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 太陽能的主戰場?(圖)

2021-01-15 索比光伏網

索比光伏網訊:1957年10月,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前蘇聯拜科努爾基地升入太空,奏響了人類徵服太空的序曲。自此,一批又一批火箭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五十多年過去了,除了載人航天飛行器最後回到地球,其他上天的人造物體都圍繞地球運動著。那些曾經輝煌過的「金屬體」,伴隨著使命的結束,被遺棄在太空,變成了金屬碎片,最終成為「太空垃圾」的一部分。

2008年,歐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公布的電腦模擬圖像顯示,「太空垃圾」已經讓地球上空成了一個垃圾場。如何清理太空垃圾,成為人類接下來的研究重點。

太空中的潛在殺手

隨著太空垃圾的增多,人類航天活動也隨之受到威脅。2005年1月17日,NASA憂心忡忡地公布,南極上空885公裡,發生了一起看似偶然的「宇宙交通事故」—— 一塊31年前發射的,美國雷神火箭推進器遺棄物,與中國發射的長徵四號火箭碎片相撞。2013年5月,厄瓜多唯一一枚衛星在升空後不足一個月,就與太空中火箭殘骸相撞失靈。這些都提醒著人們,太空垃圾對航天安全日益嚴重的威脅。

人們最早發現太空垃圾是在20多年前,加拿大某氣象臺宣布,發現英仙星座附近有星體爆炸。後來才弄清楚,這不過是一顆廢棄人造衛星在太陽光反射下造成的效果。

不僅在外太空,人類的生活也慢慢受到了太空垃圾的影響。「由於地球外層大氣的減速作用,每年都會有一部分太空碎片落入地球大氣層。只是大部分都在墜落的過程中燒毀了,所以人們沒有發覺。」都亨說。但是這並不代表太空垃圾沒有威脅到人類的日常生活。

湖南省綏寧縣就曾經迎來天外的「不速來客」,據媒體報導,2012年3月31日, 「亞太7號」通信衛星「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一級殘骸鋼架打斷一低壓線後,打破一民房屋頂的瓦片,墜落於綏寧縣黃土礦鄉牛欄衝村水田裡,另外一片殘骸則墜落于田基上。無獨有偶,在英國,一塊重達1.8公斤的金屬從天而降,砸穿了一對老夫婦的房頂,所幸的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但是,這些還不是太空垃圾最可怕之處。「凱斯勒症候群」(Kessler Syndrome)才真正令太空垃圾引起航天學者的重視。1978年,一位美國宇航局的天文學家唐˙凱斯勒提出了一個令人沮喪的觀點:隨著太空撞擊事件的增加,新生出大量碎片。遲早有一天地球大氣銷毀太空垃圾的速度將跟不上太空垃圾的增長速度。那樣一來,地球外圍空間就會出現一層永久性的「太空垃圾雲」,從而使得太空環境變得非常危險,無法進行航天活動。這種理論就被稱為「凱斯勒症候群」。

試想一下,這些太空垃圾以6~7公裡/秒的速度飛行,他們隱藏著巨大的殺傷力:一塊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衛星,就相當於兩輛100公裡/時的小汽車相撞,衛星會在1.5秒內被打穿或被直接擊毀。而且每一次太空垃圾的相互碰撞不會互相湮滅,而會產生更多的碎片,再次增加太空垃圾的數量。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我在太空撿垃圾
    ,第一個太空垃圾便已誕生。STS120的工作人員在維修國際空間站上一塊太陽能電池板時遺失一對鉗,在STS-126中一名太空人進行艙外活動時丟失了一個大約公文包大小的工具包。反衛星武器假想圖 圖源:新浪軍事太空垃圾一般在高300-450公裡的近地軌道上以每秒7-8公裡高速運動,而在36000公裡高度的地球靜止軌道上則以每秒3公裡的速度運動。
  • 科學網—雷射大戰太空垃圾
    「澳大利亞用雷射回收垃圾的做法,應該就是通過雷射讓太空垃圾減速,最終讓它跌入大氣層。」 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研究員都亨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道,「目前人類回收太空垃圾的方法幾乎都是先令其減速,然後重新墜入大氣層。這樣太空垃圾會在墜落過程中燒毀,不會對地面產生太大的影響。」
  • 太空垃圾橫飛,導致國際空間站虛驚一場
    各種太空垃圾早已成為地球軌道日益凸顯的嚴重公害。 太空垃圾,也被稱為空間垃圾、軌道垃圾、空間汙染、空間廢物等(Space debris/ Space Junk),是指太空中(主要是指地球軌道)那些不再在軌使用的人造物體,主要包括廢棄的太空飛行器(火箭上面級、人造衛星、飛船),以及太空垃圾碰撞後產生的次生垃圾(更多更危險)。
  • 太空垃圾 從何掃起
    太空垃圾變軌需要額外耗能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教授聞新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按國際要求,一般情況下,太空飛行器在壽命結束後,需要進行變軌進入南太平洋的「太空垃圾場」,而火箭殘骸或其他較大的衛星碎片,會因技術無法規避而形成太空垃圾。自2000年以來,諸如太空垃圾協調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制定了實現空間可持續性的準則。
  • 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太空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垃圾,如何清理他們已經成為新難題。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可以清理太空垃圾的「七大神器」。「太空彈弓」。為了節省燃料,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提出「彈弓-衛星太空清掃器」能夠捕獲太空垃圾,再將太空垃圾投向地球大氣層燃燒,之後使用動量航行至下一個太空殘骸目標進行清除。2013年初,研究人員仍在審查這一設計方案。「立方太陽帆」。英國提議建造「立方太陽帆」,使用小型人造衛星帶動太陽帆捕獲太空殘骸至低軌道。
  • 回收、清除、修復、升級 太空垃圾或成「香餑餑」
    太空垃圾或變成「緊俏」物資  面對這一眾所周知的難題,太空探索領域創業機構美國「飛火太空系統」(Firefly Space Systerms)瞄準了太空垃圾回收項目,執行長湯姆·馬庫斯科認為,可以回收空間衛星,用其在未來執行火星任務。
  • 這個太空飛船比頭髮絲還薄,它的誕生只為與太空垃圾同歸於盡
    這些加起來超過 50 萬塊的太空垃圾正在以每小時 28000 公裡的速度環繞著近地軌道運行,威脅著近地衛星的安全。去年,歐洲空間局的哨兵-1A 衛星就與一塊太空垃圾發生了撞擊。所幸這塊碎片體積不大,對哨兵-1A 的太陽能板造成的傷害不太嚴重。假若這塊碎片再大一點,就有可能擊碎整塊太陽能板。
  • 太空空間站是如何避免太空垃圾攻擊的?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鵬楊科普,從人類航天起步以來,已經有超過9000顆衛星發射入軌,隨著近年來發射頻率爆炸性的增長,太空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除了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地球周圍還漂浮著大約1億塊太空垃圾,其中絕大多數都小得無法追蹤,那麼太空中一個小小的物體會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多大危害呢?我們又是如何保護國際空間站免受其害呢?
  • 太空空間站是如何避免太空垃圾攻擊的?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鵬楊科普,從人類航天起步以來,已經有超過9000顆衛星發射入軌,隨著近年來發射頻率爆炸性的增長,太空也變得越來越擁擠,除了目前運行在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地球周圍還漂浮著大約1億塊太空垃圾,其中絕大多數都小得無法追蹤,那麼太空中一個小小的物體會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多大危害呢?我們又是如何保護國際空間站免受其害呢?
  • 雷射大戰太空垃圾:讓其減速 最終跌入大氣層
    「澳大利亞用雷射回收垃圾的做法,應該就是通過雷射讓太空垃圾減速,最終讓它跌入大氣層。」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研究員都亨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道,「目前人類回收太空垃圾的方法幾乎都是先令其減速,然後重新墜入大氣層。這樣太空垃圾會在墜落過程中燒毀,不會對地面產生太大的影響。」
  • 雷射技術成清除太空垃圾有效手段
    太空垃圾也被稱為軌道碎片,是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無用人造物體,既包括已經「壽終正寢」,但仍在空間軌道兜圈子的各類衛星、被遺棄的運載火箭推進器殘骸等,也有太空飛行器意外爆炸或者碰撞形成的碎片,還有一些螺絲和墊圈之類的零部件。  近日,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弗拉基米爾·波波夫金在俄聯邦委員會圓桌會議上的一番話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太空垃圾的擔憂。
  • 國際空間站躲過兩倍於己速度的一塊太空垃圾,虛驚一場
    太空垃圾,也被稱為空間垃圾、軌道垃圾、空間汙染、空間廢物等(Space debris/ Space Junk),是指太空中(主要是指地球軌道)那些不再在軌使用的人造物體,主要包括廢棄的太空飛行器(火箭上面級、人造衛星、飛船),以及太空垃圾碰撞後產生的次生垃圾(更多更危險)。
  • 向垃圾宣戰!2050 年,太空回收站有望清理 100 萬顆太空垃圾
    當然,這個數字可能也只是保守估計。隨著衛星和火箭發射數量逐年上漲,它們與太空垃圾相撞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一顆衛星的故障可能導致電視信號異常,增大天氣預報的誤差,造成飛機無法正常航行,或者人們很有可能根本意識不到一場龍捲風正在逼近。清理太空垃圾無法一蹴而就,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迫在眉睫。
  • 向垃圾宣戰!2050年,太空回收站有望清理100萬顆太空垃圾
    如果把所有所有物體計算在內,上至太空人在太空遨遊時丟棄的設備,下至衛星碰撞產生大小約為1釐米的碎片,那麼地球軌道上大約有100萬顆太空垃圾。 當然,這個數字可能也只是保守估計。隨著衛星和火箭發射數量逐年上漲,它們與太空垃圾相撞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 地球已經被太空垃圾覆蓋了?
    圖 太空垃圾增長速度圖,可以看出每次數量劇增基本都來自衛星碰撞和反衛星實驗根據這些檢測數據,太空垃圾的現狀不容樂觀,目前估計有1.7億個直徑小於1釐米的垃圾垃圾在繞地飛行,有67萬個為1-10釐米直徑大小,有2.9萬個要更大。
  • 雷射或成為太空垃圾「清道夫」
    太空垃圾的計算機模擬圖  雷射可能成為未來的太空垃圾清理工。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近日提出解決太空垃圾問題的新辦法——用雷射把太空垃圾射下來,讓其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掉。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4月19日報導,日本科學家的新方法首先要使用國際空間站宇宙空間天文臺(EUSO)的特大視場望遠鏡來識別太空垃圾,然後用空間站中的光纖雷射器發射出強大的雷射脈衝把它們射下來。
  • 垃圾分類這麼火 太空垃圾屬於哪一類?
    這些垃圾都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有些儲存著燃料,時不時就炸給你看或撞給你看。迄今為止,近地空間發生了大約200多次爆炸和碰撞解體事件,產生的碎片數量佔碎片總量的50%以上。2009年美國和俄羅斯的衛星意外相撞,已發現的產生的10cm以上的碎片就有兩千多個。圖1 太空垃圾3、固體火箭點火產生的燃燒物。
  • 太空垃圾多「撞暈」衛星 有必要制定「太空交規」
    兩年前,厄瓜多唯一一枚衛星「飛馬座」就猝不及防撞上蘇聯火箭殘骸,雖然沒有脫離原先軌道,但太陽能電池板受損。 厄瓜多航天局的官方微博客發布消息說,衛星天線「無法定向」,「圍繞兩根軸狂轉」」,被「撞暈」了。  自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以來,人類已向太空發射了5000多顆各類太空飛行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為太空垃圾在近地軌道上飄蕩。
  • 仿生手臂「回收」太空垃圾
    原標題:仿生手臂「回收」太空垃圾 這種機械手臂能在(概念圖) 太空垃圾隱患巨大,各國都嘗試解決,卻沒有立時可行的方案。瑞士航天中心開展的清除太空垃圾計劃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回收」太空垃圾,正在研發一種超快仿生手臂。 按照該計劃,把這種特製的機械手臂安裝在衛星上,捕捉並回收太空飛行器碎片,最後帶著它們一起衝入大氣層焚燒殆盡。這種機械手臂的特點是「超快」:能在0.05秒內抓住各種不規則形狀的拋擲物。
  • 西媒:歐洲航天局欲成太空垃圾清理先鋒
    西媒稱,太空垃圾不斷增加的勢頭令人擔憂,歐洲正尋求在清理環繞地球飛行的太空垃圾這樣一個相對平淡卻同樣重要的領域成為先鋒。據埃菲社日內瓦8月16日報導,廢棄的衛星、火箭助推器殘片、太陽能電池板,抑或簡單的螺母和螺栓正在我們星球上方數百公裡處以每小時約2.8萬公裡的速度移動,對未來太空任務構成的風險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