基於對公益)非常認可。雷新總非常支持,羅蘭也非常認可。我也會跟佳碧交接公益相關事宜,當然(對於這些孩子的幫助)肯定不會變,我相信他們也是高度認可的。這個項目非常有意義,未來會繼續關注。英菲尼迪成立的敢愛星球平臺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是不會變的,這個不是我一個人做的,是一個團隊創造的,」
「我覺得做得事情很有意義」
作為中國汽車圈為數不多的頂級職業經理人之一,戴雷在傳統汽車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當下,毅然選擇重新出發,走上網際網路造車和創業這條路,這並不是一個說走就走的簡單決定。那麼,究竟這位中國通做出這個抉擇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戴雷博士也對我講述了自己內心「答案」。
「我一直在思考未來五年到十年後要做什麼,我發現再發展五年或者十年後或許可以再往上一個級別,或許(會在其他品牌)做類似(英菲尼迪的工作)中國市場某一個品牌的負責人,有可能會到企業董事的級別,但是我很難想像能夠按照這樣的路徑走下去,我覺得不太符合自己的性格。」首先,以職業經理人角色在汽車行業徵戰多年的他,逐漸看到了發展路徑上的一些瓶頸。
與此同時,在他看來,即將加盟的和諧富騰這個項目同其他的網際網路造車「有些不一樣」。
「這次能看到這個機會非常難得,因為在汽車行業想創業一般是非常困難的。實力雄厚的品牌都是有多達百餘年的沉澱,想有新的品牌進來很難。我也發現很多公司概念車,網際網路+的,但是我看到他們股東的想法不太一樣,不是就是希望做一個資本炒作,製造概念而已。」
而性格中有一股接受新挑戰的想法時常出現在腦海裡,做一些對他而言真正有意義的事情,能夠充滿激情去挑戰的事情,是戴雷選擇轉身網際網路造車領域的初衷。
「我覺得(和諧汽車)做得事情很有意義,絕對是超越普通電動車的概念,如果能做到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很吸引我,讓我很有激情。(和諧富騰)要做一個豪華品牌,但是豪華內涵會不一樣,植根中國但是全球事業的一個品牌,這個意義很不一樣。我當然知道創業事項非常的艱難,但這個事情如果現在不做,我未來肯定會後悔。」
創業的艱辛、更據挑戰性的工作離不開家人的支持。談及家人,這位在中國已經定居多年、膝下有一雙調皮可愛兒女的德國人再次紅潤了眼眶。選擇再次出發離不開家人背後堅定的鼓勵。「特別感謝我的太太,她非常支持我。其實她們同樣非常喜歡英菲尼迪,她們非常理解讓我選擇做對自己有激情的事業,期望我能跟隨著心中的夢想走。」
對於家人未來跟隨他一同奔波的生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將事業上的全力以赴同對家人的陪伴之間儘量進行平衡。「我自己一直希望有一個好的平衡。如果一天工作16個小時,根本見不到家裡人,那麼這無疑是個錯誤。我相信我會追求創業過程中陪伴家人,這個對我很重要!」
時間似乎總是過得飛快,如同戴雷在英菲尼迪的這三年一樣,短暫的會面也到了即將握手告別的時候。或許是最後一次談及敢愛、最後一次談及英菲尼迪、最後一次談及北京的天氣,原本我預想這些太多的「最後一次」會為這次會面帶來很多傷感的情緒。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當與戴雷博士握手的時候,反而並沒有太多的告別的意味。因為我強烈感受到得是,這位選擇擁抱網際網路+的「中國通」未來的職業和人生依舊同中國、汽車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轉身離開的他其實並未「走遠」。
匆匆喝上一口幾乎沒來得及喝的咖啡,戴雷穿上西服,發現他領角依舊別著一枚閃閃發光的英菲尼迪LOGO,「至少現在我依舊是英菲尼迪的一份子,未來我也會珍藏一套英菲尼迪的LOGO。」這位三年前在成都代表英菲尼迪喊出「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德國人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