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農||多年專注於作物栽培和植保技術研究。本文原創,剽竊必究!
說到病害,就不得不提草莓炭疽病和根腐病,總有一些人傻傻分不清,給弄混淆。一旦搞不清,得嘞,肯定用錯農藥,等到出了問題(病害沒有控制住),悔之晚矣!
一個30歲的小夥子,把草莓炭疽病當做根腐病去治療,用了大量的甲霜靈噁黴靈,其結果就是:一場暴雨後育的4畝草莓苗全部死翹翹。
科學的事情可由不得你想當然。
書歸正傳,今天就著重講解一下草莓炭疽病和根腐病的區別,用於正確指導用藥!
其實,莓農的難處,不是如何防治這兩個病害,而是如何區分這兩個病害,它們的發病症狀、部位都比較類似。如果不把根部剖開,仔細辨別,一般人真還識別不清呢。
草莓炭疽病詳解
炭疽病病原菌,對草莓的匍匐莖、葉柄、葉片等部位,那是相當感興趣,感病後,會在上面會有明顯的病斑,病斑顏色為黑色,形狀為圓形或者近圓形。
適宜發病溫度是28℃,隨著雨水傳播病菌,常在大雨過後出現炭疽病爆發高峰。
尤其8月份,可是高發期!
根部受到病菌侵染時,是從外向內侵染,橫切圖片可以明顯觀察到:外圈部出現發褐或者紅褐色情況,但是根系中心沒有發病。除此之外,根部新根和毛細根未出現感病,仍然是白色。
草莓根腐病詳解
草莓根腐病為低溫高溼型病害,地溫在20℃以下時,病菌從根部侵入,地溫在10℃以下且遇到頻繁降雨時,發病趨勢最為嚴重。草莓根腐病通常情況下分為兩種,急性萎凋型和慢性萎縮型。
發生在移栽定植後的多為慢性萎縮型。
慢性萎縮型主要表現在葉片和根部。下部老葉葉片邊緣出現紫褐色或者紫色,並且逐漸向新葉擴展。根部新根和毛細根呈腐爛狀,主根從裡向外發病,逐漸壞死。(這也是一個和炭疽病完全相反的識別特徵)
初期發病,僅在老葉葉片邊緣出現紫色或者紫褐色。新葉尚未有明顯的病斑情況。
發病中期,往上部葉片蔓延,病斑擴大連成片。新葉葉片上開始出現明顯的規則病斑。主要集中在葉片邊緣。
發病後期的話整株枯萎死亡。
根腐病根部是從內往外開始腐爛,維管束徹底被破壞,中間感病嚴重,外圈沒有太大問題。(這一點和草莓炭疽病完全相反)
更直觀的判斷方法,就是簡單粗暴了一些
草莓炭疽病和根腐病還有一個更直觀的區別,就是通過拔除病株的難易程度。
炭疽病病株難以整株拔出,常會在根基部斷裂,而根腐病易整株拔出。見下面兩張圖片。
總而言之,要想真正識別這兩種病害,還是要觀察根部特徵。
「農巴士」給各位做個總結:炭疽病根部由外向內侵染,中心部位無病症,且毛細根不發生病變;根腐病根部由內向外部侵染,中心部位發黑髮褐,外圈無病症,毛細根發黑腐爛。
草莓炭疽病和根腐病的防治辦法
這兩種病害的防治方法,是建立在已經完全識別清楚、區分它們的基礎上。
草莓炭疽病的防治辦法
如果是苗子帶病,治療難度是相當大的,即使控制得一時,卻很難控制一世,只要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會迫不及待得發病,並且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如果是這種情況,我真心建議放棄治療,因為投入的成本太大了,且完全治癒的概率太低,相當不划算!
如果是後期感染炭疽病,我建議採用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靈+咪鮮胺、肟菌酯.戊唑醇等3套殺菌劑方案輪換用藥,預防一次,治療一次,間隔7天,延緩抗性產生。
其實,真的遇到連陰雨驟晴天氣,這種辦法也不敢說是100%有效,可能依然會發病。
草莓根腐病的防治辦法
草莓根腐病治療難度不大。確診後,3%甲霜靈.噁黴靈300——500倍灌根,用藥量再大一些也沒有問題,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加入魚蛋白海藻液和有機碳三合一的產品,連續整個三四次,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整體上來講,對於草莓常發性病害,還是要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切不可等到病害大發生了再去用藥,很容易造成病急亂投醫,結果往往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