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人預言2012年「世界末日」?其實是瑪雅人新的紀年循環開始
本報訊 (記者鄭欣榮)海地大地震和前不久放映的美國災難片《2012》引發不少網友議論,許多人把電影中虛擬的「世界末日」和現實世界的大災難連接在一起,變得憂心忡忡:
網友藍天白雲(guock)在博客中寫道:剛剛上映的美國災難巨片「2012」,其恐怖場面令人心悸,隨後就發生了海地地震,遍地樓倒屋塌,死亡人數十幾萬不止,這是不是世界末日的預兆?
網友「寶貝中的寶貝」說,理智上並不相信2012就是世界毀滅年,但是這幾年的災難演變得越來越全球化,讓人深深擔憂我們居住的這一方土地是否還安全。我們還在為汶川大地震而傷痛不已,海地卻連象徵國家力量的總統府都在7級大地震中坍塌了。
每年記錄500多萬次地震,僅有1%能被感覺到
曾柯是武漢市人防辦(地震辦)的高級工程師,已經從事地震預報與研究20餘年。談起網友的擔心,他向記者強調,對地震不必談虎色變。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每年儀器記錄到約500多萬次地震,但僅有1%左右的地震能被人類感覺到;而真正能對人類造成較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也只有一二十次。
海地共和國位於加勒比海北部,北瀕大西洋,所在的地區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屬於地震危險地區;海地這次地震造成的損失慘重,重要的原因是該國家因貧窮,建築物沒有設防或設防嚴重不足,造成了重大人員與財產損失。
地震跟「世界末日」扯不上
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今年的海地地震跟「世界末日」能扯上關係嗎?
曾柯的回答很簡潔:不能!
他解釋說,有人傳說2012年是美洲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其實2012年只是瑪雅人新的一個紀年循環的開始。瑪雅人採用的是長年曆法,一個循環大概是5000年左右。
在曾柯看來,近些年的地震次數與強度並未與往年有明顯不同,唯一不同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今年的海地地震碰巧發生在人口相對密集、建築物相對脆弱的貧困地區,造成的災害特別嚴重。這兩次嚴重的災害時間距離較近,其實也只是偶然而已。
海地地震引發末日情結地質專家:「2012」離咱還早
本報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曹南燕)海地地震會不會引發海嘯?這是不是一個「訊號」?2012提前上演?地震能量相當50萬噸炸藥當量的海地地震,引來「末日情結」。
「生物滅絕?還早著呢?」昨日,記者採訪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德威,他表示,海地地震並不反常,也絕不是什麼「預兆」。
疑問:為啥200年不發今朝發作?
釋疑:200年時間在地質時間尺度上也就是一瞬間
據李德威他介紹,海地處在北美板塊和南美板塊交界處,由於板塊運動,經常發生強震。這次的震源很淺,只有8公裡,震源淺的地震,烈度很強,因此表現出強大的破壞力。據了解,海地的確已有200多年沒有發生過大地震,但200年時間在地質時間尺度上也就是一瞬間,而海地也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島國,發生地震並不反常。這次地震無論是震級還是頻次都屬於正常的活動範圍。
疑問:近年地震頻發是否反常?
釋疑:地殼釋放能量上億年才一次,爆發期遠未到
李德威表示,從全球角度來看,儘管近年破壞力較大的地震頻發,但並不意味著全球板塊活動進入活躍期。
他介紹,上世紀50年代,僅在青藏高原就發生過兩次8級以上的地震,兩次發生地不過幾百公裡,前後距離僅一年,當時被認為「邪乎」。,「這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不論地震是發生在海洋還是陸地,,都是地球釋放能量的一種方式,,符合地殼運動的正常規律。
而真正造成滅絕性影響的釋放,「多少億年才會迎來一次周期」。
疑問:2012真會上演嗎?
釋疑:沒有科學依據
此前熱播的電影《2012》將地震跟地球毀滅直接掛上鉤,還有印度科學家預言2012年地球磁碟倒轉,南北極將發生互換。李德威表示,他也曾看過這部片子。
他從地震學家的視野表示,磁碟倒轉毀滅說只是一家之言,沒有成為真正的科學理論,地震的確能造成局部性毀滅災害,比如汶川地震,但全球性毀滅沒有依據。
連結:全球近年強震災害
2001年1月26日,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發生7.9級地震,約2.5萬人遇難,16.6萬人受傷;
2003年12月26日,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巴姆地區發生6.8級地震,2.6萬人遇難;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7.9級強震並引發海嘯,波及多個國家,20多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印尼有近17萬人死亡或失蹤;
2005年10月8日,南亞次大陸發生7.6級地震。除受災最嚴重的巴基斯坦外,地震波及阿富汗、印度北部等地區。巴基斯坦大約7.3萬人在地震中遇難;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截至當年9月25日,汶川地震確認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
2009年4月6日,義大利首都羅馬以東約100公裡的山城拉奎拉發生5.8級地震,致使近300人死亡,財產損失嚴重;
2009年9月30日,薩摩亞群島地區發生8.0級強震,致死100多人;同日,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發生7.7級地震,1000多人遇難。
■世界三大地震帶
地震的震中集中分布的地區,且呈有規律的帶狀,叫做地震帶。從世界範圍看,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帶,它像一個巨大的環,沿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美國加利福尼亞和黑西哥西部地區,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然後從智利轉向西,穿過太平洋抵達大洋洲東邊界附近,在紐西蘭東部海域折向北,再經斐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我國臺灣省、琉球群島、日本列島、阿留申群島,回到美國的阿拉斯加,環繞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陸和海洋分隔開來,地球上約有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歐亞地震帶:又名「橫貫亞歐大陸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從印度尼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我國的雲、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還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發生在這裡的地震佔全球地震的15%左右。
海嶺地震帶:是從西伯利亞北岸靠近勒那河口開始,穿過北極經斯匹次卑根群島和冰島,再經過大西洋中部海嶺到印度洋的一些狹長的海嶺地帶或海底隆起地帶,並有一分支穿入紅海和著名的東非裂谷區。
■中國主要地震帶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臺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
[責任編輯:tumi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