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聚苯硫醚纖維發展歷史回顧

2021-01-10 騰訊網

美國Phillips公司1967年取得以對二氯苯和硫化鈉為原料在N- 甲基吡咯烷酮極性溶劑中合成PPS 的專利,1971 年實現工業化生產,1973年建成2 . 6 千噸/ 年規模生產裝置;1979 年合成出適於紡絲的高分子質量線性PPS 樹脂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生產出商標名「Ryton」的PPS材料投放市場, 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

在1985年以前,美國Phillips公司一直壟斷著PPS的生產和市場。但在其專利到期(15 年)後的短短幾年時間裡,日本公司紛紛建立了樹脂及復配料加工廠,東麗公司、東洋紡公司、吳羽公司相續進行了PPS 纖維的開發,是目前中國市場上PPS 纖維的最主要供應商,1988年日本吳羽化學開發出第二代線性PPS(Fortron),而東麗(Toray)公司進一步開發PPS 合成纖維Torcon,屬保溫纖維。目前全世界的生產能力為10000噸左右。全球範圍內只有少數幾家大型化學公司生產PPS 纖維,日本公司的產品佔據著主要市場。

與此同時,我國PPS 的研製始於1970 年前後,有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廣州市化工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陸續參與,

與國外的跟進者基本同步,但發展較慢,到1990年前後,實際上只有四川大學在國家和省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仍在堅持PPS 樹脂的系統研究開發工作。80年代後半期,以川大的實驗室技術為基礎,主要是四川地區的一些中小企業建立了一批年產數10噸規模的小裝置,生產低分子量的塗料級PPS 樹脂。

1990~1991 年,四川特種工程塑料廠與川大合作,由國家投資建成150 噸/ 年規模的PPS工業性試驗裝置,生產交聯型注塑級樹脂。由於工藝技術不完善和產品缺乏競爭力, 這些小裝置未能正常運轉。1992 年四川大學牽頭承擔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和「863計劃」任務,開始研製高分子量線型注塑級PPS 樹脂,隨後取得了技術突破。該校參股組建的四川華拓實業發展公司(現為得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01年建立85噸/年裝置進行中試,2002年l0月建成千噸級PPS樹脂生產線。

此後長達8 個月的試生產運轉正常,各項技術和經濟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實際產能達1420噸/年,隨即投入正常生產經營。其產品已被用來替代進口的粉料樹脂並開始出口,受到好評。該公司已於2005年5月動工新建5000噸/ 年PPS 生產線。據報導,內蒙億利資源集團在鄂爾多斯市建有500噸/ 年PPS 中試裝置,計劃擴至2000噸/年。廣州市化工研究所、四川特種工程塑料廠等在上世紀80 年代中後期較早開始PPS 摻混改性的研究與少量生產。

90年代初,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承擔國家「八五」科技攻關PPS項目中摻混改性子項目的研製任務,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開發,有批量產品推向市場。現在國內開發和生產PPS 摻混改性粒料產品的主要企業除上述外,還有廣州雲鵬工程塑料公司、金髮科技公司和成都樂天塑料公司等。不久前日本東麗工業公司在深圳建立國內首家外資PPS 摻混廠,年產能3000 噸,已於2003 年l0月投產。國內企業過去由於只能用進口的高價PPS 粉料樹脂為原料,生產的摻混改性粒料產品無競爭力,除少量滿足軍工及其它特殊需求外,多用廉價的回收料(多為水貨)生產「副牌料」產品,用於一些低、中端用途;近兩年開始採用質優價廉的得陽公司粉料產品。

得陽科技公司千噸級PPS樹脂裝置的建成和順利投產運營,標誌著我國PPS 特種工程塑料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化」;它不僅得到用戶和市場的確認,且被列入上述多家國外知名機構發布的相關統計資料中。估計現今我國合成PPS 樹脂(含塗料級)的總產能約2000噸/年,實際年產量約1000噸;用國產和進口純樹脂生產的「正牌」PPS樹脂產品約1500噸/年,用回收料生產的「副牌」產品更多( 特別是沿海地區) , 難以估計。

2004 年四川省華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千噸級硫化納法合成線性高分子

質量聚苯硫醚通過驗收。2005年5月,四川得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建設5000 噸/ 年聚苯硫醚(PPS)樹脂。2006 年四川省紡織工業研究所研製完成聚苯硫醚纖維產業化工藝及工程技術,並進行技術轉讓後,預計年產1000 噸PPS短纖維,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家有能力生產這一特種材料的企業。

相關焦點

  • 4.高性能聚苯硫醚(PPS)纖維生產線投產
    4.高性能聚苯硫醚(PPS)纖維生產線投產 2010-12-30 00:00:00
  • 耐高溫PPS塑料(玻璃纖維增強聚苯硫醚)的特性
    對於玻璃纖維增強聚苯硫醚系列產品,在生產的聚苯硫醚樹脂的基礎上,通過雙螺杆擠出機加入玻璃纖維,混煉造粒而成的。
  • 全球PPS聚苯硫醚行業供需現狀及市場前景分析
    未經拉伸的纖維具有較大的無定形區(結晶度約為5%),在125℃時發生結晶放熱,玻璃化溫度為150℃;熔點281℃。拉伸纖維在拉伸過程中產生了部分結晶,(增加至30%),如在130-230℃溫度下對拉伸纖維進行熱處理,可使結晶度增加到60-80%。因此,拉伸後的纖維沒有明顯的玻璃化轉變或結晶放熱現象,其熔點為284℃。
  • 【一張圖】看懂8種高性能纖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作了「高性能纖維發展現狀及建議」的報告,他指出,中國用不到10年的時間縮短了與國外30年的差距,所有高性能纖維品種齊步發展也是任何一個國家無法企及的。
  • 中國PPS聚苯硫醚行業供需現狀及市場增速分析
    未經拉伸的纖維具有較大的無定形區(結晶度約為5%),在125℃時發生結晶放熱,玻璃化溫度為150℃;熔點281℃。拉伸纖維在拉伸過程中產生了部分結晶,(增加至30%),如在130-230℃溫度下對拉伸纖維進行熱處理,可使結晶度增加到60-80%。因此,拉伸後的纖維沒有明顯的玻璃化轉變或結晶放熱現象,其熔點為284℃。
  • 家用電器領域中的聚苯硫醚(PPS)
    我們都知道聚苯硫醚在電子電氣、環保、航天航空等領域被廣泛應用,實際上,聚苯硫醚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便利,最常見的便是聚苯硫醚在家用電器和個人護理領域的應用。最早的塗料塗覆在物體表面,用於裝飾物體,達到美觀的效果,對塗料級聚苯硫醚採用適當的工藝,可以形成美觀、質量好、成本低的裝飾塗層。而另一方面塗料級聚苯硫醚還可以作為保護膜對物體起保護作用,延緩或者阻止物體受到侵蝕,例如家用電器的塗層。
  • 聚苯硫醚(PPS)在機械工業領域的應用
    金屬浪費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這不僅造成金屬資源浪費,也會對環境形成汙染,而造成金屬浪費的原因之一是金屬受腐蝕損壞。現有的食品機械零部件大多採用不鏽鋼材質,因為不鏽鋼具有延展性好,加工焊接容易,在高溫、低溫條件下強度不易降低,表面光潔方便清洗等優點。
  • 國產聚苯硫醚纖維實現產業化生產
    國產聚苯硫醚纖維實現產業化生產 2008-07-25 00:00:00 來源: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由四川得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國家級高新產品研發項目
  • 高新材料聚醯亞胺纖維的又一次突破
    目前國內外高性能耐熱有機纖維開發主要集中於三大品種:芳綸纖維、聚苯硫醚纖維、聚醯亞胺纖維。不久前,本版曾報導我國芳綸纖維打破美國杜邦和日本帝人等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實現了較大規模的產業化;今天我們又看到,聚醯亞胺纖維這種影響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材料再次實現了突破,並在300噸級工業化生產的基礎上向3000噸級邁進。
  • 聚苯硫醚(PPS)供不應求 成新能源汽車首選材料
    聚苯硫醚(PPS)供不應求 成新能源汽車首選材料 2018-04-27 14:09 來源: 新思界網 聚苯硫醚全稱為聚苯撐硫醚,也叫聚次苯基硫醚(簡稱PPS)。
  • 聚苯硫醚PPS/纖維複合材料研究進展
    將高強度高模量的增強纖維與 PPS 樹脂複合後,可以改善 PPS 質地脆抗衝擊差的缺點。在提高複合材料性能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常用的增強纖維有玻璃纖維、碳纖維、玄武巖纖維和芳綸纖維等。
  • 絕緣材料發展歷史及趨勢
    30年代以來人工合成絕緣材料得到了迅速發展,主要有縮醛樹脂、氯丁橡膠、聚氯乙烯、丁苯橡膠、聚醯胺、三聚氰胺、聚乙烯及性能優異稱之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等。這些合成材料的出現,對電工技術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如縮醛漆包線用於電機,使其工作溫度和 可靠性提高,而電機的體積和重量大大降低。玻璃纖維及其編織帶的研製成功及有機矽樹脂的合成又為電機絕緣增加了H級這個耐熱等級。
  • 碳纖維對聚苯硫醚(PPS)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
    聚苯硫醚(PPS)作為世界範圍內應用最廣的特種工程塑料之一,過去常常被用於製造汽車功能件、電子工業中的變壓器、阻流圈及繼電器的骨架和殼體,集成電路載體,機械工業中的殼體、結構件、耐磨件及密封材料等。這是因為當碳纖維含量較低時,複合材料板表現為絕緣體,當碳纖維含量增加時,纖維之間的距離減小,相互搭接構建逐步增加,電導率也會增加,但是隨著搭接的密度達到一定程度,電導率的增加就會趨於平緩。總之,碳纖維的加入對PPS多方面的性能提升都有積極的作用,但是複合材料的配比非常重要,需要嚴格掌控碳纖維的含量方能獲得PPS複合材料最佳的應用狀態。
  • 國產PPS纖維需求旺盛 仍然產不及需
    而我國PPS纖維用量每年大約在5000~5500噸,全球消耗量在8000噸左右,我國PPS纖維使用量佔世界的60%左右,成為聚苯硫醚的主要使用國。「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控制煙塵的排放,將更小的粉塵顆粒截留下來將成為治理廢氣排放的關鍵。《紡織「十二五」科技發展綱要》把過濾用紡織品作為重點突破技術,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 環保壓力增大 國產PPS纖維正當其時
    聽說記者要採訪「國產PPS(聚苯硫醚)樹脂、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負責項目研究的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及得陽公司的相關人員,齊聚公司廠區,開始向記者講述這一高科技項目誕生始末。     「得陽公司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精誠合作,歷時6年,將一個被國外長期壟斷的產業成功實現國產化。」
  • 世界歷史上十大海嘯災難回顧
    世界歷史上十大海嘯災難回顧海嘯,是人人望而卻步的事件;海嘯,使多少家庭支離破碎,使多少人流離失所。下面我們一起,回顧世界歷史上的十次海嘯,那些地方,曾經埋沒了一群人的希望。另一次大海嘯1933年3月2日 日本三陸近海地震引發海嘯,震級8.9級,是歷史上震級最強的一次地震,引發海嘯浪高29米,死亡人數3000人。智利位於安第斯山脈西麓1960年5月21號到27號,智利沿海地區發生二十世紀震級最大的震群型地震,其中最大震級9.5,引起的海嘯最大波高為25米。
  • 2017世界科技發展回顧
    巴 西  基因組計劃成果顯著 生物製藥市場份額高  鄧國慶 (本報駐巴西記者)巴西政府一直重視生物產業的發展,生物產業在巴西國家創新戰略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優先發展的領域之一。巴西生物技術主要應用於農業、醫藥和能源領域,其中幹細胞、基因、植物生物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聚丙烯腈纖維的發展
    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由日本的近藤昭男於1959年所發明,但是當時製備工藝還不成熟,是後續英國皇家空軍研究所的瓦特和詹森等發現在熱氧化處理過程中對纖維施加張力才能製得高性能碳纖維從而實現了PAN基碳纖維的工業化生產。
  • 【行業動態】論芳綸纖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航空航天軍事方面的應用航空航天領域芳綸纖維強度高、並具有一定的耐腐蝕性,可用於火箭發動機殼體及飛機、太空飛行器的機身、主翼、尾翼等結構件的製造。隨著航天材料要求越來越苛刻,芳綸纖維逐漸由承受衝擊力的結構部件發展到二次結構材料,如機艙門窗、整流罩體表面以及機內天花板、隔板、艙壁、行李架、座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