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霸主——植食性恐龍

2020-12-01 中國科學技術館



關於恐龍能在地球稱霸的原因已經爭論很長時間了。提到恐龍,大多數人只會想到肉食性恐龍,如霸王龍等。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最成功的恐龍卻是植食性的。


在古生物學專業碩士Eddy Strickson的帶領下,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一項新研究,提出了有關植食性恐龍如何進化的明確證據。


在恐龍化石數量豐富的北美洲,每發現一隻霸王龍,總會找到數以百計的植食性恐龍骨架。但是它們是如何生存以及繁衍的?是否是因為植物的進化起到了刺激推動作用?


Eddy Strickson指出:「以植物為食的鳥腳亞目恐龍曾進行了四次爆發式進化;一次處於侏羅紀中期,其他三次均集中於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這幾次進化主要在於它們的顎部,並且進化效率都很高。」


植物在中生代發展得極為迅速。在白堊紀時期,蘇鐵、松柏類以及被子植物和開花植物相繼崛起。然而遺憾的是,對現有植物的研究顯示,鳥腳亞目恐龍的顎部以及牙齒的進化與這些植物的變化並沒有聯繫。


地球科學學院的助理研究員Albert Prieto-Marquez博士認為:「白堊紀晚期進化取的巨大成功的鴨嘴龍可能已經開始食用開花植物。然而,對它們牙齒磨損方式的分析,以及最近糞化石的研究表明,它們的主要食物仍是松柏類植物。它們的生理結構更加符合研究的結果,能夠便於粉碎以及消化堅硬而多油的針葉和球果。」


另一位地球科學學院的助理研究員Tom Stubbs博士表示:「我們一直在嘗試用各種新的方法來進行對生物進化的研究。至今為止,許多進化研究已經非常詳盡了,無法更進一步的深入。但是,我們仍然能夠運用客觀的數值方法來識別各個時期密集的進化。」


1.5億年,極其漫長。在這期間,數以百計的恐龍出現,而後又消失。但最終,這個種族無法抗拒的滅絕在6600萬年前。這項新的研究有助於支持另一個最近發表且具有爭議性的言論。該言論聲稱,大多數恐龍在隕石撞擊地球之前4000萬年就已經大量衰退並逐步滅絕了。


地球科學學院古脊椎動物學教授Mike Benton解釋說;「在另一項使用數值方法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恐龍在大約一億年前都處於低迷時期。但是有兩個食草種群鴨嘴龍以及角龍例外。如今這項對齒系的研究已證實了鴨嘴龍逆轉了恐龍整體的低迷狀態。」


這項研究的詳情將於2016年7月14日刊登在《科學》雜誌上。


翻譯:王思淇

校審:趙昌昊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07/160714091356.htm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科普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其它相關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責任編輯:系統管理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肉食性恐龍是雙足行走,而植食性恐龍卻是四肢行走?
    恐龍,是地球當下發現的最大陸地動物,其中有腕龍、地震龍等植食性恐龍,也有迅猛龍、霸王龍等肉食類恐龍,更有偷蛋龍以及似鳥龍這種雜食性恐龍,雖然同為恐龍,卻分類多種,可謂是豐富多樣。而在研究過程中,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端倪,那就是像我們常見的老虎、獅子等肉食性動物,都是四肢行走,而牛馬羊等植食性動物也都是四肢行走。可在遠古時期,地震龍以及腕龍等植食性動物,雖然是以四肢行走,但霸王龍、迅猛龍等肉食性恐龍則是以雙足行走,這其中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恐龍種類出現如此大的分別呢?
  • 為什麼肉食性恐龍是雙足行走,而植食性恐龍都是四肢行走的?
    引言:雖然人類已經發現了很多種類的恐龍化石,而且對這個物種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關於恐龍還是有很多未知的原因等待我們去探索,例如恐龍的行走方式。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就會發現我們所看到的肉食性恐龍都是雙足行走,而植食性恐龍都是四肢行走,這是為什麼呢?
  • 恐龍霸主之爭,誰是真正的王者?
    雖然沒有誰見過真正的恐龍,但大家對恐龍的真實性毋庸置疑,畢竟全世界有這麼多完整的恐龍化石擺在那。但如果要問一句誰是恐龍中的「王者」,答案的爭議性可能就比較大了。但如果在王者排位來看,迅猛龍才幾十公斤,霸王龍最大也才十幾噸,這在恐龍家族都還是「小菜」。恐龍家族中真正的大塊頭,不是生性兇殘的肉食恐龍,反而是顯得溫順乖巧的植食性恐龍。如果僅從電影角度出發,當中的「王者」要數露臉次數較少的腕龍和馬門溪龍。
  • 體型最大的恐龍,它們曾是一代霸主
    體型最大的恐龍,它們曾是一代霸主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恐龍是哪些恐怕很多人都很好奇,下面就盤點一下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恐龍。體型單以身體的長度而論,並不是以體重而論。馬門溪龍體長在一般在22米左右馬門溪龍,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分布於亞洲,馬門溪龍體長在一般在22米左右,身高在3.5米-4米,體重可以達到26噸。迷惑龍體長在21-23米迷惑龍也被稱作雷龍,迷惑龍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分布於美洲大陸,迷惑龍的體長在21-23米,體重可以達到26噸。
  • 科學家首次發現植食性恐龍長有羽毛
    事實上,恐龍可能在其存在的非常早期階段(距今2.4億年前)便已有了羽毛。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發現一種長著羽毛的植食性恐龍化石,這說明羽毛不是肉食性恐龍的專利,也許所有恐龍都長著羽毛。  化石記錄清晰地表明,鳥類是從6600萬年前可能由小行星碰撞地球導致的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唯一恐龍。
  • 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又現恐龍新種 為大型植食性恐龍
    【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又現恐龍新種 為大型植食性恐龍】近日,記者從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了解到,繼磨刀溪三峽龍和普安雲陽龍兩個新屬種之後,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發現的又一個恐龍新種——普賢峨眉龍,其中,「普賢」是種名,歸於峨眉龍屬。相關論文已在在SCI期刊《Historical Biology》(歷史生物學)上在線發表。
  • 恐龍滅絕之後,人類誕生以前,誰才是地球真正的霸主?
    我們知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繁榮的生物群體,統治了地球長達上億年時間,然而在距今6500萬年前,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等其他原因,導致了恐龍的滅絕。那麼問題來了,恐龍從地球上消失後,在人類誕生前的6500萬年裡,地球的真正霸主是誰呢?
  • 你看起來很好吃嘛——植食性恐龍的食物探尋之旅
    小朋友們除了可以在粵博自然展廳近距離欣賞恐龍化石、觀察恐龍腳印,動手體驗恐龍化石的挖掘過程,加入恐龍角色扮演小戲劇,還將走進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親身參與到恐龍互動之中,學習與植食性恐龍相關的知識。
  • 為什麼只有植食性動物才會長角嗎?
    對恐龍種類有細心觀察的朋友會發現,一般情況下植食性恐龍頭上長有犄角,而肉食性恐龍頭上沒有犄角。如今這種現象依然存在,常見的一些植食性動物例如水牛、鹿等都長有角,而狗、狼等動物頭上不長犄角。那麼是否存在特例呢?其實這只是一個普遍現象,而並非絕對現象,金豺就是其中一種。
  • 它是哺乳動物的祖先,是恐龍誕生之前的霸主,後來滅絕了
    通過大量的考古研究發現,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同樣存在一類稱霸地球的物種,它們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的生存時間遠遠超越人類,達到了漫長的1.6億年。在這個時間裡,恐龍依靠自己的體型優勢,基本沒有天敵,很快成為了地球的霸主,遍布地球的各個角落,數量也是非常一個龐大的數字。
  • 恐龍時代那些強大的海洋霸主們
    恐龍時代顧名思義就是恐龍成為地球霸主的時期,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恐龍一共經歷了三個大的時期,一共統治了地球1.6億年之久。但是,恐龍的定義是中生代鳥臀目和蜥臀目的陸地爬行動物,也就是說翼龍目的風神翼龍、蛇頸龍目的蛇頸龍都不是恐龍。
  • 不是霸王龍,重慶永川龍才是侏羅紀霸主!
    6月13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舉行《山城龍跡 走進重慶恐龍世界》新書發布會,這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記錄重慶這座城市的恐龍的科普書,書中揭秘了侏羅紀時代的真正霸主——上遊永川龍。1957年首次在合川發現恐龍化石以來,目前,全重慶已有將近2/3的區(縣)相繼發現恐龍化石,其中不少是享譽世界的「明星恐龍」:如當時亞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恐龍之一,有「東方巨龍」之稱的合川馬門溪龍;目前亞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龍之一——上遊永川龍;世界級的侏羅紀恐龍化石產地重慶雲陽恐龍動物群……目前,重慶共發現恐龍化石點60餘處,完整的恐龍化石有十餘具。
  • 下雨天成就恐龍霸主之位
    恐龍主宰地球一億多年,它們擁有豐富的多樣性,大部分的體型巨大,幾乎沒有天敵。但是你知道嗎?在登上霸主之位前,恐龍曾被另一個物種壓制著,在經歷一場水與火的洗禮之後,它們才翻身當了主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 每天一點知識,恐龍是如何滅絕的?
    恐龍是在人類之前的地球霸主,對於它們的滅絕,科學家們眾說紛紜,今天我們來說說都有哪些原因呢?小行星撞擊地球說又稱「阿爾瓦雷茨假說(Alvarez Hypothesis)」。植食性恐龍沒有了食物,很快死去;肉食性恐龍還可以吃屍體,當屍體吃完時,也相繼死亡。那時海洋中溫度下降了約10攝氏度,生存環境也變得相當惡劣。當時海洋表層的浮遊植物在短時期內大量死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時撞擊也造成了酸雨,火山噴發。
  • 美泰再曝17種新恐龍,《侏羅紀世界》劇集或出現帝王鱷魚、鯊齒龍
    美泰(Mattel)出的恐龍模型大家應該都知道,不少人應該也有收集,在前段時間SDCC上美泰在展會上整了個侏羅紀模型系列的展臺,在其中展示了未來即將出品的新的《侏羅紀》系列的恐龍模型,其中有17個新的物種將會出現在他們名為「原始攻擊」的新主題模型中。主創並沒有在會上真正揭示具體是哪17個物種,不過從剪影中還是隱約能夠辨認出一些特殊的物種。
  • 帶你重返恐龍時代,感受最初的霸主
    上海有迪士尼,北京有環球主題樂園,但今天要帶大家走進另一個夢幻世界,穿越回到侏羅紀時代,去探訪和了解地球曾經的霸主們。奇幻的恐龍世界,可以說是每個成年人和小孩的都感到不可思議的奇妙之地。這裡是史前霸主恐龍們的家園充滿歡樂與智慧的開心樂園億萬年前它們統治地球億萬年後它們復活出現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恐龍的祖先是什麼?
    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都有點發懵了,其實恐龍當然也不是在地球上憑空就出現的,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是有其祖先的。從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化石上來看,恐龍大約是在三疊紀的中晚期才出現的,那麼恐龍的祖先應該是三疊紀早期的某種爬行動物。
  • 人類之前是恐龍統治地球,那恐龍出現之前,地球的霸主是誰?
    人類之前是恐龍統治地球,那恐龍出現之前,地球的霸主是誰?很多人都知道,在人類沒有誕生以前,身形龐大的恐龍曾是地球上當之無愧的霸主,令不少人感到好奇,那麼,恐龍沒有出現以前,地球上的霸主又是誰呢,如今,它們是不是也和恐龍一樣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
  • 恐龍誕生之前地球的霸主是什麼?研究員給出答案
    地球發展至如今,一定離不開的就是人類,人類在繼恐龍之後,成為地球的新一任「霸主」。而從古猿時代算起,距今也不過500萬年不到,人類就已經將人類文明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可以說是很迅速的。可能有人會覺得500萬年聽起來很漫長了,但是對於地球40億年的生命來說,500萬年真的太短暫了。
  • 恐龍時代的海陸空霸主,每個都是聲名顯赫,最牛的能吃霸王龍
    ,當然恐龍也因體型力量的不同分強弱,無論在海中,空中,還是陸地上都會有一小部分恐龍成為當時的霸主,據科學家鑑定已發現的恐龍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哪些恐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呢?  海中霸主:上龍    上龍是一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屬於上龍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