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線首個!西城「最老斜街」年底更新亮相!東城也要改造5公裡

2020-12-03 騰訊網

各位親:

咱東西城「小」

一個是地方小,曾經東西文武4個區加起來

可能都趕不上海澱朝陽之類的

另一種小,就是東西城不再適合大拆大建

很多「微更新」「微提升」的地方也小

但這不意味著動靜也小

細節處想給弄漂亮了也是要下功夫的

近日,東四南街巷微空間改造就要開始了

別看是「微空間」

加起來也足有5公裡長呢!足足要修一年!

建設地點 東四南街巷地區

建設規模 本次裝修改造範圍為改造提升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的胡同邊角空間、騰退空間及部分臨胡同開放院落,建設內容包括維空間節點13處,改造總面積2396平方米;小微空間改造總長度4860米,結合維空間節點和小微空間,增設信息化設施,打造智慧空間等圖紙所含全部內容。 、合同估算價 787 (萬元)

工期要求 365 日曆天

招標範圍 改造提升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的胡同邊角空間、騰退空間及部分臨胡同開放院落,改造總面積2396平方米,小微空間改造總長度4860米

此前東四成立花友匯,利用胡同拆違空間打造了「胡同微花園」

而且您還別小看了這次「微提升」

東四南街巷的微空間項目

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相關創意從2017年時候

作為10個試點項目之一,已經就開始設計了——

除了東城有這樣一個提升工作

西城還有一個更加重磅的

而且是中軸線申遺第一個亮相的項目——

走在仿古石磚道上,古槐樹影下時而明清風格、時而民國風範的建築顯現,不遠處鼓樓靜靜佇立,無言陳述著老街的歷史……

經過三年的整治提升,11月23日,鼓樓西大街東段「穩靜街區」搶先亮相。據了解,這是首都核心區控規落地後,中軸線申遺第一個亮相的街區保護更新項目

拆違先行,修舊如舊

保留呈現不同歷史時期風格

據什剎海阜景街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鼓樓西大街整體以居住功能為主,沿街房屋的修繕工作,以「一戶一策」的方式實施漸進式改造。在街區保護過程中,不是全拆掉再修復,而是談妥一戶修復一戶。

據了解,鼓西大街整理與復興計劃最先是從拆違整治開始的,截至2020年10月底,共拆除違法建設308處、1.39萬平方米,包括多處3-4層嚴重破壞歷史街區風貌的超高建築;拆除廣告牌匾214塊,治理「開牆打洞」212處。

對拆違後的房屋,按照老城風貌管控的要求區分不同類型和等級,精心開展設計,進行保護性修繕和恢復性修建,嚴格把控施工工藝和材料做法,修舊如舊。

此外,還制定了自律公約,開展共商、共治、共享,共同維護鼓樓西大街後期運營管理工作。

設施改造,還路於民

全面禁停營造優美林蔭漫步

據介紹,整治提升涉及交通停車綜合治理電力設施的更新以及人行步道的改造等諸多環節。「重中之重就是要解決久已有之、怨聲載道的鼓西大街的停車問題,所以這次統籌考慮,今年9月15日,鼓樓西大街全線實現無機動車違規佔用人行步道,還路與民。」

不僅如此,因長期佔道停車碾壓破損的人行步道重新鋪裝設置矮護欄部分樹池綠化連通胡同路口部分路段設置阻車樁對設置不合理的臺階進行拆砌拓寬人行步道增加綠化景觀和無障礙設施,使行人漫步其中更加安全、通暢、舒適。

留白增綠,傳承文化

讓遊客更好地探訪「鼓西故事」

預計今年年底前,這條北京最老斜街就將完成修繕整治,實現有機更新,形成獨有的景觀結構:探訪一處元代碼頭漫步兩段古蹟高牆體驗四個口袋公園了解多個歷史典故

率先亮相的東段已經可以「窺」得一段古蹟高牆、兩個口袋公園的真貌了,另一處元代碼頭和兩個口袋公園值得期待。

一段古蹟高牆是紅牆映翠,指的是廣化寺外人行道,長約150米,外牆為紅牆灰瓦,極具傳統古建築風貌。通過增加綠化和休憩空間,使竹林與紅牆相互映襯掩,突出了古蹟紅牆的歷史底蘊。

兩個口袋公園,一個是譙樓更鼓,位於鼓西大街路口,抬眼就是鼓樓,「這裡會成為欣賞鼓樓的最佳觀賞點!另一個是竹韻暖陽,位於鼓西大街67號,翠竹成趣,冬日下曬著暖陽,不失休息、聊天的好場所。

此外,綠化方面突出林蔭大道形象,全線原有行道樹379棵,其中槐樹372棵在保留原有行道樹基礎上,還適當補栽國槐以形成連貫的林蔭空間,並豐富節點處植物層次,同時在綠地處適當增加座椅,為居民提供休憩場地。

鼓樓西大街復興在即。2021年,與之毗鄰的舊鼓樓大街和地外大街也將進一步整治提升,逐一精彩亮相。

相關焦點

  • 西城區將打造第二條「楊梅竹斜街」,位於大柵欄觀音寺片區
    西城區計劃通過文物活化利用,將觀音寺、五道廟、譚鑫培故居、梅蘭芳祖居、梨園公會、東南園胡同49號、大安瀾營胡同13號七個文物節點串聯呈現,以點帶線形成涵蓋梨園文化、商賈文化、會館故居文化、京味兒民俗文化等特色探訪線路,打造第二條「楊梅竹斜街」。觀音寺片區更新力爭2024年整體亮相。通過疏解整治、改造提升,楊梅竹斜街早已成為網紅打卡地,更是首都核心區街區更新的代表。
  • 東城根街下穿隧道大變樣!
    駕車駛入東城根街的下穿隧道一幅新穎的立體綠化場景映入眼帘綠植、城牆、彩繪形成的一個個畫框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這是我市打造的>首個隧道立體綠化!它以東城根街老城樓、城牆為主題背景,以浮雕、彩繪和模塊化植物為元素,並搭配以大吳風草、紫葉礬根等綠植,讓整個景觀牆「生動」起來。成都市綠化工程三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於今年3月開始設計,通過壘土技術、鋼骨架搭建、固態土壤技術等,把苗圃中培養好的植物移入其中。同時,還結合智能滴管系統對水肥進行自動監測,保證植物的水肥需求,使其能夠長期生長。
  • 北京:大柵欄觀音寺片區將打造「第二條楊梅竹斜街」
    作為老城保護更新項目之一的大柵欄觀音寺片區,在第一階段的申請式退租中,籤約率達46%。下一步,將梳理院落資源,開展恢復性修建,將廚房、衛生間入院入戶。同時進行共生街區模式探索、業態差異化布局、公共資源補足等,整體改善片區現狀。大柵欄琉璃廠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片區預計2024年整體亮相,打造出「第二條楊梅竹斜街」。
  • 南京銀億東城、東郊小鎮上萬業主年底到地鐵站更方便了
    上周,南京江寧麒麟街道「銀億東城」小區居民向《政風熱線》反映到地鐵站不方便,小區離今年1月開通的地鐵4號錢靈山站直線距離不遠,一公裡,可是有滬蓉高速阻隔,要繞路穿過,全程就有近3公裡。問題是全程路分三段,三個部門管,有的年舊失修,有的還是施工便道。《政風熱線》通過連線和記者採訪獲悉,現在三段路開始有施工計劃了。
  • 中央發文:推進2000年底前老舊小區改造,將惠及上億居民
    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期末,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住建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5月底,各地上報需要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17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
  • 蔡奇在參加東城團審議時強調 把「四個中心」「四個服務」能量釋放...
    特別是服務保障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充分喚起了首都人民血脈深處最樸素最深層最持久的家國情懷,凝聚起廣大幹部群眾積極向上奮鬥的強大力量。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已經發出「開工令」,開局即決戰,決戰務必決勝。大家要抓好落實,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推動首都新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謝過城街、博城路、福全路……泰城36條道路命名變更
    漢明堂北側有東城西城兩村,因村在謝過城兩側,故名東謝過城、西謝過城,簡稱東城村、西城村。謝過城之名,始見於《太平寰宇記》:"謝過城有汶陽田,齊以此歸魯以謝過,故有城存"。東城村西有一高臺地,西高東低,為古明堂故址。
  • 中軸線的故事 | 北端點鐘鼓樓:暮鼓晨鐘敲擊出北京時間
    站在景山萬春亭上向北望,可以看到一條延伸到鐘鼓樓的筆直馬路,即是北京中軸線北段(張紫玥 攝)這條直線,正是北京的中軸線。北京鐘鼓樓就位於馳名中外的古都中軸線最北端。」古都北京將近8公裡的壯偉中軸線最終以鼓樓、鐘樓作結。暮鼓晨鐘,傳播最廣的北京聲音如今的北京時間只需一點手機就可即刻校正,再早一點通過新聞聯播後的整點報時聲校對手錶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而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承擔計時與報時功能的則是鐘鼓樓。
  • 南京路永安休閒街「五一」前又要改造(組圖)
    「五一」之前,南京路永安休閒街將變身「創意文化休閒街」重新亮相。去年9月,作為南京東路步行街開發10條各具特色支馬路的第一步,永安休閒街正式與上海市民和遊客見面。據悉,由於隨後營業效果不佳,這條休閒街日前已經悄悄地更換了「東家」。
  • 全球首個人工智慧蝴蝶光影藝術裝置亮相香港利東街
    由香港藝術家黃宏達創作的大型蝴蝶光影藝術裝置「希望之蝶(Butterflies of Hope)」近日亮相灣仔利東街這是全球首個大型AI(人工智慧)蝴蝶光影藝術裝置。 大型蝴蝶光影藝術裝置「希望之蝶(Butterflies of Hope)」近日亮相灣仔利東街
  • 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草案今起公示 東西城劃分183個街區
    空間布局——強化兩軸、一城、一環的城市空間結構 「兩軸」指中軸線及長安街。中軸線以文化功能為主,展示傳統文化精髓,體現現代文明魅力。長安街以國家行政、文化、國際交往功能為主,體現莊嚴、沉穩、厚重、大氣的形象氣質。 「一城」指北京老城。推動老城整體保護與復興,建設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地區。
  • 同德街 同心同德守護城市溫度
    「父親快80歲了,沒有電梯始終不放心,萬一踏個空怎麼辦?」「電梯會有噪聲,一樓採光和通風也會受影響。」近日,在廣州市白雲區同德街荔德社區的議事廳,居委會、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和社區律師圍繞加裝電梯的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同德街位於廣州西部,轄內以住宅區為主,廣泛分布的保障房、安置房多建於上世紀90年代,設施老舊,居民改造意願強烈。
  • 「戲劇東城」5臺10場原創劇目落地天津
    短短50天內,「戲劇東城」已落地天津演出5臺10場原創劇目。這也是「戲劇東城」首次大規模走出北京。這次跨域合作,也讓天津演藝市場的「起飛期」撞上了北京民營原創戲劇的「外溢期」。「哏都」一年5000劇目 話劇僅佔6%天津被稱為「哏都」,演出市場繁榮,尤其是戲曲、曲藝演出發達。不過,若論依託於現代化大劇場的演藝市場起飛,也只是近幾年的事兒。
  • 凝神聚力 奮楫篤行 東城建投集團開創湯泉旅遊度假區建設新局面
    經現場勘察,奧華路、神泉路、溫水侯街、觀唐街等路段均存在供電線路雜亂、電線老化、沿街路燈地下網線受損,變電箱環網櫃等電力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對當地居民日常用電及遊客出行參觀產生影響。臨沂東城建投集團針對目前境況,提出升級方案並進行施工改造,決心為湯頭打造出經得起長久考驗的良心電力工程。
  • 燃燒式馬桶首秀!北京這條胡同平房要掀廁所革命?
    近日,市規劃院與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動成立了「中社社區培育基金」,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與社區漸進式改善,老城胡同廁所革命就是基金髮起的首個項目。市規劃院市政規劃所所長張曉昕介紹,目前燃燒式馬桶等生態廁所還處於嘗試階段,下一步將在基金平臺的幫助下加快推廣,以提升老城區胡同居民的生活水平。
  •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華麗來襲,用音樂講述中軸線故事!
    民族管弦樂組曲《中軸》華麗來襲,用音樂講述中軸線故事!在現場觀眾的掌聲中,北京中軸線故事在流動的音樂聲中縈繞迴響。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裡的北京中軸線宛若脊梁,它不僅是中國最具典型意義的城市中軸線,世界城市建設史上城市規劃設計的傑出典範,同時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民俗生活。
  • 畫中人現身當解說 老居民觀展呼親切
    提到中軸線,老李意味深長地說:「玉河古蹟是老祖先留給咱們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保護好這張金名片,給北京的老城保護政策點讚!」登上展板的老居民範來友也來到景山公園觀德殿參觀,看到自己的照片出現在展板上,老範挺激動:「這個中軸線申遺展覽,請老百姓來講自己的故事,真是很親切。」老範從室內到室外,認認真真地把兩部分展覽看了個遍。
  • 一公裡等於1.5K元!太原最值錢的地段在哪裡?
    有專業人士稱,「地W」一旦出現,周邊5公裡半徑範圍內所有項目都會蹭到熱度,一般來說,兩三個月內就會立竿見影地拉升周邊樓盤價格。縱觀近幾年的太原,自從2002年開始誕生第一宗「地W」陽光地帶後,此後近二十餘年的風雲變化,太原樓市城頭變幻大王旗,又陸續誕生了10餘宗「地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