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肉食性恐龍是雙足行走,而植食性恐龍卻是四肢行走?

2020-12-04 奇點使者

恐龍,是地球當下發現的最大陸地動物,其中有腕龍、地震龍等植食性恐龍,也有迅猛龍、霸王龍等肉食類恐龍,更有偷蛋龍以及似鳥龍這種雜食性恐龍,雖然同為恐龍,卻分類多種,可謂是豐富多樣。由於恐龍時代,距離現代已有2.4億年,如此遙遠的年代,以及恐龍身上的秘密,讓我們對這種動物種類倍加好奇,我們不斷地在發掘地面,希望能夠在這些地質層中找到更多關於恐龍的秘密,如它們的演變歷史,以及它們的滅絕之謎,這些都是現代的生物學家在研究的方向。

而在研究過程中,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端倪,那就是像我們常見的老虎、獅子等肉食性動物,都是四肢行走,而牛馬羊等植食性動物也都是四肢行走。可在遠古時期,地震龍以及腕龍等植食性動物,雖然是以四肢行走,但霸王龍、迅猛龍等肉食性恐龍則是以雙足行走,這其中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了恐龍種類出現如此大的分別呢?

我們都知道,在大自然中都奉行優勝劣汰的規律,從生物課本中,我們就知道,長頸鹿的脖頸之所以那麼長,不是因為脖子長的長頸鹿,因為可以吃到樹葉,所以才能活下去,而是因為,長脖子的長頸鹿更能吸引雌性長頸鹿,所以更有機會繁衍出後代。那麼,恐龍會不會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演變成這種情況呢?

假設肉食類恐龍和植食性恐龍,原本都是以四肢行走的恐龍,但是後來,肉食類恐龍想要更好地捕獵,就需要擁有更強的奔跑速度,而那些原本能跑起來的恐龍,逐步延續下去,而那些跑不動的恐龍,則被一一淘汰,最後,剩下的都是以雙足行走的恐龍。恐龍不比哺乳動物,雖然植食性恐龍都是以四肢行走,但它們的速度卻是所有恐龍中最慢的,在肉食類恐龍中,迅猛龍號稱敏捷的盜賊,意思就是說這種肉食類恐龍的速度很快。

不過,植食性恐龍之所以速度很慢,其實也有原因,似這類蜥腳類恐龍,雖然背部有棘,但是這種部位的出現,反倒增加了自己的體重。體重的增加,其實並不代表植食性動物就能打贏肉食類恐龍,而結果恰恰相反,往往在肉食類恐龍來襲的時候,植食性動物的第一反應就是先跑,可是,它們並不知道,比起緩慢的跑,不如原地待著,用自己強壯的身體和肉食類恐龍作搏鬥,這樣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通過以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恐龍之所以會有雙足行走以及四肢行走的區別,其實就在於植食性恐龍和肉食性恐龍上,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但是總的來說,這應該是兩者的主要促成原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肉食性恐龍是雙足行走,而植食性恐龍都是四肢行走的?
    引言:雖然人類已經發現了很多種類的恐龍化石,而且對這個物種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關於恐龍還是有很多未知的原因等待我們去探索,例如恐龍的行走方式。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就會發現我們所看到的肉食性恐龍都是雙足行走,而植食性恐龍都是四肢行走,這是為什麼呢?
  • 肉食性恐龍是怎樣捕食獵物的
  • 恐龍是鱷魚的祖先嗎?為什麼地球「霸主」大都是兩足行走的動物?
    鱷魚的祖先是恐龍嗎?為什麼只有兩足行走的生物才能「稱霸地球」?這是兩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先說答案:鱷魚的祖先並不是恐龍,確切地說鱷魚和恐龍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同一時期不同分化的結果。從已知地球不同地質年代的「霸主」來看,確實是兩足行走的生物居多。下面我們再來詳細的解析一下這兩個問題。
  • 三疊紀的恐龍明星
    腔骨龍:腔骨龍體形也不大,長約3米,用後足行走,牙齒尖利。而且據考證,這是一種連同伴和後代都吃的食肉恐龍。它體態輕,骨頭是中空的,靈活機敏,這種恐龍最早是在美國被發現的。他們掠食的對象是喙龍類的堅喙蜥和小型的植食性鳥臀類皮沙諾龍類動物。黑瑞拉龍後腿較長,善於奔跑,能夠輕而易舉地追上行動較緩慢以四足行走的獵物。
  • 雙足鱷魚是什麼存在?和恐龍打架誰能贏?
    但是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以前的鱷魚也可能是四肢行走在這蒼茫的大地上,甚至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捕食者之一。天大的誤會正是由於人類普遍認為鱷魚是和恐龍同一時期的爬行動物,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帶來了一些誤會,一些實際上是鱷魚留下來的痕跡,被誤以為是恐龍留下的。這一烏龍是怎麼一回事呢?
  • 角鼻龍:侏羅世肉食性恐龍
    角鼻龍生活在晚侏羅世,被認為和另一種侏羅紀時期的著名肉食性恐龍——異特龍非常相似。角鼻龍頭骨化石復原模型角鼻龍長4.5~6米,重0.5~1噸,從外形上看,它與其他肉食性恐龍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大頭、粗腰、長尾、前肢短小,依靠雙腳行走,只能算是中型的肉食性恐龍。但是角鼻龍的上下頜強健,嘴裡布滿尖利而彎曲的牙齒,因此它也成為晚侏羅世的一種很兇殘的肉食性恐龍。
  • 為何有的恐龍四腳行走,有的恐龍長出了翅膀?更有甚者還會遊水?
    對於地球上的上一任統治者恐龍。人類一直是抱有極大的好奇心的。人類無數次的假設,如果自己和恐龍同處在同一時期。地球上的統治者會是誰呢?以及人類的到來,有沒有可能是恐龍給我們讓步的?當然,恐龍不一定是自主願意的,而是被迫的?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恐龍的祖先是什麼?
    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都有點發懵了,其實恐龍當然也不是在地球上憑空就出現的,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是有其祖先的。從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化石上來看,恐龍大約是在三疊紀的中晚期才出現的,那麼恐龍的祖先應該是三疊紀早期的某種爬行動物。
  • 各種動物的行走和奔跑,它們的運動形式千差萬別
    昆蟲有3對細長的足著生在胸部,稱為前足、中足和後足,每條足又分為5小節,而且前面的一對足短,後面的一對足長,中間的一對介乎於前後足之間。有趣的是,大多數昆蟲的成蟲在地上行走時,總是左歪一下、右扭一下地成「之」寧形向前行走。那麼,昆蟲為什麼不會直線走路呢?
  • 四條腿走路的恐龍,你了解多少?
    四條腿走路的恐龍,你了解多少?四條腿走路的恐龍大部分是食草恐龍,四條腿行走,就像今天的許多動物一樣。下面,和本期主題團一起看看有哪些四條腿走路的恐龍吧!,地震龍較大的植食性恐龍之一地震龍(屬名:Seismosaurus)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生存於啟莫裡階到提通階,約1億5400萬年前到1億4400萬年前。 尾巴比脖子略長,小腦袋,有一個腳趾長著爪子。
  • 諸城恐龍再添新成員——諸城中國甲龍
    近日,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一種新的甲龍類恐龍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恐龍是鳥類祖先,哪種動物是恐龍的祖先呢?科學家認為是這種動物
    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大多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可能很多朋友看到這個問題都有點發懵了,其實恐龍當然也不是在地球上憑空就出現的,曾經的地球霸主恐龍也是有其祖先的。
  • 真正的霸主——植食性恐龍
    關於恐龍能在地球稱霸的原因已經爭論很長時間了提到恐龍,大多數人只會想到肉食性恐龍,如霸王龍等。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最成功的恐龍卻是植食性的。在古生物學專業碩士Eddy Strickson的帶領下,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一項新研究,提出了有關植食性恐龍如何進化的明確證據。
  • 重慶歌樂山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當時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
    攀巖愛好者在歌樂山峭壁上發現大片恐龍腳印,為1.9億年前中國最兇猛肉食性恐龍所留,填補亞洲卡巖塔足跡空白。重慶歌樂山地區發現的恐龍足跡群 | 邢立達供圖作者 | 劉森 遼寧古生物博物館 展覽部主任責編 | 高佩雯清晨的陽光灑滿湖面,一隻恐龍開始了一天的覓食之旅。
  • 科學家首次發現植食性恐龍長有羽毛
    事實上,恐龍可能在其存在的非常早期階段(距今2.4億年前)便已有了羽毛。這是研究人員第一次發現一種長著羽毛的植食性恐龍化石,這說明羽毛不是肉食性恐龍的專利,也許所有恐龍都長著羽毛。  化石記錄清晰地表明,鳥類是從6600萬年前可能由小行星碰撞地球導致的大滅絕中倖存下來的唯一恐龍。
  • 恐龍的體態差別為何那麼大?有的會飛有的會遊,其實很多不是恐龍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存在過恐龍這類動物,它們是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等時代中的爬行動物,其中有很多都是龐然大物,但是細心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其實恐龍的形態差別很大,比如霸王龍使用兩隻強健的後肢走路,是兩腳行走的動物,前肢很小,並不輔助行走,而梁龍、腕龍等恐龍卻用四腳走路,而且四肢和軀體都非常粗壯;霸王龍的脖子粗短,而腕龍和梁龍的脖子細長;還有體型相對較小的四肢行走的三角龍
  • 巴掌大小的恐龍?在成年後雙腳直立行走,這是向人類進化的趨勢?
    科學家認為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出現了5次生物大滅絕,而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隨著一顆小行星的到來,這些龐然大物在地球上逐步的走向了滅亡。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恐龍就是體型龐大,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生物,它們並沒有高等智慧生命的形成,即使他們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
  • 恐龍破壞城市有哪些恐龍 全恐龍圖文介紹
    《恐龍破壞城市》是一款以各種真實恐龍為主角的遊戲。玩家們要操縱各種各樣的恐龍去達成目的。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遊戲中的恐龍種類,有興趣的話可一定要玩一下哦。迅猛龍兇狠食肉龍,個頭不大但動作靈活,速度快,初始可用的恐龍。
  •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
    圖註:馬達加斯加島的地理位置,圖片來自網絡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北部的梅法拉諾組(Maevarano Formation)地層,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其中既有植食性恐龍的化石,又有肉食性恐龍的化石,最大的肉食性恐龍便是瑪君龍
  • 《恐龍足跡》匯集近400張珍貴照片 恐龍用兩足還是四足行走
    幾隻肉食性馳龍尾隨而至,打算捕捉那些老弱病殘做大餐,驚起岸邊棲息的水鳥和翼龍——一億多年前的各大類生物,將腳印留在了同一片湖灘上。足跡獵人根據這些足跡化石,復原出當時的熱鬧場景。昨天,科學松鼠會資深「松鼠」、「恐龍達人」、青年恐龍研究者邢立達,攜手兩位世界級恐龍復原圖畫師,在上海書展為讀者奉獻出第一本恐龍足跡中文科普書:《恐龍足跡——追尋億萬年前的神秘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