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深山研究紅豆杉26年,讓抗腫瘤原料藥斷崖式降價

2021-01-07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八旬老人餘能健正在修剪南方紅豆杉的枝葉。

  人物篇

福建省明溪縣山腳下一處不起眼的老院子裡,茂盛地生長著許多品種罕見的紅豆杉。住在這裡的八旬老人餘能健,花了26年時間研究培育這些「植物大熊貓」。

他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編成小冊子,免費發給農戶。大片人工培育的南方紅豆杉林引來藥企投資辦廠,這讓以南方紅豆杉為原料的抗腫瘤藥紫杉醇斷崖式降價;也讓明溪這個人口約12萬的小縣城發展出價值數億元的大產業。

餘能健老人在那處老院子裡已經住了30多年。與此同時,不少農戶因種植南方紅豆杉成為千萬富翁,蓋起新居。在餘能健看來,這才是「最大的價值」。

種植培育「植物大熊貓」

農戶成了千萬富翁

前一秒還說說笑笑的餘能健,目光掃到林地,瞬間變「黑臉」:「這個枝這樣剪可不行。」

不顧身邊人的勸阻,頭髮花白的餘能健隨手抄起工具,一步跨上半米高的臺階,走到一棵小樹旁,重新修剪起枝條。

「留的枝條太多會互相搶奪養分,樹就長不高。」餘能健一邊剪,一邊解釋。今年83歲的他,已與南方紅豆杉打交道26年。

26年前,南方紅豆杉是瀕危植物,僅零星分布於我國南部省份的天然林中,全世界幾乎沒有人能實現紅豆杉的人工繁育。我國將其稱作「植物大熊貓」,對其依法保護,禁止採伐。

但另一方面,南方紅豆杉「渾身是寶」。從樹皮、根皮、枝葉中提取的天然抗癌物質紫杉醇,在臨床上廣泛用於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症的治療。此外,紅豆杉木質堅硬,不易腐爛蛀蟲,是木雕和高檔家具的優質原料。紅豆杉樹幹通直,種子成熟時枝頭掛滿「紅豆」,觀賞性強,是極好的綠化樹種。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是野生南方紅豆杉較為富集的產區之一。野生紅豆杉,通常依靠鳥類食用其種子後排出的糞便來繁殖,極不穩定。至於紅豆杉種子在鳥的體內經歷了什麼,則一直未能被人類破解。也因此,我國紅豆杉的天然資源日趨貧乏。

但如今,在位於明溪縣的福建南方製藥公司的紅豆杉種植基地裡,人工培育著500多畝南方紅豆杉,可以「像割韭菜一樣」一茬一茬地收穫;得益於此,樹身上提取出的抗癌成分紫杉醇,被用於製作成白蛋白紫杉醇注射液,也從進口一針一萬多元降價至國產1000元以內。許多種植南方紅豆杉的農戶,成為千萬富翁。

多位南方製藥工作人員和明溪縣「老林業」告訴南都記者,明溪縣如今能發展出數以億元計的紅豆杉產業,離不開餘能健這位「靈魂人物」。

紅豆杉種子為什麼難發芽?

多年探索破解國際難題

生於1937年的餘能健,在林業耕耘了一輩子。

1959年,餘能健從福建省林業學校畢業,隨即進入福建省林業勘察設計院工作。10年後,餘能健來到明溪,又從林業基層做起,直至成為明溪縣林業局局長。1983年底,明溪縣林業局升格為明溪縣林業委員會,餘能健出任林委主任。1994年,餘能健成為明溪縣政協副主席,直至1999年退休。

「瞄」上紅豆杉,是在餘能健任縣政協副主席期間。此前,他從書中得知,原來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1994年3月,餘能健退居二線,到縣政協工作。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樣繁忙,他便開始專心開拓另一片新天地:突破紅豆杉人工育苗技術。

剛開始研究紅豆杉時,餘能健把自家房子當成實驗室,買進一批小花盆,每一個裡面都埋著紅豆杉種子。據餘能健的女兒餘明回憶,一開始這些育苗容器只填滿了一間儲物室,後來,家裡客廳、陽臺、院子的角落也逐漸被「佔領」。

曾經作為明溪縣林業局副局長與餘能健搭班的王榮慶今年已91歲。不過,王榮慶仍清晰記得許多細節。「我到他家裡去,叫他不要給花澆水了,來喝茶。那時候不懂得老餘是在搞科學。」王榮慶笑說。

紅豆杉種子為什麼發芽這麼難?「搞科學」的餘能健琢磨,種子發芽無非受到這幾種因素影響:溫度、水分、含氧量,以及生理性休眠。而紅豆杉種子的胚芽「穿著」蠟質層、木栓層、石細胞層三層「外衣」,均堅硬緻密,不易透水透氣,使其包裹著的種胚長期處於缺水缺氧狀態,再加上種子本身帶有的抑制物難以降解,導致種子長時間休眠。

紅豆杉種子在鳥類等動物的消化道中被「蹂躪」,無意中打破了休眠。但這一過程難以批量複製。

餘能健反覆嘗試,終於摸索出「沙存變溫」的處理方法,即用沙子「洗」,使紅豆杉種子表皮腐爛,幫助其解除休眠。經過兩個冬天、一個夏天,埋著種子的沙堆上冒出一片綠茸茸,是紅豆杉種子發芽了。「那時候真是很高興,證明沙存變溫的方法是有效的。」

此後,餘能健與縣林業科技人員一道,對紅豆杉良種選育、培育壯苗、幼林撫育等進行了一系列科技攻關,在1998年終於獲得重大突破,破解了國際難題。當年即在福建省首次成功地人工培育南方紅豆杉樹苗2.5萬株,一年生苗木平均高達25釐米以上,一年便可上山造林。

明溪縣及時跟進,規劃發展了紅豆杉生物利用、山地珍貴用材林培育、景觀苗木及盆景開發三大產業集群,被國家林業局稱為「保護和利用瀕危植物的成功典範」。

61年重點研究三種植物

「做林業就是要有長期思想」

紅豆杉人工培育技術取得突破後的1999年,62歲的餘能健年滿退休。但他與紅豆杉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針對藥用、用材、盆景、綠化等不同的功能,對紅豆杉的培育有不同的方向。比如,藥用紅豆杉需要生長更多富含有效成分的枝葉,而用材紅豆杉需要時常修剪多餘枝葉,使樹幹長得粗壯。

在培育不同種類的紅豆杉時,「年」是最起碼的時間單位。「6年、8年才有成果,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自然生長規律無法改變。」餘能健解釋。

從1959年至今,餘能健在工作的61年裡,重點研究了三種植物:杉木、馬尾松、紅豆杉。每一種都跟蹤研究了十數年甚至二十多年。

「做林業就是要有長期思想。」餘能健反覆向南都記者強調「長期思想」四個字。

「長期思想」讓餘能健能夠靜心在明溪的山林裡默默耕耘。實際上,在研究紅豆杉之前,他已多次獲得殊榮。

上世紀90年代,餘能健成功將馬尾松人工栽培的成活率由85%提高到95%、長成速度提前兩年,並進行馬尾松優良無性系選育和造林試驗,通過扦插造林使馬尾松顯著地速生豐產。這些技術填補了當時國內外該領域空白。他也因此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獎勵,成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該項技術在福建省推廣面積達45萬畝,獲得了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深入研究紅豆杉時,餘能健已經退休。家人也曾勸他休息休息,享受晚年。「兒子在廈門的房子裝修得好好的,叫我去住,但我還是願意在明溪。我的事情還沒做完,而且明溪山清水秀、空氣又好,我真的喜歡大自然。」餘能健說。

經過26年的研究,藥用紅豆杉已經實現量產,引來了藥企南方製藥和紫杉園,生產抗腫瘤原料藥紫杉醇,為明溪當地帶來數以億元計的收入。明溪農戶培育的紅豆杉綠化苗,也已賣到全國各地。是什麼事情還沒做完?

餘能健說,自己還有兩個目標沒實現,一是紅豆杉用材林的培育,二是盆景還沒有形成產業鏈。他分析,自己能夠堅持「長期思想」的「秘訣」,就在於不斷給自己設立目標。

比如,經過35年至40年的生長,紅豆杉林一畝地可生產20立方米木材,按照市場價一立方米木材3萬元多元計算,一畝地可收入60多萬元,平均一畝地每年可收入18000多元。「這個收益很好,但很多人不去做,『短平快』的思想做不了。這得改變觀念,35年生的樹,過一年就剩34年,再過一年就剩33年,一年一年、兩代人接力,最終就能做出來。」餘能健說,「我還有差不多10年時間繼續奮鬥。」

「什麼都能隨便,紅豆杉不能隨便」

餘能健覺得,自己「就是閒不下來」。個頭近一米八,年過八旬,身體依然硬朗。直到現在,他依然保持著每隔一兩天就去實驗田裡察看的習慣。

為了擠出時間帶南都記者去紅豆杉林裡看一看,餘能健一路小跑去拿工具。身後跟他一起的工作人員不斷喊:「不著急,你不要跑。」

司機陳方友經常開著皮卡載餘能健去林地察看。山路顛簸難行,坡急溝深,車裡乘客「上躥下跳」,餘能健開玩笑說,陳方友「開的是坦克」。

「開坦克」的陳方友自2012年明溪縣紅豆杉產業研究所成立後一直跟著餘能健工作。該研究所由余能健任所長,先後申請到「南方紅豆杉綠化苗景觀的選育」「南方紅豆杉用材林良種選育」和「南方紅豆杉盆景輕級化」三個國家級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新項目,開展新一輪技術攻關。

為給用材林找到優質種源,餘能健帶著陳方友和工作人員跑遍了10個省份的25個「深山老林」。有時去山谷裡一個來回就要一整天,他們帶著饅頭、八寶粥在路上野餐。回到有人煙的地方,餘能健就吃一碗麵條。「他很少吃肉,也反對浪費,就要一碗白麵條。我說不行得炒兩個菜,跑了一天,沒油水肚子吃不飽的。」陳方友笑說。

對於使用的物品,餘能健恐怕也有一種「長期思想」。「他衣服都穿很久。」女兒餘明說,她給父親買的新衣服經常被堆在衣櫃裡「不見天日」。

老同事邱美榮和許次容也記得,老餘多年來一直騎著一輛老式鳳凰牌自行車,穿梭在明溪街頭,「我們都問他,這個自行車是垃圾堆裡撿來的嗎?」

「什麼都能隨便,紅豆杉不能隨便。」在陳方友的印象中,親自給工人示範種紅豆杉的時候,餘能健特別嚴肅,示範後他會一直在旁邊盯著,直到確認工人真的學懂了才放心走開。

有恆心、肯吃苦、愛鑽研,是餘明觀察習得的父親「真傳」。

受父親的影響,餘明也學了林業。8年前,她來到紅豆杉研究所,協助父親一起研究紅豆杉。研究所此前還給北京大學輸送過博士,現有餘能健、餘明、陳方友三個成員。父親年紀大了,把一些活動量大的工作交給她。

餘明介紹,研究所成立8年來,餘能健四處協調資金,爭取到的約100萬元全部投入到了研究當中。沒有先進的設備,他們就靠肉眼觀察,「一分錢當兩分錢用,長年累月下來才能出成果。」

「把成果用最易懂的方式

講給農民才最有價值」

「我父親做這些不是為了出論文或者掙錢,他覺得把這些成果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講給農民才最有價值。」餘明說。

2011年11月,餘能健把多年的研究成果寫成一本《南方紅豆杉栽培技術》,免費分發給種植戶。在這本小冊子的開篇,他寫道:「為南方紅豆杉產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現把十多年試驗結果編寫成冊,該技術實用性、可操作性強,可供廣大技術人員、農民學習和應用。」

除了《南方紅豆杉栽培技術》,餘能健將自己的成果還編寫成《杉木速生豐產實用技術》《花魔芋栽培技術》《雪蓮果栽培技術》和《牛蒡栽培技術》等科普教材,印發達1萬餘冊。

研究成果豐碩,餘能健也因此獲得不少榮譽。

2004年,他因《南方紅豆杉短周期藥用林培育配套技術研究》獲三明市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2008年被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此外,他還被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勞動模範」「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福建省有突出貢獻農業科技工作者」等稱號,2009年被評為福建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2010年被福建省科協、省老科協評為優秀科普工作者,2013年獲三明市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

剛被分配到明溪縣工作時,餘能健認為「幹林業就是要待在基層,基層才大有作為。」這一待就是50多年,在明溪,不少人稱他是「明溪全縣的功臣」。

研究之初,餘能健就把成果能夠在實際生產中大量推廣立為目標。他說,「我們把技術從田裡『土』出來,農民容易學,這才是我搞研究最大的價值。」

  聲音

「我們把技術從田裡『土』出來,農民容易學,這才是我搞研究最大的價值。」

「這個收益很好,但很多人不去做,『短平快』的思想做不了。這得改變觀念,35年生的樹,過一年就剩34年,再過一年就剩33年,一年一年、兩代人接力,最終就能做出來。我還有差不多10年時間繼續奮鬥。」

——餘能健

  科普知識

紅豆杉 又稱紫杉,也稱赤柏松。中國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樹種。紅豆杉屬淺根植物,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南方紅豆杉是紅豆杉的變種,該變種與紅豆杉的區別主要在於葉常較寬長,多呈彎鐮狀。

採寫:南都記者 馬嘉璐 發自三明

相關焦點

  • 紅豆杉到底有多神奇,看完你就知道了!
    1965年11月,美國探險家詹森威廉夫婦發現一個神奇的村落,該村有10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全村無人患過癌症、糖尿病、前列腺疾病、婦科疾病和高血壓,是美國人均壽命最長的地方。科學家研究發現,這與居民生活環境周圍的大片紅豆杉有關。  據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分析,紅豆杉能有效淨化空氣,清除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事實上,現在被專家認可的CAM類植物只有紅豆杉和蝴蝶蘭兩種,它們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其釋放負氧離子的特性,對於常年生活在空氣品質較差、霧霾狀況嚴重環境下的人群來說,是一種潛在的、不可低估的優質資源。
  • 12日起104種抗腫瘤藥品降價
    東北網6月10日電記者昨天從市物價局獲悉,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制定阿黴素等抗腫瘤藥品最高零售價格的通知》要求,從6月12日起,通知所列的104種藥品將執行最高零售價格,其中阿黴素等62種抗腫瘤藥品執行統一最高零售價格,42種原研製及單獨定價藥品執行臨時最高零售價格。
  • 知否·南方紅豆杉
    而於我們腫瘤科而言,提到紅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南方)紅豆杉這味中藥,其一應該是抗腫瘤效用,其二就是它的昂貴价格。紅豆杉,又叫紅豆樹、紫衫,是一種在世界上名聲甚大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
  • 連雲港傑瑞藥業-專業從事抗腫瘤原料藥、醫藥中間體以及製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抗腫瘤原料藥、片劑、膠囊劑、凍乾粉針劑、非最終滅菌小容量注射劑CMO/CDMO服務;醫藥中間體定製生產服務;原料藥、製劑聯合申報;國際市場合作開發、產品出口......研發體系:研發中心基於ICHQ10質量體系理念,建立了藥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從項目立項、工藝研究、質量研究、技術轉移、註冊申報、審評認證全過程的提供全面有效的質量保證
  • 盤點抗腫瘤天然產物分子
    下面,筆者帶大家來盤點一下抗腫瘤天然產物分子。一.紫杉醇:首個微管蛋白抑制藥最初,研究人員從紅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枝葉中發現了白色生物鹼類毒性成分,但具體物質未知;隨後,美國研究人員Barclay專門提取了紅豆杉樣品進行了活性篩選並發現了其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進一步的提取研究,研究人員找到了提取物中活性最強的的白色結晶單體,並將其命名為紫杉醇
  • 菱角殼、癩蛤蟆、紅豆杉……坊間流傳的腫瘤偏方靠譜嗎?
    微信朋友圈裡,經常看到一些腫瘤偏方,用的材料五花八門,有鐵樹葉、菱角殼、三葉青、癩蛤蟆、藤梨根、紅豆杉等等。這些偏方可靠嗎?我們請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院長、省級名中醫柴可群主任中醫師,浙江省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省級名中醫郭勇教授,以及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內科何富樂主任中醫師來和你說說。
  • 保護救命物種...紅豆杉(來自「加拿大」的發文..您.還沒看到商機嗎?)
    如何對抗癌症這一人類共同的殺手,人們在進行著堅持不懈的研究和努力。自從1990年代初發現紅豆杉含有抗癌物質紫杉醇後,給一些癌症病患者帶來了生的曙光,然而這也揭開了紅豆杉生存危機的序幕。紅豆杉又稱紫杉,紅豆杉科含5屬23種,除澳洲紅豆杉屬(Austrotaxus )生長在南半球外,其餘均分布於北半球。紅豆杉屬植物全世界共有11種,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至亞熱帶地區。
  • 腹中「足球」作祟 八旬老人心力衰竭好險
    8月21日,在山西白求恩醫院心內科病房,即將出院的81歲老人趙女士拉著心內科主任趙春霞的手,連連說著謝謝,眼睛裡早已噙滿了淚水。原來,困擾了老人及家人7年多的問題終於在這裡得到了解決。八旬老人嚴重心衰被送醫故事還得從一個月前說起。7月下旬,劉女士因全身乏力、氣短、心悸,食慾下降、大小便近乎失禁等問題而被家人緊急送往山西白求恩醫院心內科。
  • 植樹節手抄報資料:紅豆杉的功效與作用
    紅豆杉的作用  1、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的次生代謝產物紫杉醇,是廣譜、低毒、高效的抗癌新藥,被醫學界公認為是人類近二十年來抗癌藥物的最大發現。其獨特的抗癌機理是可特異地促進微管蛋白的聚合,阻斷細胞分裂,殺死癌細胞。對頸部腫瘤、胃癌、肺癌、食道癌、結腸癌、乳腺癌、卵巢癌有較好的療效。特別是對乳腺癌、卵巢癌的治癒率達33%,有效率達60%以上。
  • 尋找抗腫瘤最強的中草藥
    中醫作為我國獨有的治病方法,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不僅治療理念豐富先進,治療效果更是得到了歷史實踐的檢驗。中醫治療癌症,能從患者全身特點加以考慮,而不只是著眼於癌症病灶本身。目前,據相關醫學研究表明,除人參皂苷外的其他營養成分都是癌細胞極易吸收的,這也就是說,人參皂苷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抵抗癌細胞的功效。人參皂苷單體種類較多,小編通過專業人士了解到,目前可以作為藥物進行生產的只有純度達到95%以上的人參皂苷Rg3。
  • 常見抗腫瘤的中草藥有哪些?抗癌中草藥第一名你一定想不到!
    我們知道,對於癌症的治療一直以來就是以西醫治療為主,但是隨著中醫文化的研究深入,人們發現,很多常見的中藥裡也有著非常有效的抗癌成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常見的中藥吧!1.紅豆衫紅豆杉是抗癌藥物紫杉醇的主要原料,但是並不能等於吃了紅豆杉就可以防癌抗癌, 我們知道,很多的中藥,不同的加工方法和不同的使用方法會有不同的功效,而紅豆杉也是具一定的毒性的,建議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方能使用,不可亂用。
  • 八旬老人15年前查出淋巴癌 醫護鼓勵堅持治療創超長生存期
    身著防護裝備的陳慧莉為宋爹爹做檢測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李晗)八旬老人15年前查出淋巴癌,由於受不了化療的痛苦中斷治療並很快復發,再度入院治療,醫護人員開導鼓勵助他堅持完成所有治療,至今生存期達15年,大大超出所有人預期。
  • 紅豆杉的藥性_ 紅豆杉_功效_作用_好處
    文章導讀 紅豆杉是一種很古老的生物,它經歷過很多嚴酷的環境,比如說強度很高的陽光,很稀薄的空氣,以及高溫和乾旱,甚至經歷了冰川的嚴寒,在這麼多考驗之下,還是頑強的生存下來,紅豆杉的根系是很不發達的,所以生長不是很迅速,很長時間以來,世界上有沒有很大的能夠繁殖紅豆杉的地方,那麼這種快要滅絕的物種有什麼重要的藥性呢?
  • 2020年中國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年中國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在多年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動物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抗寄生蟲病原料藥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抗寄生蟲病原料藥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是目前抗寄生蟲病原料藥領域最專業和最全面系統的深度市場研究報告。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抗寄生蟲病原料藥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抗寄生蟲病原料藥的背景知識,包括抗寄生蟲病原料藥的相關概念、分類、應用、產業鏈結構、產業概述,國際市場動態分析,國內市場動態分析,宏觀經濟環境分析及經濟形勢對抗寄生蟲病原料藥行業的影響,抗寄生蟲病原料藥行業國家政策及規劃分析,抗寄生蟲病原料藥產品技術參數
  • 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
    近日,關於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 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事件後,更多關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研究進入大眾視野,其中包括兩名小學生的「喝茶抗癌」項目,有網友指出該項目同樣超過小學生能力範圍。
  • 史上最老的「追星族」,已過八旬的老人瘋狂迷戀明星!
    6月9日,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在首都機場尋求民警幫助,這位老人說,警察同志我要見某明星,請幫我找到他!原來這位老人在網上看到了當紅明星的宣傳視頻,認為這位明星的外貌長在了自己的審美上,所以關注了這位明星的微博,但明星設置的自動回復被老人誤以為明星也關注了她,於是她們就「聊」了起來。這位老人有關注到這位明星在當地有活動,所以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就像前往現場支持自己的偶像,卻沒想到她迷路了。
  • 八旬老人親手設計 自費安裝便民樓道燈
    小區樓道照明存在問題,八旬老人劉樹山發現後,自己為所住的金明裡小區安裝照明設施。昨日,記者來到劉樹山家中了解到,4年來老人自費為多個小區安裝照明設施。昨日,記者來到河北區金明裡小區看到,該小區是老舊小區,但樓道內的照明設施卻非常先進,照明燈為聲控。這些照明設施都是劉樹山安裝的。
  • 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增速超50%
    2019年5月20日,正大天晴藥業集團開發的抗腫瘤仿製藥物吉非替尼片獲得國家藥監局(NMPA)頒發的藥品註冊批文。使國內吉非替尼生產廠商形成了阿斯利康、齊魯製藥、正大天晴三足鼎立的格局。國內研發管線中的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開花結果,春華秋實。從而掀起抗腫瘤小分子靶向藥物市場的持續洗牌。
  • 蘿蔔硫素抗腫瘤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蘿蔔硫素抗腫瘤研究獲進展(醫說新語)   最新研究表明,無論在腫瘤細胞實驗還是動物實驗中這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中醫腫瘤科副主任喬佔兵在近日舉行的「西蘭花提取物(蘿蔔硫素)抗腫瘤研究論壇」上介紹的。   喬佔兵說,在美國《時代》雜誌推薦的十大健康食品中,西蘭花的抗癌作用名列第四。從西蘭花中提取的植物成分——蘿蔔硫素是所有天然抗癌物質裡效力最強、效果最好的活性成分,被各國科學家視為明星抗腫瘤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