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ady夏
每次聽楊宗緯總能被他輕輕地撩撥成撕心裂肺,他也是娓娓道來,但和李宗盛不同,楊宗緯的歌有種糾纏的拉扯。
都說失戀不聽楊宗緯,因為失戀的每次心跳都是多餘,但這個男人的聲音,卻總能讓人把波瀾不驚的心揉搓得深壑痕痕。可到頭來,不聽他,卻又不是滋味。
楊宗緯的歌多是情歌,說來也怪,每首都能唱得一大堆戀愛者「共鳴」。小編有時會想:楊宗緯到底經歷過幾段感情才能被折磨得如此深情?
我也曾經憧憬過
後來沒結果
只能靠一首歌真的在說我——《其實都沒有》
聽到一首訴說自己的歌時,眼淚總來不及剎車,《其實都沒有》、《底細》、《空白格》……隨便哼唱一曲,都能想起某段扎了心的曾經。
暗戀、失戀、思念、眷戀每一處情緒都那麼深情,楊宗緯詮釋得細膩,聲音也帶著滄桑,所以,他不是「催淚歌王」,而是「摧淚歌王」。
高曉松曾經這樣評論楊宗緯:楊宗緯是公認的唱功最細膩的男歌手,完美,這首歌就是錄音棚標準,千錘百鍊摳出來也是這樣,別人都是在唱歌,他是在歌唱,他早已經過了唱的那個境界,他是在歌唱。」
這一句評價分量很重,真正拿出感情在唱歌的人不多,而楊宗緯佔了一席。在漲了一點年紀,又聽楊宗緯,句句是曾經,句句是感動。
可這樣的歌手,卻一直沒有實力匹配的那麼紅。
在現下的社會中,歌者,想要純粹地做音樂著實不易。不是說當下不是好時代,而是唱片的質量、產量、營銷、市場等都成了評判歌者好壞的標尺之一。
楊宗緯算是點背的,沒有好的經紀團隊,亦沒小鮮肉的粉嫩氣質,唯獨那雙深邃的眸,在舞臺上在激情和黯然神傷中跳來跳去。
《星光》時期的楊宗緯實力已讓人咋舌,對於每首歌在不同情緒、不同境遇下演譯出不同情感而又不背離歌曲本身要傳達的情感是楊宗緯最為擅長,這個技能不是依靠技巧,只能依靠天賦通靈。
但如果說星光時期的楊宗緯是天賦異稟的初學者,那麼遇到李宗盛後仿佛打通任督二脈,成為一個真正的唱將。
李老磨人的習慣許多行業裡的人都知道,他鍛鍊楊宗緯怎麼樣抽離為旁觀者,觀察這個世界,揣摩一首歌,推敲一份情,而不是一味地外放,把東西使勁地吐出來,傾囊而出。
在李宗盛的指導下,楊宗緯成了一位安靜的男人,不動聲色,卻把感情演繹得豐富完全。之後,楊宗緯每首歌的把握都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情感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失味,細膩又可怕的細節處理,低吟淺唱卻深入人心。
除了從本質上的打磨,楊宗緯的經典還在於他的不妥協。曾經有節目組跟小編吐槽,說楊宗緯簡直就是「神」,從見面那一刻就開始關心選歌,之後再無廢話,有的就是無休止的選歌。
這也許是一個歌者和歌手的根本區別,堅持自己該堅持的,其他一切都與自己無關。他很明白自己要表達什麼,很少因為迎合而選擇放棄自我。
在懂得人面前他叫執著,在人情世故面前這叫蠢蛋。不去操心所謂的收視率,不想去愚弄聽眾,不搞看面子的妥協,所以很多人說他選歌冷門、小眾,劍走偏鋒而每次都讓懂他的人更加敬佩他。
有了堅持,熒幕上就呈現了「我歌」的《空白格》、《矜持》、《最愛》,也呈現了「蒙面歌王」的《跟著你到天邊》、《紅塵來去一場夢》、《但是又何奈》。只是結果讓人岑寂,遊戲就是遊戲。
除了對聲音、情感、技巧的嚴格要求,楊宗緯對歌詞也十分在意。大概是李宗盛的影響,楊宗緯的歌詞也有種平淡中無法挽回的無可奈何。
我們 像沒發生事一樣
自顧地 走在路上
泛黃 有他泛黃的理由
思念將 越來越薄——《其實都沒有》
一個人生來什麼都沒有,之後被世界折磨得什麼都沒有,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荒唐,可笑。別以為你多難忘,時間才是最酷的法官,慢慢的,這個世界再也沒有你的身影、聲音甚至回憶。
還需要多久 多長 多傷
你才會聽見他沒說的話
微笑像謊言一樣 是最起碼的假裝
眼淚只能躲藏——《那個男人》
《那個男人》的詞寫得卑微至極,悲情不已,楊宗緯如同一頭受傷的天鵝,明明美好,卻低著頭,遍體鱗傷。在愛情中,越躲閃,越容易被忽視,痴痴地愛著、等待著,換來的卻是一場曲終人散。不知楊宗緯是否曾經如此卑微,心臟卻被這樣的卑微戳得顫顫巍巍。
沒做什麼事地已經
看見接近夜晚的夕陽
這時行囊都在叮囑
要我珍惜在旅地的時光
難道我還在尋找那種所謂的地久天長——《歌未央》
呆呆地看著這個世界,隻身在他鄉,楊宗緯像個浪子,抱著行囊,踟躕又看向遠方。到底哪裡才是自己的著身之處,無論走到哪兒,都如同在旅途中飄蕩。
多少人如他一樣,在這個社會上,揣著夢想卻又漫無目的的飄蕩……
無人知道楊宗緯經歷過什麼,也沒人問過他經歷過多少次分離,總覺得他唱的每首情歌,都是自己無處表達的傷痛。
楊宗緯曾說:感情這東西,最讓人不敢琢磨。可不是嘛,也沒那麼多人有勇氣去揣摩悲痛。
羽角願他一如既往,永遠用最折磨人的堅持,唱最細膩的歌,時間是最好的安排,經典總能在長河中被運送至遠方!
(版權聲明:如果文內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
歡迎朋友在尾部留言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