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迎110歲 喜歡看英語國際新聞

2020-12-08 人民網

編者按: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經濟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轉行,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周老生於1906年1月13日,經歷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有人稱他為「四朝元老」。今天,是周老110歲壽辰。這位歷經了世紀滄桑的百十歲老人仍在思考、工作、寫作,仍然煥發青春,筆耕不輟,像年輕人一樣敏銳,關心天下大事、國家命運,他的長壽和勤奮可謂「當代傳奇」。

周有光(左)與李昕

(圖片來源:《三訪周有光老人:謹以此文恭祝老人110歲華誕》)

近況:面色紅潤 神清氣爽

近日,原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與學者閻崇年一同拜訪了周老,祝賀老先生110歲大壽。據李昕描述,周老面色紅潤,神清氣爽,一見到閻崇年就說,「你是電視明星,我常常看你的節目。」當李昕向周老說明拜訪之意在於賀壽時,周老笑笑說,還沒到。

周老之子周曉平告訴李昕,「老人現在看書比較費力,不像以前那麼快了。」要知道,周老去年還能兩天讀完一本70萬字的書。但他還是很關心世界大事、國家大事,對於俄羅斯的石油問題、盧布貶值問題,烏克蘭局勢問題,都很關注。」周曉平說,「老人喜歡看電視節目中的英語國際新聞,因為英語臺的字幕比較多,老人通過字幕容易理解內容,看過就會發表評論,諸如美國經濟好了,俄羅斯經濟不好,會影響到哪些國家,對於中國來說,會出現哪些新問題等等。」

周老年過百歲仍筆耕不輟,他的勤奮令人讚嘆,2005年,他出版了《百歲新稿》,2010年,出版了《朝聞道集》,2011年,又出版了《拾貝集》,不過,周曉平透露,「因為身體原因,後來寫得很少了,最近只寫了兩篇文字。」

養生:生活規律 樂觀豁達

面對一位百歲老人,相信很多人都會問及長壽之道。對此,周老說,「以前我沒有考慮過,但是後來思考了一些有道理的方面。」於是總結出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生活有規律,不亂吃東西,不喝酒也不抽菸,周老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他在上海有一個顧問醫生告訴他,「大多數人不是餓死而是吃死的,亂吃東西不利於健康,宴會上很多東西吃了就應該吐掉。」第二,要有涵養,樂觀豁達,遇到不順利的事情,不要失望,要能夠「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說到樂觀豁達,與周老相識的朋友對他的印象總是「忠厚而幽默,一開口就笑哈哈,說話風趣。」據了解,1956年,周老從上海來到北京,住在沙灘,外面大雨裡面小雨,他不但沒有為此苦惱、抱怨,反而激活了「幽默細胞」,寫了個《新陋室銘》,「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臥室就是廚房,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

改革開放後,換到朝內大街後拐棒胡同,不大的面積被分成4間。「後來單位在方莊買了比較好的房子,叫我搬走。我說年紀大了,不活動了,小一點無所謂,半張破桌子、半間小屋子,我不要好的了。我老了,再好也沒有意思。再說我是過過好生活的人,不在乎這個。」

【學者致敬】

歷史學者楊天石認為,周老人格的珍貴之處在於敢講真話,而知識分子講真話、敢講話利於社會進步。

學者何方曾用三點總結周有光先生的成就,「獨立思考、寧靜致遠和「從世界看國家」的眼光。」

作家劉再復認為,最令他驚奇的不是周老的高齡,「而是他在一百歲之後卻擁有兩樣最難得的生命奇景:一是質樸的內心;二是清醒的頭腦。」

詩人邵燕祥說,「我覺得我們不用去過多地爭論周有光是語言學家、經濟學家……他是當代難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他以很平和的心態和語態,表達他自己對這個世界上下五千年和縱橫千萬裡的認識,應該說是很尖銳,很勇敢的。」

評論家解璽璋曾表示,周老對國家命運強烈的關注,是年輕一代的讀書人應該學習的地方。「現在很多年紀在四五十歲的知識分子,反而沒有這種對世事的關注,他們沉浸在一種很小的東西裡,談養生、品茶、書法,看起來很高雅,但我覺得這是玩物喪志。」

【網友祝福】

@「費大大」:生日快樂,周老先生是真正的大儒,是國家的瑰寶!

@「廊坊灘」:這個星球最偉大的學者,他使我們學英語變的容易,也使外國人學中文變的容易。

@「夢冰」:讀過他的文章,思想先進。好人!

@「盛世118」: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整理:王鶴瑾  本文綜合:中國新聞網、光明網、新京報、李昕《三訪周有光老人:謹以此文恭祝老人110歲華誕》)

推薦閱讀:

李昕撰文憶三訪周有光:恭祝老人110歲華誕

相關焦點

  • 合肥女婿、112歲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走了
    據新華網,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上帝把那束光收走了
    14日,在過完虛歲112歲生日的第二天,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駕鶴西去。   2012年9月,哲學家李澤厚拜訪周有光。彼時,這位睿智豁達的老人說:「上帝太忙了,把我忘了。」   現在,上帝把這束光收走了。
  •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112歲的"漢語拼音之父"走了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112歲的"漢語拼音之父"走了
  • 有光遠行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曾居成都數年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元玲 張杰剛過完112歲生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於1月14日凌晨去世。歷經了晚清、民國、新中國,周有光見證了百年風雲的變化。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稱傳奇。他娶了「張家四姐妹」中的張允和,與沈從文是連襟。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 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人物詳情】語言學家周有光迎大壽 主導建立漢語拼音系統周有光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做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
  • 周有光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他究竟有哪些貢獻?
    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老先生,於2017年的1月14日去世,享年112歲。其實,周老先生生前,對這個稱呼是比較反感的,他常說"漢語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參與方案最終制定的幾個人之一,不能叫'漢語拼音之父'"。那麼,周老先生對《漢語拼音方案》究竟做出過哪些貢獻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語言學家周有光迎大壽 主導建立漢語拼音系統周有光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早年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做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如今的他仍筆耕不輟,百歲過後,周有光又先後出版《百歲新稿》《朝聞道集》等數部新作。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虛歲)生日。1935年,周有光放棄日本的學業返回上海,任教光華大學,並在上海銀行兼職。抗戰結束後,上海銀行業派一些人到美國學習。周有光與張允和一道漂洋過海到了紐約。1949年夏回國。  50歲之前,周有光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家,50歲之後,他從上海移居北京,從事語言文字研究。
  • 112歲的周有光去世,發明漢語拼音,當了一輩子的寵妻狂魔
    2017年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渡過了自己112歲的生日,各大新聞網站都表示了祝福。然而今天,先生已經靜靜的走了,享年112歲。從小出生於破落顯貴家庭,長大後考上聖約翰學院學習經濟,和合肥張家小姐結婚,成為沈從文連襟,50歲從經濟轉行語言研究,成為漢語拼音之父。
  •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周有光」,緬懷「漢語拼音之父」
    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出生於江蘇常州的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在當天赫然長辭。時至今日,正好兩年整,謹以此文章緬懷周有光先生,以表達小編對於老先生為中國乃至世界作出傑出貢獻的崇高的敬意。
  • 逝年如水 百年有光,緬懷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2017年1月14日,「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1周歲。周老早年專攻經濟,年近50轉行研究語言,主持編寫了至今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耄耋之年又成為文化研究學者、思想家,百歲後依筆耕不輟。
  • 一生有光丨「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辭世
    【編者按】 1月14日,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周有光先生104歲時出版了一部近20萬字的文集《朝聞道集》,收錄了有關文化、歷史、語文等各方面的文章,大都是他百歲前後所寫。雖然這並不是周有光先生最後一部出版的作品,但他曾說,自己的最後一本書要題名為《朝聞道集》。」因為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而負責這一工作的,就是有著「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周有光教授。周有光出生於1906年,早年時學習的就是古文古音,但隨著新思想的出現,白話文越來越受人推崇,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周有光自然對白話文也相當青睞。因此,在他還在讀經濟學的時候,他就開始研究白話文了。
  • 中國最牛老人:多次和愛因斯坦交流,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112歲
    中國最牛老人:多次和愛因斯坦交流,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112歲「大概是上帝把我忘記了。」這是一位百歲老人常常說的一句話,他叫周有光,也許你不一定知道這個名字,也許你不知道他的樣子,但你一定知道漢語拼音,周有光就是我國「漢語拼音之父」,儘管老人家時常否定這個稱謂,但大家還是會這麼稱呼他。周有光出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孩子後來會活到112歲,做出那麼大的成就。
  • 物道|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周有光
    我的人生沒有什麼傳奇,就是多活幾年文 | 物道物道君非常喜歡一句話,總有一束星光,會穿透世間所有的黑暗。昨天我的朋友圈,被一句話刷屏了,「上帝把那束光收走了。」這束光是周有光,是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
  • 他是拼音之父,窮盡一生讓世界認識中國
    而這位榮登google首頁的正是中國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凌晨3點周有光去世和母親及家人在一起(右二為周有光)那陣子,在英國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天天去圖書館看報老師告訴他們,讀報時要問自己
  • 任正非給新員工入職培訓講話曝光,全篇為何都在談「漢語拼音之父...
    一、「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他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才轉修為語言學家。抗戰時他沒錢,帶領全家逃難途中寫新聞稿來賺取稿費,稿子寫多了,對語言產生了興趣。抗戰勝利後,周有光被新華銀行派往歐洲工作,他發現歐洲人對字母學很重視,於是買了許多字母學的書籍,利用業餘時間自學。
  • 周有光的傳奇人生:曾和愛因斯坦聊天 和溥儀做過「飯友」
    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元玲  剛過完112歲生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於1月14日凌晨去世。  歷經了晚清、民國,新中國,周有光見證了百年風雲的變化。他厚重的人生,也堪稱傳奇。他娶了「張家四姐妹」中的張允和,與沈從文是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