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系統檢測大樓健康,29歲「建築醫生」說考慮回國發展

2020-12-05 騰訊網

  寫在前面

  當地時間2017年11月14日上午9點,福布斯發布了2018美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30 under30)」榜單。

  這個榜單設置了消費科技、教育、娛樂、金融、健康、科學、能源等20個類別,每個領域都會評選出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發布7年來,共有5000多名優秀的年輕人上榜。這次上榜的600位精英,是從15000多個提名候選人中評選出來的,上榜率低於4%,登榜比考上哈佛和史丹福大學還難。

  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誕生於2012年,目的是以前瞻性的目光,尋找那些年齡在30歲以下,已經在行業內嶄露頭角,有一定影響力,或者展現出潛力成為未來行業及社會翹楚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是下一位扎克伯格或馬雲,他們的未來不可限量。

  即日起,紅星新聞將推出福布斯精英榜人物系列報導,專訪那些登上榜單的優秀華人,看看他們有著怎樣的故事,聽聽他們對未來行業的發展又有著怎樣的見解。

  孫浩 受訪者供圖

  在福布斯發布2018美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30 under30)」榜單的幾分鐘後,29歲的匹茲堡大學助理教授孫浩收到了來自福布斯的郵件,恭喜他入選了今年的「30位30歲以下精英」科學類(science)榜單。

  收到消息的孫浩第一時間將好消息告訴了自己的提名教授Oral Buyukozturk,「因為我覺得沒有他的提名我肯定入選不了」,孫浩對紅星新聞說。

  A

  建築有些問題肉眼看不出,構建「神經系統」讓它自己「說話」

  根據福布斯網站對上榜者的介紹,孫浩的研究是利用傳感器檢測並結合數據分析來追蹤建築物的健康狀況,在發生大災難前及時採取相關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目前他的團隊已經建立了一個原型系統,這個系統能夠觀察周邊環境對建築的影響並構建建築結構的健康狀況模型。

  孫浩在接受紅星新聞專訪時介紹,建築橋梁和一些基礎設施時間久了結構就會出現耗損和老化,但有一些變化是肉眼看不出來的,建築物也不會自己說話。

  他的研究首先是為建築構建一套像人一樣可以反映出病徵的「神經系統」,具體就是給建築物裝上一套傳感器。這套傳感器可以測量建築結構對周邊環境變化的響應,比如說地震了、有風,甚至溫度有變化,建築結構會對這些變化會有什麼響應,這套傳感器都可以檢測到。

  第二步就是分析、挖掘這些測量出來的數據,從而評判這個建築結構的健康狀況。

  第三步是根據評判結果做預測預警,並提供一套方案,比如應該是進行加固、維修還是停止使用。

  孫浩和他的團隊被形象地稱為「建築醫生」。「其實建築醫生一直都有,比如以前專門檢修橋梁等受損基礎設施的人。但是他們的效率非常低,其次他們通過個人的主觀判斷,實際上是不準確的。」孫浩說,他們的研究相對於傳統的土木工程來講,算是近年來一個新興的方向,也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就是你既要會傳感,又要會數據挖掘和分析,還得懂土木和力學。「實際上就是利用先進的傳感器檢測,大數據分析,來準確快速地評判建築的健康狀況。」

  孫浩的研究已經進行過兩次實際應用。

  第一次是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green building(綠樓)」上面,當時他在麻省做博士後研究。孫浩告訴紅星新聞,green building並不是一棟綠色建築,而是以一個叫Green的人的名字命名,是MIT的一棟老樓。他介紹,這棟樓2011年就已經裝了傳感器,他們主要是對傳感器採集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而分析的結果是這棟老樓的結構沒有問題。目前,傳感器還在繼續監測這棟老樓,「一旦出現問題,通過數據立馬就能發現。」

  在麻省理工學院green building裡。受訪者供圖

  第二次是在科威特的最高建築,約412米的阿爾哈姆拉塔上面,這座塔是一棟混凝土建築。孫浩介紹,2014年他在麻省工作期間參與了一個科威特政府資助的項目,這個項目的內容之一就包括對這棟樓的檢測。「因為科威特地處中東採油區,採油過程中會產生誘導地震,會對當地建築物有影響,而且這種地震經常發生;第二個是中東地區環境惡劣,晝夜溫差大,會加速結構老化,結構老化對建築的影響是個未知數。我們這套系統可以去採集一些數據,監測它的健康狀況。」

  通過在麻省理工學院和科威特兩棟建築上的實際應用,「現在證明(我們的研究)是可行的,未來應該說蠻有推廣價值的。」對於具體怎麼推廣,孫浩說因為他是做研究的所以還沒有考慮得那麼深入。

  B

  汶川地震時就想到做相關研究,兩位導師的引導作用很重要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的時候,20歲的孫浩還只是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一名本科生。

  「當時看了特別多的新聞,損失很慘重。」孫浩告訴紅星新聞,當時他就在想怎樣能夠快速、準確、智能化的去評定那些外觀看起來還可以的建築結構是不是還可用,是不是有損失,到底損失程度怎麼樣,該修還是該推倒重建。但當時還在讀本科,接觸的專業知識也沒有那麼深入,所以只是想了一下這個事情。

  孫浩說,本科學的知識,畢業後去做傳統的土木工程行業也是夠了,因為河海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在全國排名也很靠前。但是「如果想去解決我之前想過的一些問題還遠遠不夠,所以還是得做研究。」後來他發現哥倫比亞大學有教授在做橋梁研究,研究建築的一些健康狀況以及怎麼用先進的傳感器去測量。他很感興趣並和哥大的教授取得了聯繫,最後拿了全額獎學金於2010年至2014年期間在哥大攻讀碩士和博士。2014年博士畢業後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繼續做相關領域的研究。

  孫浩和MIT導師Oral Buyukozturk教授。受訪者供圖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導師 Raimondo Betti和麻省理工學院導師Oral Buyukozturk對孫浩影響非常大。「讀博士期間的導師起到的是引導作用,我做的很多理論研究,對整個領域的認識,他起到了一個引導作用,這個很重要。」而在麻省理工學院做研究期間,孫浩參與了兩個非常大的項目,一個500萬美元,一個800萬美元。麻省的導師 Oral Buyukozturk讓孫浩做了這兩個項目的領頭人,這讓他學到了不少東西,同時也有機會接觸學習到一些新的東西,比如和學計算機的人合作,和做地球物理的人合作。和這些跨學科的人一起工作,不斷地擴展孫浩的知識,為他更深入地研究奠定了基礎。「所以他們兩個在學術上都是(對我)很重要的人。」

  C

  曾遇挫折甚至想轉行,在妻子支持下繼續下去

  29歲的孫浩出生於1988年8月,是江蘇徐州人。雖然是一名做研究的工科男,但孫浩性格「是比較偏外向一點的」。大學的時候該學的時候學,該玩的時候就玩,不會一直啃書,成績保持在班級第一。

  孫浩的妻子是他的大學本科同班同學,兩人一起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的碩士和博士,「我倆當時一起去的,後來她去學了力學。」現在她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做研究,孫浩說整個研究生涯中,妻子對自己特別重要,「應該說至關重要」。

  孫浩博士畢業照。受訪者供圖

  孫浩說,在研究過程中自己遇到過不少挫折,在讀到博士二年級的時候,有那麼一段時間想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怎麼都解決不了,感覺非常沮喪,當時心態非常著急,甚至想換一個方向去做。

  「當你想放棄,還沒深入想的時候就被(妻子)擋回來了,這個精神支柱永遠在那兒。」因為兩個人都是做研究的,很多事情她都懂,孫浩說,「她(妻子)也很不容易,讀書期間研究做不出來,最後也是整天哭,在美國讀博士就是很不容易,很多東西必須做出來才能畢業。」

  D

  已有兩三家單位談資助問題,未來還是考慮回國

  所以這次入選福布斯精英榜對孫浩這些年的努力是一次巨大的肯定和激勵。當然也還有一些其他的積極作用,比如做研究需要經費,很多公司和研究部門知道他入選這個榜單後也很樂意去和他聊一聊,討論一下研究,看看能不能資助這個研究做得更深入。「預示著一些機會吧」,孫浩說。

  福布斯榜單發布後,已經有兩三家單位找到孫浩談資助問題,「但我覺得後面應該會更多一點」。談資助的包括孫浩以前合作過的殼牌石油公司,知道這件事情後殼牌公司表示應該加深在相關方向的研究,他們很高興孫浩入選榜單,因為孫浩以前的工作受他們資助。這讓他們「覺得他們的資助也是值得的,也是有回報的。」

  孫浩所在的匹茲堡大學此前也有人入選過這個榜單,但是science類他是匹茲堡大學首個上榜者。所以匹茲堡大學也相當重視,校長、副校長,教務長和學校一些其他同事都紛紛給孫浩發來祝賀郵件。他們覺得這是孫浩個人的榮譽,也是學校的榮譽。

  孫浩去年9月1日入職匹茲堡大學,因為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是研究人員身份,而匹茲堡是教授職位。教授職位意味著孫浩可以建立自己的研究室,「在這邊空間更大了,更獨立」,而學校也很支持孫浩的研究。

  去年9月1日入職匹茲堡大學的時候,出於職業習慣,孫浩仔細地觀察了大學裡的建築結構。在匹茲堡生活還不到半年時間,他已經對這個城市的很多建築有了詳細了解,比如「匹茲堡總共有438座橋,始建年代都不一樣,有的材料老化比較厲害,但是都還在使用中」。孫浩覺得這四百多座橋如果人工去檢修,第一不準確,第二耗費人力很大。他在想,如果給這些橋也安裝一套他們研究的智能系統,應該挺有幫助的。

  因為項目和中國地震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機構有合作,孫浩每年都會回國,而且「未來還是要考慮回國做貢獻。」雖然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但他說自己心裡一直都是這麼想的。

  紅星新聞記者丨蔣伊晉

相關焦點

  • 29歲教師患上「高尿酸血症」,這是痛風的徵兆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家對於自己的健康狀況越來越關心,定期體檢這事,不管是單位給安排的,還是自己要做的,都是越來越重視了。說到體檢,泌尿科離,男性朋友們最關心的,應該就是大家的腎功能了。畢竟腎功能,可是關係著廣大男性朋友「行不行」的問題。
  • 總建築面積20萬㎡!茂名市人民醫院應急大樓開工
    ,不久的將來,將崛起一座茂名區域性應急大樓。茂名市人民醫院應急大樓建設項目是茂名市重大民生項目,項目佔地面積30多畝,規劃用地面積約20000㎡,總建築面積203000㎡,可提供床位數1500張,車位1200個,建成後
  •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實驗大樓啟用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實驗大樓啟用 發布時間:2019-09-23 13:55:39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9月22日,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舉辦了實驗大樓啟用暨香港中文大學-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再生醫學高等研究院籌建啟動活動。
  • 紐約新增臨時回國航班 核酸檢測和健康碼一個不能少
    此外,此次紐約臨時航班也將要求乘客在航班起飛前120小時內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乘機人需持有關檢測機構出具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紙質,一式兩份,一份交航空公司、一份自存)辦理值機手續登機。現有其他防疫要求(防疫健康碼國際版、體溫檢測)依然有效。
  • 多次檢測陽性,一人偽造檢測報告從俄羅斯回國,入境後確診
    12月29日,據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消息,近日,使館在反查自俄羅斯輸入病例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報告時發現,1名中國公民涉嫌篡改檢測結果,相關情況如下:12月中旬,中國公民黃某自伊爾庫茨克市經莫斯科市擬搭乘航班回國,經多次檢測,其血清IgM抗體呈陽性,不符合登機條件。
  • 澳大利亞紐西蘭回國全攻略,內附回國航班推薦
    想念遍地說漢語的環境了嗎? 回國吧, 現階段澳洲/紐西蘭回國過程詳解立馬奉上, 讓你不愁回家路。 紐西蘭 不得不說,紐村比土澳溫柔的多了,澳洲叫臨時籤證持有者找機會回家,紐村則是說:
  • 29歲成為中科大博導,發表11篇頂級論文,如今他全職回國工作!
    今天要說的這位天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培養天才科學家,29歲就成為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就是段路明,一個「隱形」的天才。雖然年輕時沒有被人熟知,但是如在量子領域的科研成果,卻是讓人很多前輩都佩服不已,世界各國的大學都想邀請他加盟。
  • 愛國科學家段路明:29歲成博導,放棄美國「終身教席」要回國效力
    隨著中國發展之迅速,中國迫切需要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投身發展中,所以就有了一些海外的科學家,毅然放棄豐厚的待遇,隻身回到中國,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前有「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他在美國獲得了博士學位,當時美國願意用高薪挽留鄧稼先,但是鄧稼先謝絕了,毅然回國參與我國核武器的研究。梁啓超的兒子梁思禮畢業後在美國工作,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馬辭職回國。
  • 澳洲新冠肺炎患者自述,稱29歲像80多歲,連坐起來都很費勁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3月19日報導,澳洲女子感染新冠肺炎,自述患病經歷,稱明明才20多歲,行動卻像80多歲的老人,連坐起來都很費勁。現在她雖然已經康復了,但是身體免疫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本月初,29歲的布麗姬特·威爾金斯為了參加最好朋友的婚禮,從英國倫敦飛回了澳洲。
  • 29歲女吃播,腦梗塞離世,醫生嘆息:3種行為是「病根」
    29歲的梁燕(化名),是一位網絡吃播,因為從事這個行業已經有段時間了,所以粉絲量還算不少。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因為各個平臺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梁燕所在的公司建議她每天儘量弄一些不同的花樣出來,以更好的吸引關注和博人眼球。
  • 回國航班核酸檢測5天變3天!詳解新規,如何順利登機回國?
    9月1日,突然傳來消息,回國航班的核酸檢測有效時間,從登機前5天縮短為3天。中國駐美使館尚未公告,在美執行時間待確定為降低疫情跨境傳播風險,赴華航班的中、外籍乘客(出發地或途徑某些國家),需憑登機前3日內出具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申請綠色健康碼(HS碼)或健康狀況聲明書,超過上述時限的核酸檢測報告將無法正常使用。 這一新規讓很多準備回國的華人措手不及,也無所適從。
  • 智能建築中的智能遮陽系統
    如今建築的室內外環境是以智能化的或以自動化的方式控制,以達到建築物的安全、節能,當暖通和照明系統的智能化逐漸被人們接受時,遮陽系統智能化的諸多優點卻被忽略。智能遮陽系統是建築智能化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能改善建築室內環境、提高建築居住質量的遮陽系統,其智能化將是建築智能化系統最新和最有潛力的分支,也將為節能做出巨大貢獻。
  • 比利時12歲女孩感染新冠病毒卻被醫生誤診,在家中高燒數日後身亡
    據《鏡報》4月1日報導,歐洲一名年僅12歲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在家中高燒數日後死亡。她在前三天看了全科醫生,但醫生當時認為她只是過敏反應,排除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能。這位「健康」的12歲比利時女孩名叫瑞秋(Rachel),醫生給她開了退燒藥以降低她的發燒程度,她悲痛欲絕的姐姐說,醫生向她媽媽保證妹妹「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瑞秋就這樣被送回家,但病情迅速惡化,她呼吸困難。所以,來自加納的母親打了一個緊急電話號碼,呼叫救護車。但接電話的人不明白驚慌失措的媽媽在說什麼,電話結束時沒有派救護車。
  • 7歲的女兒是男孩?女童患病住院,檢測結果令醫生大吃一驚
    而在湖北黃岡,卻有一個七歲女孩,是真正的雌雄難辨,在此之前,父母與女孩自己全都對此一無所知。小女孩是在一次體檢中,發現身上長出一個腫塊,父母擔心的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就是這一查,讓小女孩的性別出現了大反轉。
  • 回國中轉核酸檢測新規!8月日韓回國航班大增
    關於中轉第三國赴中國乘客核酸檢測要求的通知也有新動態,舊金山領區檢測地點更新……需要搭乘飛機回國的朋友們請務必注意往下看吼!日韓回國航班增至每周各15班 回國多條路?中國公民須出示憑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申領帶「HS」標識的綠色健康碼,外國公民須出示經駐外使領館認證過的健康狀況聲明書,在航空公司查驗後方可登機。(一)中國公民經第三國中轉回國中國公民應在獲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後24小時內,通過防疫健康碼國際版微信小程序,申報個人情況並拍照上傳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 加拿大直飛回國暫不需核酸檢測
    7月29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布了有關回國中轉航班的核酸檢測通知!截止目前,海外回國實施核酸檢測措施的國家有7個:俄羅斯中國公民仍可直接憑有小飛機標識的國際健康碼登機。二、部分國家(參照上圖)已實施赴華乘客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登機的措施。鑑此,自加拿大出發,經上述國家中轉,搭乘航班赴華的中、外籍乘客,須預先在加拿大完成核酸檢測,並憑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申領帶「HS」標識的綠色健康碼或健康狀況聲明書。
  • 遭房東驅逐被迫回國:中轉金邊發燒三天,醫院多次拒檢...
    酒店大哥送我去了2次醫院,結果醫生測量體溫後,說沒什麼問題,並拒絕我的檢測要求,開藥後便讓我回去。心急如焚的我後來在柬單網APP上發帖求助,很多熱心網友看到後紛紛給我提供求助服務熱線。在撥打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號碼12308後,工作人員立即幫忙協調,大使館也貼心地幫我聯繫本地官員和醫院。
  • 臺北101大樓
    2008年8月29日,被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以建築主體高度492米,比臺北101大廈主樓主體高度高出12米取代(臺北101大廈實體高度加天線高度為508米),成為世界第二高樓, 但仍是世界最高使用樓層。  世界最高速度的電梯:從5樓直達89樓的室內觀景臺只需37秒,電梯攀升的速度為每分鐘1010米,是世界最快的電梯,其長度也是世界第一。
  • 多次檢測陽性,男子竟偽造檢測報告!回國後確診
    多次檢測陽性,男子竟偽造檢測報告!回國後確診根據相關媒體在12月30日的報導中得知,在12月29日這天,根據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的消息得知,在最近幾天時間裡面,使館在反查自俄羅斯輸入病例核酸和血清抗體檢報告的時候發現,有一名中國公民居然有涉嫌篡改檢測結果這一問題,相關的情況如下。
  • 29歲最帥醫生去世 | 一周前說牙疼,去世原因太痛心……
    近日,一則「南京最帥醫生走了」消息引關注。他叫高蘇麟,在5年前被網友點讚稱為「南京最帥醫生」。前段時間,今年29歲的高蘇麟因為牙疼導致敗血症,多臟器衰竭,搶救無效遺憾離世。不少網友對此感到惋惜,「醫者仁心,英年早逝」……2012年 , 南京 68歲的楊老突發心臟病,癱坐在地上,大汗淋漓,喘得厲害、路人紛紛相助,穿圓領衫的年輕人買來急救藥,戴眼鏡的男醫生就地急救,還有一位藍襯衫一直為老人遮雨。 戴眼鏡的是江蘇省人民醫院心內科的陳紅武醫生,「圓領衫」是麻醉科的高蘇麟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