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馬特消亡史

2020-12-20 表姐電影

倘若你能不假思索讀出這句話:「ㄨ℉袽菓珴④殺馬特,妳會璦珴嗎?℅`」。那麼一定知道這種文字背後的寓意。火星文、非主流、殺馬特,曾是無數90後青春裡共同經歷過的時代符號。


十多年前,曾有很多年輕人。他們留著五顏六色的長髮,喜歡化很濃的妝,穿「個性」的衣服。他們抽菸、喝酒、燙頭、寫火星文,但他們知道,自己是好男孩、好女孩。


他們以殺馬特、非主流自居,並逐漸聚攏成為一種專屬於年輕人的風向潮流。可又仿佛在突然之間,殺馬特淪為中文網際網路上的過街老鼠。曾經他們被視為社會的異類,成為被大眾嘲諷調侃甚至是侮辱的對象。


殺馬特何罪之有?

又為何消亡?


帶著這個疑問,有位紀錄片導演李一凡帶著攝像機,記錄下不為人知的「殺馬特消亡史」。


一切的起點,都要從一個問題開始:


殺馬特到底是誰?


根據網上的定義:殺馬特一詞源自於英語中的 smart,意味聰明、時尚。儘管這個詞本意非常美好,但放在中文語境裡,卻帶有明顯的貶義和嘲諷。



在大多數人眼中,殺馬特的形象通常是這樣的:五顏六色的怪異髮型,誇張的濃妝和眼線,前衛個性的穿著打扮。最為標誌性的要數被誇張到極點的燙髮造型,這是融入殺馬特文化的通行證。



但去除掉這些有色眼鏡下的標籤,相信沒有多少人了解殺馬特的真正淵源。


殺馬特文化興起於2008年前後。


彼時網際網路文化,正通過各地小縣城裡的網吧擴散到青年人群。源自日本的視覺系和歐美的另類搖滾文化跟隨網絡傳播,開始在年輕群體中發酵變異,並由此形成了一種與主流審美迥異的青年亞文化



催生這股潮流的重要誘因,是一款名叫《勁舞團》的網路遊戲。遊戲裡的角色造型通常華麗誇張,吸引了很多青年玩遊戲,誕生了非主流文化。



在遊戲中可以建立各類「家族」與「公會」。不同地域的「非主流」,也在此時發生了分野。


簡單來說:殺馬特是非主流的升級版。


當時有個名叫羅福興的少年,創建了殺馬特公會。取這個家族名的時候,他本來想用「時尚」的英文,結果在瀏覽器裡查出「smart」。羅福興不會念,乾脆用漢語拼音的方法,縮寫成SMT,覺得不夠「有氣勢」,又順著這三個字母,好不容易找出「殺馬特」這三個字。然後將自己的公會掛到那些大家族下面,比如:葬愛殺馬特家族、殘血殺馬特家族。之後他又創立了殺馬特家族的QQ群,招募了最早的一批殺馬特愛好者。



羅福興創立了嚴格的家族成員招募制度——要求每個加入的會員要模仿他的著裝打扮,把自己好好捯飭一番。最關鍵的是引以為傲的髮型,必須要有。仿佛脫離地心引力的刺蝟頭,是殺馬特入會標準。



「殺馬特」!

就此在世界上誕生!


連羅福興自己都沒想到,殺馬特會成為一種潮流,引來更多小鎮青少年入會模仿。那些極端誇張的造型、前衛個性的服飾,讓那個審美選擇有限的年代裡,給了很多年輕人抗拒主流審美的自由與衝動,他們認為這樣很「酷」,於是越來越多殺馬特開始出現擴散。


很快,殺馬特出圈了。標榜著時尚和另類的殺馬特們,在 2008年的網絡上不斷試圖挑戰著人們的主流審美。驚世駭俗的審美當然難以被輕易認同,因而當時的輿論環境普遍對殺馬特並不友好。



甚至網絡上很快掀起了一陣對於殺馬特文化的圍剿。


2010年,微博驚現大量「殺馬特自黑」的帳號。


2012年,百度貼吧大戰,殺馬特吧招架無力。


2013年,大量反殺馬特組織的成員混入各大QQ家族群管理層,導致各大族群被解散。



從那以後,殺馬特」有點被全社會打擊,被認為低俗、庸俗和惡俗。不論是網絡還是現實生活中,他們都遭遇了不少惡意,甚至有人會打他們。


在當時的貼吧或是論壇上,很容易見到殺馬特被暴打的熱帖。對於殺馬特的敵視嘲諷侮辱,是當時網際網路輿論的主流論調。



但,我們想想。


殺馬特們又到底做錯了什麼?


似乎,沒有人關心這個答案。


殺馬特就此淪為網際網路文化鄙視鏈的最底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了解到殺馬特,都是始於這股「反殺」浪潮中。


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


那些殺馬特青年們,為何要玩殺馬特?


實際上,這些曾經或依然殺馬特的青年,大多數都有過一個共同的身份:


廠弟、廠妹。



他們大多出身農村,是留守兒童出身,因為家境等原因,十二三歲就輟學出來打工。一天幹十幾個小時,每個月只能休息一兩天。


別的孩子還在讀書的年紀,他們卻為了要掙錢討生活,在流水線當一個機器人,日復一日。



其實這也是「殺馬特」們的特點:


大部分是最底層的工人,普遍也沒什麼文化,做著最辛苦的勞力工作。



以殺馬特教主羅福興為例。


他從小被外公帶大,初一就輟學,靠著一張假身份證進入工廠,成了流水線工人。


在工廠裡的生活只有枯燥乏味和疲憊不堪來形容,那時,每天最讓他開心的事就是下班後,泡在網上與其他殺馬特成員聊天。


因為覺得,只有在那種氛圍下才有家的感覺。



在東莞的石排鎮。


有各式各樣的小廠房盤踞其中,也有很多羅福興一樣的年輕打工人。


因而,這裡一度成為殺馬特聚集最多的地方。


幾乎所有殺馬特對於工廠的記憶,都不美好——


這是他們拼命想要逃離卻又無法擺脫的地方。


做百潔布的崗位上,工人的手每天都會被磨破,指甲都磨不見了。



噴油漆的工作,不出一會兒便身上全是油漆。


新上崗的會想吐,時間久了皮膚又會過敏。


做打孔的五金崗位打一個孔六分錢,卻要冒著手指被機器壓斷的危險,


有人因為出來打工時年紀太小,被黑工頭欺騙和壓榨薪水是常有的事。



他們也會心有不甘。


可現實是,他們很難在工廠裡找到認同和尊重。


既沒辦法在城市紮根,也不想回到公共資源匱乏的農村。


現實無法逃離,於是轉而尋求一種另類的精神寄託。



羅福興把頭髮燙起,是為了偽裝自己,能夠像個「壞孩子「一樣被被欺負。


用他的話說:


有時候,感覺這個頭髮給了自己勇氣。



他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頂著殺馬特造型出門的時候,隱約聽見很多人在笑。


但他不在意這種笑是否善意——


只要是關注就行,哪怕這種關注是一種「鄙視」。


這是他找尋存在感的唯一方式。



現實中的羅福興是個宅男,敏感且內向,除了工作外幾乎足不出戶。


儘管被奉為殺馬特教父,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在線下見過其他家族成員。


他們在網上靠髮型交朋友、談戀愛,成為兄弟姐妹,互相安慰、介紹工作、排解孤獨。



除去殺馬特教父這個標籤外——


羅福興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底層打工者。



透過羅福興,導演李一凡採訪到了更多的殺馬特家族成員。


每一個殺馬特的背後,都有一個成為殺馬特的理由。


16歲出來打工的 Lisa ,對她來說:


(殺馬特)就是把自己外表打扮得很強硬,就像刺蝟一樣。


出來打工時年紀很小,弄個頭髮,給人感覺有點社會人的樣子,就不會受欺負。



白飛飛出來打工的時候,身邊沒有朋友,工廠的生活讓她一度感到很抑鬱。


可自己的母親不僅沒能給她安慰,反而只是在身後督促她拼命掙錢:


每次我媽都說:你為什麼要休息啊,你看我從來都不需要休息,我每天都可以幹活掙錢。我聽到這些,覺得煩死了。


她說自己一度想過要自殺,甚至專門去網上查了安樂死的藥物。



直到有一天,她意外接觸到了殺馬特的成員:


她們(殺馬特)這種就是自由的,就是個性的!


她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需要看父母的眼色!



對於很多殺馬特來說,「自由」,是他們最經常提到的字眼。


於是——


殺馬特就成為一些人另類的自我治癒方式,是他們逃離現實壓榨的保護傘。



還有人入坑是為了融入社交圈子,殺馬特代表的是異性緣。


對於流水線上的打工仔來說,升遷空間基本很小。


父母對他們的期待就是能在廠裡談一個女朋友,可以少收點彩禮,早點成家立業。



可他們這些流水線工人大多一窮二白,根本不能吸引廠裡的女孩子的注意力。


用一位殺馬特成員阿保的話說:


那個年代,你不搞這種頭髮的話找不到女朋友啊。



不管是為了獲得關注,或是增加異性緣,亦或是尋求某種認同。


歸根究底,鏡頭下的殺馬特們——


不過是一群渴望用怪異裝扮來尋找認同感的小鎮青年罷了。


然而,殺馬特在主流審美和大眾輿論的圍追堵截下,很快被斥為低俗異端。



因為,殺馬特的造型看起來十分「囂張」。


這帶來了不少麻煩,以至於落單的殺馬特很容易挨揍。


導演李一凡第一次線下約見一位殺馬特成員,但對方怎樣都不肯出現。


因為這位殺馬特認定,他們是一群「同城代打」的人。



但即便如此小心翼翼,殺馬特也難以被社會所包容。


自從2013年全網掀起反殺浪潮之後,殺馬特的處境變得異常艱難。


不僅長發、染髮進不了廠,甚至於頂著那樣的頭髮可能租房都租不到。


所以殺馬特們被迫面對一個問題——


要生存,還是要髮型?



有人為了保留僅有的自由,選擇去一些管理不那麼嚴格的小廠。


但是小廠的經濟效益不穩定,收入也很不穩定,很多殺馬特有過被迫流落街頭的經歷。


曾經的殺馬特成員安曉惠回憶說:自己流落街頭時,靠著問一個小孩討來了十個饅頭,兩人分了,熬了五天。



而一旦「殺馬特」們賴以生存的工廠環境不存在了,殺馬特只能被迫回歸現實。


另一方面,因為網上黑殺馬特的聲音很多,殺馬特的影響力大不如從前,逐漸消失。


每年十一都會在東莞石排公園舉行的殺馬特聚會,如今也被禁止了。



他們處在一個完全無法發聲的輿論劣勢,很多人也開始認為是自己錯了。


於是選擇剪掉頭髮,從非主流走向了主流,做回大眾眼中的「正常人」。


那些曾經有名的殺馬特,現在大多都換回了普通模樣,繼續過著平凡的小日子。



就連教父羅福興也梳起了個乾淨簡潔的油頭,再也不見昔日殺馬特的痕跡。


在很多採訪中,他最常用到的一句話是: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儘管他沒做錯過什麼,他們想留在城市裡,但這個城市卻容不下他們。


前幾年,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殺馬特又一次出現在網絡上。



儘管仍舊是嘲諷鄙夷的聲音多,但也有殺馬特成員認為,這是屬於殺馬特的文藝復興。


羅福興也曾試水過直播,可帳號卻屢屢被封禁,他說自己最大的心願是為殺馬特正名。



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那個問題:


殺馬特到底是誰?


紀錄片最後羅福興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因為這群來到城市的孩子沒有別的選擇,他們沒辦法選擇房、車,沒辦法選擇高薪的工作,只能選擇成為殺馬特。


玩不了車、玩不了房,只能玩頭髮。


這是反叛的方式,目前底層的上升通道幾乎是存在關閉,因為沒有文化沒有背景他們沒有什麼上升機會,同時因為小時候缺乏關愛教育,才會產生的群體,就算沒有殺馬特也會有其他貌似殺馬特的群體。


這個時代永遠都有被拋棄的人,永遠都有不被尊重的人。


坦率地講,表姐和很多人一樣,一開始也是抱著獵奇的心態看這部紀錄片。


然而看完之後,內心卻五味雜陳。


導演秉持著冷峻克制的視角,去除了所有的戲劇性,完全以旁觀者的視角去紀錄和展現殺馬特們的個人經歷,但其背後卻引出了這個時代不為人知的階層割裂與時代鴻溝。



殺馬特們不過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打工子弟,但造就殺馬特文化的誘因卻是很多社會現實問題的集合:留守兒童、底層青年、階層差距、審美限制、輿論導向等等。


這一切的深層根源問題,造就了大眾對於殺馬特群體的誤讀與歧視。



導演李一凡解讀說:


我拍的不是殺馬特史,我拍的是90後農民工歷史的一部分。


紀錄片看似是在講殺馬特的青春,其實更是一部底層殘酷物語



殺馬特文化崛起的背後,是無數小鎮青年的迷茫與痛苦。


而殺馬特走向消亡的背後,則是一群人在時代變遷中的不知所措。



李一凡導演在《一席》的演講上,最後這麼說道:


每個人都是活在社會裡面的,每個人的處境都是社會的處境,每個人的歷史都是社會史。


關注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關注社會,只有在你對社會的觀看沒有盲點的時候,你才會發現自己不是活在《西部世界》那種歲月靜好之中。



我們世界的經濟,科技都一直在向前發展,但我們生活的環境,好像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加寬容......


我們的社會真的非常不寬容,殺馬特不過是希望身體改造來保護自己的一點裝飾,就那麼一點點異質的東西,幾乎成了全社會認為的異端。


大部分殺馬特以為自己犯了多大的錯,最後只好剃掉頭髮,老老實實打工,重新回歸生命的貧乏。

相關焦點

  • 《羅曼蒂克消亡史》:一切都不值一提
    《羅曼蒂克消亡史》就是其一。在早先時候,劇情簡介還沒有出現時,這部電影的人物設定就讓觀眾嗅到了熟悉的味道,並帶著觀眾走向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灘。在《羅曼蒂克消亡史》裡,葛優飾演了主角陸先生,章子怡主演了他心儀的女子、名妓「小六」,倪大紅飾演陸先生的老大北方客,馬曉偉飾演了陸先生的合作夥伴張先生。
  • 《羅曼蒂克消亡史》發布"花·浪·潮"海報
    欲望之「花」,那一片曖昧的粉《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黑幫片,遊走著替天行道的俠義氣息;《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是一部戰爭片,彌散著國恨家仇的陰謀味道。兩個男人,一樣的長衫禮帽。「他說他是真流氓」的陸先生(葛優 飾),與「他說他是上海人」的渡部(淺野忠信 飾),是串聯起這兩大類型的關鍵人物。粉色,溫暖性感,那是肉體的顏色。
  •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發布英文插曲MV
    ­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發布英文插曲MV ­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浮世版海報之後,今日英文插曲MV《帶我回上海》由聽見時代傳媒正式發布,曲風陰鬱性感、旋律觸撥心弦。
  • 消失的殺馬特,流水線外的平行世界
    2008 年前後,QQ 空間裡風靡過一個非常神奇的群體:殺馬特。他們留著五顏六色的長髮,喜歡畫很濃的妝,穿「個性」的衣服。那時候殺馬特還被特指是「 90 後非主流」。但殺馬特流行沒多久,就被主流審美視為異端,和腦殘劃等號,龐大的殺馬特家族也很快就消失在大眾視野裡。
  • 羅曼蒂克消亡史日本妹夫吹的歌叫什麼介紹 紅蜻蜓歌詞鑑賞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正在熱映,與高能的劇情相同,影片中的插曲似乎蘊含著不一樣的情懷和深意,網友好奇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日本妹夫(淺野忠信)每次吹的歌曲是什麼,代表什麼?   《羅曼蒂克消亡史》日本妹夫吹的歌曲《晚霞中的紅蜻蜓》中英文歌詞鑑賞:    Red dragonfly
  • 羅曼蒂克消亡史英文插曲曝光 梅林茂先生作曲更添精彩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即將上映,而該片的英文插曲也隨之曝光,歌曲唱出了女主角小六的一生,也詮釋了上海光怪陸離的往事。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英文插曲是什麼吧。   程耳眼中的商業,絕對不是流俗,而是審美追求與價值觀的完美展現。
  • 重訪殺馬特:除了頭髮,他們曾經一無所有
    但那不是朋克,那是「殺馬特」。早在2007年前後,「殺馬特」青年的照片開始在網際網路上瘋傳,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但很快,在一輪輪群嘲過後,那些造型誇張的年輕人從網上消失得無影無蹤,除了偶爾冒出的「復興殺馬特」的新聞,或者在綜藝節目的搞笑橋段中的模仿秀,再難尋覓他們的蹤跡。
  • 一部亞文化的圍獵史!
    由915段錄像構成《殺馬特我愛你》,同樣難言又迷人。誰是殺馬特?徦洳給莪彡兲溡簡,莪①萣妑沵搥冋!十多年前,很多染著張揚發色的年輕人們,就是用著這樣的語言交流,他們抽菸、喝酒、燙頭,他們最喜歡的句子是「如果愛,請深愛」,他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個網際網路上的「家族」,他們有著共同的稱號「殺馬特」。
  • 豆瓣8.7,曾被狠狠嘲笑的殺馬特,真實生活令人意想不到
    什麼是殺馬特?要了解殺馬特,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殺馬特。說實話,阿信也沒想到,有一天會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誇張的髮型就是殺馬特。這時,李一凡導演認為,殺馬特是一種主動的抵抗消費主義景觀的行為藝術。於是萌生了拍一部殺馬特紀錄片的想法。可當他真正走進殺馬特,他發現,殺馬特和他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或者說,和絕大多數人看到的都不一樣。殺馬特在哪裡?
  • 殺馬特就是土low辣眼睛?誇張的髮型,是邊緣青年期待的孔雀翅膀
    人們對殺馬特的評價多是社會「異類」,不被主流文化所接納,但在殺馬特銷聲匿跡多年後,導演李一凡帶著「人文關懷」視角,以紀錄創作的方式將這群邊緣人物帶回了大家的視野。如今,城市街頭上已經很難看到五彩斑斕發色的「殺馬特」們,但紀錄片中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審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點。多年過去,是時候摘下有色眼鏡來重新認識殺馬特群體了。
  • 「殺馬特」最後的榮光:X-Japan的死與生
    08年左右,中國掀起了一股席捲城鄉結合部的「殺馬特文化」。海量的鄉村古惑仔,農村殺馬特湧現,他們將頭髮留長蓋過了眉眼,染上各種紅橙黃綠等花哨的發色,嘴唇塗得烏黑,個別處於潮流頂端的弄潮兒,還會打上鼻環。
  • 殺馬特天團來啦,這頭髮型堪稱是鳥族中的葬冷少了
    好久都沒寫鳥類了,今天咱們來科普一種長相非常獵奇,很有殺馬特風格的鳥類——冠鶴。嚴格來說冠鶴是一個屬,該屬以下有兩種冠鶴分別是黑冠鶴和灰冠鶴,也就是黑殺馬特和灰殺馬特。作為殺馬特貴族榮譽出品,冠鶴的形象可不是鬧著玩的,首先它們的個頭足夠大,成年以後最多能達到九十釐米的體長。而且無論是黑冠鶴還是灰冠鶴,都擁有足夠獵奇的羽毛配色,同時還不約而同地梳了一個等離子燙的黃毛髮型。一副殺馬特家族我最屌,我是西街葬冷少的土味貴族風撲面而來。
  • 巴啦啦小魔仙:五位造型很醜真人卻很美的角色,圖一就是殺馬特!
    小月,這個角色一開始就是反派了,原來是小藍的閨蜜,因為修煉黑魔法後,就變成了做事心狠手辣的黑魔仙,變成了殺馬特,收了嚴莉莉為徒弟,同時做了很多壞事。小月真人還是挺美的,就是造型太殺馬特了因為這樣殺馬特的髮型在當時很少見,正是因為這個殺馬特的髮型,小月才變得這麼醜。凌美琪是人類世界的小魔仙。其設定為一個活潑善良擁有繪畫天賦的正面角色。常和石小龍比成績高低,和小龍是喜冤的好夥伴。
  • 「技術中立」消亡史-虎嗅網
    「技術中立」觀念的消亡對人類科技的未來又究竟意味著什麼?一「不向用戶收費,你如何保持業務長期進行下去?」「參議員……」正襟危坐的馬克·扎克伯格停頓了半秒,保持微笑,「我們靠經營廣告賺錢。」從Facebook到面部識別,一度甚囂塵上的「技術中立」觀念正在消亡。曾幾何時,日常生活中的技術中立論者最喜歡的一則論證是:某人持菜刀砍了人,難道是菜刀廠商甚至「菜刀本刀」的錯?在美國,同樣的思路造就了全國步槍協會(NRA)反對控槍法案的著名口號——「槍不殺人,人殺人」。
  • 風度翩翩的錢學森錢老,曾經也是一位「殺馬特」少年!
    風度翩翩的錢老,曾經也是一位「殺馬特」少年。就這麼一位科學泰鬥,少年翩翩,天資聰穎,人不輕狂枉少年,歷史的影像,真實展現了錢老,曾經也是一位「殺馬特」少年!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僅代表平安讀書自媒體觀點。
  • 殺馬特就是跟這種動物學的?外表獨特有個性,還有黃毛和「美瞳」
    正常的企鵝跟國寶熊貓一樣,只有黑白兩種顏色,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東張西望的傻勁兒瞬間能把逗比的本性暴露得徹徹底底,但是你知道嗎,企鵝除了黑白造型以外,它們也有其他的造型,並且還被人稱為殺馬特。這種不走尋常路的殺馬特企鵝是一種名為馬可羅尼的企鵝,其實這個名字就暗含著它們的與眾不同,「馬可羅尼」翻譯成英文指的是一群崇尚義大利文化、生活奢侈、打扮時髦的花花公子。人們之所以用這個詞彙來給這類企鵝命名,就是因為這類企鵝的身上有著跟花花公子同樣的造型,最明顯的就是頭頂上的那兩撮金黃色的毛髮。
  • 電視購物「消亡史」
    縱觀電視廣告發展的26年,可以看出,電視購物之所以走向「消亡」,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1、商家素質良莠不齊,電視臺把控不嚴,導致一些不良商家以虛假宣傳、誇張描述甚至欺騙的做法,將消費者對電視購物的信任度消耗殆盡。
  • 頭戴殺馬特風格紅色羽冠的小鳥,北美紅雀
    紅衣鳳頭鳥又稱北美紅雀,是一種北美鳴鳥,身形嬌小,而且最為特別的是它們頭上有著一頂紅色的殺馬特羽冠。分辨它們的性別也很簡單,僅僅看它們鳥喙兩邊的羽毛顏色即可,一般鳥喙兩邊羽毛為黑色的是雄性紅雀,灰色的為雌性紅雀,而且雄性和雌性的北美紅雀都可以唱歌。
  • 上海國際機場—海門航站樓的消亡史
    朋友告訴我當時他有去這個航站樓體驗過結果一輛大巴上只有他一個人而就算是只有一位乘客也必須發車呀於是,他就一個人承包了一輛大巴所以,在他看來海門航站樓的消亡
  • 帶你看看美國第一千金伊萬卡年輕時的照片,誰年少時沒段殺馬特?
    今天小月和大家聊得話題也和伊萬卡有關:美國第一千金伊萬卡年輕時的照片流出,誰年少時沒段殺馬特? 這一張確實有點毀女神的形象了,這飄逸的長髮,浮誇的造型以及「目空一切」的眼神,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殺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