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美國未來或同時向中俄開戰 死亡人數遠超二戰

2020-11-30 裝備知識

美國空軍官曾表示,美國與中俄交戰損失堪比二戰,俄羅斯軍事專家則認為,美國的戰爭損失將遠甚於二戰。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13日報導,針對此前美國空軍官員所稱的「美國與中俄開戰損失將堪比二戰」,俄羅斯國防部公共委員會成員、軍事專家科羅特琴科評論稱,中俄兩國與美國勢均力敵,因此如果開戰美方的死亡人數顯然將超過二戰。

美國《防務新聞》此前援引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的報告稱,美國將與勢均力敵的強國進行未來戰爭,這場戰爭可能給美國造成的巨大傷亡,堪比二戰。按照布朗的說法,他指的是俄羅斯和中國。

科羅特琴科指出,美國與中俄交戰的後果將取決於美方究竟準備向其中哪個國家發動戰爭,然而按照布朗此前發布的報告,美國未來或將同時對中俄兩國開戰。對此,科羅特琴科評論稱:「中俄兩國與美國勢均力敵,那麼美方(在這場戰爭中)的損失顯然將會超過二戰期間的死亡人數。」

科羅特琴科強調,顯而易見的是,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不願意主動向美國開戰。不過,布朗推演的前提是中俄向美國發動戰爭,而後美方再對戰爭損失進行評估。為此,科羅特琴科評論道:「這完全就是美方自己做出的推演。」

相關焦點

  • 俄專家:美未來或同時與中俄開戰 死亡人數將超二戰
    俄專家:中俄兩國與美國勢均力敵,如若開戰美方的死亡人數將超過二戰[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3日報導稱,針對此前美國空軍官員所稱的「美國與中俄開戰損失將堪比二戰」,俄羅斯國防部公共委員會成員、軍事專家伊戈爾
  • 俄專家:美國未來或同時與中俄開戰,熱議:除非川普腦子進水了
    按照目前美國的舉動來看,在南部海域進行挑釁,在俄羅斯附近海域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聯合多國連番對俄羅斯挑釁,包括挑撥拉達克地區的局勢,這種種行為都意味著美國已經將中俄當成眼中釘肉中刺,為此,不少人擔心三國未來該如何發展?會不會走向不可挽回的局面?
  • 美國打贏很多戰爭,但絕不能與中國開戰!美上將沒忍住說出大實話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新聞記者對美國陸軍上將馬克·米利進行了一次訪談,在訪談中,馬克·米利圍繞中美俄三國之間的複雜關係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表示到,美國與中俄關係仍將是困難和複雜的,但美國絕對不會和中俄開戰。
  • 中俄兩國大使通過《中俄銳評》共同發表文章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
    各位尊敬的中俄頭條用戶,《頭條速覽》是一個資訊聚合類欄目。在這一欄目中,您將快速了解過去24小時發生在中俄之間的要聞大事、趣聞軼事。《頭條速覽》將在每個工作日的傍晚與您不見不散。
  • 美軍不敢對中俄開戰不是因為實力,張召忠這樣說亮了
    二戰後,各參戰國經濟嚴重受損,復甦經濟,穩定發展迫不及待,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世界各國人民渴望和平之心與日俱增,進入21世紀以來,和平與發展更是成為時代主題,然而,再和平的年代都會有不和諧音符在浮動。美國一直以世界霸主自居,我們來細數一下美國二戰後挑起的戰爭,有韓戰、越南戰爭、巴拿馬戰爭、索馬利亞戰爭、黎巴嫩戰爭、入侵古巴、格瑞那達戰爭、剛果戰爭、多米尼加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等30多場,從這些戰爭中,我們不難發現美國開戰的都是一些小國。
  • 當美國無法撼動中俄肩並肩 須警惕中美俄大三角轉向美印VS中俄大四...
    2、 向西方靠攏的同時,有說法稱,印度似乎正在把「老朋友」莫斯科變成敵人。 3、 印度向西方靠攏、印俄關係出現趨冷苗頭的同時,中俄關係今年堪稱是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年底,中俄領導人打了一個關鍵電話,這是兩位老朋友今年第五次通電話。正如「牛彈琴」所言,如此頻密的電話外交,非常非常罕見,既反映了今年世界的特殊形勢,更凸顯了中俄關係的深度和特殊。
  • 為何一戰被許多人評為最慘烈的戰爭,而不是傷亡人數更多的二戰
    這裡大家可能納悶,要論戰爭死亡人數,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比第一次世界大戰要多得多。要論對戰雙方的技術裝備和戰爭烈度,第二次世界大戰,乃至於兩伊戰爭,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要強的多。但是為何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許多人眼中最為慘烈的戰爭呢? 其實這裡主要有三個原因。
  • 中國日報網評:中俄在國際舞臺上演協作華章
    中俄兩國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秉持「上海精神」,擴大和深化地區抗疫、反恐等多領域合作,通過加強各成員國合作促進上合組織不斷完善與發展。令人難忘的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中俄始終相互堅定支持。今年7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反華演講,還向俄羅斯發出呼籲,希望俄羅斯加入到所謂「新的民主聯盟」來對抗中國。對此俄方表示,中國是盟友、夥伴,是與俄發展特殊夥伴關係的國家。
  • 美國這是怎麼了?掏空家底再造10艘航母,俄專家:彷如二戰前德國
    說起世界上航母最多的國家,那就是美國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上頭號軍事強國,如今美國更是以其11艘核動力航母,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這些航母也成為了美國海軍在全球範圍內作戰的重要武器。
  • 疫情現狀:死亡率遠低於SARS 但死亡人數已超SARS
    驅動中國2020年2月10日消息 截止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全國已經確診人數超過四萬人
  • 美國醫學會雜誌:美因新冠疫情死亡人數遠超官方數據
    美國當前累計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經超過21.5萬,是世界上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最多的國家。而在10月12日,美國媒體《今日美國》援引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導,2020年3月至7月期間,美國因新冠疫情持續暴發而死亡的實際人數比官方統計的要多出7.5萬。
  • 俄最新雷達即將出口,專克東風17同類飛彈,專家:小心被美國拿到
    相關軍事專家表示,該款雷達的出口必須要多加謹慎,不能讓美國率先拿到該款裝備。在這波浪潮裡中俄走在了美國前面,中國的東風17已經裝備軍隊服役,而俄羅斯也製造了先鋒、匕首飛彈。但美國的高超音速飛彈還躺在實驗室中,按照軍方給出的計劃表,美國的高超音速武器最快將於2022年服役。除此之外,一些小國也在積極推進本國的高超音速武器計劃,其中比較有潛力的日本、歐洲、土耳其等未來都有可能裝備高超音速飛彈。這也意味著,克制這些高超音速飛彈的雷達需求也將同步增加。
  • 俄科學家被指「對華洩密」 中國專家:有人別有用心
    原標題:俄科學家「叛國罪」扯上中國 西方媒體炒「舊案」莫斯科市法院近日披露稱,俄羅斯航空動力學專家弗拉基米爾·拉佩金以叛國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更有西方媒體藉此炒作稱,不止一名俄科學家因向中國提供機密技術而獲刑。拉佩金的同事表示,俄中之間的技術交流不是通過間諜方式獲得的,而是兩國官方密切合作的成果。有中國專家25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提醒,不能掉進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中俄之間製造裂痕的圈套中。據俄塔社23日報導,莫斯科市法院發言人當天說,「這一判決是9月6日做出的。
  • 原標題: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羅戈津在哈爾濱舉行的第二屆中俄博覽會上發表了相關聲明。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10月12日報導,羅戈津說:「在航天領域首先有兩個項目,我們希望在梅德韋傑夫12月的訪華之行前籌備完協議。這指的是有關對華提供俄火箭發動機的協議,以及中國向俄提供微電子產品,這對我們製造太空飛行器來說也是必要的。」
  • 美國拉響疫情警報,死亡人數將超30萬!中國鄭重承諾:願提供幫助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美國累計新冠肺炎最新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145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了28萬例。隨著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不斷飆升,美國疫情已全面告急。死亡人數將超30萬,美國抗疫難度「史無前例」12月2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向民眾發出警告,根據美國目前新冠疫情的蔓延情況來看,到明年2月份,美國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可能會超過40萬。
  • 確診人數為美國十分之一!白宮派人赴非洲解真相,目睹現場後沉默
    非洲地區人口數量遠超美國,且當地衛生環境不如美國,但是非洲確診人數卻為美國的十分之一,這一點確實令人感到吃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曾派遣專家前往非洲尋找真相,這些專家在目睹非洲國家的情況之後沉默了。
  • 美國暢銷小說幻想中美大戰 美國竟成了受害者
    這本由軍事專家虛構出來的「未來中美俄大戰」故事一經出版立刻風靡美國,不少美軍高級將領和政策制定者都公開推薦表示認可。那麼,這究竟是本怎樣的暢銷「神作」,該如何認識該書大賣的深層原因,該怎樣看待軍事專家虛構的未來戰爭,帶著這些問題和思考,請看本期我們為您推出的分析專稿。號外!
  • 美國或將市場讓給俄,中國買家停購美國石油天然氣後,事情有新進展
    俄羅斯衛星通訊5月21日報導,俄氣能源開採部副經理安德烈耶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俄將於8月開始為通往中國的「西伯利亞力量」 管線開採天然氣。而稍早前,俄氣發布消息稱,計劃與9月1日開始向「西伯利亞力量」管線輸氣。
  • 美國高層稱:中美不會開戰,「這是一場絕不能打的戰爭」
    據外媒的報導得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四星上將馬克·米利在採訪中表示,中美關係是複雜的,但是中美兩國之間並不會爆發戰爭,部分美國人對中俄兩國顯得過度緊張了,有一些人還天真的認為即使美國與中俄這樣的世界大國爆發正面衝突,美國依舊有能力控制這場衝突,不至於讓戰爭演變成核戰爭,對此美國高層表示大國開戰是
  • 中俄天然氣大單背後的秘密:誰在讓步仍是謎
    同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下稱「俄氣」)總裁阿萊克斯·米勒共同籤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下稱「《購銷合同》」)。  據《購銷合同》,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時長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