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屏時代》第四十期精彩回顧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找出一種方法,讓我們的想法變成聲音。哥倫比亞大學研製出的一套新系統,通過監控一個人的大腦活動,將其想法,用語音合成器直接轉化成語音。這項技術,有望讓那些言語能力有限,或無法說話的人,重新獲得與外界溝通的能力。
大腦連接計算機技術取得突破
直接翻譯大腦信號,更重要的作用,是為計算機直接與大腦通信,開闢新途徑。當我們說話時,大腦中會出現明顯的活動模式。當我們傾聽人家說話時,大腦也會出現可識別的信號模式。科學家正試圖記錄和解碼這些模式,將人的想法翻譯成我們聽得懂的口頭語言,並通過人工智慧表達出來。
評論:
如果人人不能口是心非了,如果人人都直腸直肚,我們的生活將少很多樂趣啊。
發現:控制癢覺的神經元 撓不撓它說了算
癢,必定想撓。同時,癢也是一種保護機制,是大腦擔心人體表面有潛在危害,而做出的反應。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最近發現了體表癢覺信息,傳遞到大腦的機制。此前,這方面一直是個謎。在小白鼠實驗中,科學家發現,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神經元,與抓癢行為高度相關:刺激這些神經元,你不癢也會想抓癢;殺死這些神經元,會顯著降低癢感。
吸菸也會損害視力
我們都相信,吸菸有害健康。最近它又有新的害處被發現了。羅格斯大學的研究指出,香菸中的有害物質,與大腦皮層厚度減少,以及腦損傷有關,它會導致處理視力的大腦區域的活動減少。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吸菸超過20支的人,對顏色的判斷能力明顯減弱。
失明者很少患上精神疾病
精神病,是一種令人費解的疾病。我們知道很多治療方法,但沒有人真正知道是什麼導致它的發病。西澳大利亞大學一項研究,在查閱大量健康數據後發現,出生後不久就失明的人,極少有患精神疾病。研究人員認為,由於視力喪失,令大腦的運行方式發生轉變,可能因為這樣,盲人能更好避免精神疾病。
評論:
多事情想,多事情煩的時候,別抽菸了,閉上眼睛睡覺吧,這比較健康。
總是記不住夢境?原來是海馬體「慢半拍」
我們每天醒來,常常記不得自己做過什麼夢。哪怕有時記得夢中部分情景,但通常幾分鐘後便忘記了。原來當我們入睡時,大腦各個區域是先後、輪流休息的。海馬體區域是最後休息的,海馬體對於長期記憶至關重要,但這個區域也是「醒來」最晚的。睡醒之後,我們至少需要兩分鐘,來開啟大腦的「記憶編碼」功能。實驗發現,那些經常能記住自己夢境的人,晚上醒來次數比較多。
評論:
我們聽說過很多科學家、音樂家,在夢裡獲得啟示的故事。這些朋友,他們的睡眠質量往往比較差。
節目介紹
《讀屏時代》
由廣州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
資深新聞主播、記者黃佳殷主理
梳理網絡輿情
為你挖掘奇聞熱事底層
最深刻的肌理
在新聞關鍵詞中,為時代把脈
逢周日《廣視新聞》時段
就可以收看!
請大家自帶好小板凳
守住電視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