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被訛!83.2%受訪者表示遇到老人摔倒會去扶

2021-01-11 央視網
不怕被訛!83.2%受訪者表示遇到老人摔倒會去扶

原標題:

視覺中國供圖

  前不久,最高法發文再談「彭宇案」,稱一審法院認定彭宇與老太太相撞並無不妥;時隔多年後,彭宇自己也承認當年確實和老太太發生過衝撞。但是10年來,「彭宇案」成了「不扶者」的「擋箭牌」,路人對遇險者坐視不管、老人撒潑訛人的新聞不斷在各地上演,「扶不扶」成為困擾人們的難題。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7.4%的受訪者平時會關注「扶老人」一類的新聞,55.1%的受訪者認為一些新聞給人們留下了關於老年人的負面的刻板印象,63.4%的受訪者期待司法審判更加公開透明,爭取當下、早到的正義。

  受訪者中,00後佔1.2%,90後佔23.2%,80後佔52.1%,70後佔17.1%,60後佔5.3%,50後佔1.0%。

83.2%受訪者表示遇到老人摔倒會去扶

  杭州某出版公司員工劉方(化名)平時很關注「扶老人」一類的新聞,「雖然實際生活中自己沒遇到過,但這類報導很常見」。

  「這個話題被炒得太多了。」成都某高校大三女生許霞(化名)表示,現在反而更關注比較正面的新聞。「比如,老人給為自己讓座的年輕人拍照,最後製成了相冊表示感謝」。

  調查顯示,77.4%的受訪者平時會關注「扶老人」一類的新聞,其中21.6%的受訪者非常關注。

  66歲的劉保國(化名)表示,自己也會關注這類新聞,「但身邊這類『不講理』老人少之又少」。如果是老人不對,應該指責;如果真的是年輕人撞到老人,那必須負責,不能推卸責任。

  如果遇到老人摔倒,劉方直言不敢去扶。「害怕萬一被老人或其子女訛詐。而且有些病症也確實不能瞎扶,可能好心辦了壞事兒,我會直接撥打120」。

  24歲的山東某高校畢業生王明亮表示,若自己碰上這種情況,一定會去扶,「會觀察周圍的情況和老人的狀態。確實需要幫助的話,不幫助良心上過不去」。

  對於「路上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這一問題,83.2%的受訪者表示會去扶,其中18.6%的受訪者肯定會扶,沒有任何猶豫,37.5%的受訪者稱會扶,同時會找相關證人或拍照作證,保障自我權益,27.1%的受訪者表示緊急就扶,不緊急就不扶。僅14.4%的受訪者直言不扶,但會採取其他措施(如撥打120),2.3%的受訪者則稱完全不會管。

55.1%受訪者認為一些新聞給人們留下了刻板印象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楊立雄認為,「老人摔倒不敢扶」確實是全民都在討論的問題,「在媒體的影響、網際網路的擴散下,年輕人害怕『碰瓷』的,或者害怕碰上其他各種各樣的糾紛,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劉方認為,出現這類現象與人們之間的信任缺失有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成為主流,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袖手旁觀的人越來越多」。

  「每個年代都有品德有問題、素質較低的一部分人,只不過在網際網路環境下,這樣的事件被放大很多倍,也更容易進入人們的視野,被廣泛地討論。」許霞說,「輿論將老人群體汙名化,留下了負面的『刻板印象』,一些人談到老人就想起這種壞形象」。

  楊立雄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在老年人的保障體系不完善。「一些老人摔倒以後,醫療費用花費大,對老年人自己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人們為什麼會顧慮「扶還是不扶」?調查顯示,61.4%的受訪者直言是現代社會道德滑坡的表現;55.1%的受訪者認為一些新聞給人們留下了關於老年人的負面刻板印象;47.4%的受訪者認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影響;27.1%的受訪者認為是社會輿論的影響。

63.4%受訪者期待司法審判更加公開透明,爭取當下、早到的正義

  「彭宇案」雖然已經過去10年,影響卻仍然存在,甚至不斷擴大。人們已不再關注具體案件中的誰對誰錯,而將「老人被扶反訛人」的印象印入腦海。

  要改善這一狀況,63.4%的受訪者期待司法審判更加公開透明,爭取當下、早到的正義;52.1%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加強社會道德建設,重塑助人為樂的風尚;50.2%的受訪者認為應嚴厲打擊「碰瓷」、「訛詐」等行為;44.6%的受訪者建議多拍攝公益廣告,宣傳文明出行;38.0%的受訪者認為媒體應注意宣傳引導。

  「最重要的是監控的普及和利用,以及車載監控的普及。」劉方說,現在很多事件難辨真假,就是沒有確鑿的證據,口說無憑。「其次,是執法必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賠多少、罰多少,都要平等」。

  楊立雄認為,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了,但是福利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應該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為主,同時讓商業保險起到補充作用。現在兩個方面都做得不夠好,「尤其是商業保險,是缺席的」。

  他表示,扶人者留證據保護自己是表面上的解決方法。要深層次解決問題,重點還是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有了這些,車碰車、車碰人、人碰車發生的各種糾紛,該怎麼解決怎麼解決,不需要先運用法律手段,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社會保障更能促進我們的道德、社會信任的建立」。他認為,這樣的制度,才能夠讓老人不必擔憂自己的醫藥費,年輕人不必害怕可能被「訛」而不敢扶。

相關焦點

  • 海南女子扶老人成被告,家屬稱墊付醫藥費就是肇事證明,法院判了
    這些年來關於扶不扶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是我們大家關注的一個熱點,有很多好心人都認為,當遇到老人摔倒在地上的情況時,應該將老人扶起來。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不該扶,怕被老人或者是老人的家屬訛上,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次數也不在少數了。
  • 【暖新聞·江西2020】路遇老人摔倒,他們扶了...
    路遇老人摔倒你扶不扶?11月4日在永新縣街頭就上演了暖心一幕當天上午9時許,永新縣民政局工作人員賀穎陪同江西省慈善總會和吉安市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前去走訪貧困學生,在返回縣城途中,看到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中間有位老人摔倒在地,情況十分危險。
  • 8旬老人將300萬房產送水果攤主:世間最大的善,是好人有好報
    老人的「反常」行為引起社會熱議,一下子衝上熱搜,受到全國網友的關注。當網友們了解事情原委後,紛紛表示理解。事情是怎麼一回事呢?C說:我天天上街扶老太太。A、B說:兄弟,還是你最有錢。在街上碰到老人倒地,你扶不扶?如下圖所示,老人騎車不穩摔倒,一旁經過的女子停好電動車將老人扶起來。老人起來後,卻拉著她不讓她走。
  • 「電車難題」讓扶不扶起老人,變得難以抉擇,該扶不扶法律說了算
    按常理推斷,多少人會選擇去拉杆,救助五個多數的人,而選擇讓少數一個人處於危險之中。問題在於,如果是你去拉了拉杆,就會有一個人因你拉杆而失去生命,拉杆的人也就成社會了不道德的人。如果你選擇了作為旁觀者,不去有所作為,那麼,就會成為一個更加不道德的人,因為有五個人,會因為你的不道德而失去生命。
  • 坐輪椅老人不慎一頭扎進荷花池,危急時刻海大學生出手了
    這緊急的一幕被正在荷花池邊背書的郭宏璟目睹,他當即丟掉手中的書籍,穿過慌張的人群,縱身躍入池中向馬世權遊去。  郭宏璟回憶,接近老人後,他首先安撫了老人的情緒,隨後在縱橫交錯的荷花根莖裡快速摸索著,將固定老人的輪椅安全帶解開。因池水已經沒過了他的胸脯,再加上池中淤泥堆積、寸步難行,他只能一把將老人架到肩膀上,以託舉的姿勢將老人送到岸邊。
  • 基於三軸加速度傳感器的老人摔倒檢測
    摘要:老人因意外摔倒不能及時救助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發生意外時若能及時通知救援人員,可大大降低摔倒後的危險程度。三軸加速度傳感器能夠採集分析人體摔倒時三個方向的加速度變化特徵,以判斷老人是否摔倒。
  • 老人從青島火車站打車去西海岸,路上因行李起爭執,摔倒致骨折
    老人想要去打工的工地,  就從青島火車站附近打了一輛計程車。>  3月2日  民警又帶牛先生父親去做了傷情鑑定  3月2日下午  牛先生父親開始到青島市立醫院東院住院  根據牛先生提供的住院記錄,  診斷結果為胸椎骨折。
  • 感應燈 解難題 老人夜起更安全
    本報記者 劉菲 通訊員 張嘉順 為提高殘疾人家庭的生活質量,有效保障老人夜間活動安全,近期,濟陽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暖心港灣項目組開展了針對五個落地社區殘障家庭和獨居空巢等困難老人家庭的「助殘扶弱 點亮家園」活動。
  • 「高顏值女性會影響男性決策?」「天氣影響購買?」浙大這位女教授...
    「高顏值女性會影響男性決策?」「天氣影響決策?」「遇到摔倒老人是扶,還是不扶?」「Apple Pay 和微信收費怎麼看?」人們可能對一系列幫助老人反被訛的事件仍記憶猶幸,那麼,當你果真遇到老人摔倒時,你到底會選擇扶還是不扶?什麼樣的人會選擇施與援手,又是什麼樣的人會選擇不聞不問?是什麼因素影響我們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 衝進火海勇救老人 男子摔倒至今昏迷
    中安在線訊 據阜陽新聞網報導,8月2日晚11時許,潁上縣王崗鎮姚莊村左園自然村一農戶家中起火,屋內一名七旬老人被困,火勢越來越大,老人院門卻緊鎖著。  情況危急,潁上縣十八里舖鎮村民曹新振翻牆進入施救。但最終,老人獲救了,曹新振卻倒下了,至今仍處於昏迷狀態,尚未脫離危險期。
  • 清水河縣:「孝扶共助」讓老人安享晚年
    為幫助貧困老人穩定脫貧,促進子女對父母盡贍養義務,清水河縣從2018年開始對60周歲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採取子女贍養與政府補貼獎勵的方式開展「孝扶共助」。建立扶貧基金。由各鄉鎮建立「孝扶共助」扶貧基金,資金實行專戶管理。籌資方式採取扶貧資產收益、幫扶企業及單位捐助、社會人士捐資等方式解決。基金每年一籌,本年度結餘部分,滾動投入下一年的基金中,作為下一年度籌集基金。
  • 82.2%受訪者自感節約糧食意識強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2%受訪者覺得自己節約糧食意識強,00後認為自己節約意識強的比例更高(84.1%)。96.2%的受訪者確認生活水平提高和勤儉節約不矛盾。受訪者中,00後佔4.4%,90後佔38.0%,80後佔43.8%,70後佔10.3%,60後佔2.9%,其他佔0.6%。
  • 老人在醫院摔倒受傷 法院判定責任四六分
    年近七旬的老人陪女兒到醫院就診,卻不慎自己摔倒受傷,醫院該不該承擔賠償責任呢?近日,江西省南昌市青雲譜區人民法院審理了該起因違反安全保障義務引發的侵權案件。  謝某系68歲高齡的老人,2019年6月8日早上,陪同女兒到某醫院看門診。
  • 2020年春節 94.1%受訪者表示永生難忘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看影視劇和刷視頻是人們春節期間最普遍的活動。2020年春節假期裡,71.3%的受訪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52.9%的受訪者享受到了陪伴家人的快樂,45.4%的受訪者感受到了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社會氛圍。94.1%的受訪者表示這個春節令自己永生難忘。
  • 58歲董文華商演,舞臺簡陋還在臺上摔倒!被扶起後繼續演唱好拼命
    但她走向舞臺中央的時候,卻出了點小意外,不小心摔倒了。隨後,工作人員立即就上前扶了起來,董文華看起來摔得不輕。起身後,她努力像什麼事兒也沒發生一樣,鎮定自若。結合發視頻者的配文,可能是舞臺簡陋,沒有搭建好使得董文華不小心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