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只開發了10%」這一謬誤的流行,典型地反映了人們對未知領域選擇性接受「有利」解釋的心理。
「你智力中『隱藏的90%』都被埋沒了……發現、釋放和應用這些智力能使你獲得新的成功』和個人幸福——一個完美豐富的人生。」——1956年出版W.B. Germain所著《心智不可思議的魔力》一書的廣告;
「人們說你只用10%的腦力。」——1999年軟體資料庫的廣告;
「你只用了潛能的11%。」——1999年數位電視的廣告;
「人們一直認為我們只用了10%的大腦智能。」——1999年一家航空公司的廣告。
廣告相信這種說法,大眾媒體推波助瀾。我們真的只用大腦的很小一部分嗎?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了解如何能到達「未使用」的大腦部分,將使得我們釋放出未開啟的智能,使得我們以最高的效率行使大腦功能。相信這種說法的人認為,如果我們運用到我們更多的腦力,我們就可以具有超級記憶力和其他奇妙的精神能力——比如用意念移動物體。現在,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個謎團後面的真相。
「10%」說法源起
「10%」這一說法的起源未曾釐清。早在1800年,人們就開始辯論,一部分人認為大腦功能是局部的在特定區域間行使的,另一部分人認為大腦是作為一個整體運作的。也可能是卡爾·斯奔策·拉什雷在1920~1930年之間開始了「10%」這種說法。拉什雷將老鼠大腦皮層的很大一部分摘除,發現它們依然具有走迷宮和進行視覺辨別測驗的能力。但是,人們疑問的是,雖然拉什雷的老鼠可以完成簡單任務,但它們可能已經喪失了完成複雜任務的能力。
這個荒誕的說法之所以流行至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被心理學和其他一些領域的推動者用來解釋精神力量。人們不止一次聽到心理學向受眾傳達這樣的觀念:「我們的大腦只使用了10%。如果科學家不能解釋大腦的其他90%是用來幹什麼的,那麼它一定是用於精神上的。」《相信的理由:精神現象的實用指南》的作者麥可·克拉克在書中提到了一個叫克雷格·卡格斯的人。卡格斯投入大量資金成立「直覺的邊緣」項目,計劃發展天生的精神能力。克拉克引用卡格斯所說的話:「通常情況下,我們的大腦只使用了10%~20%。試想,如果你可以利用大腦下意識中的80%~90%,你的生命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甚至哥勒,一個致力於勸說人家相信自己可以用意志使金屬彎曲的人也在炫耀他的小伎倆。他在《哥勒的精神力量》一書的序中寫道:「我們的大腦確實具有非凡且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即使我們沒有充分地利用。事實上,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只利用了大腦的10%。另外90%的能力是未被發現和利用的。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大腦是以一種非常有限的方式運行,而不是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我相信我們曾經有足夠的能力駕馭我們的大腦。過去為了生存,我們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隨著這個世界變得久經世故和複雜,我們遺忘了許多過去我們曾擁有的能力。」
反對「10%」說法的證據
「精神的力量來自於未被利用的大部分大腦」觀點的邏輯基礎是荒謬無知的。這個謬論總是以一種超乎尋常的形式突然出現,且特別是在UFO論支持者中間流行。舉個例子,有兩個人看見天空中一道奇怪的光。其中那個UFO論信仰者會說:「看啊,你能解釋那現象嗎?」那懷疑者回答自己解釋不了。這時,無知的UFO論信仰者得意地說:「哈!你不知道這是什麼,所以這肯定是外星人。」
「10%」的荒誕說法不可信有多個理由。首先是大腦成像探索技術,如X光掃描、磁共振等等,都已清楚地顯示,大腦的大部分區域不是處於潛伏狀態的。雖然一些比較簡單的活動可能一次只需要使用大腦極小部分,但是那些非常複雜的活動或思考模式卻需要使用大腦的很大一部分。就像人們運動時不會一次性使用所有的肌肉組織一樣,大腦也不會一次性調用大腦的所有部分。一些運動,如:吃東西,看電視或者讀書,你只需要使用大腦一些特殊的功能就可以完成。然而,大腦的所有部分在一整天不同的活動中可能都會被用到。
「10%」的說法還預示著大腦有大多「沒用上」的部分佔據著空間。按照這種說法,切除或者損壞「沒用上」的部分,對大腦造成的影響應該可以忽略。然而,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即使破壞人類大腦的很小區域,也可能產生行為上的毀滅性效果。由中風引起的大腦很小區域的損傷,都可能引起全部能力的喪失;某種神經障礙,比如帕金森病,也是只影響大腦的特定區域。這就是為什麼神經外科醫生在癲癇和腦腫瘤的手術中,要摘除一些大腦組織必須提前小心繪製腦圖,以確保大腦的基本區域不受損傷。「幸運的是,子彈深入他的腦殼,只損害了你大腦不用的那90%!」——你曾聽說過醫生這樣對病人說嗎?
而且從進化的觀點看,大腦不可能進化出90%無用的部分。如果大個的大腦沒有優勢,它就不可能這樣進化。大腦是維持和利用巨大身體能源供應的昂貴器官。另外,功能性大腦成像研究顯示出大腦所有區域的功能。就算是我們在入睡時,大腦也是活躍的,這時候大腦仍然被「佔用」,這只是另一種活躍狀態。
用發育的觀點來看,10%的大腦利用率也是站不住腳的。諾貝爾獎得主戴維H·哈勃和託斯頓N·維塞爾證實:如果在早期發育階段沒有視覺信息刺激眼睛(和大腦),那麼視力將全部喪失。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推論:假如90%的大腦沒有被利用的話,那麼,很多神經旁路就會退化。
大腦的適應性是相當強的,具有損傷後復原的能力。當一個大腦受到損傷後,剩餘的神經組織有時候可以替代或補償損失部分的功能。大腦對損失功能的恢復能力並不表明損傷的部分沒有功能。這種能力是大腦改組和再接線的能力。年輕的、孩子的大腦適應性相當強,一個年輕大腦的受損區域的功能可以被剩餘腦組織替代。為了控制孩子的癲癇,醫生有時候不得不摘除孩子的很大一部分腦區,結果孩子卻不可思議地康復了。這樣奇蹟康復的情景在成人的大規模腦外科手術中很少見。
事實上,大腦「用得到」的部分分散在各種官能區的周圍,也就意味著大腦的大部分組成其實是「有用的」。
「10%」說法的變體
「10%」這種說法不僅僅是一種靜態的、不明了的仿真陳述。它有多種說法,而這種適應性令它比那些經過包裝的垃圾信息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其中一種最基本的說法聲稱,幾年前一位科學家發現我們確實只需要使用大腦的10%即可。另一種不同的說法稱我們的大腦現在有10%已經被描繪,但是慢慢的就被誤解為只需使用10%。第三種說法是克雷格·卡格斯早前描述的。這種觀點認為大腦不知為何巧妙地被分為兩部分:有意識和無意識。其中有意識部分大概只使用10%~20%;無意識部分佔到80%~90%,且都沒有被利用。這種說法使大腦探索研究變得更加容易被誤解。
這種荒誕說法之所以能長期存在的部分原因是,當信念本身保持不變的時候,即使其中一種說法被證明是錯誤的,那些相信「10%」說法的人可以很容易將自己相信的理由轉移到另外一種說法的基礎上。例如,X光掃描顯示整個大腦活動時,他仍然可以聲稱其中90%的活動是無意識的,因而「10%」的說法仍然是正確的。
這種說法的流傳還可以用羅伯特·塞繆爾所給出的術語來解釋。「心理學上,雖然實證不能支撐某種觀點,但仍然被認為正確,是因為這種觀點的不斷重複改變了我們對經歷的思考方式。」那些持謬誤者再三重複自己認為對的觀點,直到這種觀點得到廣泛的認同,就像飯後不宜遊泳的警告一樣——這就是所謂的「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10%」說法最具誘惑的地方可能是我們可以發展自身的精神能力,至少可以通過提高我們的記憶力或是集中力對我們的一些競賽有幫助。廣告稱,如果我們開發了最不可思議的大腦,那麼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獲得。
林賽君 曾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