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次採用定向鑽方式雙管穿越千米山體成功

2020-11-25 中國政府網

    12月4日12時16分,西部原油管道成功穿越甘肅省蘭州市仁壽山,穿越距離長達1033米。這標誌著我國第一次採用定向鑽方式、雙管穿越千米山體成功。

    為保護仁壽山公園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西部管道在穿越這個山體時,採取了定向鑽穿越方式,從山體底部打孔穿過。由於地質資料取樣難,在穿越過程中,遇到了巖層堅硬、地質複雜等難題,鑽進速度慢,鑽頭和鑽杆磨損嚴重。尤其是在穿越200多米的巖石層時,每天的鑽進速度不到10米。在整個穿越過程中,鑽頭(牙輪)磨損80多個,報廢鑽杆長達2000多米。

    9月30日,直徑為508毫米的成品油管道成功穿越仁壽山。此次原油管道直徑為711毫米。原油管道穿越施工從今年10月6日開始,經過了4次擴孔,穿越通道洞內直徑達1.05米。據了解,定向鑽穿越工藝難度大,對地質資料要求高。在我國油氣管道建設史上,曾採用這種方式穿越江河湖泊等,積累了豐富經驗。但是,採用定向鑽方式穿越山體從未有過。山體穿越的最大難點是地質資料取樣難。此次穿越創造了長距離、大口徑、雙管穿越的新紀錄。

    據介紹,在西部管道工程建設中,負責仁壽山雙管穿越的管道局穿越公司,將於今年年底嘗試定向鑽方式穿越大型障礙物。如果穿越成功,標誌著我國定向鑽穿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相關焦點

  • 定向鑽的起源和鑽機的分類
    定向鑽的起源和鑽機的分類 2015-05-07 14:29 鐵甲工程機械網
  • 國產首臺新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成功下線
    7月26日,由鐵建重工自主研發製造的國產首臺新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成功下線,該設備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了我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探領域的空白。鐵建重工研發的新型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據了解,千米級水平取芯鑽機是一種適用於水平方向快速地質鑽探、長距離水平取芯的裝備。
  • 水平定向鑽機大顯神通,長見識了
    水平定向鑽機就是在不需要開挖地面的情況下,鋪設地下管線的機械設備,它能在地下一定半徑內成功避開障礙物通過先進的設備計算和定位,能讓整個鑽頭的穿越過程繞開障礙物到達預定的位置,保證施工精度。在還沒有發明水平定向鑽機的時候,要鋪設管線穿過河道或者障礙物時,就需要採用挖坑,沉管等方式來完成,不但效率低而且成本還很高。水平定向鑽最早出現在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一位工程師將油田所使用的定向鑽井技術用於管道鋪設中。
  • 我國首次在青海鑽獲200攝氏度以上優質乾熱巖體
    近日,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在共和盆地鑽獲溫度達到236攝氏度以上的乾熱巖體。這是我國首次發現溫度超過200攝氏度的高溫優質乾熱巖體,實現了乾熱巖勘查重大突破。這也是青海繼2009年在全國首次發現陸地可燃冰之後,在新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發現。
  • 解析上海坐標城市定向挑戰賽 口號穿越城市歷史
    畢竟我的隊伍裡只有兩名成員是第一次參加城市定向挑戰賽,而且他們平時都一起出去參加過俱樂部的戶外活動,相互之間很熟悉。」因為熟悉,所以默契,孫勇覺得這是黑皮驢舍戶外隊的最大優勢之一。「城市定向挑戰賽的每個點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最後成績是和團隊速度掛鈎的。想要完成任務快又要成績好的話,團隊成員間的默契度一定要高。」
  • 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成功高性能WR1800波導定向耦合器
    7月29日,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加速器部高頻系統對自主研製的國產WR1800波導(Rectangular Waveguide,長邊18英寸的矩形波導)定向耦合器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顯示研製取得成功。
  • 我國首次在西藏高原成功鑽取百米湖芯
    7月21日,工程技術人員利用套管穩定系統鑽取湖芯。
  • 渤海鑽探完成我國最深科學鑽探井測井
    2月29日,渤海鑽探測井公司通報甲方表揚信,對松科2井施工中的突出表現給予讚揚,也對我國第一深科學鑽探井的成功測井進行總結。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並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嫦娥五號發射之後,成功在月球著陸。[email protected],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
  • 詳解雙管電壓放大電路
    採用兩隻電晶體可以構成雙管電壓放大單元,電路如圖4-10所示,電晶體VT 1 、VT 2 之間為直接耦合,沒有耦合電容。雙管電壓放大電路的主要特點是電壓增益高、工作點穩定度高、偏置電阻無須調整和電路較為簡單。
  • 我國科學家成功在高原湖泊鑽取最長巖芯
    記者從納木錯科考現場了解到,8月3日下午,我國科學家成功在高原湖泊鑽取最長巖芯。本次鑽探深度達到153.44米,這是我國湖泊巖芯鑽探首次達到我國科學家利用自主研發的湖泊鑽探系統,首次在近百米的水深條件下成功獲取超長巖芯。
  • 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06:48 來源: 來源:楚天都市報據新華社6月5日電 歷時9年,累計投入5億元,我國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 雙管同程式、異程式、還是章魚式?
    1、水地暖,實際上採暖系統也就是供暖終端,從燃氣壁掛爐(或集中供暖的立管)到集分水器之間用2根供暖主管連接,目前用的較多的是鋁塑管或PPR管,從集分水器到每個房間布置地暖管,地暖管材質一般為PEX-a、PEX-b、PE-RT等純塑管、阻氧管或鋁塑管;2、傳統暖氣片和踢腳暖的採暖系統是一樣的,根據是毛坯房還是已裝修好的房屋安裝採用的採暖系統不同,毛坯房安裝,採暖系統預埋在地板下,稱之為暗裝,可以採用雙管並聯式採暖系統也可以採用章魚式採暖系統
  • 回首航天路:記我國第一次水下發射火箭成功
    資料圖:1982年10月12日,我國首次從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 央視《焦點訪談》10月4日播出了《回首航天路:第一次水下發射火箭成功》,以下為節目內容。字幕: 1982年10月12日15時,第一次水下發射火箭試驗現場。 解說:這是我國第一次成功地從水下發射火箭留下的一段珍貴的畫面,當時任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記者的黃彩虹在發射現場目擊了這個激動人心的壯觀場面。
  • 成功預警多地山體滑坡
    隨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迅速完成全球組網部署北鬥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越來越大入夏以來,地質、洪澇災害頻發北鬥應用發揮獨特的優勢在災害預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障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7月11日晚11時,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基於北鬥的公共監測平臺的人工智慧預警廣播系統發出了滑坡預警
  • 成功預警多地山體滑坡!
    猛戳下方視頻回顧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瞬間↓↓↓隨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迅速完成全球組網部署北鬥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也越來越大入夏以來,地質、洪澇災害頻發北鬥應用發揮獨特的優勢在災害預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障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7月11日晚11時,四川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基於北鬥的公共監測平臺的人工智慧預警廣播系統發出了滑坡預警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科研人員為嫦娥「五妹」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探測器隨身攜帶了鑽取採樣裝置、表取採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將採取深鑽、淺鑽,以及「鏟土」「挖土」「夾土」等方式,採集約2千克月壤,並進行密封封裝。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挖土機」開工大吉
    嫦娥「五妹」降臨月宮,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因此,嫦娥五號落月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和「姐姐」們相比,「五妹」對於著陸點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著陸區域內無太高的凸起、無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務要求。為了「選得準、落得穩」,嫦娥五號採用了「三姐」和「四姐」上應用的「粗精接力避障」方式。
  • 嫦娥五號完成「鑽取」採樣及封裝,正進行「表取」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 雙管阻容耦合放大器及電路故障分析
    本文主要為雙管阻容耦合放大器及電路故障分析。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6/292276.htm  圖1所示是雙管阻容耦合放大器。這一多級放大器由兩個單級放大器組成,兩級放大器之間通過電容耦合,所以稱為雙管阻容耦合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