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和土星的新驚喜與月球的乾旱

2020-11-25 墨跡書科學

來自巨型行星的最新數據已將研究人員送回繪圖板。卡西尼號在土星最後一次潛入地球內部之前已經繞土星運行了13年,而朱諾已經在木星軌道運行了兩年半。一位研究人員說,所收集的數據「非常寶貴,但也很混亂」。

木星。

朱諾和卡西尼宇宙飛船從巨大的氣體行星木星和土星發回的最新數據已經挑戰了許多關於我們太陽系中的行星如何形成和行為的現有理論。

加州理工學院的大衛史蒂文森說,詳細的磁力和重力數據「非常寶貴,但也令人困惑」,他將在本周的2019年美國物理學會3月波士頓會議上介紹這兩項任務的最新情況。

史蒂芬森說:「雖然還有一些謎題需要解釋,但這已經澄清了我們關於行星如何形成,如何製造磁場以及風如何吹動的一些想法。」卡西尼號繞土星飛行了13年,然後在2017年戲劇性的最終潛入地球內部,而朱諾已經在木星軌道運行了兩年半。

朱諾作為木星任務的成功是對創新設計的致敬。它的儀器僅由太陽能供電並受到保護,以抵禦激烈的輻射環境。史蒂文森說,在Juno上加入微波傳感器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使用微波來找出深層大氣是正確的,但非傳統的選擇,」他說。微波數據令科學家感到驚訝,特別是通過顯示大氣均勻混合,這是傳統理論無法預測的。「對此的任何解釋都必須是非正統的,」史蒂文森說。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在大氣不同部分集中大量冰,液體和氣體的天氣事件作為可能的解釋,但這個問題遠非密封。

Juno上的其他儀器,重力和磁傳感器,也發回了令人困惑的數據。磁場具有斑點(異常高或低磁場的區域)以及北半球和南半球之間的顯著差異。史蒂文森說:「這與我們之前看到的不同。」

重力數據已經證實,在木星中,氫和氦質量至少為90%,有較重的元素,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0倍。然而,它們不是濃縮在核心中,而是與上面的氫氣混合,其中大部分是金屬液體形式。

這些數據提供了有關木星和土星外部的豐富信息。這些地區豐富的重元素仍然不確定,但外層在產生兩個行星的磁場方面發揮著比預期更大的作用。現在需要模擬氣體行星的壓力和溫度的實驗來幫助科學家了解正在發生的過程。

對史蒂文森來說,他已經研究了40年的天然氣巨頭,這些謎題是一項很好的使命的標誌。

他說:「一項成功的使命讓我們感到驚訝。如果科學只是證實了我們之前的想法,科學將會很無聊。」

科學家們利用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LRO)上的西南研究所領導的萊曼阿爾法測繪項目(LAMP),觀察到水分子在月球的白天移動。發表在「 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暫時粘附在表面上的稀疏分子層的LAMP測量如何幫助表徵一天中月球水合物的變化。

直到最近十年左右,科學家才認為月球是乾旱的,任何水都存在於兩極附近永久陰影的隕石坑中。最近,科學家已經確定了稀疏的分子群中的地表水,這些分子與月球土壤或風化土壤相連。金額和地點根據一天中的不同時間而有所不同。這種水在高緯度地區更常見,並且隨著地表變熱而趨於跳躍。

「這是一個關於月球水的重要新結果,這是一個熱門話題,因為我們國家的太空計劃重新開始關注月球探測,」SwRI的LRO LAMP儀器首席研究員Kurt Retherford博士說。「我們最近改進了LAMP的光採集模式,以更精確的方式測量月球日的反射信號,使我們能夠更準確地跟蹤水的位置和存在的數量。」

水分子保持與風化層緊密結合,直到表面溫度在中午附近達到峰值。然後,分子熱解吸並且可以反彈到附近的位置,該位置足夠冷以使分子粘附或填充月球極其脆弱的大氣層,或「外層」,直到溫度下降並且分子返回到表面。SwRI的Michael Poston博士,現在是LAMP團隊的研究科學家,此前曾對阿波羅任務收集的水和月球樣本進行了大量實驗。這項研究揭示了從月球材料中去除水分子所需的能量,幫助科學家了解水如何與表面材料結合。

「由於光線從月球表面反射出來的複雜方式,月球水合作用很難從軌道上測量,」Poston說。「之前的研究報告說,跳躍水分子的數量太大,無法用已知的物理過程來解釋。我對這些最新結果感到興奮,因為這裡解釋的水量與實驗室測量結果表明的一致。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充分考慮到月球表面的複雜性,但目前的結果表明工作絕對值得做!「

科學家們假設太陽風中的氫離子可能是月球大部分地表水的來源。考慮到這一點,當月亮從地球後面經過並避開太陽風時,「水龍頭」應該基本上關閉。然而,當月球受到地球屏蔽以及受其磁場影響的區域時,LAMP觀測到的水不會減少,這表明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聚,而不是直接從太陽風「下雨」。

「這些結果有助於了解月球水循環,最終將幫助我們了解人類在未來月球任務中可以使用的水的可達性,」行星科學研究所資深科學家,主要作者Amanda Hendrix說。論文。「月球上的水源可以幫助使未來的人工任務更加可持續和負擔得起。人類可以使用月球水來製造燃料或用於輻射屏蔽或熱管理;如果這些材料不需要從地球,使這些未來的任務更加實惠。「

相關焦點

  • 精彩天象即將上演,木星、土星擁抱月球,上演雙星合月
    最近一段時間裡,木星就在夜空中「追逐」土星,並準備完成一次百年一見的木土大合現象(我們文末介紹)。巧的是,就在木星靠近土星的過程中,月球也「第三者插足」,成為了本次天象的另一個主角。在世界協調時間22:00(UTC 22:00,相當於北京時間早上6:00)左右,三顆天體將會處在最近的相對位置上。
  • 月球將與木星和土星一同閃耀
    在2020年6月7日、8日和9日仰望天空,觀看月亮和兩顆明亮的超級行星——木星和土星一同閃耀。早起者和夜貓子都能夠捕捉到這三個天體。請繼續閱讀,以獲得更多信息和觀察技巧。01如何看到木星和土星太陽系的氣態巨行星——木星和土星現在位於天空的穹頂附近,並將在今年全年繼續做鄰居
  • 住月球旅館,逛火星水手大峽谷,看木星的極光,和土星大光環自拍
    太陽系度假的第一個吸引人的景點是月球。月球離我們很近。三天就到。月球上沒有空氣,也就沒有氣流,更沒有風了。當然,沒有氣流和水蒸汽,就沒有雲和雷雨,就沒有天氣系統。所以當我們遊覽月球時,我們不必擔心天氣或季節。
  • 木星和土星將與一輪明月連續兩晚上演「相伴」
    (原標題:「雙星伴月」精彩天象28日和29日連續兩晚在天宇上演) 天文專家介紹,本月28日和29日,木星和土星將與一輪明月連續兩晚上演「相伴」的精彩戲碼,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感興趣的公眾憑藉肉眼就可目睹到這幕天象好戲
  • 奇觀:當木星和土星與月球相遇時,您將看到令人驚嘆的三角光!
    什麼時候看到月亮與木星和土星相遇?據外媒報導: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日落之後,有可能在土星(最高)和木星(最低)旁邊看到28%的月球光線。 兩家天然氣巨頭之間的距離只有3.5米。還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11月18日星期三日落之後,亮度為19%的新月將出現在木星(底部)和土星(頂部)下方約10米處。如果您想看到美麗的事物,那麼在當天晚上的日落之後,將視線移向西方天空。 在短時間內,新月將與太陽系中的兩個最大行星木星和土星一起在微光下照耀,然後隨著黑暗的聚集,三個天體將沉入地平線。
  • 九月的夜空,三位一體的風景——木星、土星和月亮連成一條直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2019年9月5、6、7日這幾個晚上,顯眼的月亮和太陽系兩大氣態巨行星——木星和土星。清澈的天空上,你一定不能忽視月亮和木星。太陽之後,月亮是亮度第二的星體。
  • ...月過三星」、世界級盾構機、月球表面、「超級大陸」、木星
    ——新華網25月12日至16日天宇上演「月過三星」精彩戲碼▲圖片來源:百度圖片天文專家介紹,5月12日至16日,在日出前的一個多小時,月亮將依次穿過木星、土星和火星,上演「月過三星」的精彩戲碼。月亮,古稱太陰,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木星、土星和火星是太陽系的三顆行星。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從2020年1月起,火星、木星、土星就出現在東南方天空,每天日出前都能看到三星「連線」的現象。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這三顆明亮的行星依然在天空呈近乎一條直線排列,只是相互間的排列位置發生了變化。
  • 如果用太陽系其它行星代替月球會怎樣?木星最壯觀,土星最美麗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現有理論認為,月球是由於巨型天體撞擊地球之後分離出去的物質。木星變成地球的衛星是不現實的,準確點說是地球變成木星的衛星。在這種情況下,木星升起的時候會佔據大半個天空。
  • 土星和木星將在12月21日至22日最接近
    土星和木星將在12月21日至22日最接近土星和木星在12 眾所周知,土星和木星大約每隔20年就會靠近一次,這是一種天文現象,但這將是自1623年以來,這兩顆行星397年來首次像這次一樣靠近。 如果它錯過了這次事件,我們要到2080年,也就是40年後才能再次看到這種現象。土星和木星之間的最近距離很容易觀察,傍晚到日落,從西南方向看天空,就會看到這兩顆星。 在12月21日前,這兩位明星會越來越近。
  • 近日土星合木星,20年一遇
    平時,用的比較多的是行星與月球的合,如金星合月、木星合月等;或者兩個行星合,如金星合木星等;或者行星、月球合黃道附近的某個亮恆星,如月球合軒轅十四、木星合角宿一等。有些比較罕見,比如這次的木星合土星,大約20年一次。周期確實比較久,值得看一眼。不過,說實話,「合」這個天象真沒啥好看的,就是兩個星星靠的很近而已。如果合到「極致」,就是「掩」了。掩星還是比較好看的,不過大行星互掩非常罕見,就是月球掩行星、或者月掩亮恆星、或月掩有名的目標也比較罕見。(其實掩星這種主要是好玩,其實也沒啥好看的
  • 土星「牽手」木星依偎上弦月演繹「秋日星語」
    中新社南京10月21日電 (徐珊珊)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1日消息,本月22日和23日,天宇將上演土星、木星「雙星伴月」的美麗天象。屆時,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上弦月旁,依偎著土星和木星,演繹出一幅「秋日星語」的美麗畫面。
  • 周五周六,天幕再次上演木星土星「雙星伴月」
    新華/TAKEFOTO8月28日和29日,「雙星伴月」的天象將在夜空上演。美麗的「月姑娘」將再次來到太陽系的「巨無霸」木星和「指環王」土星身旁,構成今年的第4次「土木雙星伴月」。北京古觀象臺王玉民博士介紹,與前幾次一樣,這次雙星伴月發生時,月球先從木星的右側接近。
  • 木星和土星有多少顆衛星 天王星有多少顆衛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10月7日宣布,天文學家發現20顆新的土星衛星,這讓土衛數量增加至82顆,超過木星的79顆衛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那麼這些太陽系有哪些行星?又各有多少顆衛星呢?
  • 土星、木星「雙星伴月」25日和26日連續兩晚上演
    新華社天津9月23日電(記者 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9月25日和26日,土星和木星將與一輪盈凸月連續兩晚上演「雙星伴月」的好戲,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感興趣的公眾憑藉肉眼就可在西南方天空目睹到這幕奇特天象。
  • 木星和土星的「出生地」在哪兒?
    新研究揭示土星和木星的原始關係「青少年」時期的太陽被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旋轉圓盤包圍著10月29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Matt Clement在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部門虛擬會議上公布:其研究團隊通過6000次數據模擬實驗還原了太陽系的演化過程,並揭示了一個關於木星和土星原始位置關係的重要細節。這項日前刊發在美國行星科學雜誌《伊卡洛斯》上的研究成果將讓我們更完善地理解塑造太陽系獨特結構的力量。
  • 火星、土星和木星將在地球上空上演!
    4月光臨地球的是三大行星是木星、土星和火星。4月開始時,土星和火星的距離相當近,幾乎快貼到一起,然後隨著這個月的進展,它們都將逐漸伸展開來。在4月9日變得間隔相等(從左到右:火星、土星、木星)。4月15日至16日,月球將拜訪這三個行星,然後是火星,這三個行星中速度最快的一個,將土星和木星甩在身後,當它接近地球時,亮度明顯變亮。
  • 科學家發現了20顆新衛星,土星衛星數量達到82顆,超越了木星衛星
    一般來說行星由於質量較大,引力較強,它的身邊總會有數量不等的衛星小弟存在,比如地球就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那麼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都有木星小弟伴隨左右嗎?當然不是,八大行星中二顆行星是沒有任何衛星存在的,它們就是水星和金星。其它六大行星衛星的數量也有很大的差距,地球是其中衛星數量最少的,只有一顆。
  • 土星、木星「雙星伴月」25日和26日連續兩晚在天宇上演
    新華社天津9月23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9月25日和26日,土星和木星將與一輪盈凸月連續兩晚上演「雙星伴月」的好戲,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感興趣的公眾憑藉肉眼就可在西南方天空目睹到這幕奇特天象。
  • 土星、木星「雙星伴月」25日和26日連續兩晚在天宇上演
    新華社天津9月23日消息,天文專家介紹,9月25日和26日,土星和木星將與一輪盈凸月連續兩晚上演「雙星伴月」的好戲,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感興趣的公眾憑藉肉眼就可在西南方天空目睹到這幕奇特天象。
  • 研究表明木星和土星在移動
    四百億年前,火星和木星移動到現如今這個軌道上,並且在移動的過程中於小行星帶上留下了它們移動的痕跡。這些空隙類似於是一種不穩定的空間,在這些空隙中火星和木星的重力共同影響下驅逐了空隙中的小行星。明頓和馬爾霍特拉注意到其中的一些空地並不能符合現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