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試技術研究

2020-10-17 環境技術圈



編 者 按

本文提出了一種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改進型現場測試方法,並基於ITU-R SM.329-11-2011和MIL-STD-461G-2015標準,進行了天線的諧波輻射發射指標實測。結果表明:改進型現場測試方法在雷達天線有效輻射功率測定,解析度帶寬設置等方面,比基於微波暗室的測量方法,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前 言

相控陣雷達天線能夠控制每個陣元產生電磁波的相位與幅度,以此強化電磁波在制定方向上的強度,並壓制其他方向的幅度,從而實現電磁波束的方向發生改變。相控陣天線較之傳統天線具有無機械運動、陣元數量多、快速切換、抗幹擾能力強等特點,因而相控陣天線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受到各軍事強國的重視。

相控陣天線的電性能參數主要包括:有效輻射功率、天線方向圖、電壓駐波比、增益和諧波雜散。其中,諧波雜散即諧波與亂真輻射發射測試是檢驗相控陣天線陣面性能的一個最為關鍵的參數測試。據報導,美國雷聲公司近日對即將安裝在「伯克III」驅逐艦「傑克盧卡斯」號上的SPY6(V)1型相控陣雷達完成了微波暗室內的近場測試,驗證了多個工作頻率下,天線掃描到不同角度,不同工作模式下(如窄波瓣/寬波瓣、低副瓣、和差波束、多波束等)的天線方向圖、駐波、有效輻射功率,以判斷其性能是否達標。基於微波暗室的相控陣天線球面遠場測試系統如圖1所示。

圖 3 控制、限幅、測量通道過載策略設

由於諧波發射為頻率是中心頻率發射整數倍的雜散輻射,諧波輻射發射量是相控陣天線性能的表徵參數之一,也是相控陣天線電磁兼容性特徵指標之一。因此,諧波輻射發射測試屬於相控陣天線電磁兼容性測試範疇,而相控陣天線的一般工作在C波段或者X波段,同時其物理尺寸D一般較大,根據菲涅爾-弗朗和費定理計算的遠場條件R一般大於通用的微波暗室物理長度,而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試需要滿足遠場條件,因此,其相控陣天線陣面的諧波測試一般不在微波暗室內測試。

後文第一部分基於MIL-STD-461G-2015與GJB151B-2013標準,比較了CE106 天線埠傳導發射與RE103 天線諧波輻射發射的區別,給出了遠場條件,並首次詳細推導了相控陣雷達天線輻射發射的有效輻射功率公式,第二部分以某型相控陣雷達為例,提出了一種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改進型現場測試方法,第三部分對實測的相控陣雷達天線的諧波輻射發射量指標。最後,給出相關結論。


1.相控陣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試的理論基礎

1.1天線埠傳導發射與天線諧波輻射發射的區別

MIL-STD-461G-2015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subsystems and equipments 以及GJB151B-2013《軍用設備和分系統電磁發射和敏感度要求與測量》標準,明確給出了關於發射機天線的發射測試項目,即CE106 10kHz-40GHz天線埠傳導發射與RE103 10kHz-40GHz天線諧波和亂真輸出輻射發射。其中,CE106測試項目不考慮任何與天線頻響特性相關的任何抑制,只考慮天線埠傳導直接耦合,不考慮天線系統特性的影響,適用於天線可拆卸的發射機。RE103測試項目對諧波和亂真輸出的輻射發射進行控制,包括對天線輻射特性效應的評估,適用於天線不可拆卸的發射機。相控陣雷達屬於帶有固定不可拆卸相控陣天線的發射機,因此,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和亂真輸出輻射發射遵循標準中的RE103的要求。前已有述,相控陣雷達天線的RE103測試不滿足在微波暗室測量的條件,主要是遠場條件受限所致。

1.2遠場條件公式

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需要在遠場條件下進行。最小遠場測試距離按如下公式確定:

當相控陣雷達天線發射中心頻率不高於1.24GHz時,按式(1)和(2)計算並取大者;

(1)

(2)

當相控陣雷達天線發射中心頻率高於1.24GHz時,按式(3)和(4)計算。

(3)

(4)

上述各式中:

Rm--發射天線與接收天線間的距離,即最小遠場測試距離,m;

D--發射天線的最大物理尺寸,m;

d--接收天線的最大物理尺寸,m;

λ--相控陣雷達天線發射頻率的波長,m。

1.3 諧波發射抑制度公式的詳細推導

諧波發射抑制度可用來表徵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的電磁參數。從電磁兼容測試角度看,諧波抑制度可等效為實測諧波的有效輻射功率值(dBW)與實測基波有效輻射功率值(dBW)之差。由上述可知,諧波發射核心電磁參數應為發射機有效輻射功率。

發射機發射的有效輻射功率也可以表示為:

(5)

式中:

Pt--發射機輸出功率;

Gt--相控陣發射天線增益。

相控陣天線輻射場強E可表示為:

(6)

式中:

EV/m--發射機米前方距離處的電場強度;

R--發射機天線和接收天線間的距離。

(6)式用對數表示,可變成為:

(7)

即為:

(8)

另一方面,從場強測量的角度來講,發射機R米前方距離處的電場強度EdBμv/m還可表示為:

(9)

(10)

式中:

Vr,dBμV--測量接收機埠電壓讀數值,

AFr,dB/m--接收天線的天線係數,

Lloss,dB--接收測試迴路的線纜損耗,

Pr,dBm--測量接收機功率讀數值。

聯立公式(5)(8)(9)(10),可得:

(11)

(12)

(13)

式中:

HSdB--諧波發射抑制度。


2.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改進型現場測試方法

傳統微波暗室測量方法由於遠場條件受限,不能滿足相控陣雷達天線的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量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種改進型諧波輻射發射測試方法,如圖2所示。圖中,待測相控陣天線陣面安裝在外部聯調現場或開闊場中,已知性能參數的EMC接收天線組件(包括10kHz-30MHz單極振子天線、30MHz-200MHz雙錐天線、200MHz-1GHz對數周期天線、1GHz-18GHz雙脊喇叭天線、18GHz-40GHz角錐喇叭)與待測天線等高架設。兩天線分別由儘可能短的高性能射頻屏蔽線纜與發射機和EMI測量接收機可靠互聯。EMI接收機與自動控制系統放置在屏蔽室1中,待測相控陣天線的發射機放置在屏蔽室2中。

圖2 改進型相控陣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試

傳統方法對被測天線的物理尺寸和工作頻段要求不高,但是測試空間內本底電磁環境較好,但較難獲取理想的諧波發射抑制度,而改進型測量方法對被測天線的物理尺寸和工作頻段沒有特殊限制,且較易於滿足遠場測試條件,在較小的解析度帶寬條件下,即可獲取較理想的諧波發射抑制度。

MIL-STD-461G-2015以及ITU SM.329-2011中規定的雜散域無用信號暗室測試方法中包含信號功率90%的推薦的必要帶寬為:10MHz-30MHz頻段的帶寬為10kHz,30MHz-1GHz頻段的帶寬為100kHz,1GHz-40GHz頻段的帶寬為1MHz。在實際開闊場測試中,較高帶寬會導致測試不準確,基波與諧波會被本底信號淹沒,因此本文推薦全頻段測試的必要帶寬為50kHz或更低。在實際開闊場測試過程中,應先對空間損耗和天線增益進行修正,並且需要在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的方位角和仰角上對諧波發射進行搜索,以測量最大的諧波信號電平值。


3.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型相控陣雷達天線為例,其天線基本參數如下:天線陣面最大物理尺寸D為150cm,發射信號中心頻率F為8.8GHz,對應工作波長為3.41cm,接收用的雙脊喇叭天線為最大物理尺寸d為24.2cm。由公式(4)計算的最小遠場測試距離R為88.99m,本次諧波輻射發射測試實際選擇遠場測試具體為100m。

(a)垂直極化,1GHz-18GHz

(b)垂直極化,18GHz-26.5GHz

圖3 相控陣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量曲線(F=8.8GHz,RBW=50kHz)

圖3所示為基於改進型現場測試方法測試的相控陣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量曲線。圖中分析可知,最小解析度帶寬設置為50kHz,基波、二次諧波和三次諧波接收機實測讀數分別為3.93dBm、-71.06dBm和-82.44dBm。校準的接收天線因子在基波和二、三次諧波處分別為37.1 dB(1/m)、46.3dB(1/m)、39.5 dB(1/m),由公式(12)和公式(13)計算的相控陣諧波抑制度,如表1所示。

表1 相控陣天線諧波發射抑制測量數據一

結果分析可知,10kHz-40GHz頻段內,該型相控陣雷達天線的諧波輻射發射二次諧波抑制度約為65dB,三次及高次諧波抑制度高於80dB。側面也驗證了改進型諧波輻射發射抑制測試方法具有較好的工程可操作性與可行性。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於開闊場的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改進型測試方法,構建了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測試系統,並以某型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試為例,驗證了該方法在雷達天線有效輻射功率測定,解析度帶寬設置等諧波輻射發射測試細節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工程可行性。


本文節選自2020年《環境技術》第4期

文章:相控陣雷達天線諧波輻射發射測試技術研究
作者:周海軍1,石昕陽2
單位:1.海裝裝備技術合作中心;2.武漢船舶通信研究所

專家簡介:周海軍,男,工程師,研究方向:動力機械及工程、電磁兼容、裝備保障。

@《環境技術》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相關焦點

  • 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優勢,有哪些重要參數?
    我們知道有源相控陣雷達比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性能要高几個數量級,同時提高了可靠性並降低了採購成本。有源相控陣天線的核心是發射/接收(T/R)模塊,每個輻射單元的T/R模塊在發射信號時進行功率放大,在接收信號時進行低噪聲放大,並進行波束控制的移相控制。
  • 洛克希德·馬丁完成相控陣天線傳輸測試支持近地、地球同步軌道多...
    近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爾航空航天公司(Ball Aerospace)宣布已經成功完成了多波段、多任務(MBMM)天線的相控陣傳輸測試。MBMM有望使多顆衛星同時連接使用多頻率的單相控陣天線系統。它增加了吞吐量,同時也縮小了天線的佔用面積。
  • 洛克希德·馬丁完成相控陣天線傳輸測試 支持近地、地球同步軌道多...
    MBMM有望使多顆衛星同時連接使用多頻率的單相控陣天線系統。它增加了吞吐量,同時也縮小了天線的佔用面積。這標誌著美國太空部隊MBMM計劃的又一技術裡程碑,並使團隊向今年晚些時候的完整的端到端衛星通信演示又邁進了一步。在此傳輸測試之前,曾在2月份進行過一次類似的成功接收測試。
  • 機載雷達發展簡史: 從蝙蝠說起 到 機載相控陣
    如果讓每兩個相鄰縫隙的相位差連續改變,則指向就會從垂直於平板中心向其方向連續變化,這種效果實際上就是掃描,而不用轉動平板天線——這就是所謂的相控陣技術。這一技術被迅速地利用到雷達技術中去,掀開了雷達發展的新篇章。  在相控陣技術中,波束指向的變化是由每一個天線單元的相位變化來實現的。
  • 薩德系統中威脅最大的其實是相控陣雷達,詳解其工作原理及構成
    3rjednc所謂相控陣雷達,採用的正是相控陣天線技術,也是今天4.5G Massive MIMO作為民用之一採用的技術,同時未來5G相控陣基站將成為主流。3rjednc剛才講了,未來5G將大量採用相控陣天線技術。其實相控陣天線系統已經廣泛民用,包括大家熟知的MIMO天線,用於預測天氣和保證航空安全的雷達系統。
  • 帶你詳細深入了解薩德系統中威脅最大的相控陣雷達的工作原理
    作為一枚通信汪,我更關注的是那個用來探測和跟蹤目標的雷達系統,就是被稱為薩德系統的眼睛的AN/TPY-2相控陣雷達。也有人認為真正對中國最大的威脅是這個相控陣雷達。 薩德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薩德系統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①雷達,②火控系統,③發射車,④攔截器。
  • 幾張動圖就可以說明白相控陣雷達原理
    傳統的雷達,我們可以把它的天線看成是一個「獨立的整體」,比如上圖所示,就是使用獨立天線結構的傳統雷達;而對於相控陣雷達來說,它所謂的天線其實是由一個個小小的電子天線單元共同組成的,這些小小的天線單元成陣列排放組合,所以我們平時說的相控陣雷達它的全稱其實也叫做「相位控制電子天線陣列雷達」。
  • 馬斯克的衛星網際網路確實神奇,居然要用相控陣天線和雷射通訊技術
    SpaceX已經通過其他小衛星的「蹭車」服務分攤了星鏈的發射成本,剩下的任務便是生產出價格足夠便宜、讓普通人接受得起的星鏈用戶終端。但其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市面上同等大小的相控陣天線,價格在1500美元左右;而馬斯克所想的是。星鏈終端在初期售價為200美元左右,此後再逐步下降到幾十美元。
  • 詳細分析光學相控陣LiDAR
    下面就按照不同的固態雷射雷達技術做簡單介紹。首先要介紹的是光學相控陣LiDAR。 1.光學相控陣LiDAR 雷射雷達從機械轉動向聚束成形的進化趨勢與雷達完全相同:軍事上廣泛應用的相控陣雷達一般擁有上千個發射天線單元,通過調節波束合成的方式,可以改變雷達掃描的方向而不需要機械部件運轉,靈活性很高,適合應對高機動目標,還可發射窄波束作為電子戰天線。
  • 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第1部分:線性陣列波束特性和陣列因子
    相控陣天線設計並非新生事物,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這一理論已經相當成熟,但是,大多數文獻僅適合精通電磁數學的天線工程師。隨著相控陣開始包含更多混合信號和數字內容,許多工程師可以從更直觀的相控陣天線方向圖說明中獲益。事實證明,相控陣天線行為與混合信號和數字工程師每天處理的離散時間採樣系統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
  • 洛·馬公司為美國太空軍測試新型相控陣天線
    據C4ISRNET網站2020年9月4日報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鮑爾航空航天公司於8月31日宣布,成功完成了多頻段多任務(MBMM)天線的相控陣傳輸測試,這是實現全面端到端衛星通信演示的一個技術裡程碑。
  • 機載雷達簡史:向雷達先驅者們致敬
    這一技術被迅速地利用到雷達技術中去,掀開了雷達發展的新篇章。  在相控陣技術中,波束指向的變化是由每一個天線單元的相位變化來實現的。相控陣雷達在每一個天線單元(如縫隙)後面,都會安裝一個移相器,用來改變它的相位。而我們知道,從天線射出的波束是每一個天線單元輻射出的電磁波在功率和相位兩個方面進行相加的結果。那麼,每一個天線單元的功率如何決定呢?
  • 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線性陣列波束特性和陣列因子
    隨著相控陣開始包含更多混合信號和數字內容,許多工程師可以從更直觀的相控陣天線方向圖說明中獲益。事實證明,相控陣天線行為與混合信號和數字工程師每天處理的離散時間採樣系統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本系列文章的目的並非培養天線設計工程師,而是向使用相控陣子系統或器件的工程師展現他們的工作對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的影響。
  • 相控陣天線方向圖——第3部分:旁瓣和錐削
    相控陣天線也具有類似的特性:沿陣列平面軸的矩形加權按照正弦函數輻射方向圖。應用到此特性,以sinc函數表示的第一旁瓣只有-13dBc是有問題的。圖1顯示了這個原理。在天線之外,沒有輻射能量,輻射從天線邊緣開始。在圖3a中,場強出現突變,而在圖3c中,場強隨著距離天線邊緣的距離增大而逐漸增大。對輻射能量造成的影響分別如圖3b和圖3d所示。
  • 韓國首次公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並畫下一個好大的餅
    當地時間7月13日,韓國正式把為KF-X隱身戰鬥機配套的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試製品曝光。圖為這套有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多個T/R模塊呈菱形布置在陣面上。這套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由韓國國防部旗下國防科學研究所主導研發,韓華系統公司研究所具體實施,當天在該所還進行了電波輸送試演。
  • 雜散發射的測試及抑制方法
    雜散發射可以理解為諧波分量,比如GSM900 的2 次諧波分量在1.8G,3 次諧波分量在2.7G,等等。雜散發射的測量通常在0-6GHz 之間測量,在1GHz 到4GHz 處應小於30dBm,GSM規範裡有相應的規定。雜散發射在兩種模式下測量,一種是傳導模式,一種是輻射模式。而每一種模式下又分為信道模式 (Traffic)和空閒模式(Idle),通常信道模式的值會大於空閒模式。
  • 單脈衝二次監視雷達天線波瓣測量方案研究
    目前中國民航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 統性的雷達綜合測試系統,更不可能更多地去研究、優化系統測試方法。同時,目前民航有關部門正在建立空管設備系統測試評估平臺,並且有關部門還在籌備建設 雷達合資工廠,雷達天線性能測試系統作為其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展開建設,是目前建設者需考慮的一個重要課題。由此,本文著重從二次雷達天線 測試方案進行研究。
  • 詳細分析: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技術
    當時,有些科學家想突破經典解析度的限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設想:合成孔徑雷達天線往往僅用單個輻射單元,沿一直線依次在若干個位置平移,且在每一個位置發射一個脈衝信號,接收相應發射位置的雷達回波信號並儲存起來,然後通過信號處理的方法產生一個等效的長的線性陣列天線。合成孔徑雷達的特點是解析度高,能全天候工作,可有效地識別偽裝和穿透掩蓋物。
  • 雷達課堂:合成孔徑雷達原理
    合成孔徑雷達(Sy 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利用一個小天線沿著長線陣的軌跡等速移動並輻射相參信號, 把在不同位置接收的回波進行相干處理
  • 雷達的應用、配置以及基於散射參數的脈衝測量
    = 雷達發射器與目標之間的距離;Pt = 發射信號的功率;G = 雷達天線增益;σ = 目標的雷達截面;Ae = 有效的天線孔徑;λ = 發射信號的波長。基於天線配置的雷達分類雷達系統可能會使用天線列陣,有時甚至會使用成千上萬的天線元素。因此,依據天線配置,雷達系統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單站雷達:在這種雷達系統中,發射器和接收器採用時域多路復用技術,從而共用天線。· 雙站雷達:如果雷達系統的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分開部署(通常相距較遠或偏置角較大),則屬於雙站雷達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