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曉土星六角形渦流形成之謎

2021-02-26 騰訊太空

如圖所示,這是土星北極出現的神秘六角形渦流。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渦流下方大氣層風力與雲層高度的噴射氣流結合在一起形成這種獨特渦流結構

據國外媒體報導,土星北極六角形渦流形成之謎困擾了科學家30年之久,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揭曉了其形成之謎,他們認為是風力導致六角形渦流形成,這類似於地球北極噴射氣流。

土星北極六角形渦流具有獨特的幾何結構,跨度達到32187公裡,幾乎與土星軸同步旋轉。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該渦流在雲層高度向東環繞土星北極,通過下方其它風力作用,逐漸塑造出獨特的六角形結構。

天文學家指出,這項發現提供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揭曉六角形渦流的性質。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美國新墨西哥採礦技術研究所行星科學家羅爾-莫拉萊斯-朱伯裡斯(Raul Morales-Juberías)教授和同事指出,土星北極六角形渦流的形成與噴射氣流高度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建立了土星北半球密集大氣層的計算機模型,觀察不同等級風力作用下可能出現的各種表現。他們指出,之前數值分析和實驗模型曾成功地複製部分土星六角形渦流特徵,我們呈現的數值模擬顯示,伴隨著低噴射氣流的不穩定性能夠保持平衡,與土星北極六角形渦流相位速度和形態結構接近。

同時,研究人員發現該模型底部區域是非常重要的,雲層高度的風力與觀測到的六角形渦流特徵相匹配,尤其是它的漂移率和外形清晰度。據悉,土星六角形渦流首次發現於1988年,是美國宇航局航行者探測器80年代初飛越土星表面時發現的。

三分鐘明白土星環是由什麼組成的



·END·


打造中國最好的太空資訊站

搜索公眾帳號「 騰訊太空 」或「 qqtaikong 」獲取最新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騰訊太空首頁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曉木星極地幾何形狀氣旋風暴形成之謎
    這張由美國宇航局朱諾探測器上的木星紅外極光製圖儀拍的合成圖像顯示木星北極中心氣旋和環繞的8個氣旋  多年以來,木星兩極周圍存在規則幾何形狀的巨大氣旋,科學家對此感到迷惑不解,目前最新研究揭曉了這些巨大氣旋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 科學家揭曉木星極地幾何形狀氣旋風暴形成之謎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多年以來,木星兩極周圍存在規則幾何形狀的巨大氣旋,科學家對此感到迷惑不解,目前最新研究揭曉了這些巨大氣旋最初是如何形成的。2016年,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之後,發現巨大氣旋在木星兩極以幾何形狀排列,在該行星北極,8個漩渦環繞著一個中心漩渦,而在南極存在6個漩渦。
  • 土星環形成之謎
    沿著環的徑向,土星探測器還觀察到一些神秘的輻狀條紋,就好像一個滾動的車輪上的輻條。這些條紋的出現好像跟土星上的季節變化有關(土星的1年相當於29.7個地球年)。這些輻狀條紋是怎麼形成的?至今都沒搞清楚。
  • 平底鍋煮雞蛋,竟煮出神奇的六角形東西來了,究竟是什麼東東?
    你一定感覺很奇怪,雞蛋明明是圓形的,要出現這種結構也還是該圓形的啊,怎麼會是六角形的呢?,每個六角形中間的液體向上流動,邊界處液體向下流動。如果加熱不均勻,油會在最熱的地方浮起,冷的地方下沉,形成一個對流胞;但如果加熱很均勻,低層液體就找不到可以浮起的地點,從而上層保持冷卻,下層溫度持續上升,當達到某個閾值時,平衡被打破,液體表面就會突然分裂成一群六邊形的對流胞,低層熱液從每個對流胞的中間上升,流到邊界,再從邊界處下沉。
  •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上空巨大神秘箭狀...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上空巨大神秘箭狀雲層之謎現已揭曉。  科學家指出,這個獨特箭狀雲層結構是由於巨大氣浪漣漪穿過土衛六大氣層形成的。這項發現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地球上類似的現象,尤其是地球氣候的輕微變化。為了理解這種奇特雲層是如何形成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行星科學家喬納森-米歇爾(Jonathan Mitchell)和同事基於一個三維地球氣候模型模擬了土衛六的大氣層。
  • 木星極地幾何氣旋形成之謎破解了嗎?還早呢
    木星極地幾何氣旋形成之謎破解了嗎?還早呢!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2016年,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北極有8個巨大氣旋環繞著一個中心氣旋,而在南極則存在5個氣旋環繞著一個中心氣旋。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積極探索木星極地幾何形狀氣旋的形成機理。2020年9月中旬,美國加州大學貝克利分校行星科學家李成在9月7日出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成果,認為:「之前所有的理論都預測巨型行星極地上空的主氣旋對極地區域起到主導作用,就像我們在土星上觀察到的那樣,或者仍然是一片混沌狀態。
  • 土星最奇特的標誌,持續數十年的土星六角形風暴,就像麥田怪圈
    圖為:土星北極的六角形風暴地球上一場最強勁的風暴,幾乎就要摧毀一切這個是土星的六邊形風暴,它就像土星表面巨大的「麥田怪圈」,這樣的規則六邊形在其他星球上從未發現過。1988年,天文學家整理1988和1981年旅行者號對土星的近距離探測數據時,發現了一個不尋常的六邊形雲團。
  • 土星最奇特的標誌,持續數十年的土星六角形風暴,就像麥田怪圈
    圖為:土星北極的六角形風暴地球上一場最強勁的風暴,幾乎就要摧毀一切。這個是土星的六邊形風暴,它就像土星表面巨大的「麥田怪圈」,這樣的規則六邊形在其他星球上從未發現過。1988年,天文學家整理1988和1981年旅行者號對土星的近距離探測數據時,發現了一個不尋常的六邊形雲團。
  • NASA公布土星最新照片,土星環清晰壯觀
    土星以其美麗的環狀物在太陽系中獨樹一格,也成為天文攝影中的一個亮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經常在土星接近地球時以哈伯(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為它拍照,進而觀察其大氣層等表面的變化。該局日前公布了其最新拍攝的土星圖片。
  • 土星環上的死亡之舞,4米直徑鍋蓋天線竟拿來當防護盾
    土星之美,還在於它北極巨大的六邊形渦流,在看似光滑平整的土星表面,竟然鑲嵌著一個直徑3萬多公裡,足足可以裝下4個地球的巨大六邊形,給我們的視神經造成的衝擊和震撼無疑是一種巨大傷害,在整個太陽系中可以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 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破解了木星極地氣旋形成之謎了嗎?還早呢
    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破解了木星極地氣旋形成之謎了嗎?還早呢!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積極探索木星極地幾何形狀氣旋的形成機理。2020年9月中旬,美國加州大學貝克利分校行星科學家李成在9月7日出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成果,認為:「之前所有的理論都預測巨型行星極地上空的主氣旋對極地區域起到主導作用,就像我們在土星上觀察到的那樣,或者仍然是一片混沌狀態。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英國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最近發現了一顆新型天體,正在與一顆遙遠的恆星「共舞」。該天體可能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內核,讓他們得以首次管窺此類行星的「內心」,從而揭示其形成演化之謎。諸如木星和土星等氣態巨行星被稱為「類木行星」。
  • 土星光環是何時形成的?研究稱可能形成於恐龍時代
    北京時間1月21日消息,土星的光環是這顆氣態巨行星最顯眼的特徵,但它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形成的?一項最新研究認為,土星光環的年齡可能和恐龍的時代差不多,甚至有可能其產生的時間要比恐龍時代更晚。關於土星光環的年齡問題在學術界一直充滿爭議。
  • 太陽系中15個超級景觀(火星大峽谷 藍色火山 土星六角形北極)
    土星的環形月亮,阿特拉斯土星大約有60顆衛星,其中一些位於雄偉的環系內或附近。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衛星的寬度都沒有超過12英裡(20公裡),是由產生土星環的巨大撞擊形成的。它是由探測器羅塞塔中觀察到的「地質最多樣化的區域」中的一個,根據到ESA,並用於研究彗星一個很好的地方和如何形成的。除了用細粒材料填充的異常平整的房地產樣本外,Imhotep還具有許多巨石(準確地說是2207個),多巖石的地形,巖石和巨石在其中堆積的盆地,破碎的梯田,表明內部分層,明亮的斑塊指向到冰的存在,以及物體上其他地方都未見的神秘圓形特徵。
  • 天文冷知識:土星衛星的十大未解之謎
    卡西尼號的科學家們甚至發現一個在環內旋轉的物體,暱稱為佩吉(Peggy),極有可能是一個正在形成或者解體的衛星。雖然我們已對這些衛星的迷人之處略有所聞,但是關於土星衛星群以及它們能教給我們哪些太陽系演變的知識,依然有很多問題懸而未決。
  • 太陽系中15個超級景觀(火星大峽谷 藍色火山 土星六角形北極)
    至於這種結構的形成方式,科學家懷疑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力或構造力。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衛星的寬度都沒有超過12英裡(20公裡),是由產生土星環的巨大撞擊形成的。它是由探測器羅塞塔中觀察到的「地質最多樣化的區域」中的一個,根據到ESA,並用於研究彗星一個很好的地方和如何形成的。除了用細粒材料填充的異常平整的房地產樣本外,Imhotep還具有許多巨石(準確地說是2207個),多巖石的地形,巖石和巨石在其中堆積的盆地,破碎的梯田,表明內部分層,明亮的斑塊指向到冰的存在,以及物體上其他地方都未見的神秘圓形特徵。
  • 新研究:在土衛二南極的「虎紋」圖案之謎最終被破解!
    :在土衛二南極的「虎紋」圖案之謎最終被破解!(圖片:NASA/JPL/Space Science Institute)  最近,一項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新研究解決了土衛二恩克拉多斯上的「虎紋」之謎。  自從NASA「卡西尼」號宇宙飛船對土衛二進行了詳細觀測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對土衛二非常感興趣。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英國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最近發現了一顆新型天體,正在與一顆遙遠的恆星「共舞」。該天體可能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內核,讓他們得以首次管窺此類行星的「內心」,從而揭示其形成演化之謎。
  • 【遊俠導讀】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揭曉了鳥類失去陰莖結構的謎團...
    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表明,雞、鵪鶉和多數鳥類在胚胎發育期間釋放一種特殊蛋白質導致外部生殖器官的消失。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6月6日出版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雞胚胎開始發育形成陰莖結構,但在小雞孵化之前陰莖結構將發育中斷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院發育生物學家馬汀-科恩(Martin Cohn)是研究報告負責人,他指出,該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多數人類先天性缺陷患者在出生時存在著生殖器官缺陷
  • 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原標題: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本報記者 常麗君 綜合外電 而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加拿大理論物理學周界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普遍認識可能是錯的。   萬有引力如液體   「從本質上說,如果你能把萬有引力放到一個密閉盒子裡,就可能出現漩渦。」周界研究所的路易斯·勒納解釋了為何萬有引力可以作為一種液體。「物理學中有一個假設——全息假設——認為萬有引力可以描述為一種場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