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1. 與一般土木建築工程施工相比,水利工程施工有哪些主要特點?
水利工程施工,與一般土木建築工程相比,施工條件要困難得多。認識這些特點,對於學好本門課程具有重要意義。水利工程施工常在河流上進行。受水文、氣象、地形、地質等因素影響很大。河流上修建的擋水建築物,施工質量不僅影響建築物的壽命和效益,而且關係著下遊千百萬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水利水電工程多處在偏遠山區,人煙稀少,交通運輸不便。在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常涉及到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利益,因而增加了施工的複雜性和困難性。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由許多單項工程所組成,容易發生施工幹擾。因此,需要統籌規劃,重視現場施工的組織和管理,運用系統工程學的原理,因時因地選擇最優的施工方案。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爆破作業、地下作業、水上水下作業和高空作業等,常常平行交叉進行,對施工安全非常不利。因此,必須十分注意安全施工,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詳見文字教材第1頁)
2.本課程涉及的施工機械、施工技術、施工組織與管理三方面有何區別與聯繫?
施工導流、施工總組織和施工管理三章屬於施工組織管理範疇。其中,施工導流和施工總組織兩章是以整個樞紐工程為對象,介紹樞紐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組織設計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施工管理主要著眼於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闡述現代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除了上述三章外,其餘五章屬於施工技術範疇。對於施工機械,由於學時和篇幅的限制,僅結合施工技術、施工方案的論述作適當地穿插介紹。
(詳見文字教材第2頁)
3.本課程的內容和特點
教學內容體系分析
施工導流——主要是確定導流方
工種施工——主要是確定施工方法與施工技術
水工建築物施工——主要是確定施工方案
施工總組織與管理——主要是確定施工進度、 施工布置和施工管理的方法
學習時應著眼於掌握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主要工種的施工方法、施工技術和主要水工建築物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方案。掌握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和施工組織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
課程作業是掌握課程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結合生產實踐,通過多媒體教學、課程作業等教學環節來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才能有效地掌握本課程的內容。
第1章 施工導流
1.重點、難點內容
認清施工導流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的特殊地位與作用,重點掌握施工導流的基本方式,理解影響導流方式的主要因素,理解導流時段的劃分,理解導流設計標準及導流設計流量的確定,理解導流工程布置與水力計算,理解導流方案的比較與選擇。理解圍堰平面布置與堰頂高程確定的方法,掌握圍堰的基本應用型式;圍堰形式很多,主要應掌握土石圍堰和混凝土圍堰的適用條件,結構及布置。截流與圍堰關係密切,但因截流在施工導流中佔有重要地位,又是施工總進度計劃的主要控制項目之一,主要應掌握立堵截流方法與設計的主要問題。圍堰合龍閉氣以後,就要開始進行基坑排水,搞好基坑排水,可創造幹地施工條件,主要應掌握初期排水與經常性排水的布置和計算,以及明式排水方法。
2.施工導流的概念
概括地說就是要採取「導、截、攔、蓄、洩」等施工措施,將河水流量全部或部分安全地導向下遊,或者攔蓄起來,以保證樞紐主體建築物能在幹地上施工。這就是施工過程中的水流控制,習慣上稱為施工導流。
施工導流貫穿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它不僅影響施工總組織,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樞紐布置與永久建築物型式的選擇,成為水利水電樞紐總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工程實踐中,十分重視施工導流規劃的作用。正確合理的施工導流規劃,可以降低工程造價,加快施工進度。否則,會使工程施工遇到意外困難,甚至引起工程失事。
(詳見文字教材第4頁)
3.施工導流方式
施工導流方式,也稱施工導流方法,大體上可分為兩種基本方式,即全段圍堰法和分段圍堰法。
全段圍堰法導流,這種導流方式又稱為一次攔斷法或河床外導流。其基本特點是主河道被全段圍堰一次攔斷,水流被導向旁側的洩水建築物。視洩水建築物的不同,一次攔斷法又可進一步區分為隧洞導流、明渠導流、涵管導流等分段圍堰法導流,也稱分期圍堰法或河床內導流。但是,習慣上則多稱其為分期導流。
工程實踐中,兩段兩期導流採用得最多。根據不同時期洩水道的特點,分期導流方式中又包括束窄河床導流和通過已完建或未完建的永久建築物導流(主要包括底孔導流、缺口導流、梳齒孔導流、廠房導流等)。
(詳見文字教材第5-9頁)
4 採用分段分期圍堰法導流時,什麼叫「分段」?什麼叫「分期」?二者之間有何異同?
所謂分段,就是將河床圍成若干個幹地基坑,分段進行施工。所謂分期,就是從時間上將導流過程劃分成若干階段。分段是就空間而言的,分期是就時間而言的。導流分期數和圍堰分段數並不一定相同,段數分得越多,施工越複雜;期數分得越多,工期拖延越長。因此,工程實踐中,兩段兩期導流採用得最多。(詳見文字教材第8頁)
5.導流標準、導流程序 、 導流時段 、圍堰 、河道截流的定義
(詳見文字教材第52頁答案)
6.什麼是導流設計流量?如何確定不過水圍堰的設計流量?如何確定過水圍堰擋水期和過水期的設計流量?
導流設計流量的大小,取決於導流設計的洪水頻率標準和導流時段。在同一導流時段內導流設計標準愈高導流設計流量就愈大,在同一導流設計標準內洪水期的流量要大於枯水期的流量,通常將導流時段內的最大值作為導流設計流量。對於不過水圍堰,如果圍堰需全年擋水,只要按規範選定導流洪水重現期標準,即可確定相應的設計流量。導流擋水與洩水建築物的設計流量相同。對於低水圍堰,按擋水時段內同頻率洪水作為圍堰和該時段導流洩水建築物的設計流量。對於過水圍堰,過水圍堰的特點是既擋水又過水,其工作條件包括擋水與過水兩種工 況(類似於溢流壩)。過水情況下的設計標準,顯然應與一般不過水圍堰擋全年洪水時的標準相同。此標準主要用於堰體穩定分析和結構計算,也用於所有導流洩水道的過水能力校核。擋水情況下的設計標準,一般以枯水期不過水為原則。但具體選用什麼樣的擋水流量,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才能決定。
(詳見文字教材第11-13頁)
7.採用分段圍堰法導流時,如何確定縱向圍堰的位置?
選擇縱向圍堰位置,實際上就是要確定適宜的河床束窄度。適宜的縱向圍堰位置與以下主要因素有關。
(1)地形地質條件 (2)水工布置 (3)河床允許束窄度 (4)導流過水要求 (5)施工布局的合理性
以上五個方面,僅僅是選擇縱向圍堰位置時應考慮的主要問題。如果天然河槽呈對稱形狀,沒有明顯有利的地形地質條件可供利用時,可以通過經濟比較方法選定縱向圍堰的適宜位置,使一、二期總導流費用最小。
(詳見文字教材第18-19頁)
8.影響導流方式選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導流方式選擇的主要因素有:
(1)水文條件。河流的水文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導流方式的選擇。每種導流方式均有適用的流量範圍。除了流量大小外,流量過程線的特徵、冰情和泥沙也影響著導流方式的選擇。例如,洪峰歷時短而峰形尖瘦的河流,有可能採用汛期淹沒基坑方式;含沙量很大的河流,一般不允許淹沒基坑。束窄河床和明渠有利於排冰;隧洞、涵管和底孔不利於排冰,如用於排冰,則在流冰期應為明流,而且應有足夠的淨空,孔口尺寸也不能過小。
(2)地形、地質條件。寬闊的平原河道,宜採用分期導流或明渠導流。河谷狹窄的山區河道,常用隧洞導流。每種導流方式適用的地形地質條件,前面已經談過,不再重複。
(3)樞紐類型及布置。分期導流適用於混凝土壩樞紐。因土壩不宜分段修建,且壩體一般不允許過水,故土壩樞紐幾乎不用分期導流,而多採用一次攔斷法。高水頭水利樞紐的後期導流常需多種導流方式的組合,導流程序比較複雜。例如,峽谷處的混凝土壩,前期導流可用隧洞,但後期(完建期)導流往往利用布置在壩體不同高程上的洩水孔。高水頭土石壩的前後期導流,一般是在兩岸不同高程上布置多層導流隧洞。如果樞紐中有永久性洩水建築物,如隧洞、涵管、底孔、引水渠、洩水閘等,應儘量加以利用。
(4)河流綜合利用要求。分期導流和明渠導流較易滿足通航、過木、排冰、過魚、供水等要求。採用分期導流方式時,為了滿足通航要求,有些河流不能只分兩期束窄,而要分成三期或四期,甚至有分成八期的。我國某些峽谷地區的工程,原設計為隧洞導流,但為了滿足過木要求,用明渠導流取代了隧洞導流。這樣一來,不僅遇到了高邊坡深挖方問題,而且導流程序複雜,工期也大大延長了。由此可見,在選擇導流方式時,要解決好河流綜合利用要求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詳見文字教材第10頁)
9.如何進行施工導流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1)初擬基本可行方案
進行施工導流方案比較與選擇之前,應擬訂幾種基本可行的導流方案。擬訂方案時,首先考慮可能採用的導流方式是分期導流還是一次攔斷。分期導流應研究分期多少,分段多少,先圍哪一岸。還要研究後期導流完建方式,是採用底孔、梳齒、缺口或未完建廠房;一次攔斷方式是採用隧洞、明渠、涵管還是渡槽,隧洞或明渠布置在哪一岸。另外,無論是分期,還是一次攔斷,基坑是否允許被淹沒,是否要採用過水圍堰等。在全面分析基礎上,排除明顯不合理的方案,保留幾種可行方案或可能的組合方案。當導流方式或大方案基本確定後,還要將基本方案進一步細化。
(2)方案技術經濟指標的分析計算
在進行方案比較時。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證:導流工程費用及其經濟性;施工強度的合理性;勞動力、設備、施工負荷的均衡性;施工工期,特別是截流、安裝、蓄水、發電或其他受益時間的保證性;施工過程中河道綜合利用的可行性;施工導流方案實施的可靠性等。為此,在方案比較時.還應進行以下工作,包括水力計算、工程量計算與費用計算、 擬定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強度指標計算與分析、河道綜合利用的可能性與效果分析等工作。
(3)方案比較與選擇
根據上述技術經濟指標,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權衡利弊,分清主次。既作定性分析,也作定量比較,最後選擇出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合理的實施方案。在比較選擇過程中,切忌主觀臆斷,輕率地確定方案。
在導流方案比較中,應以規定的完工期限作為統一基準。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技術和經濟比較。既要重視經濟上的合理性,也要重視技術上的可行性和進度的可靠性。否則,也就沒有經濟上的合理性可言。總之,應以整體經濟效益最優為原則。有條件時,應採用現代系統分析方法。
(詳見文字教材第24-26頁)
10.圍堰的平面布置應注意哪些問題?確定圍堰堰頂高程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圍堰的平面布置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平面布置不當,圍護基坑的範圍過大,不僅圍堰工程量大,而且會增加排水設備容量和排水費用;範圍過小,會妨礙主體工程施工,影響工期;如果分期導流的圍堰外形輪廓不當,還會造成水流宣洩不暢,衝刷圍堰及其基礎,影響主體工程安全施工。
圍堰的平面布置主要包括外形輪廓和堰內空間兩個問題。外形輪廓不僅與導流洩水建築物的布置有關,而且取決於圍堰種類、地質條件以及對防衝措施的考慮。堰內空間,也即基坑範圍大小,主要取決於主體工程的輪廓和相應的施工方法。
用分段圍堰法導流時,上、下遊圍堰一般不與河床中心線垂直。圍堰的平面布置常呈梯形,既可使水流順暢,同時也便於運輸道路的布置和銜接。當採用一次攔斷法導流時,上、下遊圍堰不存在突出的繞流問題,為了減少工程量,圍堰多與主河道垂直。
縱向圍堰的堰頂高程,應與堰側水面曲線相適應。通常,縱向圍堰頂面往往作成階梯形或傾斜狀,其上、下遊高程分別與相應的橫向圍堰同高。
有冰情河道上的堰頂高程,尚應考慮冰塞、冰壩可能造成的壅水高度。
採用土石圍堰時,圍堰防滲體頂部應比靜水位略高。斜牆式超高值為0.8~0.6m;心牆式為0.6~0.3m.
(詳見文字教材第26-28頁)
11.截流設計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截流設計的主要問題有:
截流時段和設計流量的確定;截流戧堤軸線和龍口位置的選擇;截流方法選擇;截流水力計算;材料種類、尺寸與數量的確定;截流施工規劃;閉氣止水等。
(詳見文字教材第41-44頁)
12.論述導流、截流、圍堰與基坑排水之間的關係。
施工導流貫穿工程施工的全過程,施工導流規劃,主要是劃分導流時段,選定導流標準,確定導流設計流量;選擇導流方案及導流擋水、洩水建築物的型式,確定導流建築物的布置、構造與尺寸;擬定導流擋水建築物的修建、拆除與洩水建築物的堵塞方法。圍堰是主要導流擋水建築物,圍堰形式很多,土石圍堰和混凝土圍堰是最常用的結構型式。截流與圍堰關係密切,通常截流戧堤就是圍堰的一部分,截流在施工導流中佔有重要地位,又是施工總進度計劃的主要控制項目之一。截流戧堤合龍閉氣、培高加厚形成圍堰以後,就要開始進行基坑排水。搞好基坑排水,就可創造幹地施工的條件。由此可見,貫穿始終的是施工導流,而截流、圍堰與基坑排水之間,明顯存在依從關係,即由施工工藝程序決定的邏輯順序關係。
第2章 土方工程施工
1.重點、難點內容
理解土方機械的選擇及生產率的計算,理解土料壓實的施工程序,理解土石壩施工的特點和施工程序,理解防滲體與溢流面施工方法和質量要求;理解渠道開挖與填築的方法。
掌握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法,掌握壓實標準與壓實參數,掌握土石壩機械化施工方案和施工質量的一般要求與判別標準,掌握渠道襯砌類型,掌握管溝開挖回填、管道安裝與鋪設的施工方法。
2.土方工程按其工程類型可分為幾種?按其施工方法可分為幾種?
就土方工程本身而言,種類繁多。按其工程類型分:有挖方(如渠道、基坑等)、填方(攔河壩、河堤、填方渠道等)及半挖半填(如半挖半填渠道)等。按其施工方法分:有人力施工、機械施工、爆破施工及水力機械施工等。對於工程數量大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亦可採取綜合的施工方法。
(詳見文字教材第53頁)
3.土方工程施工常用的主要機械有哪幾種類型?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常用的挖土機械有挖掘機、鏟運機械等主要類型。挖掘機按工作機構的不同又分為單鬥式和多鬥式兩類。鏟運機械能綜合完成挖土、運土和鋪土等工作程序,它又分為拖式和自行式兩種。另外還有推土機、裝載機也是能連續挖運的一種機械。
機械運輸土方的類型可分為:無軌運輸、有軌運輸、帶式運輸以及架空索道運輸等四類。
(詳見文字教材第59-73頁)
4.簡述羊足碾、氣胎碾、振動碾、夯實機械各適合壓實哪幾種土料?
在國內外土工建築物粘性土填築時,廣泛採用羊足碾壓實。另外在壓實過程中羊足對表土還有翻鬆的作用,無需刨毛就能保證土料層間的良好結合。目前國內大中型工程及公路路基施工中經常採用振動凸塊碾,並且有取代羊足碾的趨勢。振動凸塊碾適用於礫質土、粘性土或低中強度粘土。
氣胎碾壓實的最大特點,就是它能夠改變輪胎的充氣壓力來調節接觸應力,以適應壓實不同性質土料的要求。所以氣胎碾既適於壓實粘性土,也適於壓實非粘性土。
振動碾是一種振動和碾壓相結合的壓實機械。5~10t振動平碾適宜砂、砂礫料、礫質土,10~15t振動平碾適宜堆石、砂、砂礫料、礫質土。
夯實機械是藉助於夯體下落的動能來壓實土料的,它有大型夯和小型夯兩種。夯實機械可用以夯實粘性土和非粘性土。
(詳見文字教材第77-78、89頁)
5.土料的壓實參數有那些?如何確定這些參數?
土石壩的壓實標準是根據設計要求通過試驗提出來的。對粘性土以幹容重來控制,對非粘性土以土料的相對密度D來控制。控制標準隨建築物的等級不同而異。
當初步確定壓實機械類型後,還應進一步確定影響壓實效果、施工進度、工程成本的各種壓實參數,作為指導現場施工的依據。若已初步確定使用碾壓機械,則須確定碾重、鋪土厚度、碾壓遍數;若已初步確定採用夯擊機械,則須確定夯板的重量和尺寸、落高、鋪土厚度及相應的夯擊遍數。所有這些壓實參數又是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要使土料達到壓實標準,在施工之前,必須進行符合實際的現場碾壓試驗,以最小的碾壓功能,來獲得最大的壓實密度,提高壓實質量。現場碾壓試驗方法可參考有關資料。
(詳見文字教材第79頁)
6.堆石壩的填築工藝應注意哪些問題?
墊層料、過渡料和一定寬度的主堆石的填築應平起施工,均衡上升。主次堆石可分區、分期填築,其縱、橫坡面上均可布置臨時施工道路。必須嚴格控制築壩材料的質量,其巖性、級配和含泥量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合格壩料不得上壩。超徑石應在料場解小。運輸上壩的不合格材料應清除出壩體。墊層料和過渡料宜採用自卸汽車後退法卸料,鋪料時應避免分離,兩者交界處應避免大石集中,超徑石應予剔除。對於嚴重分離的墊層應予摻混或挖除處理。
(詳見文字教材第102頁)
7.堆石壩填築料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墊層料、過渡料和堆石料壓實幹密度檢測方法,宜採用挖坑灌水法或表面波壓實密度儀法。並要求墊層料試坑直徑應不小於最大粒徑的3倍,試坑深度不小於最大粒徑的4倍。過渡料試坑直徑應不小於最大粒徑的3倍,試坑深度為碾壓層厚。堆石料試坑直徑為壩料最大粒徑的2~3倍,試坑深度為碾壓層厚。試坑取樣質量控制指標要符合施工規範要求。所測定的幹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於90%,且不合格點不得集中,不合格點的幹密度不得低於設計幹密度的98%.
(詳見文字教材第104頁)
8.簡述混凝土面板的施工程序和主要技術要求。
混凝土防滲面板的構造有底座、填補板和主面板。面板澆築順序通常是先澆築中部,然後再向兩側澆築。
底座的基礎開挖、處理、鋪築、灌漿等項目,要按設計要求及有關規範進行施工。
填補板是主面板與底座之間的三角形板,因從壩頂到達這些位置比較困難,故多用人工或小型設備進行施工。壩體在底板1/4~1/3高度,由於填築面積比較大,可沿上遊面留一平臺,在平臺以外填築堆石的同時,儘早進行填補板的施工。
面板混凝土入倉應選用溜槽輸送。應根據面板寬度選擇溜槽數量,寬度為8m以下時應選1條,寬度為8~12m時應選2條,寬度為12m以上時應選3條。澆築寬度為12m以上的面板時,宜採用1條溜槽集中送料倉麵皮帶機布料的方法。溜槽連接不得脫落,漏漿。溜槽出口距倉面距離不應大於2m.混凝土入倉必須均勻布料,每層布料厚度應為250mm~300mm.布料後應及時振搗密實。振搗時,振搗器不得觸及滑動模板,鋼盤、止水片。每次滑升距離不得大於300mm,每次滑升間隔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面板澆築滑升速度應為1.5m/h~2.5m/h,最大滑升速度不應大於4.5m/h.
(詳見文字教材第104-106頁)
9.用於砌石壩的石料有哪些?
砌石壩所用石料可分為細料石、粗料石、塊石、片石或毛石、樣石等種類。
(詳見文字教材第108頁)
10.如何估算砌石壩的石料用量?
(詳見文字教材第108頁)
11.簡述砌石拱壩施工放樣的方法?
砌石拱壩施工放線比砌石重力壩精度要求高,比較複雜。放線方法也較多。常用的有中心角與偏角交會法和矢高定點法。
(詳見文字教材第113-114頁)
12.簡述砌石拱壩的砌築方法?
(1)全拱逐層砌築平衡上升法 漿砌石拱壩,有一層順石一層丁石和一層順石多層丁石之分。前者順拱軸方向長石較多,受力條件較差;後者則垂直拱軸方向長石較多,受力條件較好,且可增加壩的整體性。
(2)拱圈全斷面按內外拱與腹石分別砌築 即內、外拱圈用料石按丁順相間砌築面石,然後用塊石或毛石砌築壩體腹石,並用調整灰縫的方法使面石外緣成拱形。
(3)全拱分廂砌築 即將拱圈斷面分成若干廂塊進行砌築,每廂寬度沿拱壩外弧長約3m.以粗料石砌廂塊四周,然後在廂內用水泥砂漿安砌料石或用細石混凝土安砌塊石或毛石。上下層分廂、垂直錯縫。
(詳見文字教材第114-115頁)
13.砌石壩的砌築操作工藝流程?
砌石壩的鋪砌工藝流程一般為:砌築面準備(清理浮漿、殘渣、衝洗)、選料、鋪漿、安放石料、豎縫灌漿、搗實、質量檢查、勾縫、養護等。具體操作要求:
(詳見文字教材第116頁)
14.論述渠道開挖的方法?
渠道開挖的施工方法有人工開挖、機械開挖和爆破開挖等。選擇開挖方法取決於技術條件,土壤種類,渠道縱橫斷面尺寸,地下水位等因素。渠道開挖的土方多堆在渠道兩側用作渠堤。因此,鏟運機、推土機等機械在渠道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對於凍土及巖石渠道,宜採用爆破開挖。田間渠道斷面尺寸很小,可採用開溝機開挖或人工開挖。
(詳見文字教材第118-121頁)
15.論述渠道襯砌的方法?
渠道襯砌的類型有:灰土、砌石或磚、混凝土、瀝青材料及塑料薄膜等。選擇襯砌類型的原則是防滲效果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簡單,能提高渠道輸水能力和抗衝能力,減少渠道斷面尺寸,造價低廉,有一定的耐久性,便於管理養護,維修費用低等。
灰土襯砌是由石灰和土料混合而成。灰土施工時,先將過篩後的細土和石灰粉幹拌均勻,再加水拌合,然後堆放一段時間,使石灰粉充分熟化,稍幹後即可分層鋪築夯實,拍打坡面消除裂縫,灰土夯實後應養護一段時間再通水。
砌石襯砌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簡單、抗衝、防滲、耐久等優點。石料有卵石、塊石、石板等,砌築方法有幹砌和漿砌兩種。
混凝土襯砌一般採用板形結構,其截面形式有矩形、楔形、肋形、槽形等。矩形板適用於無凍脹地區的渠道,楔形板和肋形板適用於有凍脹地區的渠道;槽形板用於小型渠道的預製安裝。大型渠道多採用現場澆築。現場整體澆築的小型槽具有水力性能好,斷面小、佔地少、整體穩定性好等優點。
瀝青材料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一般可減少90%以上的滲漏量。瀝青材料渠道襯砌有瀝青薄膜與瀝青混凝土兩類。瀝青薄膜防滲施工可分為現場澆築和裝配式兩種。現場澆築又分為噴灑瀝青和瀝青砂漿等。瀝青混凝土襯砌分現場澆築和預製安裝兩種。
塑料薄膜襯砌具有效果好,適應性強,重量輕,運輸方便、耐腐蝕性強,施工簡單,施工速度快和造價較低等優點。用於渠道防滲的塑料膜厚度以0.12~0.20mm為宜。塑料薄膜的鋪設方式有表面式和埋藏式兩種。表面式是將塑料膜鋪於渠床表面,薄膜容易老化和遭受破壞。埋藏式是在鋪好的塑料薄膜上鋪築土料或砌料石作為保護層。保護層厚度一般不小於30cm,在寒冷地區應加厚。塑料薄膜的接縫可採用焊接或搭接。焊接有單層熱合和雙層熱合兩種。搭接時為減少接縫漏水,上遊一塊薄膜應搭在下遊一塊之上,搭接長度採用5cm,也可採用連接槽搭接方式。
(詳見文字教材第121-123頁)
16.管溝回填時有哪些要求?
為了防止管道位移,溝槽塌方,避免引起管道應力集中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管道損壞而產生漏水以及大口徑管道產生浮管,應認真做好管溝的回填。
管溝回填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管溝內有積水時,必須將水排盡後,再行回填。
(2)管道兩側及管頂以上0.5m部分的回填土,應同時從管道兩側回填分層夯實,不得損壞管道及防腐層。溝底其餘部分回填土,應視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在城市居住區和工礦企業的道路上,亦應分層夯實。在野外以及允許回填土自行下沉的舊土內,溝槽管頂0.5m以上部分的回填土可以不夯實,回填土高度可預加5%的沉陷量。
(3)分層夯實時,每層鋪設厚度可按以下標準控制,用動力夯實時,每層填土厚度不大於0.3m;用人力夯實時,每層填土厚度不大於0.2m.
(4)位於道路和其他受荷載的建築物下的管段,溝槽內管頂以上部分的回填土,應按上述要求分層充分夯實。
(詳見文字教材第124頁)
17.簡述管道測壓檢查的內容?
為了檢驗供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質量,為工程驗收提供必要的技術指標,應對管道工程進行測試,測試內容有水壓試驗和滲水試驗。
(詳見文字教材第125-126頁)
18.機械生產率的概念
施工機械的生產率是指它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條件下,能夠完成的工程量。生產率可分為理論生產率、技術生產率和實用生產率。
理論生產率是製造廠家根據機械的結構和性能,不考慮外界影響因素提供的生產率數據。
技術生產率僅考慮了不同的工作對象,而未考慮停歇時間。
實用生產率是考慮了在生產中各種不可避免的停歇時間(如加燃料、換班、中間休息……等)之後,所能達到的實際生產率。文字教材所提供的計算公式多為實用生產率。
1)、生產率的計算方法
在選擇機械、計算機械需要數量以及估算機械費用等工作中,都必須具備在指定施工條件下的機械生產率。確定機械生產率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應用國家規定的現行定額(生產率);
(2)參考同類型機械在相似作業條件的工程中達到的生產率進行估算;
(3)根據製造廠家提供的生產率資料計算;
(4)用理論公式計算;
(5)在施工現場實測機械生產率。
2)、生產率計算中的兩個要素
對於循環作業機械的生產率基本上由每次挖掘和運輸土石方量和每小時實際循環次數兩部分組成。因此,應對這兩個工作參數——容量和時間進行必要分析,並根據過去類似工程施工所得有關經驗數據(主要是作業效率)進行調整,方可求得合乎本施工現場情況的實際生產率。
(詳見文字教材第61-62、92-93頁)
19.施工強度的概念
施工強度的含義是指考慮了各種影響因素(如氣象水文、施工分期等)後,單位時間(年、月、日等)完成的工程量。施工強度包括填築強度(混凝土工程稱為澆築強度)、挖運強度等。
土石壩施工的挖運強度取決於土石壩的上壩強度(填築強度),上壩強度又取決於施工中的氣象水文條件,施工導流方式,施工分期,工作面的大小,勞動力機械設備,燃料動力供應情況等因素。土石壩施工的挖運強度的計算見文字教材公式(2-8)-(2-10)
(詳見文字教材第90-92頁)
20.論述土石壩施工機械化方案選擇的步驟和方法 .
1.分析施工條件、施工過程
土石壩填築綜合機械化施工過程包括準備工作、基本工作和輔助工作。
(1)準備工作 如清除料場覆蓋、基坑排水、基坑開挖、巖基清理和修築道路等工作,是在基本工作之前進行的。
(2)基本工作 包括土石料的挖掘、裝載、運輸、卸散、平整和壓實等工序,是完成工程本身的工作。
(3)輔助工作 是配合基本工作進行的工作,包括翻鬆硬土、曬土、灑水、廢料清除和維修道路等工作。
2.擬定施工方案和選擇施工機械
所選配套機械的綜合生產能力,應滿足施工強度的要求;土石壩填築施工的機械設備,一般均有多種方案可供選擇。遵循綜合機械化的基本原則,對擬定出的各種可能的施工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以選出經濟合理的最優方案。
在擬定施工方案時,首先應研究完成基本工作的主要機械,按照施工條件和工作面參數選擇主要機械,然後根據主要機械的生產能力和性能參數再選用與其配套的機械。準備工作和輔助工作則根據施工條件和進度的不同另行選用機械,或利用基本工作的機械。選擇施工機械時,可參考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和有關機械手冊。
技術指標包括主要機械的生產能力和性能參數。經濟指標主要是費用。
3. 確定施工強度
4. 施工強度的覆核
5. 機械需要量計算
通過定性的分析和定量計算,最後選擇出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合理的實施方案。
(詳見文字教材第83-97頁)
2021年二級建造師招生已經開始啦,網校總結多年成功輔導經驗,從學員實際需求出發,結合二級建造師考試命題規律、重點、難點,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針對不同學員開設超值精品班、高效實驗班及無憂通關班,為不同學員量身打造,帶你高效備考2021年二級建造師。課程詳情>> 馬上購課>>
|
微信掃碼關注我,實時資訊、備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