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有光丨「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辭世

2021-01-20 湖南在線

【編者按】

1月14日,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周有光先生104歲時出版了一部近20萬字的文集《朝聞道集》,收錄了有關文化、歷史、語文等各方面的文章,大都是他百歲前後所寫。雖然這並不是周有光先生最後一部出版的作品,但他曾說,自己的最後一本書要題名為《朝聞道集》。」因為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澎湃新聞經後浪出版公司授權摘發該書《終身教育、百歲自學》一節,以示紀念。


周有光



新世界出版社張世林先生說:「我們準備為你出版一本書,紀念你的百歲。」百歲不值得紀念,可是張先生的誠意應當認真報答。我手頭沒有現成的書稿,只有一包雜亂無章的資料,叫作《見聞隨筆》。我從中選擇整理一部分,請張先生指教。

《見聞隨筆》的內容是所見、所聞、所悟,無所不有,主要是文化演變的蹤跡,中外學者的箴言,我記錄下來給自己查看和思考,原來沒有發表的打算;現在發表出去,喜歡瀏覽和思考的讀者們或許也可以從中得到樂趣和啟發。

書中有一個有趣的例子:「韓國不怕罵!」

池原衛,寄居韓國26年的日本人,寫了一本大罵韓國的書,書名叫作《做好被人打死準備而寫的對韓國和韓國人的批判》,提出大量十分辛辣的批判。想不到,,這本書成了暢銷書,一下子賣出幾十萬本。書中大罵韓國人:不懂禮貌,不知廉恥,不講信義,不遵守交通規則,不重視子女教育,執著於偽善和名分,這樣下去韓國將是一個沒有明天的社會。韓國人感謝他在21世紀即將來臨的時候,給韓國人提出別人不肯說的忠告。韓國人舉行了許多次罵韓國人的聚會。最後請他出席再罵。他說,韓國人已經覺悟,不必再罵了。評論家說:一個有新聞自由而不怕罵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解放日報》)

再舉一個常識條目的例子:「什麼是世界觀?」

「世界觀」一詞曾經大為流行。常聽到人們談「世界觀」,常看到書籍報刊中捧出「世界觀」的大題目。可是,什麼是「世界觀」,我苦於無法明白。

我查《現代漢語詞典》,其中說:「世界觀,也叫宇宙觀,人們對世界的總的根本的看法; ;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一人一個世界觀,不成「萬花筒」了嗎?

再去查《辭海》,其中說:「世界觀,又稱宇宙觀,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根本看法;自然觀、歷史觀、人生觀、科學觀等是它的具體表現;在階級社會裡,世界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各種世界觀的鬥爭,主要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上學的鬥爭;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科學世界觀;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就是哲學。」天呀!我墮入了五裡霧中!

後來不經意中,在一本借來的書中看到,一位哲學教授說(摘錄):「世界觀包含兩種含義:(1)自然世界觀,就是宇宙觀,人對天體構造的理解;古代認為天體是神,神有人性,主宰人類,作威作福;現代科學證明了天體的存在和宇宙的物理學運行規律。(2)社會世界觀,人對人類社會的理解;古代認為君主和貴族統治人民是永恆的制度;現代社會學證明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步驟是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民主社會,逐步前進,雖有曲折,沒有例外。」

哦!如此簡單!使我茅塞頓開!「世界觀」原來不神秘。

《見聞隨筆》中有一些關於看報和讀書的經驗談。例如有一條:「看報有門道」。

八十年前,我初進大學。老師教我如何看報。老師說,看完報,要問自己:今天哪一條新聞最重要?再問自己:為什麼這一條新聞最重要?還要問自己:這條新聞的背景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就去圖書館查書,首先查百科全書,得其大要。我按照老師的教誨,看報興趣頓時提高,感覺自己進入了歷史的洪流。

還有一條:「讀書按比例」。既要讀文藝欣賞的書,更要讀知識理性的書,一方面培養形象思維,一方面培養邏輯思維。偏食病不利於保護健康,偏讀病不利於發展思維。

這些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學習方法,對我來說,終身遵行,自覺有益。這裡介紹出來,不知道讀者們會不會笑我幼稚而迂拙。

「終身教育,百歲自學」,是我對自己的鞭策。

2005年6月24日 時年100歲


相關焦點

  •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周有光」,緬懷「漢語拼音之父」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出生於江蘇常州的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在當天赫然長辭。時至今日,正好兩年整,謹以此文章緬懷周有光先生,以表達小編對於老先生為中國乃至世界作出傑出貢獻的崇高的敬意。
  • 逝年如水 百年有光,緬懷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2017年1月14日,「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1周歲。周老早年專攻經濟,年近50轉行研究語言,主持編寫了至今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耄耋之年又成為文化研究學者、思想家,百歲後依筆耕不輟。
  • 合肥女婿、112歲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走了
    據新華網,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112歲的"漢語拼音之父"走了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112歲的"漢語拼音之父"走了
  • 有光遠行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曾居成都數年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元玲 張杰剛過完112歲生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於1月14日凌晨去世。歷經了晚清、民國、新中國,周有光見證了百年風雲的變化。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稱傳奇。他娶了「張家四姐妹」中的張允和,與沈從文是連襟。
  • 物道|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周有光
    這束光是周有光,是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這位老人,在度過自己112歲生日的第二天,在家中安然離逝。其實光真的被收走了嗎?不,只要世界依然留著它照亮的痕跡,光就存在。周有光喜歡聽西洋音樂,推廣漢語拼音張允和喜歡崑曲,寫舊體詩但兩人每天要碰兩次杯上午紅茶,下午咖啡兩人晚年入選「中國百對恩愛夫妻」老兩口都在這張照片上題了字:「人得多情人不老 周有光九十有三」「多情到老情更好 張允和八十有九」2002年,張允和握著周有光的手離世世界只剩下周有光一人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虛歲)生日。周有光被尊稱為「漢語拼音之父」。不過,他本人卻總是謙虛地說:「不要把功勞都歸在一個人身上。」  推廣普通話 百歲後仍出三本書  周先生對於推廣普及民族共同語有全面而詳盡的論述。他指出:「一國人民,如果語言彼此不通,那是一盤散沙,不是一個現代國家。」
  • 周有光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他究竟有哪些貢獻?
    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老先生,於2017年的1月14日去世,享年112歲。其實,周老先生生前,對這個稱呼是比較反感的,他常說"漢語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參與方案最終制定的幾個人之一,不能叫'漢語拼音之父'"。那麼,周老先生對《漢語拼音方案》究竟做出過哪些貢獻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上帝把那束光收走了
    在北京東城區後拐棒胡同的一幢普通居民小區,周有光人生最後三四十年就住在這裡。小區從居委會幹部到雜貨店老闆、理髮店師傅都知道這位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的老爺子。   但老爺子生前卻一直反對「漢語拼音之父」這一稱呼。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蘇培成是周有光的學生。蘇培成告訴中新社記者,周先生的拒絕有他的道理。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而負責這一工作的,就是有著「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周有光教授。周有光出生於1906年,早年時學習的就是古文古音,但隨著新思想的出現,白話文越來越受人推崇,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周有光自然對白話文也相當青睞。因此,在他還在讀經濟學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白話文了。
  • 112歲的周有光去世,發明漢語拼音,當了一輩子的寵妻狂魔
    2017年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渡過了自己112歲的生日,各大新聞網站都表示了祝福。然而今天,先生已經靜靜的走了,享年112歲。從小出生於破落顯貴家庭,長大後考上聖約翰學院學習經濟,和合肥張家小姐結婚,成為沈從文連襟,50歲從經濟轉行語言研究,成為漢語拼音之父。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語言學家周有光迎大壽 主導建立漢語拼音系統周有光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做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如今的他仍筆耕不輟,百歲過後,周有光又先後出版《百歲新稿》《朝聞道集》等數部新作。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10歲 喜歡看英語國際新聞
    編者按: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經濟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轉行,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周老生於1906年1月13日,經歷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有人稱他為「四朝元老」。
  • 他窮盡一生讓世界認識中國!
    一個改變了一個語言的男人一個傳揚了一個文化的男人漢語拼音之父值得被我們紀念今天是「漢語拼音之父」,發明漢語拼音的男人周有光誕辰112周年紀念日,也是他逝世一周年紀念日,谷歌,是為了紀念他。和眾多大師們和巨匠們一樣佔據了一天在 Google 的搜索主頁上,可見周有光先生對於這個世界的貢獻,簡而言之,就是讓漢語真正地走向了世界。
  • 他是「漢語拼音之父」,與沈從文當連襟,跟愛因斯坦2次相聊甚歡
    在我國的語言學領域,周有光是個極具分量的名字,你可能沒聽說過他,但絕對因為他的研究探索而深受其益,他同時被尊為我國「漢語拼音之父」。但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得此讚譽的周有光在語言學方面並不是「專家」,而是一名業餘愛好者。
  • 他是拼音之父,窮盡一生讓世界認識中國
    而這位榮登google首頁的正是中國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凌晨3點周有光去世談話間,愛因斯坦對他說:「人的差別在業餘,一個人到60歲除去吃飯睡覺工作還有很多業餘的時間如果能夠好好利用這些時間完全可以在一門學科上有所建樹」 大師的這一番話瞬間點醒周有光
  • 周有光的傳奇人生:曾和愛因斯坦聊天 和溥儀做過「飯友」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元玲  剛過完112歲生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於1月14日凌晨去世。  歷經了晚清、民國,新中國,周有光見證了百年風雲的變化。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稱傳奇。他娶了「張家四姐妹」中的張允和,與沈從文是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