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法國當地時間5月23日19點,法國影片《麥克·科拉斯》在開幕第9天舉行了放映會。本片講述了一個悲情英雄的故事,在反抗強權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被正義感驅使著跨越了惡魔的界限。影片攝影和音樂都極為出色,將暴力時代唯美化,用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重現了一場復仇故事。
本片片名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麥克·科拉斯是一個極富男性魅力的馬販子,在一次販運過程中遭遇侯爵的強行徵用,兩匹駿馬被用得體無完膚,助手被惡狗咬的遍體鱗傷,不服輸的麥克連上法庭三次都被拒並威脅他再告將逮捕他,妻子見狀主動要求替他去侯爵家求情卻被權貴打死,從此,高傲又憤怒的麥克開始了糾集窮苦人對抗強權的暴力之旅。
本片改編自德國小說,反映了16世紀貴族沒落、新興富裕階層興起時代政治權利爭奪的歷史背景,法國導演
阿諾·德斯·帕裡勒斯將其改為法國故事,展示了這個500年前的「恐怖分子」揭竿而起又主動放下屠刀的完整過程,上演了一出在「正義」大旗號召下由反抗到放棄的悲劇。這個人物,因為追求正義未果而勇敢使用暴力,又因為正義得到滿足而放棄生命,放在時代更迭的背景下,「軸」的本性使得英雄的悲劇意味更加具有宿命色彩。雖然故事發生時代久遠,但放眼當今全球社會矛盾叢生民族衝突不斷,這樣的悲劇故事依然有著現實映射意義。
故事發生在山區,樹林茂密、群山逶迤、平原遼闊,自然背景是粗糲淳樸又極具包容性的,仿若隨時都能把人物吞沒,影像風格上頗為史詩氣質。每個鏡頭都美的那麼不真實又令人嚮往,人們大多數時候只在朝陽初生或者薄暮將去的時候出場行走,無論在曠野還是叢林,隨著人物走起,光影效果似行雲流水仿若動態油畫,金黃色系的光暈始終籠罩,營造出一個雖然暴力卻美到極致的人與自然。
從一開篇就是節奏感強烈的鼓點音樂,伴隨著劇情的推進,鼓點中的危險性更加明顯,直到最後麥克被殺後,悠揚哀婉的民族樂器奏響,鼓聲的停止仿佛暗示了麥克的死是一種解脫,不再徘徊在正義與暴力之間深受良心的折磨。即便是在攻城等暴力場面,導演也沒有選擇很氣勢壓人的交響樂,鼓聲仍然時隱時見,與劇情中的鐘聲相得益彰,用這個古老的樂器品種也營造出了時空流逝的年代感。
主演
麥德斯·米科爾森是丹麥演員,精通英語、法語,去年憑藉《狩獵》坎城封帝,今年攜這部英雄主義風範的影片再度入圍,雖然非常傳神地演繹出了一個悲劇角色,但對他個人而言並未有太大突破,連莊的可能性不大。
高潮時間:經過牧師的勸導,麥克決定為自己的暴力反抗行為做懺悔,但他仍然表示只想原諒能「讓我的馬回到原樣」的人,這表明他對神的力量有所懷疑,依然信奉道德正義為衡量萬物的唯一標準,甚至比生命更值得捍衛和珍惜。
電影網評分:2.5文/梁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