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聞報導,豐臺區將通過南中軸空間秩序重塑和疏解騰退空間再利用,優化城市風貌,打造「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間,再現「南囿秋風」歷史景觀。「南囿秋風」是怎樣的歷史景觀呢?
南苑曾是五朝皇家獵場
南苑(明代稱南海子)曾經是北京歷史上最大的溼地,明代記載南苑周圍一百六十裡,《日下舊聞考》確定為「周垣百二十裡」。即使如此,也比當時的北京城大了約三倍,總面積大約二百一十平方公裡。苑裡湖沼眾多,星羅棋布,水草豐美,適宜動物生長;鳶飛魚躍,鹿雉出沒,先後是遼、金、元、明、清五朝的皇家獵場,明清兩代大約有十二個皇帝曾來此行圍打獵。
此地景色雖然無法與圓明園、頤和園的精緻秀麗相比,但是其廣闊幽深的野趣也別有一種獨特魅力,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苑囿。清代皇帝尤為喜愛南苑:順治帝大約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南苑度過,僅在順治十三年這一年裡,他就去了五次;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至少來此五十次;乾隆皇帝對南苑的感情最為深厚,他對此地進行了多次疏浚和整修,把南苑的建設工程推向了巔峰,他自己更是「南苑往來難數計,古稀欲罷未能猶。」(乾隆四十七年《新衙門行宮雜詠書懷》)
「南囿秋風」明代入列「燕京十景」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節,南苑也以秋景最為聞名。早在金代就有了「燕京八景」之說,最早見於金代古籍《明昌遺事》,此後歷代方志包括《宛署雜記》(明)、《宸垣志略》(清)等對「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明代的李東陽於「燕京八景」之外,又增加了「南囿秋風」和「東郊時雨」,並且賦有《十景》詩,從此就有了「燕京十景」之說。
「南囿秋風」作為「燕京十景」之一,留下了很多吟詠名篇佳作。在歷代詠誦南苑秋天的詩篇中,最著名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李東陽的《南囿秋風》了。作為明代文壇領袖,大學士李東陽曾經多次隨從皇帝遊南苑,這首詩就是他隨同出遊時有感而發的一篇佳作,生動描寫了南苑秋天迷人的景色:
別苑臨城輦路開,天風昨夜起宮槐。
秋隨萬馬嘶空至,曉送千騎拂地來。
落雁遠驚雲外浦,飛鷹欲下水邊臺。
宸遊睿藻年年事,況有長楊侍從才。
這無疑是南苑秋獵最富有詩意的描寫:在金風瑟瑟、碧空如洗的秋季,皇帝乘坐精美華麗的輿輦在大臣及扈從的陪伴下浩浩蕩蕩地馳向南苑。由於隊伍太過龐大,又加上要保障皇帝的舒適和安全,所以行進的速度比較緩慢。儘管從紫禁城到南苑只有短短二十多公裡,但是大隊人馬夜晚就要從宮裡出發,早上才到達南苑。由於萬馬奔騰的滔天聲勢驚天動地,南苑的平靜被打破,驚起了一群群大雁。勇猛的飛鷹也受驚擾,紛紛飛下晾鷹臺。由於皇帝的喜愛,年年都要來到此地遊幸並留下動人的詩句,隨從的文臣侍從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文思泉湧,創作了更多精妙作品。
這首詩毫無疑問是難得的佳作,但是它的廣泛流傳與明英宗的欣賞有很大關係。這首詩引起了明英宗強烈的共鳴,因為英宗本人曾經在南苑附近的南宮被囚禁了六年之久。明英宗第一次在位期間,正統十四年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明軍在軍事力量明顯強大的優勢下竟然慘敗於瓦剌,甚至明英宗本人也被俘虜。為了國家穩定,在大臣的擁戴下,英宗的弟弟即郕王朱祁鈺迅速登基稱帝,這就是歷史上的景泰帝,英宗就成了太上皇。
景泰帝不願意英宗回朝,曾多加阻撓,但是在部分大臣的堅持下也不得不將英宗迎回。英宗回來後被景泰帝軟禁於南宮,直到景泰八年,石亨等人發動政變,英宗才得以復位,第二次登基。因此,英宗可謂是身世坎坷,幾起幾落。而李東陽這首描寫南苑的詩觸動了英宗,使他聯想到被幽禁南宮時的悽涼景象。於是他直接欽點「南囿秋風」為「燕京十景」之一,南苑從此便入列燕京最著名的風景地名單。
明英宗本人對南苑的確很有感情,在他第二次在位的八年中,幾乎每年都要去南苑。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李東陽和明英宗共同成就了南苑,他們是使「南囿秋風」成為「燕京十景」之一的關鍵人物。
清代出列「燕京八景」
在歷代帝王中乾隆是十分喜愛南苑的一位,他從作為皇孫起就跟隨祖輩來此打獵讀書,直到去世前年屆八十五歲的高齡還帶著十二歲的五世孫來南苑小獵。由於他對南苑有著非比尋常的感情,所以愛好詩歌的乾隆寫下的關於南苑的詩歌多達四百多首,在數量上可以說無人企及。儘管乾隆詩的整體水平無法和文人墨客相比,但其中也不乏佳作,例如《射獵南苑即事詩》,就把南苑的秋天寫得很美:
北紅門裡仲秋天,爽氣遊絲拂錦韉。
行過雁橋人似畫,踏來芳甸草如煙。
這首詩描寫的是在秋高氣爽的仲秋時節,大家縱馬奔向美麗的南苑,一路上樹木豐茂,綠草如茵,遊絲輕輕拂過華麗的駿馬,人們行走在美麗的橋上仿佛在畫中一般。從這首詩裡可以體會到乾隆輕鬆歡快的心情,他筆下的南苑之秋不見肅殺寥落,而是生機勃勃,充滿了喜悅熱鬧。
有意思的是,儘管乾隆皇帝本人很喜歡南苑,但是他並沒有沿襲明代的「燕京十景」之說,而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最終欽定「燕京八景」時把李東陽增加的後兩景去掉了。有人猜測是由於這裡曾經作為冷宮,常有年老的宮女和犯了錯的太監被發配到此守園,苦度餘生。所以,這裡的秋風秋景會令人感覺過於愁苦悽涼才沒有被納入。
這種說法沒有明確的依據,筆者覺得不可取。由於南苑是皇家園林和獵場,這裡屬於不對外開放的禁地,根本不允許普通百姓踏足,所以也不會在民間有什麼口碑和影響。或許這才是為什麼「燕京八景」之說能夠流傳下來,而「燕京十景」只是短暫存在的根本原因。
「南囿秋風」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為了恢復南苑良好的生態環境,再現歷史上「南囿秋風」的部分風貌,使人們能夠享受優美的生態環境,北京市重新修建了南海子公園,建成後的公園面積大約相當於4個頤和園。2010年對遊人開放的一期工程,佔整個公園面積的五分之一,恢復了自然野趣和溼地景觀特色,連早已絕跡的麋鹿都被重新引進。南海子公園已成為目前北京市最大的溼地公園和郊野公園,是市民出遊的新去處。
新聞報導,豐臺區將通過南中軸空間秩序重塑和疏解騰退空間再利用,優化城市風貌,打造「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間,再現「南囿秋風」歷史景觀。在石榴莊公園,有一段300米左右的圍牆遺址,這是目前保存最好最長的元明清皇家園林圍牆,也是唯一一段南苑殘牆遺址。這裡將擴大建設一個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的文化公園,由於「南垣」同音「南苑」,「垣」即「牆」之意,「實」同音石榴的「石」,故公園得名「南垣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