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環形成之謎

2020-12-04 大科技雜誌社

1610年,當伽利略用自製的望遠鏡首次觀察土星時,他看到的是一顆有著模糊邊界的行星,當時他把這個模糊邊界解釋成土星的兩顆大衛星,一邊一顆。但兩年後,「衛星」消失不見了,再過兩年,它們又跑了出來。

伽利略感到非常困惑。他能給予的最好解釋是,土星好像有「翅膀」或者「手臂」,時而張開,時而收緊。而今天我們知道,他當年看到的其實是土星環。

2004年,美國卡西尼號探測器環繞土星軌道飛行,從各個角度對土星環進行了拍攝,從而讓我們知道了更多的細節。

大環裡面套小環

首先讓我們來看土星環的全景圖。土星環極其薄,其厚度只有10米;而面積又極其廣,直徑差不多有35萬千米。這是天文學家目前在宇宙中發現的最理想的二維平面。

但環又亮到足夠被我們發現,密度大到足以遮住星光。要想達到這個效果,意味著組成環的「顆粒」平均尺寸只有從高爾夫球到冰箱大小,而且必須密實到「顆粒」之間不超過人的一肩之隔。這些「顆粒」99.9 %是由冰塊組成的。它們始終處於相互碰撞之中,碰撞導致它們運動上的差異消失,鄰近的「顆粒」在軌道上以近乎一致的方向和速度運動。

近距離觀察,土星環又分成許多大環,按正式的說法,大環共有7個,根據離土星由近到遠,分別是D,C,B, A, F, G, E環。但這僅僅是人為的區分,卡西尼號發回來的照片顯示,在每一個大環裡還分布著成百甚至成千個小環,環環相套,整個土星環看起來像一張刻滿密紋的老式唱片。我們觀察時離得越近,環看起來就越複雜。

這些環產生的原因比較複雜。要知道,其實組成土星環的不僅只有尺寸不超過冰箱的「顆粒」,也有直徑大約幾百到幾千米的微型衛星,甚至還埋藏有直徑幾千到幾十千米的大衛星。有的環是當微型衛星運動時,把軌道上的「顆粒」橫掃一空造成的;有的是則因大衛星的引力把周圍的環「顆粒」吸引到自己身邊而產生的……

土星環還擁有自己的大氣,獨立於土星的大氣。組成其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氫氣,這是環上的冰受太陽紫外線照射分解產生的。當然了,靠這種辦法製造出來的大氣是非常稀薄的,如果在整個環中均勻鋪開,大概還不到一個原子的厚度。

環上的神秘圖案

土星環上還有一種酷似螺旋槳結構的圖案,它們擁有一對明亮的槳葉,時隱時現。迄今在A環中找到的最大「螺旋槳」長約110千米。

「螺旋槳」也是埋藏在土星環中的微型衛星造成的。這些微型衛星一方面「清掃」自己軌道裡的「顆粒」,另一方面又沒有足夠強的引力把它們清掃乾淨,於是就留下了痕跡:在它的「槳葉」上,由於冰質「顆粒」密集,經陽光一照射,就顯得特別明亮。根據這一特點,科學家可以跟蹤這些微型衛星的蹤跡,他們發現這些衛星行蹤不定,改變軌道是家常便飯;他們推測,這可能與一些大「顆粒」的碰撞有關。

沿著環的徑向,土星探測器還觀察到一些神秘的輻狀條紋,就好像一個滾動的車輪上的輻條。這些條紋的出現好像跟土星上的季節變化有關(土星的1年相當於29.7個地球年)。

這些輻狀條紋是怎麼形成的?至今都沒搞清楚。有一種猜測認為,由於靜電排斥,土星環上空懸浮著一層微塵,在土星磁場作用下,它們和土星同步旋轉,光照著的地方就發亮,其它地方則發暗。

最令人吃驚的發現來自B環的外邊緣。在這兒科學家出乎意料地發現高達3.5千米的峰從土星環平面上長出來,就好像雨滴滴到水面濺起的形狀。科學家現在已經弄清楚,這是距離環面68000千米的一顆衛星造成的。衛星的引力把環裡的物質「拉扯」了出來,形成了一座座峰。當然,這些峰並不是堅實的山峰,而只不過是塵埃雲柱而已。

土星環最大的謎

當我們領略著環上一個個謎一般的圖案時,別忘了土星環最大的謎還是它自己:這麼一個美麗的環是怎麼來的?

土星環雖然面積遼闊,但其包含的總質量卻僅相當於一顆直徑400千米大小的衛星。所以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一顆直徑大約400千米的衛星在太空中迷了路,太靠近土星了,結果被土星巨大的引力撕成了碎片,形成了土星環。

但這裡有一個問題:這些環差不多是由90~95%的冰組成的,而原始的太陽系據認為是由等量的巖石和冰組成的;所以,如果土星環是由衛星瓦解而來,那麼巖石上哪兒去了?

於是一些科學家嘗試另一種解釋,認為土星環起源於一顆巨大的彗星與土星衛星的碰撞。彗星上具有很高比例的冰,可以完滿地解釋土星環物質的來源。

但又有科學家指出,海王星和天王星離彗星的起源地更近,而木星又有更大的引力,彗星與它們相撞的機會差不多是土星的10倍,土星似乎是最不可能跟這樣一顆彗星碰撞的。

2010年12月,一位美國女天文學家通過電腦模擬研究了45億年前土星剛從原始氣體和塵埃盤中誕生不久之後的情況。在之前的一項研究中她已經證明,從土星這種氣態巨行星周圍,會誕生出一顆顆衛星,這些衛星有的後來又會在行星引力作用下墜毀。這種誕生又墜毀的現象直到氣體和塵埃盤中的物質足夠稀薄了之後才停止。

她計算了假如土星現在最大的衛星——直徑約5000千米的泰坦——朝內遷移會發生什麼情況。計算表明,這顆衛星上大部分的冰在土星巨大潮汐力的作用下,首先融化然後又凝結成冰,均勻地把整顆衛星裹起來。當衛星以螺旋狀掉進土星時,這層冰質外殼會剝離衛星上巖石質的核心,形成幾乎由純冰組成的土星環。

因為土星環是由質量如此大的衛星毀滅而產生的,起初,環中物質比現在要密實好幾個量級,但是隨著一些新的冰質微型衛星從環中「析」出來,並在引力作用下分布於土星環內邊緣,土星環中的物質密度後來就大大降低了。

根據這個計算她推測,土星環也許就是早期一顆非常大的土星衛星墜落土星之後形成的。當然,這個墜毀過程也可能多次發生:也許土星原先有好多大衛星,因為不斷墜毀,死亡衛星拋卻的冰「外衣」形成了土星環。

這個新理論的吸引人之處在於不僅可以解釋土星環的形成,還可以同時解釋為何土星環內邊緣聚集著那麼多小質量的冰質衛星,——這也是土星的長期未解之謎。近期的另一項研究似乎也支持現在的土星環是從原先密實得多的土星環演化而來的這個結論。

到2017年,當卡西尼號完成了對土星環的質量測量之後,我們或許可以檢驗這個假說是否正確。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雜誌文章 歡迎您關注大科技/span>

相關焦點

  • 將將講知識:天文那些年,揭露土星環形成之謎!
    親愛的讀者你好,我是本篇文章的作者江江,很高興你我能在這麼大的網際網路相遇,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是土星,說起土星,那就不得不提起先驅者十一號了,它可是曾最接近土星的「人物」了,我們來說說先驅者十一號都帶來了哪些新發現?
  • 最新研究揭曉土星六角形渦流形成之謎
    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渦流下方大氣層風力與雲層高度的噴射氣流結合在一起形成這種獨特渦流結構據國外媒體報導,土星北極六角形渦流形成之謎困擾了科學家30年之久,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揭曉了其形成之謎,他們認為是風力導致六角形渦流形成,這類似於地球北極噴射氣流。土星北極六角形渦流具有獨特的幾何結構,跨度達到32187公裡,幾乎與土星軸同步旋轉。
  • 夢幻土星探索:截至目前我們發現的那些神秘現象和未解之謎
    土星上面非常寒冷,人類是不可能登陸到土星上的,因為土星沒有陸地。土星的主要成分為氫氣,儘管土星的體積比地球大,但是土星的重力比地球還要小。一般情況下一個一百二十斤的人在土星上大概有100斤。土星和地球的年齡差不多,都是太陽系產生的時候所形成。
  • 天文冷知識:土星衛星的十大未解之謎
    雖然我們已對這些衛星的迷人之處略有所聞,但是關於土星衛星群以及它們能教給我們哪些太陽系演變的知識,依然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以下是科學家正在努力解決的眾多謎團中十大未解之謎:畫家筆下的土星環和它幾顆知名的衛星。
  • 土星神秘六邊形渦旋之謎終於解開
    北京時間9月25日消息,土星北極的巨大六邊形渦旋已經困擾了科學家近三十年,近期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一難題有望得到解答。在近30年時間裡,科學家一直對土星北極的這個巨大渦旋困惑不已。這張假彩色圖片顯示的是圍繞土星北極旋轉的巨大六邊形渦旋。
  • 土星之美,美冠指環
    2020年7月4日拍攝了這張土星圖像。這是土星的夏季,很少有人能看到它如此清晰的風景。 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拍攝到了這顆行星的新圖像,它以驚人的清晰細節顯示了它的環。美國宇航局在7月4日拍攝的有關新圖像的最新公告中稱土星為「指環王」。當時,該行星距地球8.39億英裡-可見為裸露在明亮的光點 眼。
  • 浩瀚宇宙中的七大未解之謎
    暗物質:暗物質仍然是個迷,但是我們卻依賴它解答一些未知的宇宙之謎,宇宙學家認為27%的宇宙是由暗物質構成的。有一項理論稱宇宙暗物質是由原始黑洞構成的。土星神秘衛星Peggy:土星在一個短暫時期曾擁有一個神秘的小衛星,被稱作Peggy。
  • 土星的獨特「魅力」
    儘管科學家們對於土星光環依然還有很多不明之處!這種猜想也受到質疑,他們認為光環形成於土星誕生時,約四十五億年前,但是我們無法知道環上的物質還有哪些是最初形成時的?我們最多只能猜想還能堅持多久!也許還能存在幾億年嗎?有理由相信土星光環的壽命不會超過幾億年了!這個理由出自對光環損耗和針對速度的預測。因為,小隕石的不斷襲擊那些高速飛來的微小隕石並持續損耗土星環。
  • 四大未解之謎之神秘的太陽系
    第一個為土衛八的陰陽臉,土衛八又名伊阿珀託斯,它是土星的第三大衛星,同時也是太陽系中的第十一大衛星。人類在一六七一年首次發現它的存在。然而當人類近距離的看到土衛八時,我們卻發現土衛八是一顆陰陽星球。它有一個非常黑的半球和一個白的半球,如此涇渭分明,和其他的顏色差異使得土為八顯得十分特殊。
  • 土星光環究竟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
    土星光環究竟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  自「卡西尼號」探測器進入神秘的土星家族以來,它已經在不斷地向人們揭開這顆神秘行星的本來面貌,其中土星光環最為引人注目。  為了解開土星光環之謎,「卡西尼號」使用了一種特別的照相機,它可以通過15種不同的濾波器來解讀顏色。因為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顏色頻譜吸收率,根據不同的顏色就可以確定是矽酸鹽巖石、冰,或者是別的什麼。
  • NASA表示卡西尼號採集的數據有助於解釋土星的大氣之謎
    NASA(美國宇航局)經過分析卡西尼號太空飛行器的一份數據,得到一個關於「土星以及其他氣態巨行星的上層為何具有如此高溫的環境?」這個問題的可能性答案。答案與氣態巨行星的南北兩極的極光有關。即太陽風和土星的衛星帶電粒子之間,進行相互作用,觸發了電流激發極光,並加熱高層大氣,形成高溫環境。
  • 卡西尼新數據揭示土星環奧秘
    新華社洛杉磯6月18日電(記者譚晶晶)儘管美國卡西尼土星探測器的使命已於兩年前終止,其傳回的土星科學數據至今仍是科學家研究的寶藏。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土星環的新奧秘。  新研究數據是卡西尼於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在土星「掠環軌道」以及2017年4月至9月其任務「絕唱」前飛越土星雲頂時搜集的。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墜入土星大氣層,結束長達13年的土星探測使命。  新研究顯示了卡西尼搭載的4部儀器對土星環的近距離觀測結果,包括土星環的細節、紋理和圖案等,這有助於了解是什麼樣的相互作用促成了土星環的形成。
  • 十大超自然未解之謎?
    9 動物長途遷徙-卻不迷路之謎灰鯨創造哺乳動物最遠遷徙記錄 ,旅行22500公裡。從俄羅斯東部海岸抵達墨西哥海域繁殖區之後再返回。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以群組為單位進行大遷徙,數量有時候高達百萬之巨,為何不會迷路值得探究。
  • 土星環上的死亡之舞,4米直徑鍋蓋天線竟拿來當防護盾
    土星之美,在於它絢麗壯觀的土星環,雖然木星、天王星、海王星也有行星環,但土星環的美麗若是可以用鑽戒來形容的話,其它三個就只能算狗尾巴草編織的草環了。土星之美,還在於它北極巨大的六邊形渦流,在看似光滑平整的土星表面,竟然鑲嵌著一個直徑3萬多公裡,足足可以裝下4個地球的巨大六邊形,給我們的視神經造成的衝擊和震撼無疑是一種巨大傷害,在整個太陽系中可以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 空心的月球是否為外星人製造之謎
    空心的月球是否為外星人製造之謎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相比,月球有很多特殊之處。1、月球是空心的1969年11月20日4點15分,由「阿波羅」12號製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其結果充分說明月球是空心的。土星直徑120000公裡,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裡,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5%,但是月球卻達到27%。
  • 空心的月球是否為外星人製造之謎
    空心的月球是否為外星人製造之謎 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相比,月球有很多特殊之處。 1、月球是空心的 1969年11月20日4點15分,由「阿波羅」12號製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其結果充分說明月球是空心的。
  • 為什麼土星有環,火星沒有?火星曾經有以後也有
    太陽系中以環而馳名的星球是土星,木星、天王星與海王星也有環,這四個行星都是太陽系中的氣態巨行星。太陽系中另外四個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固態行星,它們都沒有環。在這個新模型中,大撞擊後被拋向空中的物質環形成火衛一的前身,然後火衛一的前身慢慢靠近火星,但距離太近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天體周圍有個距離極限叫做洛希極限(Rochelimit),如果兩個天體的距離過小,以至於其中一個天體處於這個洛希極限內,那個天體就會被另一個天體撕碎,成為另一個天體的環。
  • 新研究:在土衛二南極的「虎紋」圖案之謎最終被破解!
    >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新研究:在土衛二南極的「虎紋」圖案之謎最終被破解
  • 昴宿二外星人訊息104:土星的秘密
    羅伯特說他不能談論土星,他說他被警告不要說任何關於這顆行星的事情,你能告訴我土星發生了什麼嗎?它是在消極的外星人控制下嗎?我希望你能和我分享這個信息。斯瓦魯:從恆星的角度來看,關於土星的信息很簡單,這個地方到處都是通往其它世界的傳送門,「控制神,更多的是負面的爬行動物阿爾法龍,以及其他普通爬行動物,土星是第二個太陽或黑太陽,但它比他們告訴你的內涵要多得多。」
  • 木星極地幾何氣旋形成之謎破解了嗎?還早呢
    木星極地幾何氣旋形成之謎破解了嗎?還早呢!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2016年,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北極有8個巨大氣旋環繞著一個中心氣旋,而在南極則存在5個氣旋環繞著一個中心氣旋。每個氣旋風暴直徑在4000-7000公裡之間,保持幾乎相同的間距,至今依然存在,沒有像地球上的氣旋一樣向極地漂移,在陸地和冷水上空逐漸消散,也沒有像土星一樣在兩極合併成一個氣旋。科學家們對此感到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