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玉巖,大樹古村。
一個藏於深山、鮮為世人所知的偏遠山村,建在被譽為全國最大的南方紅豆杉下而得名。小小的村莊,坐擁三棵樹齡在1000年以上的南方紅豆杉,靠的可不是機緣巧合,而是歷代大樹村村民的愛樹護樹傳統。
從全村護樹到拒絕古樹換路,再到未來的南方紅豆杉公園,大樹村的人樹情緣仍在續寫。
31米高的紅豆杉王
已經生長1200多年
清晨,陽光越過對面的山脊線投射過來,照亮了大樹村中央高聳的兩棵千年古樹。
此時,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大樹村早已醒來。在村莊的遊步道上,松陽縣林業局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站的吳偉建端著相機,對著古樹「咔咔咔」一陣連拍,記錄老樹新添的每一抹新綠。
「南方紅豆杉屬於常綠喬木,是我國特有樹種,雌雄異株,果實球形堅果,假種皮紅色,入秋後,鮮紅的果實在綠葉的襯託下,猶如紅瑪瑙鑲嵌在綠絨衣上,顯得分外美麗、奪目。 」據吳偉建介紹,大樹村中的一棵南方紅豆杉樹齡超過1200年,樹高30米,胸圍8.91米,平均冠幅21米,樹幹要六個成年人手牽手才能環抱一圈,巨大的樹冠投下的樹蔭足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另一棵南方紅豆杉,樹齡也在1000年以上。
古樹和大樹村有很深的淵源。據該村族譜記載,北宋年間大批王族、官員、士民湧向江南歸隱山水,洪姓括蒼太守後裔一路走來,相中了此處的大樹繁多的風水寶地,見此地大樹華蓋景色秀麗,又能遮蔽風雪,便擇林後安家。千百年來,子孫繁衍,遂形成村莊,便是現在的大樹村。
經歷代村民精心呵護,古樹立在村口,聽林濤,觀雪景,賞林花和鳥鳴,沐浴世間最純淨的陽光和雨露,雖經千年風霜雨雪,依然枝繁葉茂,樹幹筆直,每到秋日,碩果纍纍,紅果綠葉,分外妖嬈。
由於古樹高齡,主幹芯材已腐朽,形成了空洞和部分樹幹缺口,其樹幹基部空洞2米有餘,能放下一張八仙桌,同時能供8人圍坐休憩賞景,成為該古樹獨一無二的特徵。
村裡還流傳著不少與古樹相關的故事。據說有一年,村裡有戶人家的一頭黃牛從牛欄逃出失蹤,當時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失牛的村民心急如焚。農耕時代,一頭牛可是一家農戶的一半家產,村幹部得知情況後,發動村民四處尋找,卻始終不見牛的蹤影。正當人們一籌莫展之際,有村民卻意外發現丟失的牛躲在大樹洞中安然休息。想不到這棵古樹無意庇護了村民的「貴重家產」,從此,當地人對它有了更深的情感。
1935年,粟裕、劉英率領紅軍挺進師到大樹後村,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據地,以這棵古樹為中心,開展紅色革命。時至今日,大樹村社廟斑駁的牆面上,仍依稀可見「歡迎白軍士兵拖槍過來當紅軍」「反對國民黨出賣中國」等慷慨激昂的標語。
全村出動修築護樹坎
古樹與古村相互守望
古樹也是大樹村民心中的「家鄉樹」,特別是外出的遊子,回到老家抬頭看見高大的南方紅豆杉,就像見到了親人。
千百年來,古樹守望著村莊,仿佛回應著淳樸村民對古樹的世代情誼。村民對古樹更有著一種敬畏之情,逢年過節時,總不忘去探望它。
「從我懂事起,每年春節前,父母都會提著貢品,在樹幹貼上『拜古樹為母,保孩兒安康』之類的小對聯,口中還念念有詞,希望古樹能保佑我平安成長。」
今年17歲的周小羽與姐姐從出生起便被父母抱到南方紅豆杉下「認親」,直到現在,每逢端午、春節,他和姐姐都會帶著果品到古樹下祭拜。「『認親』『保佑』只是說辭,關鍵是通過這種儀式感,讓我們從小就對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愛護樹木的觀念,就是從那時起生根發芽的。」周小羽說。
62歲的洪紹亮,在村裡當了12年護林員,除了負責日常森林防火和公益林保護外,每天巡查村裡的南方紅豆杉也是他的重要工作。他告訴記者,村中央原有三棵千年古樹,因為全是母株,加上間隔距離相似,被大家稱為「南方紅豆杉三姐妹」。
2013年夏天,受颱風影響,大樹村連降大雨。由於雨水長時間衝刷地基,其中一棵南方紅豆杉轟然倒地。消息傳來,全村人都湧到了倒伏的古樹旁,許多人泣不成聲。
「因為樹生長在斜坡上,加上樹大招風,若不採取加固措施,其餘兩棵古樹也有倒下的風險。」據洪紹亮回憶,為了保護古樹,村民們扛來許多大石塊,在大樹周圍壘砌了兩堵6米多高的石坎,以古樹為中心,從村頭至村尾自下而上修建了一條石階,並在倒掉的古樹原位重新種上了一株3米多高的小紅豆杉作為紀念。
「石坎的石縫之間沒有用水泥澆築,而是採用幹砌的方法確保樹根的透氣性,樹的周圍附土,上面鋪上鵝卵石,透氣透水又便於行走。」洪紹亮說,即使如此,年齡最長的那棵南方紅豆杉還是出現了衰敗現象。
2015年,習慣每天起床就推開窗戶看看古樹的洪紹亮發現,最大的那棵南方紅豆杉樹葉已顯枯黃,急得馬上向林業部門報告。得知情況後,松陽林業部門立即建立檔案,研究救治方案,並請來省林科院專家進行會診。
打藥、防蛀、防腐……在林科院專家的指導下,洪紹亮掌握了古樹護理方法和標準流程,按時為古樹治療。今年,這棵南方紅豆杉重新冒出了嫩葉,煥發出新生機。
寧走一個半小時
拒絕賣樹修大路
南方紅豆杉被稱為「鎮村之寶」,一代又一代村民謹遵村規民約,默默守護古樹。大樹村村委會主任周金漢說,在當地人心中,千年古樹不僅是一道風景線,更是精神的圖騰。
撫摸著重煥生機的古樹,周金漢滿心歡喜地說:「幸好它活過來了,不枉大家當初拒絕用它換路。」
見記者一頭霧水,周金漢微笑著打開了話匣子,給記者講起了一段往事。上世紀90年代初,大樹村還是一個交通閉塞的小山村,村民一直過著肩挑馬馱的日子,全村僅有的一條通往外界的盤山小路,村民出入村莊只能靠步行,走到玉巖鎮就得花費1.5個小時。
1993年,一個日本人來到村裡,提出願意出錢修建通村道路,條件是將村中古樹作為交換,並在村口的古樹上鑽了兩個拇指大的孔,以確定其是否為空心樹。這事被村民得知後,大家堅決反對,斷然拒絕。
「古樹是祖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不能在我們這一代給毀了。我向大家保證,一定會想辦法把路修通。」面對全村村民儘快修通道路的共同心願,老村長洪關金作出了承諾。
此後,大樹村歷時五六年修了三次路,因為資金不足,路基被分為四次修築,澆築水泥也被分成兩次。1998年前後,通往玉巖鎮的神大公路開通,2008年,大樹村終於修通了水泥公路。為了保護古樹,大樹村民將圓公路夢的時間推遲了10多年。
如今,在松陽縣的古樹保護規劃裡,大樹村將建起一座南方紅豆杉古樹公園,為此,古樹周圍的4幢農房需要拆除。
這一次,大樹村民要為大樹「挪窩」。
「人護樹,樹佑人。」這裡流傳著自古以來村民們「自覺愛護古樹」的良好習俗,使這兩棵飽經1000多年風雨洗禮的南方紅豆杉生機勃發,如今仍然枝繁葉茂,樹冠遮天蔽日,成了村民們談古論今、休閒納涼的好去處。
一陣山風吹來,古老的南方紅豆杉樹葉婆娑,沙沙作響,各種鳥兒也在樹枝間跳躍唱歌。周金漢坐在古樹下,望著眼前的古樹,充滿期待地說:「等紅豆杉主題公園建好了,遊客們到村裡來,村裡的香菇、茶葉、高山蔬菜、香榧和竹筍等農產品也將拓寬銷路。」
古樹發出新芽,古老的大樹村也將迎來嶄新的發展。
古樹名片
中文名:南方紅豆杉
學名: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位置:松陽縣玉巖鎮大樹村石背頭
樹齡:約1200年
保護級別:一級
樹高:30米
胸(地)圍:4.4米
冠幅:平均12米;東西10米;南北14米
生長勢:一般
保護狀況:已圍欄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張李楊 通訊員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