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蒂克消亡史》:一切都不值一提

2021-01-09 澎湃新聞

1991年,潘文杰導演與麥當雄編劇、蕭若元編劇找來呂良偉、鄭則仕與葉童,拍出一部至今都被很多人視為十佳港片之一的電影——《跛豪》。該片上映後好評如潮,於是原班人馬再接再厲,決定拍一部以「上海灘三大亨」中杜月笙為原型的史詩黑幫電影《上海皇帝》。

1993年,這部電影誕生了。故事是以主角陸雲生的行跡為主線的,當然,「陸雲生」就是「杜月笙」,這一點觀眾都能看出來,黃金榮和袁肅軍(張嘯林)則分別由鄭則仕與徐錦江飾演。葉童扮演了孟小東,雖然陸雲生一直苦戀於她,她卻最終選擇了梅南方——很明顯這是由孟小冬與梅蘭芳的故事改編的——值得一提的是劉嘉玲在裡面扮演了一個名妓,叫做「老六」。

由於成片足有四小時之久,出品方決定將其分為上下兩部,上部從主角落魄開始到終於發家結束,下部則緊接上部,進一步描寫主角步步高升最終權傾一時而後又從高臺落下鬱鬱而終。上下兩部分別叫做《歲月風雲》與《雄霸天下》。而上部的結局畫面則是陸雲生與蔣介石的會面,這一幕裡代表國家權力的蔣介石露出的是背面,而代表地下權力的陸雲生則以正面示人,意味深長。

想必潘文杰是想將這部電影拍出《教父》般的史詩氣質的。但事實證明,由於《上海皇帝》裡不少人物形象過於單一,和《教父》比還有非常大的差距。不甘心的潘文杰,在1996年時也再次開拍了上海灘題材,這次他使用的是當年名動一時的《上海灘》劇本,主演請了張國榮與劉德華,然而依然鎩羽而歸。雖然這部電影並不算極好,卻因為歷史風雲的詭譎而被很多鍾愛上海灘故事的觀眾牢記,往後的一些電影裡也會沿用它的一些人物名字而去致敬於它。

《羅曼蒂克消亡史》就是其一。

在早先時候,劇情簡介還沒有出現時,這部電影的人物設定就讓觀眾嗅到了熟悉的味道,並帶著觀眾走向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灘。

在《羅曼蒂克消亡史》裡,葛優飾演了主角陸先生,章子怡主演了他心儀的女子、名妓「小六」,倪大紅飾演陸先生的老大北方客,馬曉偉飾演了陸先生的合作夥伴張先生。

這是「上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的配置,也有致敬《上海皇帝》的存在。

此時我們應該都清楚,《羅曼蒂克消亡史》要講一個怎麼樣的故事了。

但我們都錯了。

一、關於「上海灘三大亨」,不值一提

在更早期的劇情簡介裡,不僅沒有主角,甚至連故事也沒有,只有一段雲裡霧裡的話:「他一直拖到1949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沒有人知道他在拖什麼或等待什麼,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沒有值得記述的事件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麼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終於走向自己的沉默。」

對王家衛電影熟悉的朋友自然能感受到久違的氣息,從《阿飛正傳》開始,王家衛的電影中便不斷出現這類臺詞,其中尤以《花樣年華》中某一段字幕卡為最:「那些消逝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的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如果結合《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早期劇情簡介和後來的人物設定,我們似乎能想到這樣一個類比:《羅曼蒂克消亡史》之於《上海皇帝》,恰似《一代宗師》之於《葉問》。也即後者是實打實的故事,而前者則野心遠不止於此。

現在讓我們用杜月笙的生平經歷來套用《羅曼蒂克消亡史》裡陸先生身上發生的那些時,我們會很驚訝地發現除了人物關係外沒有一處是一樣的,但如果放到更大的範疇裡去審視,則又會發覺陸先生的氣質和形象是和杜月笙相近的。

這時不免想起導演程耳說過的一句話:「本故事純屬虛構,比重是虛構大於歷史,對於歷史不感興趣的人,也能看明白故事。」這正是導演的創作方向,也是導演所想要表達的,因此他沒有用《陸先生傳》甚至《杜月笙傳》作為電影名字,而是用了一個奇特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如何理解這樣的差異呢?還得從導演釋放出來的信息入手。最原始的資料自然是最早的那份劇情簡介,這時注意到其中一句話,我認為它是整部電影的影眼——

「一切都不值一提。」

故事中,陸先生是叱吒風雲的上海灘大亨,影片開頭就有陸先生辦事狠辣、行事果斷的小插曲,而後更是不斷流露出梟雄才有的殺機,但是最終陸先生孤身一人遠走香港,認為「一切都不值一提」。

不值一提的原因是,這是一個輪迴。

我們知道,塑造人物是需要有層次感和區分度的,一部電影裡甲與乙有明顯的性格差異時,觀眾才能分得清,大家才會說這個人物塑造得好,人物形象沒有變得模糊。但如果一個故事是寓言的話,那麼塑造人物的時候就會另闢蹊徑。

《羅曼蒂克消亡史》就是這樣的另闢蹊徑。

有人說這部電影沒有主角,因為所有人都是被時代裹挾的,我想這句話是正確的,但這句話放在任何歷史背景或者稍有深度的故事中都成立,時間本就是無情且巨大的,誰都無法抵抗,所以必然是無主角的。——但這部電影想說的遠不止於此。

不妨去注意到這一點:故事裡有很多沒頭沒尾的人物。無論是主角陸先生、小六,還是他們身邊的北方客、車夫(杜淳飾演)等,都是沒有來由沒有結束的,這裡可以特別拎出一個角色來談。

一個看似游離於主線故事以外的故事。看過漫畫《守望者》的朋友都知道,漫畫裡有一個《黑船船長》的故事,這種故事直接看起來是與主線無關的,但如若深思則會發覺《黑船船長》其實是《守望者》主線故事的解讀文本——真正有創作野心的作者,其作品中游離於主線以外的劇情都可以視為主線的解讀文本。

「童子雞」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他來自鄉下偏遠地區,在家鄉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相好,但一直是沒有開苞的處男,別人看他都覺得沒用,直到有一次他執行任務時要殺人,突然變得異常狠辣果決,幾下斧頭就把人給殺了,同伴看向他的眼神特別複雜,然後說了一句話,同時打算討好他。後來他和同伴遭遇了槍襲,同伴死了,他逃去了一個妓女的屋子裡,在那裡他第一次享受到雲雨之歡,從此打算流連忘返……

童子雞的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了,沒有和任何主線劇情發生聯繫,同時由於背景交代得很明確,童子雞的故事必然不會像《江湖》那樣發生在另一個時空——那麼這個故事只會在與主線劇情下的同一時空。

那麼這個故事是如何作為解讀文本的呢?關鍵就在同伴的那句話。

同伴跟童子雞說:「你小子夠狠啊,將來一定能成器,我要討好你。」

將來。那麼如果童子雞將來成器了,他會是什麼樣呢?就著這個問題仔細往下思考,一切就明朗了——如果順利,童子雞將來就會成為陸先生那樣殺伐決斷的人,看似懦弱其實可以心狠時立馬可以,毫不留情。想通了這一層,這部電影裡很多沒頭沒尾的故事就都得到了解釋。

每個人都是陸先生,有的是陸先生的過去,有的是陸先生的將來,有的是陸先生的現在。

所以關於「上海灘三大亨」,不值一提,形形色色來來往往的所有人都是同一類人,都是同一個人,故事裡的那些愛恨交錯,會隨著時間不斷輪迴,你方唱罷我登場,當然是「死前再沒有值得記述的事件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麼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

二、關於「羅曼蒂克」,不值一提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部電影的片名是在行將結束時出現的,而後才出現了那則劇情簡介裡提到的一幕:「他一直拖到1949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

葛優脫下帽子,伸開雙臂,孤身一人接受檢查,然後奔向香港。

這七個字在這裡出現仿佛是一個分水嶺,就好比3D版《一代宗師》當主線劇情全部結束後,片名才終於出現,而後趙本山飾演的丁連山出現時說了一番「面子」和「裡子」的道理作為全片的點睛之筆。《羅曼蒂克消亡史》也可分為兩段,前面主線劇情就是講的「羅曼蒂克」,後面陸先生坦然接受檢查的畫面則是「消亡」。

導演程耳講述了近兩個小時的故事,然後用這樣一個劇情簡介來概括一切,這時我們可以再去注意到它的另一句話了:「沒有人知道他在拖什麼或等待什麼,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當他對一切都不再提起勁的時候,他就會死去。包括所謂的「羅曼蒂克」。

「羅曼蒂克」是浪漫的意思,但是在這部電影裡它所承載的絕不僅僅是浪漫,而是更多包括了那樣一個階層的生活習慣,比如在茶樓裡不能殺人,比如談判時陸先生用白茶杯,這一切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體面。

但是我們知道,當一件事需要用「體面」時,它就一定是需要掩蓋什麼的。從這裡可以看出來《羅曼蒂克消亡史》和《上海皇帝》本質上的不同。

《上海皇帝》是在講述上海灘大亨的發家史,儘管最終陸雲生走下了權力巔峰,但是整個故事卻是從陸雲生的正面立場去討論的,觀眾在觀看並且理解這樣的故事時,會不由自主認同江湖仇殺的價值觀。

《羅曼蒂克消亡史》則不然,說是「羅曼蒂克」,但仔細看看體面下的是什麼?是動輒用他人妻子來要挾,最後雖口頭上承諾讓人離開卻暗地裡意圖殺人滅口。開頭的這個故事於主線並無直接聯繫,卻一針見血地反映了這樣的「羅曼蒂克」的本質就是為何物。

作為主線,小六在故事裡不斷被各種男人擁有、並且被各種男人拋棄,人們垂憐她的美色,她可以風姿綽約卻也會變成泥淖汙濁,這一切都只看男人的興趣。

故事還有這樣一個男女關係的產生——戴先生喜歡吳小姐,便利誘吳小姐的丈夫去雲南,而強娶吳小姐。(這個故事的原型顯然是戴笠和胡蝶,而「吳」和「胡」在上海話裡是很接近的。)這一點都不羅曼蒂克。不羅曼蒂克的同時還顯示著在上海,陸先生的上頭還有人,那是正面權力的象徵。

所謂的「羅曼蒂克」,只是很多人對民國時期風情萬種的想像,在他們的想法裡,民國自由風氣大好,人人都享受著小資生活。但是在電影裡我們看到了什麼?底層的一個個想著往上爬,上層的一個個道貌岸然。

是的,民不聊生,不像很多人幻想中的言論自由、風情萬種,民國就是民不聊生之國。

當電影將「羅曼蒂克」撕開給我們看的時候,它自然就「消亡」了。

值得注意的是,《羅曼蒂克消亡史》的英文名是《The Wasted Times》,翻譯成中文則是「被浪費了的時代」。故事很清晰的時間線是1934-1945年,這一段時間裡日寇來襲,上海淪陷,開篇就表明了「淞滬戰爭爆發前夕」的背景,但是這群人究竟都做了什麼?

什麼都沒做,被這群人浪費在了你爭我鬥、卿卿我我上了,浪費在了所謂的「羅曼蒂克」上了。

不由讓我想起張大春的《城邦暴力團》,故事發生於虛構的空間,張大春卻以一句「唯淺妄之人方能以此書為武俠之作」暗示眾人這樣的故事曾真實發生過,在那部小說裡明面上處處以國民黨為正統,「國府避秦」的言語不絕於耳,但小說裡描述的卻是老頭子(即蔣介石)與戴笠等人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天下蒼生,直接扒開了民國的那層皮。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因此關於「羅曼蒂克」,充其量不過是大家對民國時代的幻想,對那個身著旗袍的女人的迷戀,對那個溫文爾雅的男士的敬仰,卻沒有真正去思考過,在這些背後潛藏著的,究竟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世界?程耳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告訴我們,關於「羅曼蒂克」,不值一提。

三、關於音樂、畫面和表演,值得一提

作為一部時間線紊亂、邏輯關係前後交代不明的文藝劇情片,縱然在故事上會遭到不少非議,但是那些硬體部分卻能夠讓幾乎每個觀眾信服。

首先是它的音樂,《羅曼蒂克消亡史》的配樂多為大提琴演奏,作曲是梅林茂,悠長、緩慢而又厚重的大提琴曲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調,讓人不由地想起《一代宗師》,而《一代宗師》的原聲音樂恰恰也是梅林茂所作。在這樣的音樂裡,總能想到宮二的那句「風流,本就是個夢」。百轉千回必有迴響。

其次是畫面。

故事一開始,夜幕降臨,汽車緩慢駛過,從這一幕就能看出來,導演有著非常強烈的美感要求,這之後片中時不時就會出現各種廣角鏡頭,令觀眾賞心悅目、目不暇接。

除了這個,我們還能在片中看到許許多多的對稱構圖、三分構圖及黃金分割。

這樣的對稱畫面總能讓人想起《布達佩斯大飯店》,有趣的是,二者在主題上也都是講述的「逝去」,但《布達佩斯大飯店》講的是懷念已逝去的秩序,《羅曼蒂克消亡史》則在講述那些所謂的秩序不過是亂世下的一層破皮。

至於表演,片中可謂是影帝影后雲集,單說兩位。

吃飯那場戲裡,倪大紅舉手投足間就是梟雄氣場,飾演過多次類似角色的他自然駕輕就熟;而章子怡也演過太多風情萬種的女子,只是本次她有不少性愛戲和最後一場被人掐著脖子差點斷氣的戲,都給了面部特寫,輕微的表情在銀幕上被放大,讓人不由感慨其演技之精湛。

結語

從電影本身角度來說,比起今年的《路邊野餐》、《長江圖》等藝術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實在是好懂得多。

但這樣一個巨星雲集的電影,很多人或者是衝著當作商業大片看的,或者是衝著當作黑幫史詩看的,最後都落得個失望而歸。

只是在失望而歸的同時,我們至少可以肯定程耳導演是有著濃厚的創作欲望的,他並不像劇情簡介裡說的那樣「基本沒再說話」,未來他一定有著更多的話想要說,那麼不如等著好了。

【作者孔鯉,微信公眾號「書林齋」(微信號:Kongli1996),微博@孔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羅曼蒂克消亡史》發布"花·浪·潮"海報
    欲望之「花」,那一片曖昧的粉《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黑幫片,遊走著替天行道的俠義氣息;《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是一部戰爭片,彌散著國恨家仇的陰謀味道。兩個男人,一樣的長衫禮帽。「他說他是真流氓」的陸先生(葛優 飾),與「他說他是上海人」的渡部(淺野忠信 飾),是串聯起這兩大類型的關鍵人物。粉色,溫暖性感,那是肉體的顏色。
  •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發布英文插曲MV
    ­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發布英文插曲MV ­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浮世版海報之後,今日英文插曲MV《帶我回上海》由聽見時代傳媒正式發布,曲風陰鬱性感、旋律觸撥心弦。
  • 羅曼蒂克消亡史日本妹夫吹的歌叫什麼介紹 紅蜻蜓歌詞鑑賞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正在熱映,與高能的劇情相同,影片中的插曲似乎蘊含著不一樣的情懷和深意,網友好奇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日本妹夫(淺野忠信)每次吹的歌曲是什麼,代表什麼?    其實,影片中對日本妹夫(渡部)的心理刻畫最明顯的就是他吹的口哨和餵貓的情景,口哨中的歌曲是日本經久不衰的童謠,也就是說渡部從來都沒有忘記過自己是日本人
  • 羅曼蒂克消亡史英文插曲曝光 梅林茂先生作曲更添精彩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即將上映,而該片的英文插曲也隨之曝光,歌曲唱出了女主角小六的一生,也詮釋了上海光怪陸離的往事。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英文插曲是什麼吧。   程耳眼中的商業,絕對不是流俗,而是審美追求與價值觀的完美展現。
  • 《羅曼蒂克》發「花·浪·潮」海報 滿城殺伐慾海喋血
    欲望之「花」,那一片曖昧的粉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黑幫片,遊走著替天行道的俠義氣息;《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是一部戰爭片,彌散著國恨家仇的陰謀味道。兩個男人,一樣的長衫禮帽。它帶著誘惑,帶著嫵媚,點燃了天地間一切原始的欲望。這是一場情義愛欲生死局,其中有曖昧有留白,多維多解,意蘊豐實。欲望之花——花開花謝終有時,羅曼蒂克消亡史。  命運之「浪」,那一波憂傷的藍  滔滔黃浦江水,淘盡了世間事。每個人都偉大如傳奇,在眾生仰視中奔行而過,走向各自的結局;每個人亦渺小如螻蟻,體味著隨波逐流的命運無常,被宏大的歷史碾於腳下。
  • 《羅曼蒂克》曝英文插曲 梅林茂譜曲上海風雲
    網易娛樂12月9日報導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浮世版海報之後,片方於今日發布英文插曲MV《帶我回上海》,曲風陰鬱性感、旋律觸撥心弦,瑰麗呈現「槍火慾火,眾生浮世」的大時代消亡景象:斑駁街道,鮮血淋漓
  • 房產經紀網際網路羅曼蒂克消亡史,以及「新約」的誕生
    在2014-2015年間,房地產經紀領域曾有一波網際網路化高潮,愛屋及屋、房天下、107間等公司從線上反推線下,通過新模式、低中介費在短時間內吸引力一大波流量,百花齊放的創業熱潮刺激了很多人,甚至在五年之後仍是一些人心目中的房產經紀網際網路羅曼蒂剋期。
  • 殺馬特消亡史
    帶著這個疑問,有位紀錄片導演李一凡帶著攝像機,記錄下不為人知的「殺馬特消亡史」。一切的起點,都要從一個問題開始:殺馬特到底是誰?這一切的深層根源問題,造就了大眾對於殺馬特群體的誤讀與歧視。而殺馬特走向消亡的背後,則是一群人在時代變遷中的不知所措。
  • 任何事物都逃不過熵增定律,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會走向消亡
    宇宙空間浩瀚無比,宇宙中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謎團,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許多科學家在宇宙空間中都有了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令人欣喜,但當人類發現一個定律後,人類卻不願相信這是真的。那就是熵增定律。
  • 「收錄羅曼蒂克」那些宇宙級別的浪漫
    在我的備忘錄裡,有一個名為「ROMANTIC」的文件,裡面收錄了一些我自認為浪漫的一切。機緣巧合,在小紅書(帳號與公眾號同名)將這些「浪漫」以圖文的形式呈現出來,竟收穫了萬次的喜愛。我想啊,可能我們都是浪漫動物吧。
  • 2016十大國產爛片一覽:看完整個人都不好了
    7、《驢得水》8、《三少爺的劍》9、《長城》10、《擺渡人》十大國產好片(排名不分先後左右):中邪塔洛老笠樹大招風火鍋英雄追兇者也路邊野餐七月與安生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
  • 「技術中立」消亡史-虎嗅網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技術中立」觀念的消亡對人類科技的未來又究竟意味著什麼?一「不向用戶收費,你如何保持業務長期進行下去?」從Facebook到面部識別,一度甚囂塵上的「技術中立」觀念正在消亡。曾幾何時,日常生活中的技術中立論者最喜歡的一則論證是:某人持菜刀砍了人,難道是菜刀廠商甚至「菜刀本刀」的錯?在美國,同樣的思路造就了全國步槍協會(NRA)反對控槍法案的著名口號——「槍不殺人,人殺人」。
  • 《少年》:縱使它殺人、強姦都有,卻依然蜜汁尷尬
    楊樹鵬新作《少年》,與《羅曼蒂克消亡史》《長城》同日上映 1905電影網專稿  16號,有一部暗黑系犯罪懸疑片《少年》選擇與《長城》、《羅曼蒂克消亡史》同日上映。
  • 6種月季,開花「美死了」,連花名都充滿「羅曼蒂克」情調!
    月季花是世界上品種最多的花卉,目前為止,國際花卉界記載的都有三萬多種。月季作為「花中皇后」,顏值之高不用多說,花間語錄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6種月季花,這6種月季花的花名非常特別,開花「美死了」,充滿濃濃的「羅曼蒂克」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