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極光裡的新發現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於2016年7月5日抵達木星,研究木星極光現象一直是「朱諾」號探測器的主要目標之一,然而,在分析了探測器儀器收集到的數據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以下取其英文縮寫:JHUAPL)的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木星強大的磁暴與地球上的磁暴有著不同的來源。這項研究詳細闡述了這些發現。
-
木星「朱庇特」的衛星 用它情人們的名字命名
這個動作難度高、風險大,是「朱諾」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關鍵步驟。稍有疏忽,耗資11億美元的探測項目和數年努力將功虧一簣。 不少探測項目團隊的科研人員咬著指甲、神色緊張地緊盯屏幕,等待「朱諾」發回進入木星軌道的信號。 35分鐘後,「朱諾」將速度降至每秒542米,成功被木星引力捕獲,最終將自己推入木星軌道。
-
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白雲」,由此認定木星可能有生命靠譜嗎?
最近NASA發布了幾張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新照片,有一張上面木星大氣裡有幾抹白雲,而且NASA發布的消息稱,木星大氣中含的水分可能比之前伽利略號探測到的要多。由此一些人就開始幻想著木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這種想法靠譜嗎?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
令人驚訝的高解析度木星影像揭示了其狂野風暴的秘密
高解析度圖像揭示了在光學圖像上看起來偏暗的雲區實際上在紅外光譜中發光最亮,表明和偏亮的譜帶相比,這些區域幾乎沒有雲。 新的圖像清楚的表明了這個問題。當對比兩種圖象時,一個發光的紅外弧很好的匹配一個光學陰影,表明色斑代表的是風暴漩渦雲中的裂縫。
-
朱諾探測器在木星上探測到了什麼?
NASA的朱諾探測器開始了為期20個月環繞木星的探測任務,希望能對這個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更進一步了解。
-
望遠鏡和天文臺與朱諾合作,太陽系最強風暴探測,在5億英裡木星
就像地球上的閃電一樣,木星的閃電就像無線電發射器一樣,在天空中閃爍時發出無線電波和可見光。每隔53天,朱諾就會跑到風暴系統上空,探測被稱為「閃電」和「哨聲」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甚至可以用來繪製閃電的地圖,即使是在地球的白天,也可以從看不到閃光的深雲上。哈勃望遠鏡和雙子座從遠處觀察地球,捕捉到高解析度的全球視野,這是解釋朱諾近距離觀測的關鍵。
-
「點燃木星拯救地球」?不,木星探測才是正經
木衛二著陸器示意圖(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徐世傑3月6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在我國有待開展的深空探測項目中,木星探測才應該是重點。 阿波羅登月計劃,啟動於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火星巡遊探測器,發射於上世紀90年代。但對木星的探險之旅,美國也只進行了兩次。
-
木星恐怖照片揭秘 木星的探測歷史是怎樣
地球人類從非常早之前就開始對木星進行研究,但是過了這麼些知識得知了一些數據而已,而對於木星恐怖的照片,在照片之中仿佛有著數不清的眼睛在注視著外界。對於外星人的存在,許多人都無法質疑,可能在木星上拍到的就是期待的外星人。
-
中國科學家已提出木星探測計劃 報告內容曝光
近年來,火星探測成為各國航天活動的熱門主題,而對木星的探測,最近也得追溯到2007年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的一次飛掠。那麼,木星探測與火星探測有哪些不同?「朱諾」號與她的「前任」「伽利略」號的使命有什麼區別?我國在木星探測方面有何計劃?龐之浩介紹,火星與木星有很大不同。
-
木星有情況!發現巨大新氣旋,和原氣旋構成詭異的六邊形!
據消息稱,NASA科學家公布了此前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在11月發現的重要數據,在木星南極附近又發現一個巨大的新氣旋,這個新氣旋的出現給木星帶來了一絲詭異!11月3日,「朱諾」號最近一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時,發現了這個新發現的大漩渦,其寬度與美國德克薩斯州差不多,位置就在木星的南極地區而「朱諾」在之前經過木星時發現了其他六個氣旋,直到現在已經在木星南極附近發現了7個巨大的氣旋。這張拍攝於2019年11月4日的木星南極紅外圖像的右下角可以看到一個新的、更小的氣旋。
-
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
我國計劃2030年對土星木星穿越探測 或在生命發現等方面獲得突破我國在地外探測方面的日程越來越清晰。近日,我國將在7-8月執行首次火星探測的消息吸引了不少關注。據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之後還計劃在2030年再次發射火星探測器,並在火星採樣返回後,使用環繞器繼續飛行,對其他小行星進行環繞探測。
-
中國火星探測進入倒計時:下一步會對土星、木星展開探測
隨著火星探測窗口期的臨近,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計劃也將馬上開展。按照目前公開的消息,目前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正在有序進行,火箭將會在七八月間擇機發射。發射升空後,天問一號會在宇宙中飛行4-6個月的時間,進入火星軌道後開展探索任務。
-
「朱諾」探測木星三大看點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美國「朱諾」探測器已經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那麼這次探測任務都有哪些看點?業內專家會重點關注科學意義和工程難度,而如果只是想看熱鬧的話,了解一下西方的天體命名和科學家如何「八卦」神話人物也挺有意思。 看科學 探測木星能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的演化 「通過『朱諾』,我們可以調查木星巨大的輻射帶,可以深入了解這顆行星的內部,還可以了解木星是如何誕生的,以及我們的整個太陽系是如何演化的。」美國航天局局長查爾斯·博爾登在宣布「朱諾」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聲明中說。
-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剛剛發現木星和地球有一些重要的共同點
我們現在知道,木星的風暴比我們之前想像的要深入得多,木星的閃電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很像。現在,從「朱諾」號上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木星的另一個方面,它看起來很像地球。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科學家們揭示了「朱諾號」對木星磁場的探測結果與過去的探測結果不同。這表明,地球磁場實際上在以微小但重要的方式變化,就像我們在地球磁場中看到的變化一樣。
-
探究「朱諾號」命名起源 和木星本是「夫妻」
天神朱庇特施展法力用雲霧遮住自己,但是朱庇特的妻子--朱諾卻能看透這些雲霧,了解朱庇特的真面目。(圖片來源:NASA)中國網7月5日訊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2016年2月3日,NASA的太陽供能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成功執行切入軌道點火來調整其飛行路徑。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木星和土星的新驚喜與月球的乾旱
卡西尼號在土星最後一次潛入地球內部之前已經繞土星運行了13年,而朱諾已經在木星軌道運行了兩年半。一位研究人員說,所收集的數據「非常寶貴,但也很混亂」。卡西尼號繞土星飛行了13年,然後在2017年戲劇性的最終潛入地球內部,而朱諾已經在木星軌道運行了兩年半。朱諾作為木星任務的成功是對創新設計的致敬。它的儀器僅由太陽能供電並受到保護,以抵禦激烈的輻射環境。史蒂文森說,在Juno上加入微波傳感器是一個很好的決定。使用微波來找出深層大氣是正確的,但非傳統的選擇,」他說。
-
木星的大紅斑可能在20年內消失
在1830年首次出現,而從17世紀的觀測結果也揭示了木星表面的一個巨大斑點,可能是同一個風暴系統。這表明木星的大紅斑(GRS)已經持續了數個世紀。在最近的一篇報導中,Business Insider與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領導的Juno任務成員,和行星科學家就巨型風暴的命運進行了交談。
-
木星靠近地球的最新照片顯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上出現神秘新風暴
當木星接近地球時,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的最新高解析度照片,揭示了其北緯地區的一場全新的神秘風暴和大紅斑的一個分支。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的最新圖片顯示,8月25日,木星及其冰冷的衛星歐羅巴距離地球6.56億公裡(4.06億英裡),這張照片揭示了這顆氣態巨星的氫氦大氣中的一個新特徵,一場明亮的白色風暴延伸到中北緯度地區。
-
木星兩極近照曝光 「獨一無二」的木星(雙語)
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院朱諾探測任務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說:「北極上空的顏色比木星其他部分更藍,並且此處暴風肆虐,我們觀察到的跡象是,這裡的雲朵都有投射影子,這也許說明北極雲層比其它地方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