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轉發的一則消息讓常爸看得嚇了一跳。
在隨後的門診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眼睛有蟎蟲的事例,並不少見。
一個3歲孩子不停揉眼、眨眼,先後被醫院診斷為角膜炎、沙眼,但用藥後並不見好轉,最後醫生竟然在孩子的睫毛根部發現了蟎蟲!
這則新聞,朋友看得心驚肉跳,直呼「我家孩子也老是揉眼睛、眨眼,是不是也長了蟎蟲啊?太恐怖了!」
關於孩子頻繁眨眼,常爸之前也寫過一篇關於抽動症的科普文,《孩子頻頻眨眼、抽鼻子,一句「忍著點」可能會讓他雪上加霜》。除了抽動症,孩子頻繁眨眼、揉眼還跟哪些因素有關,哪些需要幹預和治療?
眼睛裡進蟎蟲這種恐怖的場景是否常見、是否正常?還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常爸趕緊請來眼科專家、醫學博士李駿老師,來給大家詳細解答。
李駿 特聘眼科專家、醫學博士
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從事眼科臨床、科研及教學20餘年,臨床診療經驗豐富,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主要致力於眼底疾病的診療,擅長乾眼症、過敏性眼表疾病的藥物治療等。
頻繁眨眼、揉眼睛是兒童眼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李駿博士介紹,眨眼本身是一種生理現象,正常情況下,孩子每分鐘會眨眼20次左右,通常兩三秒就要眨眼一次。通過眨眼,可以讓淚液均勻的溼潤角膜、結膜,還能清除眼球表面的灰塵和細菌。但如果頻繁眨眼、揉眼,可能就要小心幾種常見的兒童眼疾。
孩子眨眼和揉眼頻繁、眼睛紅,可能是因為比較癢或者有異物感、燒灼感,而這些是結膜炎的明顯症狀,也是孩子最常遇到的眼病。結膜炎包括細菌性結膜炎、過敏性結膜炎和病毒性結膜炎,以前兩種最為常見。
為了幫助大家更容易理解這三種結膜炎,我們特意繪製了插圖,希望能一次幫大家搞明白,也方便收藏保存——
亞洲人面部較為平坦,單眼皮、腫泡眼比較多,容易出現眼皮內翻,也就是瞼內翻,同時睫毛往裡生長引起倒睫。
倒睫的情況常發生在下眼皮上,一般家長從孩子側面就可以觀察到。睫毛刺到眼球,孩子就會經常眨眼流淚;更嚴重的,角膜損傷嚴重,眼睛發紅、怕光。
治療方面,如果是因為孩子年齡較小,嬰兒肥加上鼻根發育不夠飽滿造成的,隨著鼻梁的發育,這種先天性瞼內翻大多可以自行改善。同時,小寶寶的睫毛比較細軟,刺激症狀不明顯,即使需要也僅建議保守治療。
對於症狀較輕的孩子,家長可以洗淨雙手,經常給他往外翻下眼皮,或者用手輕捏孩子鼻梁兩側,必要時下眼皮可以粘貼防過敏膠布。
五六歲的孩子,如果遇到睫毛嚴重刺激角膜,流淚又多的情況,可以考慮做下瞼內翻的矯正手術,很多孩子都能通過這種簡單、常見的小手術得以改善。
簡單來說,乾眼症就是眼的生理性基礎——淚液不能保持眼睛溼潤的需求。孩子每分鐘眨眼20次左右,但看電腦、玩遊戲、看書時如果過於專注,眨眼次數會大大減少,一旦淚液分泌的速度趕不上蒸發的速度,就會導致眼內淚液不足,無法為眼表組織(角膜和結膜)提供充足的水分,眼睛乾澀發癢、充血。長期「乾眼症」會造成角膜病變,影響視力。
乾眼症曾經是個老年病,但隨著環境的變化,兒童乾眼症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已經成為最常見的兒童眼表疾病之一。乾眼症患兒常見症狀是眨眼、揉眼,此外還有癢、紅、有異物感、有分泌物的情況。
乾眼症的發生跟遺傳、自身免疫、內分泌、炎症、環境和營養都有關係。比如吃得太甜、太油膩,可能導致淚膜油脂層的鎖水功能下降,引發乾眼症。除了個人的易感性,兒童乾眼症最常見的引發因素是結膜炎(詳見上文)。
治療乾眼症,可使用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根據炎症、過敏、藥物、看電子產品太多、飲食結構不良等不同病因來對症下藥。當然,前提是需要經專業醫生診斷。
另外在預防乾眼症上,有幾點給家長的提示——
·避免用髒手揉眼,減少細菌感染和過敏性因素;
·少看電子產品;
·營養均衡,避免攝入油炸食品、甜食過多;
·多運動,戶外運動可以減少乾眼症的發生。
·避免空調、風扇直吹,以免加速眼表淚液的蒸發,導致眼睛乾澀。
屈光不正包括遠視、近視、散光等,遺傳和不合理用眼是最大的原因。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如果用眼不衛生,讀書寫字姿勢不對或者光線太差,很容易造成用眼疲勞,導致屈光不正。
對於輕度屈光不正、視力異常的孩子來說,頻繁眨眼其實是一種保護性反射,通過不斷眨眼可以重建眼表的淚膜狀態,使視覺更清晰。除了眨眼,還會出現看東西眯眼、離得近等情況。
預防屈光不正,應引導孩子合理用眼,看書、看電子產品時間不宜過長,適時督促孩子做眼保健操。出現屈光不正,要儘快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此外,少數家長給孩子配帶隱形眼鏡、ok鏡等,也會造成頻繁眨眼、揉眼的情況。
針對本文開頭提到的那篇新聞報導,李駿博士表示,眼睛裡進異物也會導致孩子頻繁眨眼和揉眼。
但就這篇新聞報導的標題「3歲女孩不停揉眼用藥無效,一查眼裡有蟎蟲在爬」,李駿博士提醒稱,瞞蟲生長在皮脂腺內,在眼瞼緣和眼瞼皮膚處是有寄生蟎蟲的可能的,引發的是瞼緣炎和眼臉皮膚的問題,和酒渣鼻性質相同。但不能理解為蟎蟲「在眼睛裡面」,因為結膜和角膜組織裡面沒有皮脂腺,蟎蟲不可能在這種環境下存活。
蟎蟲導致的瞼緣炎會引發眨眼、癢、有刺激感和灼燒感等症狀。床墊、被褥、地毯和孩子愛玩的毛絨玩具中都很容易滋生蟎蟲。要避免這種情況,要做好以下幾點:
·玩具定期清潔消毒;
·床上用品定期清洗,最好每周用熱水清洗一次;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洗澡、換洗衣服。
不舒服就給孩子點眼藥水,有害無益!
在採訪的最後,李駿博士特別提醒說,濫用藥物也是常見的引發眼病因素之一。
有些焦慮的家長,過於迷信廣告宣傳、他人推薦、國外「高科技」的各路「神藥」,這些眼藥水號稱「去血絲、抗疲勞、預防近視」,實際上大都含有防腐劑,長期使用會損傷角膜上皮,引發乾眼症或者其他眼部疾病。
有多少人看過類似的廣告後直接掏錢購買了呢?
李駿博士介紹,幾年前,她就曾遇到一個已經快高中畢業的孩子,眨眼特別嚴重。孩子媽媽說,平時給孩子從小就常用那種廣告裡的滴眼液,看書累了、遊泳回來「點上幾滴」,就怕孩子眼乾不舒服。結果孩子對眼藥水的依賴越來越強,在接受治療時乾眼症已經非常嚴重了。
所以,遇到異常,家長一定要先讓孩子接受醫生的診治,用什麼藥、怎麼用,也要先諮詢醫生。
此外,有些孩子眨眼揉眼可能是心理因素導致的,曾有孩子跟李駿博士說,「我(愛眨眼是因為)一眨眼媽媽就不出差了」。家長遇到這類情況,要及時排除孩子的心理問題。
其次,用藥時間、用藥量一定要聽從醫生安排。比如一個用藥周期後,有的家長看孩子的症狀沒有緩解,就刻意延長用藥時間,可能會讓孩子因為長期的藥物毒性而產生不適。其實,一般抗生素類眼藥水用過7天以後,就能基本上殺死致病菌了,如果還有不舒服的感覺,是孩子在恢復中眼表組織重建、重新恢復正常的一個微環境過程。這時候,可以停用抗生素、抗過敏藥等,使用人工淚液、潤滑劑來保持一個溼潤的環境、緩解症狀,孩子自己就會慢慢恢復。
關於眼睛保護,不知大家是否還有其他問題或經驗分享,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