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曾被狠狠嘲笑的殺馬特,真實生活令人意想不到

2020-12-04 中信出版集團

最近,有好幾部讓阿信驚喜的電影。

有講述靈魂與現實之間緊張關係的《氣球》,有張藝謀導演以自己早期經歷為靈感創作的《一秒鐘》,還有鬼才導演園子溫的新作《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

但阿信最想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無法在院線看到的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

這部片子面世已有一年,上個月導演李一凡在一席的演講讓它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

光看這個名字和海報大家可能覺得有些好笑,如果是抱著好奇的心態去看這部紀錄片,大概會笑嘻嘻點進去,哭唧唧看完吧。

什麼是殺馬特?

要了解殺馬特,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殺馬特。

說實話,阿信也沒想到,有一天會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誇張的髮型就是殺馬特。

殺馬特真正出名是在2007年後,那個時候,殺馬特的人數是相當多的。

一個工廠一條流水線上有七八個殺馬特,廣東、浙江、福建很多工業區裡面,滿眼皆是殺馬特。

但是,就在2007年左右,非主流界發生了一次很大的分裂:城市裡玩非主流的,不跟農村的玩了。

這些由一部分農村人組成的非主流在鄙視鏈底端,但這群被鄙視的鄉村非主流中以玩誇張頭髮為特徵的殺馬特分支卻突然爆紅。

殺馬特來源於一個叫《勁舞團》的遊戲。《勁舞團》裡有千千萬萬個非主流網絡家族,殺馬特只是其中非常小的家族。

像葬愛、殘血、視覺系,還有皇族等等,這些家族要比殺馬特家族大得多。

我們以為誇張視覺髮型的都是殺馬特家族,碰見葬愛、殘血都認為是殺馬特。

其實不是的。

殺馬特有個最重要的特點——誇張且頭髮立起來,阿信再說簡單一點,頭髮不立起來的統統不是殺馬特

2012年李一凡導演第一次知道殺馬特,看到那些五彩繽紛的爆炸形狀的頭髮,他第一反應是:中國有朋克了,有嬉皮士了!

這時,李一凡導演認為,殺馬特是一種主動的抵抗消費主義景觀的行為藝術。於是萌生了拍一部殺馬特紀錄片的想法。

可當他真正走進殺馬特,他發現,殺馬特和他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或者說,和絕大多數人看到的都不一樣。

殺馬特在哪裡?

一開始有了要拍殺馬特的想法之後,李一凡導演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哪裡有真正的殺馬特?

他想到的一個途徑是QQ群,他發動了身邊的學生、朋友一起幫他加群,但是一個也加不進去。

殺馬特的群審核都特別嚴格,需要看你的頭像、QQ空間,是不是有殺馬特風格的東西,比如火星文、殺馬特髮型等等。

2016年,終於有一個機會,李一凡導演找到了自稱殺馬特「教父」的羅福興

但令李一凡沒想到的是,羅福興雖然認識很多殺馬特,但都是通過網絡,在線下,他一個殺馬特也不認識。

其次,羅福興認識的都是一些老的殺馬特,在經歷了這個社會的嘲笑、打擊之後,這些殺馬特對於主流社會存在很大的恐懼,大多都已經把自己「隱藏」起來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羅興福認識的很多殺馬特都已經「改過自新」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李一凡導演聽說在廣東東莞的石排鎮,每年都有一次殺馬特的線下聚會。

當他去到石排,在一個叫金豐溜冰場的地方,李一凡導演看到了正在進行時的殺馬特,他們年輕,頂著鮮豔的頭髮,自豪、驕傲地溜著旱冰。

在那裡,李一凡發現,這些人對殺馬特文化是發自內心的熱愛。

而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那些誇張、搞怪甚至故意引來別人嘲笑謾罵的視頻和照片都不是真的殺馬特,絕大部分都是為博人眼球而故意做的。

在石排,有一句「名言」:自黑不是殺馬特。

住在石排鎮,接觸到了許許多多的殺馬特之後,李一凡導演發現,這些殺馬特們,有著相似的背景和經歷。

他們全都是90後的農民工,而且都是農民工二代,都有留守兒童的經歷,絕大部分人有中小學輟學的經歷,十幾歲就到工廠打工。

一位初次離家的年輕人

工廠,就成為了他們生命交匯的地方。

為什麼成為殺馬特?

在《殺馬特我愛你》剪輯的時候,李一凡導演放棄了原來設想的,常規的紀錄片呈現方式,而選擇了讓殺馬特們自己講述他們的故事。

這也讓我們得以知道他們故事。

這些殺馬特們大多從農村來到城市,在剛剛進入社會的時候,很多人都遭遇過被騙、被偷,甚至是被欺負被打。

每天在工廠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也讓他們很難有機會去擴展自己的社交圈,他們沒有太多的金錢和時間去感受豐富的娛樂活動,殺馬特的造型更像是一個保護裝置,一個精神的寄託。

為什麼成為殺馬特,他們說:

外面這麼亂,我們太樸素了會被別人欺負,所以搞了這樣的髮型。

這個頭髮給了你一個勇氣,好像自己是一個壞孩子,在我們印象裡,壞孩子是不會被欺負的。

孤獨,就想著把頭髮弄一下,吸引別人,讓人感覺自己很獨特。

哪怕有人跟我吵架,也無所謂,至少有個人願意跟我吵架。從小孤單,想被別人關注。

以前沒有人關注和關心你,但是玩了這個之後,就會遇到一些人,得到他們的關心。

在QQ群裡,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他們有什麼好玩的,都會分享出來。

在《殺馬特我愛你》的豆瓣評論中,有這樣一條評論:

天生摸到比別人更差的牌,但我們並不想對別人怎樣,只是對自己的人生有點不甘心而已。

即便已經很累很努力,現在的年輕人還是經常被人說「不能吃苦」,有一個女生就經常被母親這樣數落,在這樣的壓力下,她看到了殺馬特的造型。

在她的心裡,那就代表著自由、個性,當認識了其他殺馬特之後,她更加感覺「自己的生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我是我的」。

在紀錄片中,有一個殺馬特對著鏡頭笑著說:

每個人對快樂的理解不一樣,那一刻他們很快樂,覺得自己強大了,那時候他已經跟其他的工人不一樣了。他不再像機器一樣忙忙碌碌地工作,他會去尋找他覺得有意義的事情

被欺負、孤獨、尋找同類、尋找自我……這是一群殺馬特的故事,更是無數青年打工人的故事。

紀錄片《我的詩篇》,工人用詩歌寄託自己的心情

看不見的世界

在加了這些殺馬特的QQ、微信、抖音、快手之後,李一凡導演發現,自己手機裡的推送完全改變了,算法不斷給他推送類似的內容,在一席的演講中,李一凡導演感嘆道:

我們社會各群體在思想文化上的隔閡太大了,相互之間的距離比貧富懸殊的距離還大。再加上現在的AI總是選擇你喜歡的給你看,它認為你這個群體該看的給你看,最後每個群體的眼界都變得越來越窄,也越來越狹隘。

「圈層化」讓我們能夠很容易找到與自己有共同愛好的人,但同時,當我們被打上某種標籤之後,看似更加「個性化」的網際網路推送,反而會讓我們陷入「信息繭房」。

於是,我們看不到這些真正的殺馬特,這些殺馬特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韓炳哲在《他者的消失》中也有這樣的思考:

數位化的全聯網和全交際並未使人們更容易遇見他者。相反,它悄悄便於人們從陌生者和他者身邊經過,無視他們的存在,尋找到志同道合者,從而導致我們的經驗視野日漸狹窄。它使我們陷入無盡的自我循環之中,並最終導致我們『被自我想像洗腦』。

一部紀錄片,也許並不能改變這些殺馬特的命運,但就像賈樟柯說的:「我們拍電影,用攝影機對抗遺忘。」

另一位拍過工廠工人生活的紀錄片導演周浩,在談到紀錄片《厚街》裡的工人時說:

我不覺得他們很苦,也不覺得他們不苦。其實有很多苦是我們這種人強加給別人的,另外一個群體的人用一種憐憫的心態去看待別人的時候就會覺得他們苦,其實你有什麼資格憐憫別人,也許你又在被另一個群體憐憫。

今年殺馬特沒能在公園聚會,在一家賓館裡,只有小部分殺馬特參與

城市、工廠、工人,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部分,社會在飛速前進,曾經的殺馬特們也已經長大,他們的肩上也有了更多的責任,成長也意味著殺馬特時代的逐漸消逝。

逐漸消失的殺馬特去哪裡了?他們消失在了時間裡。

當我們像對待「異類」一樣看待殺馬特時,誰又能保證如今我們正在追捧和流行的各種事物,未來不會成為一件可笑的事情呢?

參考資料:

1. 李一凡:我拍了殺馬特 一席

2. 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

3. 紀錄片《我的詩篇》

#今日份福利#

你印象中的殺馬特是什麼樣的?

相關焦點

  • 豆瓣2018年度高分佳作,你看過幾部?
    1、我不是藥神豆瓣9.0的高分電影,本片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跡。本劇的最成功的之處是引起了社會對白血病患者更多的關愛。2、大佛普拉斯豆瓣8.7分,導演以黑色幽默的地方饒有趣味的呈現出地方風貌,又有對慘澹現實的諷刺挖苦。多方面把罪與罰不經意間鋪陳開來,以零碎的瑣事對事件做全面性描寫。最後一幕失了活力,變得頹廢,但結尾尤贊也早在意料之中。
  • 豆瓣8.7,真實故事改編,揭秘非洲「鑽石」背後真實血腥故事!
    《血鑽》上映自2006年美國,豆瓣評分8.7,好於98%的驚悚片,27萬人給出五星好評,這部電影也拿過很多的獎項,其中有一個便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
  • 殺馬特消亡史
    火星文、非主流、殺馬特,曾是無數90後青春裡共同經歷過的時代符號。十多年前,曾有很多年輕人。他們留著五顏六色的長髮,喜歡化很濃的妝,穿「個性」的衣服。他們抽菸、喝酒、燙頭、寫火星文,但他們知道,自己是好男孩、好女孩。他們以殺馬特、非主流自居,並逐漸聚攏成為一種專屬於年輕人的風向潮流。
  • 《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
    或許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這只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影片一開始的這句臺詞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註定是一場悲劇…… 可愛的小節子正在為死去的螢火蟲挖墳墓,哥哥清太走過來問妹妹在幹什麼,節子說:「造墳墓,媽媽沒有被放在墳墓裡吧!
  • 20部豆瓣高分小語電影
    在點明生活本質的同時,這些故事就像初春時節探出頭,幾個含苞欲放的花骨朵。NO.5《阿黛爾的生活》2013年 | 豆瓣8.4分這部電影在當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收穫了無數好評和盛譽。《阿黛爾的生活》厲害之處在於,它將同性場面用如此露骨的方式展現出來,並沒有讓觀眾覺得下流、醜陋,相反,令人感覺十分美好,情慾和性感表現得非常純粹。也正是在這些段落中,觀眾得以與電影主角產生強烈的共情。無論你的性別與取向如何,你都會認同所展現的美與好,並且能夠嘗試理解阿黛爾和艾瑪靈肉交融的愛。
  • 豆瓣8.7:艾米麗打開了鐵箱,讓·熱內拿起了筆,我們窺見了奇蹟
    在豆瓣上,75萬人給出了綜合評分8.7的高分。而無論是在愛情片還是喜劇片的類型中,這部圍繞一個普通女孩子的生活展開的電影都實力碾壓了其他97%的影片,穩居豆瓣電影Top250榜單No.92,甚至位居周星馳的經典之作《喜劇之王》之上。
  • 豆瓣高分電影,這30部只看一遍根本不夠
    7、 《天使愛美麗》,豆瓣評分8.7分 這部電影將法國人的性格和風情展現的淋漓盡致看完感覺真暴力,真真實,真殘忍,也真的可悲。
  • 豆瓣高達8.2分的驚悚電影——專治「蘿莉控」的《孤兒怨》
    哈嘍大家好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部豆瓣高達8.2分的驚悚片,本片也是號稱專治蘿莉控的《孤兒怨》。第二天一早大家前去上學,小美更是穿了一件不合時宜的衣服,凱特要她換一件,別這麼殺馬特,可小美卻不聽,果然小美上學被同學嘲笑,她用眼神狠狠地警告了那個帶頭嘲笑的無知女孩,三個孩子在外面玩兒子無意擊中了一隻鳥,小美毫不猶豫地用石頭砸死了它。
  • 豆瓣8.7電影《時空戀旅人》,享受當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本期給大家推薦的是《時空戀旅人》這部電影,在豆瓣中達到8.7的評分。劇情講述主角Tim在21歲生日當天,被告知家族的男生都具有回到過去的能力,只要找個閉密空間,用心回想當時的場景,就可以穿梭時間。Tim無法改寫歷史,但他能改變自己人生中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事件,因此他決定讓自己的生活增加更多的美好和幸福,他想要交到一位知心的伴侶,不過這件事並沒有比想像中來得那麼容易。Tim從康瓦爾的海岸搬到倫敦當律師實習生,在這裡他終於遇見了美麗但沒自信的Mary。
  • 重訪殺馬特:除了頭髮,他們曾經一無所有
    但李一凡自從看到了那群人的照片,似乎就再忘不掉,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他想拍攝被自己誤以為是朋克的殺馬特。但直到2016年,他才認識了「殺馬特教父」羅福興。當那群人面對鏡頭毫無保留地講出自己的真實經歷,李一凡才發現,這些人有著很強的共性。
  • 10部影史奇蹟,其中一部豆瓣180萬人打出9.7分,卻票房慘澹
    好的電影不僅陶冶情操,甚至讓觀眾的心靈得到治癒,正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電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鏡子。如今爛片橫行,想要尋找一部好的電影需要頗費功夫,而這次小編也毫不吝嗇,為大家推薦十部佳片。《喜劇之王》豆瓣評分8.7,排名第95,同時也是這十部影片中的唯一一部國產電影。影片中有不少的笑點,很多人也是簡單地跟著笑笑,更多的是笑中帶淚,一句「我養你啊」被各種段子翻拍無數,隨著年紀漸長,看了幾遍下來,終於看到不同的動人點。在自己那般落魄的情況下,下定決定說出「我養你」並為之付出行動,真的很動人也感人。
  • 「殺馬特」最後的榮光:X-Japan的死與生
    殺馬特文化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當時的青少年。大部分的人不會將自己打造成最純粹,最極致的殺馬特形象,那對於他們來說,有些神經質,有些「譁眾取寵」。但是,幾乎每個獨屬於那個時代90後,或許都能夠在身上找到零星的「殺馬特」元素。
  • 卻奇蹟得到了豆瓣8.7的好評!
    豆瓣評分8.7,被網友評定:平凡卻深刻,樸素且唯美。這部電影在1999年排片極少的時候拿下了北美181萬元的票房。還獲得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影片裡的小男孩穆罕默德飾演一個盲童(他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個盲童)。導演用盲童的視角為大家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色彩斑斕的世界。
  • 豆瓣8.7,《螢火之森》這部催淚神作,至今都仍未被超越!
    豆瓣評分8.7分的《螢火之森》雖然劇情簡單時間很短,但是也看哭了無數對愛情充滿幻想的人們。大家都對結尾男主的消失感到悲傷,似乎能感同身受女主的心痛和悲戚,其實不然,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愛情觀,一種在人們對愛情的控制欲越來越強的當代社會,都應該去學習的愛情觀。
  • 殺馬特就是土low辣眼睛?誇張的髮型,是邊緣青年期待的孔雀翅膀
    人們對殺馬特的評價多是社會「異類」,不被主流文化所接納,但在殺馬特銷聲匿跡多年後,導演李一凡帶著「人文關懷」視角,以紀錄創作的方式將這群邊緣人物帶回了大家的視野。如今,城市街頭上已經很難看到五彩斑斕發色的「殺馬特」們,但紀錄片中殺馬特教父羅福興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審美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起點。多年過去,是時候摘下有色眼鏡來重新認識殺馬特群體了。
  • 豆瓣評分8.7,《螢火蟲之墓》為什麼讓你看一次哭一次?
    而有一部豆瓣評分高達8.7的動漫,卻從另外一個視角展現了螢火蟲,當然,也不僅僅是螢火蟲,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能夠讓我們看一次哭一次的故事!它就是日本動漫大師高畑勳的作品《螢火蟲之墓》。
  • 消失的殺馬特,流水線外的平行世界
    十多年後,一位導演用一部紀錄片,以幾乎為殺馬特「平反」的姿態,把這個被遺忘的群體又重新帶回到大眾面前。這部叫作《殺馬特我愛你》的紀錄片,講述了 70 餘段殺馬特個人史。片中最大的殺馬特現在 30 多歲,已經不立頭髮,但他懷念家族的溫暖,一心希望殺馬特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