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現有兩院院士66人 研發人員14.13萬人

2020-12-06 瀟湘晨報

11月19日,華商報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我省將努力爭取延安、商洛高新區升級獲批,儘快啟動銅川、漢中高新區升級工作,爭取早日實現國家高新區地市全覆蓋。

省科技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史高領介紹,2016年至2019年,我省作為全國唯一省份,連續四年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的地方」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過去五年中,我省科技人才團隊體系不斷優化。全省現有兩院院士66人,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研發人員14.13萬人;培育省級重點科技創新團隊322家,青年科技新星923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92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146名、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3家;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84人、科技創新創業人才20人、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6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8個。2015年以來,我省累計獲國家科技獎168項,省科技獎表彰3名省最高科學技術獎、4名基礎研究重大貢獻獎、2名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和1282項獲獎成果。

過去五年中,我省實施高新區「引擎加速」行動計劃,有效發揮高新區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下一步我省將努力爭取延安、商洛高新區升級獲批,儘快啟動銅川、漢中高新區升級工作,爭取早日實現國家高新區地市全覆蓋。

史高領介紹,近年來省科技廳圍繞重點產業共性技術研發、骨幹企業創新能力提升、中小企業研發創新服務和小微企業孵化培育等需求,打造了四類平臺,激勵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不斷夯實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其中,在建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方面,聚焦陝西重點產業「卡脖子」問題,科技廳通過摸底調研繪製了產業創新能力清單,按照骨幹創新平臺的要求,統籌優勢科技資源,建設了若干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包括「陝西空天動力研究院」「陝西光電子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院」「陝西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西安增材製造國家研究院」。目前,正在積極與科技部協調推進「國家先進稀有金屬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籌建工作。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副院長李建峰介紹,2020年,西北有色院多項關鍵技術再獲新突破。採用IMD方法(中心鎂擴散法)製備的二硼化鎂超導線材取得突破,長度和臨界電流密度均居國際領先水平。攻克了先進核能領域急需多元難熔金屬合金單晶的生長關鍵技術,製備出的單晶達國際先進水平。

陝西空天動力研究院總經理魏徵介紹,在謀劃優質項目推進產業布局方面,空天院立足空天動力及其延伸產業領域,孵化重組西安真空釺焊技術有限公司,為多型發動機、商業火箭等生產組件50餘個、配件500多個,被省科技廳列入科創板擬上市企業培育庫,已進入上市前輔導階段。發揮西工大硬科技優勢,孵化了高精度滾柱絲槓(完成天使輪投資2000萬元)、無人機用渦噴發動機、核洩漏測試設備、5G通信設備及公共檢測平臺等項目。同時面對疫情,快速成功研製了超高效殺毒儀並投入市場。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

【來源:華商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省現有兩院院士66人 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原標題:我省現有兩院院士66人 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11月19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我省將努力爭取延安、商洛高新區升級獲批,儘快啟動銅川、
  • 新中國成立以來,生於陝西或籍貫是陝西的兩院院士共55人
    A、中國科學院陝西籍院士【29名】 1.楊鍾健(1897——1979)字克強,陝西華州人,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2.段學復(1914——2005)陝西華州(今華州區)人,數學家, 中國群表示論的奠基人。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5名。
  • 湖南這所高校,連博士點都沒有,卻有兩院院士坐鎮
    兩院院士,處在我國人才梯隊最高的那一級,能獲得院士稱號,說明其在某個領域內所取得的成就是極高的,院士目前也是各省市不惜一切代價所想引進的高端人才,要知道,一名院士,就能帶動一個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所以,是極為稀缺的人才。
  • 教育部: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教育部: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我國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已超過40%。12月3日,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佔比超過40%。
  • 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兩院院士?2021年增選院士的硬核條件來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俗稱「兩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且這個榮譽伴隨終身。能獲得兩院院士榮譽的,都是我國各條科研戰線的領軍人物和精英人才,因此,他們備受社會尊崇,當然,要當選也有著極為嚴苛的標準。根據相關規定,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
  • 科教綜合實力全國第三、兩院院士近200人
    南京是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 ,國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 ,科教綜合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 ,居全國第三位,有仙林大學城、江寧大學城和浦口大學城三個大學城,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南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61%,人均受教育超過14
  • ​2019年陝西新增兩院院士6名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1000家
    ​2019年陝西新增兩院院士6名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1000家 時間 ​2019年陝西新增兩院院士6名 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1000家 報告指出,2019年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國家科技獎獲獎數量、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技術合同交易額繼續位居全國前列,新增兩院院士6名,實施重點產業創新鏈32個、關鍵技術創新點289
  • 史上最全整理:大數據揭秘55位陝西院士
    兩院院士從國內外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舉產生,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增選人數分別在70人左右。醫藥衛生學部、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和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則分別只有1人。2、院士的平均年齡有多大?55位陝西兩院院士,有7位已經去世,分別是中科院學部委員楊鍾健、段學復、高鴻和高景德,中科院院士田在藝,中國工程院院士雷廷權和徐乾清。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大師遠行,長歌未盡。據「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李冠興,1940年1月14日出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畢業。1982年至1984年,他獲公派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冶金工程系作訪問學者,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5年來安徽省8位科學家 新當選「兩院」院士
    市場星報、安徽財經網(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記者昨日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過去的五年時間,安徽省地方財政科技撥款佔地方財政支出比重從「十二五」末的2.8%增加到2019年的5.1%;全省累計有效發明專利74812件,增長1.87倍;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
  • 兩天內共和國痛失兩位兩院院士 今年已有6位兩院院士逝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因病於2020年2月15日在武漢去世。1996年,段正澄將機械科學與放療醫學相結合,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獲得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由中國「原創」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問世。全身伽馬刀可進行旋轉動態聚焦,使伽馬射線焦點對準經過精密定位後的腫瘤,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2009年,段正澄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最強大腦地圖:兩院院士哪裡多?浙江排第二
    (總數) 在中國科學界中,兩院院士群體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他們也是中國最值得敬佩的一群人。截止到2017年11月,共有1367名來自全國各地區(含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來自全球的116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共有879名來自全國各地區(含香港和臺灣)的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來自全球的66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兩院院士籍貫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 中國最強大腦地兩院院士哪裡多?浙江排第二
    2018-06-28 21:27 | 教育之弦微信公眾號1955-2017年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分布(總數)在中國科學界中,兩院院士群體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他們也是中國最值得敬佩的一群人。截止到2017年11月,共有1367名來自全國各地區(含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來自全球的116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共有879名來自全國各地區(含香港和臺灣)的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來自全球的66名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兩院院士籍貫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據「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李冠興,1940年1月14日出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1966年研究生畢業。1982年至1984年,他獲公派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冶金工程系作訪問學者,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兩院院士達20人!山東大學學術帶頭人隊伍優勢明顯
    原標題:兩院院士總數達20人!山東大學學術帶頭人隊伍優勢明顯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30日訊 10月30日上午,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舉行了第十六屆全國重點中學校長論壇。
  • 朱永官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嘉興兩院院士增加至54人
    朱永官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嘉興兩院院士增加至54人 發布日期:2019-11-26 08:01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近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廣州這個地方,聚集74個兩院院士項目,憑啥?
    據悉,目前,在黃埔落地的兩院院士項目共有74個,已集聚中科院13個重大項目。國家納米中心、空天院、微電子所、自動化所、長春應化所、瀋陽金屬所等8家中科院直屬單位均在黃埔區設立了研究院,形成院地合作的新高地。
  • 中國已累計招收25萬多名博士後 已有125人成為兩院院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中國已累計招收25萬多名博士後本報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葉紫)人社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日前在北京召開中國博士後制度實施35周年座談會。全國累計招收博士後25萬多人,期滿出站博士後近15萬人,已有125人成為兩院院士。近5年全國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共承擔國家級項目9萬個、省部級項目8萬個、其他各類項目12萬個,平均每位博士後人員承擔2個以上研究項目。經過35年發展,中國博士後制度從無到有,已經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培養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
  • 我國「兩院院士」人數大比拼,浙江喜提第二,這省人數高達463人
    中國科學院大學是經國務院批准創辦的第一所研究生院,在中科院讀研並不意味著就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院士則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享受終身榮譽。我國「兩院院士」最多的是哪些省?浙江省屈居第二,這省排第一!根據2020年3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8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