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傾信新疆」,立刻加入
『一個身材好顏值高的組織』
1932年,科學家們第1次認識到彗星很可能來自於太陽系的邊緣雲團,我們的太陽系是被一個非常巨大的雲團所包圍,這就是著名的「奧爾特雲」。
01.「狹義太陽系」與「廣義太陽系」
如今我們對於太陽系的邊緣是按照太陽引力範圍定義的,狹義的太陽系邊緣是海王星以及外部的柯伊伯帶,而廣義上的太陽系邊緣則是以太陽系引力為邊界,大約在1~2光年的區域。
「廣義太陽系」在柯伊伯帶之外,有一片巨大的雲狀區域,它們距離太陽大約5萬到15萬天的天文單位,它們就像一個巨大的球形雲團,將整個太陽系包裹在其中,由於它距離我們太遙遠了,以至於我們很到達它位置。
02.什麼是「奧爾特雲」
「奧爾特雲」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彗星雲團,我們所看到的彗星大部分都來源於遙遠的「奧爾特雲」。
據推測在「奧爾特雲」的軌道上大約有1000億顆彗星,這些彗星遠離太陽系中心,使得它們幾乎很難獲得太陽的能量照射,形成一個一個巨大且冰冷的漂浮天體群區域。
由於距離如此遙遠,使得它們繞太陽一周需要數千年乃至數萬年的時間。
內層是盤狀的「希爾斯雲」。
外層則是球狀的「奧爾特雲」分布著多達上億塊冰狀的天體,它們是早期太陽系的殘餘物。
03.「奧爾特雲」的誕生
「奧爾特雲」是形成於太陽系誕生之初,大部分的星雲物質坍縮成為恆星,其它的都在這片空間形成行星和衛星。
誕生餘下的殘餘物質,被幾個大型氣態行星逐出內太陽系,從而散布到了最外層。
「奧爾特雲」的總質量大約是100倍的地球質量,目前人類對於「奧爾特雲」的了解僅僅只是建立在觀測和推測的階段。
目前距離地球最遙遠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在300年後的旅行者1號會飛到「奧爾特雲」區域,但是到那個時候旅行者1號的電力早已經耗盡,我們無法得到奧爾特雲的清晰影像。
就目前我們所認知的太陽系而言,的確處於「奧爾特雲」的包圍之中。
以下幾個證據可以表明「奧爾特雲」的存在
1. 長周期彗星:彗星的周期比冥王星長得多,冥王星處在「柯伊伯帶」中,這片區域是短周期彗星的發源地,由於長周期彗星的周期很長,表明它們來自於冥王星軌道之外很遠的地方,而不是「柯伊伯帶」,然而長周期彗星,是不可能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因為星際天體的運動速度極快,它們不會在軌道環繞太陽旋轉。
2.巨行星:根據太陽系形成模型的推算,巨行星的形成,會把較小的天體向外太陽系驅逐,有些天體獲得足夠快的速度,脫離了太陽系飛入星際空間,有一些就公布到太陽系外的區域中,受到太陽引力束縛。
3.柯伊伯帶:在其它恆星系統中,觀測到了「柯伊伯帶」,而「奧爾特雲」就是「柯伊伯帶」的延續。在2013年天文學家觀測到了一顆周期極長的彗星,其軌道周期超過了5100年,這是「奧爾特雲」存在的很好證據。
想成為怎樣的人,都是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