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陸地上有一個名叫「鰲太穿越」的陸上穿越線,喜歡徒步旅行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鰲太穿越的危險程度有多麼可怕,沒有人煙,沒有無線電,沒有水,只有漫天的飛雪和杳無人煙的高山。相對陸路,還有一個穿越線,它的危險程度絲毫比起鰲太穿越有過之無不及,這條航線,曾經是二戰東方戰場中,為了開闢空中運輸生命物資通道而開闢的,飛行員們用傷亡1659人的代價打通了中國抗日生命運輸線的空中通道,那麼,它到底是如何個險法呢?
駝峰航線影像圖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駝峰航線,顧名思義,它的山峰形狀就是駱駝的脊背一樣。
「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麗江白沙機場,進入中國雲南和四川境內。航線全長500英裡,地勢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
從關於駝峰航線的解釋就能看得出來,駝峰航線是一個橫跨喜馬拉雅山脈的東西方之間的一個空中航道。
駝峰航線
從1941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軍從幕後轉到了前臺,正式向日本法西斯宣戰,而羅斯福總統所採取的策略是「我們的戰場在歐洲要對付希特勒」,因此,只能派遣航空隊援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才有了後來的中國遠徵軍。
在當時,中國有三條聯繫鄰國之間的通道,隨著抗日戰爭持久化,日本開始對香港、緬甸等進行轟炸,1942年底,緬甸被日軍侵佔,原來的戰略物資 通道——滇緬公路被切斷,因此,急需一條繼承滇緬公路,對中國抗戰進行戰略支持的通道的想法就形成了。
滇緬公路
1942年6月2日中美兩國代表在華盛頓籤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亦稱《中美租借主體協定》),中國正式成為租借協定的受援國,這是「駝峰」航線開闢時的外交背景。也就是說,美方無償對華進行援助,抗戰所需要的軍備物資、原料、戰鬥機原油等等都是當時非常需要的。
穿越世界最高山脊,無疑是一種自殺式的航線,這條空中通道,直到戰爭結束,一共死亡(失蹤)了1659名飛行員,在如今的珠峰之下,依然可以看到很多當年穿越駝峰航線的殘骸。
美國總統羅斯福
在1942至1945年中國收到來自美國的運輸機恰好是100架:77架C-47運輸機和23架C-46 Commandos。據一些消息,從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共有650,000噸物資通過駝峰,其中中方飛行員佔75,000噸(約12%),還有33400名乘客通過駝峰。
我們來說說飛越駝峰航線的主力飛機,C-46 Commando。這種飛機非常笨重,但是沒有辦法,它的優點可以改善它的不足。
陳納德飛虎隊
簡單思考一下就知道,如何要飛越海拔7000米的高空,那一定要飛到海拔7000米以上,在當時損失很大的情況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摸清珠峰的季節性關係(氣象因素),還有就是一次運送太多,導致飛機爬不起來。
陳納德當時是空軍司令,在對日空戰中不僅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還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飛行員。在後來的駝峰航線上,更是書寫了空中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