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破解了木星極地氣旋形成之謎了嗎?還早呢

2020-09-17 旋渦裡的世界

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破解了木星極地氣旋形成之謎了嗎?還早呢!

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

2016年,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北極有8個巨大氣旋環繞著一個中心氣旋,而在南極則存在5個氣旋環繞著一個中心氣旋。每個氣旋風暴直徑在4000-7000公裡之間,保持幾乎相同的間距,至今依然存在,沒有像地球上的氣旋一樣向極地漂移,在陸地和冷水上空逐漸消散,也沒有像土星一樣在兩極合併成一個氣旋。科學家們對此感到迷惑不解。


圖1 美國宇航局「朱諾」探測器紅外極光製圖儀(JIRAM)2017年2月2日拍攝的木星北極中心氣旋和環繞它的8個氣旋


圖2 美國宇航局「朱諾」探測器紅外極光製圖儀(JIRAM)2016年拍攝的木星南極中心氣旋和環繞它的5個氣旋

2019年11月,「朱諾」探測器發現木星南極多了一個氣旋,成了6個氣旋圍繞一個中心氣旋旋轉。


圖3 美國宇航局「朱諾」探測器紅外極光製圖儀(JIRAM)2019年11月拍攝的木星南極中心氣旋和環繞它的6個氣旋

木星夠詭秘了吧!其它行星上沒有發現這種現象。

世界上許多科學家都在積極探索木星極地幾何形狀氣旋的形成機理。

2020年9月中旬,美國加州大學貝克利分校行星科學家李成在9月7日出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成果,認為:「之前所有的理論都預測巨型行星極地上空的主氣旋對極地區域起到主導作用,就像我們在土星上觀察到的那樣,或者仍然是一片混沌狀態。我們在木星觀測到的狀況意味著之前的理論都是錯誤的,我們需要一些新的理論提供支持。」

因此,李成和同事研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以便解釋木星氣旋的形成之謎。

研究發現,這些氣旋的「穩定性部分取決於氣旋進入木星大氣層的深度,但主要取決於每個氣旋周圍的反氣旋環——也就是說,反氣旋環旋轉方向與每個氣旋旋渦方向相反,反氣旋環較少的屏蔽,將導致氣旋合併;反氣旋環較多的屏蔽,將促進氣旋彼此分離。」

可惜的是,李成和同事並沒有給出反氣旋環的位置和數量。

李成坦言:仍有許多氣旋簇未解之謎亟待揭曉,例如:為什麼木星旋渦恰好佔據適中的反氣旋屏蔽區這樣有利的位置?這些氣旋最初是如何形成的,是在哪裡形成的?

在我看來,李成的研究有助於解決旋渦簇的問題,但只是研究表面現象,並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可能得不到理想的結果。

首先,我們要了解旋渦的形成機理,多學學流體力學。主要是流體的高速運動的剪切力差導致力矩的產生,當然流體要足夠多或者足夠深。

其次,要尋找力源。依靠物質自身的萬有引力是不會形成旋渦的,只有能夠形成剪切力差的外力才能促使流體產生旋渦。

再次,要研究旋渦裡物體的運動規律。

木星的主體以及大氣層都處在一個旋渦中,是旋渦的力推動木星的全部物質在旋轉。而不是木星的主體部分帶動大氣旋轉。氣旋還是反氣旋都是在同一系統中被動形成的,可能此起彼伏,也可能共同進退,但不能認為氣旋影響反氣旋的形成,也不能認為反氣旋影響氣旋的形成。

木星兩極之所以旋渦成簇,主要是因為木星旋渦系統自轉速度特別快。土星只有一對極地旋渦,是因為土星旋渦自轉得慢了點。這個可以做室內實驗驗證。自轉速度加大,次級小旋渦就會出現。因為處於次級殼層,所以會像原子裡的電子一樣均勻整齊地排列起來,並且兩翼平衡。不管是八個氣旋還是六個氣旋都是大旋渦高速旋轉形成的穩定系統。之所以如此密集規則,主要是大旋渦中心自轉快,壓力大;再向外,小旋渦就不會如此規則穩定了。


圖4 木星北半球分層

我們看到地球上的颱風會向兩極運動,以為木星上也是如此。這就錯了。木星的大紅斑已經發現幾百年,還在南半球低緯度待著。它不是不想向兩極運動,而是有一種力量制約著它,動不了。這種力量就是行星系旋渦力。旋渦力越大,行星系大氣層運動速度就越大,旋渦裡的物體就越難串位。所以,我推測木星兩極的旋渦簇佔據了天時、地利、星和,是在兩極形成的,不是低緯度漂移過來的。

相關焦點

  • 木星極地幾何氣旋形成之謎破解了嗎?還早呢
    木星極地幾何氣旋形成之謎破解了嗎?還早呢!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2016年,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北極有8個巨大氣旋環繞著一個中心氣旋,而在南極則存在5個氣旋環繞著一個中心氣旋。每個氣旋風暴直徑在4000-7000公裡之間,保持幾乎相同的間距,至今依然存在,沒有像地球上的氣旋一樣向極地漂移,在陸地和冷水上空逐漸消散,也沒有像土星一樣在兩極合併成一個氣旋。科學家們對此感到迷惑不解。
  • 科學家揭曉木星極地幾何形狀氣旋風暴形成之謎
    多年以來,木星兩極周圍存在規則幾何形狀的巨大氣旋,科學家對此感到迷惑不解,目前最新研究揭曉了這些巨大氣旋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報告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貝克利分校行星科學家李成(音譯)說:「我們吃驚地發現木星極地與其他行星完全不同,我們從未見過這些氣旋排列成規則結構。」
  • 科學家揭曉木星極地幾何形狀氣旋風暴形成之謎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多年以來,木星兩極周圍存在規則幾何形狀的巨大氣旋,科學家對此感到迷惑不解,目前最新研究揭曉了這些巨大氣旋最初是如何形成的。2016年,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之後,發現巨大氣旋在木星兩極以幾何形狀排列,在該行星北極,8個漩渦環繞著一個中心漩渦,而在南極存在6個漩渦。
  • 木星氣旋風暴如何形成,科學家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不過還存在爭議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龐大的一顆星星,也是質量最高的一顆行星。木星相當於太陽系一大半的物質,或者說木星這個系統就是一個小太陽系,所以木星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謎,科學家希望能夠了解其中的奧秘。時至今日,木星身上仍有很多無法解釋的事情,讓科學家感覺到木星是如此的神秘,又如此的有魅力。
  • 木星氣旋的哈勃近照出爐,你知道大紅斑還有個親戚嗎?
    閱讀下面的圖片,了解一些著名的木星風暴。圖片由NASA, ESA, STScI, A. Simon(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M.H. Wong(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OPAL團隊拍攝。這張照片裡有許多有意思的地方。首先是位於木星左側的木衛二。
  • 木星極地分布著詭異氣旋
    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複雜的雲層和天氣系統超乎想像。最為人所知的自然要數著名的大紅斑,這是一個比地球還要大的反氣旋風暴,至少存在了300多年。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木星大氣充滿好奇,畢竟還有大量奧秘等待揭開。NASA的朱諾號肩負重任,對木星展開近距離探測。
  • 大氣謎團:從金星到木星
    木星南極的巨大氣旋 credit:NASA/JPL這些極地氣旋是如何形成的?為何每個都能保持相對固定的位置而不是合併成一個巨大的風暴,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隨著新研究的進展,我們找到了一些答案,但也發現了新的謎題。來自加州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李成教授解釋道:"木星的極地區域和其它行星迥然不同,我們驚訝的發現:眾多氣旋如此有規律的排列著。"
  • 大氣謎團:從金星到木星
    金星的熱點還沒過,木星又來湊熱鬧了。一直以來,木星的大氣現象就令人著迷,最新的研究帶領我們走進這個巨型氣態行星。朱諾木星探測器   credit:space.com2016年,NASA的朱諾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當它飛過南北兩極時,發現木星極地地區存在幾個巨大風暴,而且這些氣旋在極地地區規律地排列著。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對木星大氣中的水分總含量的準確估計已經在行星科學家的願望清單上存在了數十載:因為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數據對解開太陽系形成之謎具有關鍵意義。木星很可能是太陽系中第一顆形成的行星,它包含了絕大多數太陽組成之外的氣體和塵埃。關於它的形成的主要理論依託於這顆星球吸收的水分。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由於該圖像是定向拍攝的,因此木星的兩級(不可見)從左至右分布在框架內。版權: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JPL-Caltech)/美國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SwRI)/馬林空間科學系統公司(Malin Space Science Systems, MSSS)/凱文•M•吉爾(Kevin M.
  • 美國科學家破解巴基球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日(北京時間)報導,經過25年的探索,科學家們最近揭開了富勒烯家族中巴基球的籠狀碳分子形成之謎。  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國家高磁場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取得的這一成果,清晰地展示了巴基球是如何自組裝成籠狀結構的,其對於碳納米技術的發展意義重大,同時也為探究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太空富勒烯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科學家們於1985年發現了富勒烯。
  • 在木星上的新發現涉及知識盲點,為什麼氣旋擠在一起卻不會合併?
    NASA發射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於前段時間經過木星北部區域時又有了新的發現,在這片區域新出現了9個挨在一起旋轉的巨型氣旋,此時的探測器是在距離木星僅3500公裡的高度拍攝到的,科學家對於木星氣旋的形成機制並不清楚,木星自轉一圈的時間不到10個小時,是太陽系中最為活躍的氣態巨行星,
  • 木星上奇怪的風暴
    一個覆蓋著五顏六色的帶狀氣體的巨型行星——木星,在其南極,有一個引人注目的景象,隱藏著一個比地球還大的紅色斑點。在行星的南極附近,大部分是隱藏在人類窺視之下的漩渦風暴集合,以不尋常的幾何圖案排列著。自從它們於2019年首次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Juno)太空探測器發現以來,這些風暴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謎
  • 科學家破解8大"未解之謎":鯊魚"處女"為何產子
    科學家破解8大「未解之謎」   鯊魚「處女」為何產子   數十年、甚至數百年都無法解釋的科學之謎現已找到答案。美國《生命科學》雜誌近日刊出科學家近年揭示的8項科學發現,將這些「未解之謎」的謎底揭曉。
  • 「木星之眼」的凝望,仍可歷百年風霜
    木星表面大紅斑是天文學中最具標誌性的圖像之一。這是一個可能已經在木星表面肆虐數百年的高壓風暴——1831年首次發現以來,它就是種牽動著一部分人的心。但在早些年,一名業餘天文愛好者發現了這個大紅斑有些異常之處,這使得科學家們憂心忡忡。一條紅色帶狀部分正從漩渦中脫落,這讓一部分人相信木星上最壯觀的標誌即將煙消雲散。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但是伽利略號探測器返回的其進入木星大氣時的探測數據令人疑惑:數據顯示,它所進入的大氣層比科學家們預測的大氣密度更大、溫度更高。NASA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的新數據表明,這些「熱點」比預期的要寬得多,深的多。在12月11日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秋季會議的虛擬媒體發布會上,工作人員披露了關於木星「熱點」的發現,以及有關木星極地氣旋的最新信息。
  • 太陽系四大水星之謎,水星上的冰山之謎(有不明反光物質)
    水星是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之一,這顆最小的行星卻有很多謎團困擾著科學家,水星之謎中冰山之謎是最大的一個謎團。科學家不只是在水星上發現冰山,還發現不明反光物質,這些都是什麼呢?水星之謎會是外星人的傑作嗎?
  • 木星大紅斑圖集,比地球還大,形成原因還是一個謎
    天文學家認為,木星大紅斑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風暴,科學家們無法確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紅斑的形成。木星巨大的風暴直徑約為10,160英裡,略大於地球的直徑,是一種稱為反氣旋的高壓風系統,自19世紀以來一直在逐漸縮小規模。天文學家們認為大紅斑已經持續了持續了數百年。
  • 朱諾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ASKEW
    【博科園-科學科普】自從它於2016年7月在木星周圍建立了軌道以來,「朱諾號」的任務一直在傳回有關該氣體巨人大氣、磁場和天氣模式的重要信息。每隔53天就會有一個被稱為「perijoves」的軌道,探測器揭示了更多關於木星的有趣事情,科學家們將依靠它來更多地了解木星的形成和演化。一圈氣旋圍繞著木星的南極旋轉。
  • 新探測結果進一步揭示木星「真面目」
    新華社倫敦3月8日電(記者張家偉)隨著「朱諾」木星探測器傳回更多數據,科學家也有機會對這顆行星開展深入研究。英國《自然》雜誌8日發表的4篇新報告基於這些數據,詳細分析了木星的重力場、大氣流動、內部成分和極地氣旋,展示了一系列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