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青楊
在《動物世界》裡,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一群羊在草地上吃草,狼兇狠的撲了上去咬住一隻,最後獅子衝過來搶走了狼的食物。弱肉強食不僅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對應人類社會,其實也有這樣一條權力和財富的食物鏈,這條食物鏈的遊戲規則同樣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土」。每一個中國人也許都能在食物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是你知道自己處在哪一層嗎?
先講個笑話,說有一老總打電話給秘書:這幾天我陪你去北京玩玩,你準備一下。秘書打電話給老公:這幾天我要和老總去北京開會。老公打電話給情人:這幾天我老婆不在家,陪我。情人打電話給輔導學生:這幾天老師有事,停課。學生打電話給爺爺:這幾天不上課,爺爺你陪我玩。爺爺給秘書打電話:北京去不了了,孫子要我陪。秘書給老公打電話:老總突然有事不去北京開會了。老公給情人打電話:老婆不走了,下次再說!情人給輔導學生打電話:這幾天照常上課!學生給爺爺打電話:老師說這幾天照常上課!爺爺給秘書打電話:還是去北京吧,你準備準備!
這是一個多麼有「趣」的食物鏈。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可能處於某一個的食物鏈上端,但在其它食物鏈上卻處於下端。比如,醫生可能處於醫院院長的下端,但醫院院長又被藥監部門管理,在那裡醫院領導成了下端,但醫生可以「吃」患者,在患者而前他們又回到了上端。但到了學校,醫生也就成了教育亂收費被吃的對象了。教師雖然可以收補課費,但一到醫院,還是要大把大把地往外掏票子的。又或者,醫生和教師到了房產商那兒,也都只有挨宰的份兒了。他們在此處被吃,在彼處吃人。
這個社會食物鏈最底層,是從無到有創造財富的農民,工人,小販,打工者,跑運輸的,挖煤的…社會食物鏈中的第二層次,便是那些扮演「小魚」角色的人物:諸如各色包工頭,工廠廠長,學校校長,企業的各色經理…
在這條食物鏈上,每個人都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一方面,他們知道上端有人吃自己,因而心甘情願地被吃;另一方面,他們又知道自己的下端是誰,因而理直氣壯地吃它。
只有吊絲,那些既沒有背景,也沒有關係的吊絲,似乎總是在食物鏈的底層晃來晃去,無處逃脫。他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權力食物鏈星羅棋布如影隨形,他們仿佛註定了是那個最終的被吃者。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