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主機PK遊戲機 誰才是真正的遊戲霸主(全文)_顯卡_顯卡技術應用...

2020-12-08 中關村在線

1一直在爭論卻沒有結果的話題

    玩兒遊戲對於像筆者這樣的宅男來說是件如同吃飯喝水一樣稀鬆平常的事情,當準備做這個選題的時候說實話並不知道要從何說起,也許是因為上班之後每天的生活都是固定的,在家與公司之間兩點一線的運動也變得有些僵硬了。每天在公司就是工作、測試、編輯文章,到了家中就是吃飯、玩兒遊戲睡覺。這固定的模式也讓電視在生活當中成功的「退休」了。可能唯一有機會看電視的時間就是吃飯時那短暫的幾十分鐘吧。


    年齡的不斷增長開始漸漸喜歡上了回憶和遐想,對於80後來講兒時最歡樂的時光就是和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奮戰在FC遊戲機時的激情,而在那時電腦對於每個人來說還是一個奢侈品,真正能夠玩兒遊戲的時間也是少之又少,在記憶中最多的時候就是趁著父母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兒的玩一會兒,最多的結果就是被發現然後少不了一頓「大餐」。


或許這個兒時的「小霸王 其樂無窮」更能讓我們心潮澎湃

    好像有點兒跑題了,我們言歸正傳,就以現在來看最為主流的家庭娛樂設備就是以PC電腦、Xbox和PS為主,而這三種不同選擇的玩家之間也存在著不少爭議,到底誰才是目前遊戲機當中的霸主,又或者說誰才是真正可以代表這個時代遊戲的利器,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定義。身為編輯的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電腦用戶,對於Xbox和PS這類家用遊戲主機並不感冒,並且自己的屋裡也沒有電視所以也就作罷了。

    但是身邊的同事有著不少PS用戶,甚至是PS4剛剛發售就已經購買對於這樣的行為個人也是有些不解,那麼PS和Xbox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呢?相比PC又有什麼樣的優勢或者區別呢?正好也趁著這個機會我也是採訪了一下身邊購買到PS4的同事去了解一下家庭遊戲機為什麼值得他們這麼瘋狂的追逐。正好在春節來臨之際看看廣大遊戲玩家更加傾向於哪個平臺的娛樂方式。


2獨佔與全平臺之爭

    雖然不太了解Xbox和PS4平臺,也是聽過獨佔這個詞彙,顧名思義就是僅存於在這個平臺別的平臺沒有的意思,提及到獨佔微軟的Xbox和索尼的PS4以及PC都有著自己獨佔的遊戲,下面我們就來尋找一下在各自平臺領域獨佔的著名遊戲都有哪些。

Xbox獨佔遊戲


FORZA 5

    《極限競速5》是由Turn 10打造的招牌賽車遊戲,為Xbox One首發獨佔。《極限競速》系列在過去十年裡享有著非常高的盛譽,《極限競速5》將在次世代主機上對賽車遊戲進行重新定義。該作將徹底重新打造,充分發揮Xbox One的機能優勢,相信遊戲能夠給玩家極大的震撼。本作能夠在1080p畫質下以60fps的幀率流暢運行。


光環4

    《光暈(halo)》(又名:光環),該系列是受到最廣泛稱讚、最具影響力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之一,在微軟旗下的遊戲中擁有最高的知名度。目前已經發售的《光暈》系列作品有《光暈》《光暈2》《光暈3》《光暈4》和《光暈戰爭》《光暈:地獄傘兵》《光暈:致遠星》,第一部《光暈》作品於2001年11月15日在XBOX發行。故事系列講述的是未來人類與來自獵戶座,以宗教結合外星種族的聯盟「星盟」的戰爭。另外,還有同名系列小說《光暈》、美日合作的短篇動漫《光暈傳奇》及2012年真人短片《光暈:駛向黎明號》。

PS遊戲平臺獨佔


神秘海域4

    《神秘海域4:盜賊末路》(Uncharted 4: A Thief's End)是一款即將發行在PlayStation 4上的獨佔動作冒險遊戲。作為索尼E3 2014發布會壓軸作品,頑皮狗旗下團隊製作的《神秘海域4:盜賊末路(Uncharted 4: A thief’s end)》正式公布。本作預計於2015年發行。《神秘海域》系列一直是PS平臺的吸金大作,其集解謎、射擊、冒險於一身,遊戲舞臺設定在原始叢林及古代遺蹟中,玩家不僅可以體驗到動作類遊戲的勁爆快感,同時還能體驗到解謎尋寶的樂趣。《神秘海域4》的遊戲風格發生了一些轉變,將是該系列中比較「黑暗」的一作,而且會比以前更加重視劇情。遊戲的主角仍舊是內森德雷克。


The last of US

    《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是由著名工作室頑皮狗第二團隊秘密開發兩年的作品,講述了人類因現代傳染病而面臨絕種危機,當環境從廢墟的都市再度自然化時,倖存的人類為了生存而自相殘殺的故事。但是和以往的同類題材遊戲有著很大的不同,兩名主角個性鮮明,在探索困境下人類的心裡波動,突出放大主角們的心裡活動。遊戲在還未正式發售時,就已經提前徵服了各大遊戲媒體,截止到2013年6月它已經獲得了共計30個媒體的滿分。這些給出滿分評價的網站媒體中包括IGN、Eurogamer、CVG、Edge等一幹著名媒體,並在2013年大部分遊戲媒體中享有極高的評價。

    這些在PS和Xbox平臺獨佔的遊戲對於一些PC黨玩家來說就無從享受了,所以說對於想要玩兒這些遊戲的玩家來說還是要購買對應的平臺以及遊戲才可以體驗的到了。但是針對PC端來看很多的網路遊戲以及RTS類遊戲都是家庭遊戲機中沒有的,所以就以獨佔來看的話還是難分高下。

3正版與盜版之爭

    正版與盜版的問題至今都是一個十分有爭議的話題,同時也是一個敏感詞彙,之所以拿到這裡來講還是為了能夠將這個對比的話題更具說服力一點。如今最為廣泛流傳的就是破解版遊戲,那麼破解又代表了什麼呢?相信玩家心中自然都有已經有譜了。


各類PS遊戲(圖片截圖來自淘寶網)


Xbox各類遊戲售價(圖片截圖來自淘寶網)

    因為個人沒有購買過家庭遊戲主機所以對於正版遊戲的價格不太了解,但是據同事給出的答案就是一般均價在300多元左右,當然這些就是一些比較大眾的精品遊戲,既然會選擇購買家庭遊戲機的玩家當然不會只玩兒一些小型遊戲,所以對於一款遊戲300多元的價格來說還是比較準確的一個數值。


各類盜版光碟

    反觀PC主機當然也有一些正版的遊戲需要購買,購買的價格也相對比較高,像按《暗黑破壞神3》這樣的遊戲價格也相對不菲,所以對於正版這一方面來看PC主機與Xbox和PS相差不多,但是如果算上一些破解遊戲和盜版遊戲的話PC主機就顯現出了很大的優勢。當然這裡筆者絕對不是支持大家去購買盜版或者下載破解遊戲只是客觀上的進行一個比較,畢竟維護正版權益還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本身談及的這個話題就比較沉重,不僅是在電子遊戲這一方面,在各個方面的盜版都太過猖狂而且屢禁不止,這是一個社會現象也是值得眾多消費者去思考的現實,至於應該去如何抉擇玩家心中自然也有一桿秤去衡量。PC主機與家庭遊戲機的區別也是在這個爭議話題中不斷的延伸下去,至於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還需要等待。

4可調試DIY與中規中矩的主機之爭

    現在玩兒遊戲的用戶大多數都傾向於DIY主機的選購,所以說在DIY方面就有著很多能夠調試和自己掌控的餘地,然而Xbox和PS4這樣的家庭遊戲機卻沒有這樣的能力,最多也就是在手柄等方面能夠有各式各樣的選擇,但是想要達到個性化的目的相比起DIY主機就有著很大的不足。不可否認的是在每一代遊戲主機推出的時候其性能都已經經過非常嚴格的測試達到一個當代遊戲有著出色流暢度的情況下才會發布,所以這裡提及到的性能主要是針對DIY主機來說。


DIY主機「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

    DIY裝機可以自行的選擇所有的配件,CPU、主板、顯卡、硬碟、電源、內存、機箱、顯示器以及其他的外設產品,而對於Xbox和PS用戶則是無法挑選了,相當於購買的品牌機硬體已經全部配好安裝好了。所以在這方面就要看用戶自己的喜好更為偏向哪一邊了,是喜歡自己去動手還是喜歡更為便捷的方式。


PS4


Xbox One

    操作性上來看的話,Xbox和PS平臺都是利用的手柄控制,PC電腦則基本都是鍵盤和滑鼠,當然也有很多玩家為了玩兒一些競技類或者球類遊戲會去購買手柄來搭配PC電腦來用。就目前來看的話有的遊戲確實更為適合手柄操作的方式,而有些遊戲更為適合滑鼠和鍵盤的操作。像FPS射擊類的遊戲可能就更加適合鍵盤配上滑鼠的操作,而籃球或者足球類的遊戲則更為適合手柄靈活的操作。


鍵盤滑鼠種類頗多

    提及到鍵盤滑鼠那麼可供選擇的種類就更加多樣化了,機械是按鍵和電容式按鍵還有各種各樣造型的鍵盤提供給玩家去選擇。滑鼠方面就更為廣泛了,有線、無線,標準的雙鍵或者多鍵的,光電的還有滾球的,不過目前來看都是光電滑鼠,老式的滾球也已經銷聲匿跡了。而反觀手柄來看的話對比滑鼠鍵盤能夠選擇的空間就沒有那麼大了,可震動或是帶有模擬搖杆的,造型方面也沒有鍵鼠那樣可選擇的種類多。但是各自的優勢也讓玩家難以進行割捨。

5價格花費之爭

    價格無疑也是每個購買電子產品用戶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就以現在的市場來講,DIY主機的價格基本上在4000-5000元的區間,相比Xbox One和PS4則有著不大的差距,PS4目前的價格在2400元左右,Xbox One則是在2300左右光看價格來講家庭遊戲機的確有著不小的優勢,但是算上買遊戲的成本就基本上這個差距就被填平了。


DIY攢機

    再看看後期的發展來看一臺電腦的平均壽命大概在3-4年,PS和Xbox的更新換代速度也相對差不太多,但是推出的遊戲則還需要不少的開支,這無疑將會是家庭遊戲機玩家的硬傷,想要玩兒一款遊戲大作就要花錢購買一次,反觀電腦PC遊戲如果只是玩兒網遊這樣的遊戲如果不是RMB玩家的話就無需再付出更多的金錢去購買。


PS4實機


Xbox One實機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標示了免費遊戲的網遊,那才是真正吸金的遊戲,如果不花錢就會比很多充錢的玩家落後很多,這也會刺激不少玩家會去進行充值和消費。不得不說的是目前這樣的吸金遊戲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要想真正去計算到底玩兒PC遊戲與Xbox和PS家庭遊戲機誰的花費更多也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一切還是個人的意願去衡量。

寫在最後的總結:

    這篇選題的內容到了這裡就告一段落了,PC主機與Xbox和PS的爭議很難以一篇文章就可以講述的清楚,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喜好,如何去選擇也不可能因為這一篇文章進行改變。無論如何這篇文章只是簡單的分析了一下這三大平臺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在科技時代更新換代飛速的今天不斷湧現出了許多驚人的遊戲和產品,小時候那種簡單而又單純的娛樂也變成了現在冰冷的電子產品,感慨時代變化的同時又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反思的東西。在春節來臨之際是否也有新的變化等待著我們,我們心中是否也有了一個新的目標去追求,娛樂畢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切忌將遊戲變成自己揮霍的青春,在放鬆身心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陪陪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同時在這裡也預祝廣大支持ZOL的網友新春快樂!

相關焦點

  • 遊戲機也直播,你離網紅差一張圓剛遊戲直播採集卡
    自古行行出狀元,玩遊戲能賺大錢,真羨慕趕上直播時代的朋友。大家都知道,要在pc端遊,手遊上面做直播比較簡單,因為有相應的軟體或APP,基本上虎牙、鬥魚都有很完善的體系。如果要用ps4、xbox一類的家用遊戲機做直播,那麼就需要圓剛的4k直播遊戲採集卡了。
  • 穿越遠古時代 方舟:生存進化遊戲橫評(全文)_顯卡_顯卡評測-中關村...
    遊戲開始時玩家們將在某個神秘的小島中醒來,而這裡還有和玩家同樣陷入混亂的一群人。而在遊戲中,大家需要通過打獵、工藝、研究技術等多種方式來生存下去,此外玩家們還需要建立庇護所來保護自己,防止大家因為惡劣的天氣、危險的野生動物或潛在的敵人喪命。
  • 緣何成就顯卡霸主?扒一扒英特爾集成顯卡的歷史
    今天,就讓我們再次撥開歷史迷霧,扒一扒英特爾是如何依靠集成顯卡成為整個顯卡市場霸主(不是指性能,而是最高佔有率)的?這個時期的3D遊戲普遍都採用DirectX作為多媒體的編程接口,為了獲得最好的畫質,開啟全部特效,就需要GPU端完整支持某一DirectX標準才可以。
  • PC、主機都得死!雲遊戲未來指日可待
    3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是視頻,結果到4G才徹底爆發,雲遊戲走上了相似的路。這也是雲遊戲的早期宿命,在誕生初期,雲遊戲連一條正經賽道都算不上,資本方並不十分看好雲遊戲,初創雲遊戲廠商數量寥寥,大廠商有擺在眼前的現成生意,雲遊戲在狹縫中謀發展。5G時代到來!雲遊戲即將爆發?數據通量以及畫質的預期,雲遊戲的實現無非也就是一些算術問題而已,5G時代究竟能不能將真正的雲遊戲變成現實?
  • 提升率很驚人 兩代HD核芯顯卡全面比拼
    事實上我們早期對HD4000相對於前代產品的改進並沒有太高的預期,但事實卻讓我們感到驚訝,實際測試中我們才發現HD4000核芯顯卡的進步比我們想像地要高得多。英特爾對於改善核芯顯卡性能的誠意真的已經放到了檯面上。
  • 英偉達晶片顯卡技術和作業系統技術到底是什麼?
    英偉達晶片技術主要包括顯卡技術和作業系統技術。還有nvidia顯示晶片技術、個人計算機顯示晶片技術和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晶片技術。顯卡技術主要包括pc卡、無線網卡、gpu集成顯卡、雷電3、rgb晶片等。作業系統技術包括windows和osx。
  • 防商家忽悠誤導 顯卡主要參數全面分析(全文)_顯示晶片_顯卡技術...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判斷顯卡規格和詳細參數才是最為頭痛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顯卡選購比其他產品更有難度的原因。    說到顯卡參數,這恐怕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早在上古時期的GeForce 9800GT之前,顯卡參數一直都是困擾歷代遊戲玩家的主要問題,每一代學生朋友以及遊戲玩家都會遇到選擇顯卡摸不著頭緒的問題,即使看到過評測知道大概性能,能夠持有清晰的選購思路,但一旦到了辨識顯卡參數的時候,難免又會因為複雜的參數而頭腦混亂。
  • 2020最新CPU天梯圖_顯卡天梯圖【附最新CPU顯卡選購建議】-太平洋...
    英特爾Intel的酷睿處理器雖然這兩年被步步緊逼,但是依然有單核性能出眾,高頻的特點,在對單核性能敏感的應用核場景中比如單核網遊,瞬時響應的體驗比銳龍處理器更為出色,特別是遊戲性能一直是酷睿的優勢所在,追求極致遊戲性能的消費者可以重點關注!
  • 老顯卡也能支持光追了?是的,但要看遊戲廠商給不給面子
    說到光線追蹤這個特效,也算說了很多年了,不過真正要實現出來,目前只有NVIDIA的RTX 20、RTX 30兩代顯卡,以及AMD最新的RX 6000系列顯卡,才能支持。當然了,這三種顯卡都是內置了光線追蹤的物理單元,並且嚴格遵循了微軟的DXR API標準。
  • 2020最新CPU天梯圖 顯卡天梯圖「附最新CPU顯卡選購建議」
    >這套配置對比上面的遊戲主機性能更為全面,遊戲性能降低20%左右,但CPU性能提升很大,適合各種使用場景,比較全能。,直接列旗艦遊戲主機配置。在十代酷睿出來前,最適合玩遊戲的處理器還是i9-9900K,這裡選擇的是不帶核顯的i9-9900KF版本更為划算,搭配目前遊戲顯卡卡皇RTX 2080 Ti,組成目前遊戲性能最強的主機。整臺主機價格約為1萬8千元左右。
  • 誰最超值 7款新架構顯卡性價(耗)比大PK
    ● DirectX 11應用測試:天堂3.0       《Heaven Benchmark 3.0》是由俄羅斯Unigine遊戲公司開發設計的一款Benchmark程序的最新版本,該程序是由Unigine公司自主研發的遊戲引擎設計,支持DirectX 9、DirectX 10、DirectX
  • Syber推三款超強Steam主機:i7-4790K配GTX 980顯卡
    Steam遊戲機最近比較搶眼,該系列設備擁有和桌面PC類似的配置,但主要還是用在遊戲上,而且系統也並非常見的Win7/Win8.1/Win10,而是SteamOS。
  • 雙8700GT顯卡!XPS 1730及SLI技術解析
    關於SLI在桌面領域中早已被人們所熟知,不過它在移動平臺——筆記本中的應用才剛剛開始。  當然,真正意義上的SLI並不象這樣簡單,它的運行原理十分的複雜。  隨著技術進步,PCI-E插槽出現,主板、顯卡、處理器的技術都飛速發展,NVIDIA終於再次發現了SLI技術巨大的市場前景,於是,集中當年3DFX旗下的門將,吸收當年3DFX在巫毒2上應用的3D加速卡技術,發表了以往受限於AGP插槽而無法實現的SLI技術,旨在藉此串接兩塊性能優良的顯卡,讓整個系統的3D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 粉紅女郎駕到 索泰RTX 3080顯卡讓你怦然心動
    每一個電競玩家或曾都有過一個夢想,打造一個電競小屋,回到家中,只需要點亮主機,僅僅是欣賞就是一種享受,而打造一款勁爆的電競主機,則是最重要的環節。而電競主機中,顯卡則是重中之重,顯卡的顏值將成為打造炫酷主機的關鍵,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顯卡?能夠讓眾多男生集體歡呼,讓主機變得靈氣滿滿,讓生活變得如此更加有活力。
  • 看CPU/顯卡/SSD對遊戲性能的影響
    但遇到一些吃CPU的,則頗為明顯,其餘三款遊戲,Intel I3和I5是明顯的分割線,要平臺完全不存在CPU性能瓶頸,顯然I5級或以上才可以。如今遊戲對多核多線程優化,四核顯然表現更出色。至於AMD X4 750,顯然單核性能不足,即使是多核心,表現也不盡人意。
  • 電腦硬體基礎篇顯卡(顯卡工作原理及作用_特性參數及型號和位置)
    顯卡(Videocard,Graphicscard)全稱顯示接口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是計算機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顯卡接在電腦主板上,它將電腦的數位訊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
  • 2011年A/N首次較量 六款顯卡大戰DX11
    如今,採用DX11 API設計的遊戲逐漸增多,因為擁有更多更新的特效,所以玩家也非常注重這些最新特效的體驗,自然擁有一款真正的DX11顯卡會讓玩家享受到真實而又新奇的DX11畫質表現力。我想這才是玩家所真正想要的!
  • 競技遊戲玩家怎麼選顯卡?看看這塊卡怎麼樣
    突然發現,自從RTX30系顯卡推出之後,每個人都開始關注光追的各種表現,對於爾等競技遊戲玩家卻視而不見,不過RTX3060Ti的出現終於算補齊了這個空缺。像《絕地求生:大逃殺》或者《CSGO》這樣的競技遊戲沒有人會開著4K最高畫質玩,更不要提光追了,但是及其注重延遲和溫度,甜品級顯卡就是這類遊戲的溫床。
  • 光線追蹤解析:是它讓遊戲真正有了電影大片的感覺
    【數碼愛好者科普】光線追蹤技術,從字面理解就是追蹤光線傳播方向的技術。應用到視覺畫面渲染上,就是根據數學原理在一個二維屏幕上呈現三維畫面的技術。而光追技術就是依據這個原理,通過程序數學模擬光線在環境中會出現的反射、折射和陰影效應等,再逆向將畫面呈現在屏幕上。光追技術主要應用在電影大片後期製作時的畫面渲染當中,尤其是科幻、神話類的影片,很多的場景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而是通過電腦技術製作出來的。應用到遊戲還是從NVIDIA推出第一代RTX系列遊戲顯卡開始的。
  • AMD 7nm Navi顯卡技術解析:雪中送炭的RDNA全新架構
    好在隨著7nm Navi架構的問世,AMD顯卡最煎熬的日子總算過去了,往大了說AMD的Radeon GPU現在是全平臺覆蓋,除了PC、Mac、主機之外還擴展到了雲遊戲及行動裝置上,谷歌、三星分別在今年初、今年中跟AMD達成了戰略合作,而微軟、索尼新一代主機也會用上Navi架構的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