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既是人類前進的動力,也是一把雙刃劍
對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不會反對,但是還有句話也最重要,那就是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21世紀的我們的生活能夠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正是因為有著科技的推動,人類依靠著科技帶來的技術革命,瞬間改變了整個時代前進的方向。可以說這是歷史不可逆轉的潮流,也是歷史的必然。
要是有人問起我們,世界上最為出名的動物會是什麼呢?估計一千個人可能會有一千個不同的答案,不過如果我說起克隆羊多利的話,你是不是會很熟悉的呢。沒錯無論是電視新聞還是各種科技書籍上,我們總是會看到關於克隆羊多利的介紹。
實際上多利的誕生在科學史上有著裡程碑式的成就,畢竟它不是正常生育的一隻羊,而是一隻採用無性繁殖誕生的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克隆技術。在當時可謂是一大熱點話題,同時也引發了關於科學與倫理道德的爭論。
多利的誕生,克隆技術首次問世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存在著有性生殖,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不過科學家們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就提出了關於無性繁殖的科學論斷。在多利誕生之前,一切都還停留在理論研究未進行實踐的進程中,直到1996年多利在英國誕生
而1997年,英國的《自然》正式爆料了關於多利的新聞,在當時的科學界、甚至是全世界的公眾之間產生了巨大的轟動和影響。那麼,世界上都有著小羊羔的出生,為何多利這樣的一隻小羊會有著如此大的關注呢?原因無非就是當時誕生的一項新的技術,那就是克隆技術。
多利是世界上第一隻採用無性繁殖而誕生的生物,是由英國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們利用克隆技術成功培育出來的。多利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父親,但是它卻有著三個母親,主要是一個提供卵子、一個提供基因、而另一個則負責孕育。當這隻特殊的小羊第一次亮相的時候,全世界都對克隆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感到好奇與驚訝。不過在驚呼之餘,也有著很多人產生了深深的擔憂,這會不會意味著未來將會有所謂的「複製人」誕生呢?
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著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也有著很多的家庭無法生育。而克隆技術的出現似乎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甚至還可以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基因的檢測。總而言之,這項科學技術似乎也預示著在未來它將為人類帶來巨大的福音。
然而,距離多利的誕生已經過去多年,多利也在幾年之後染病去世,而全世界內依舊沒有所謂的「複製人」的研究。很多人都會想,既然克隆技術有著獨特的優勢,為什麼不能夠加以推廣呢?實際上這一切的一切還是牽扯到所謂的科學和倫理道德的問題。
科學與倫理道德的思考,是至關重要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並非一次就可以成功,需要經過多年的研究,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動物會被經常用來做活體實驗。想一想,如果是複製人的話,能夠保證一次性成功嗎,這其中帶來的後果又是誰可以承擔的?不說別的,就說多利的命運吧,它在1996年誕生,卻在2003年的時候去世。按照一般綿羊的壽命來看,綿羊一般能夠存活十五歲左右,可是多利卻在七歲的時候就一直染病,咳嗽、關節病等症狀一直不停地出現,由此看得出來克隆技術還是對多利的身體構造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
多利去世後,它的遺體被做成了標本,存放在博物館裡面。可以說,多利身上所具有的先天性缺陷正是克隆技術所造成的,也足以證明人類的科學技術是還不完善的。看到多利的結局也就證明為什麼科學家一直不同意所謂的「複製人」實驗。
實際上我們之所以會想到「複製人」,畢竟還是希望科學技術能夠造福於人類。只是我們沒有想到,科學也是一把雙刃劍,現如今的科學技術是無法保證「複製人」能夠有著和我們正常人一樣的壽命歷程的。
而且我們還要想到倫理方面的問題,如果存在著一個和你相同的人,你是會覺得高興還是慌亂呢?尤其是在實際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連我們正常人之間都對彼此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甚至還有著偏見與歧視。想一想如果真的有「複製人」存在的話,別人又會怎麼看待呢,公眾又怎麼會看待這些特殊人群呢?如果說這個世界有著越來越多的「複製人」,那我們人類不就是沒有生存的空間了,是不是要搬到外太空去呢?
科學是人類前進的引導者,但絕不會給予天馬行空的權利
在現在的這個時代,科技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科技的發展是有底線和原則的,想當年,美國科學家們想要建造出一個和地球生態圈一模一樣的生態圈,結果沒多久實驗就宣告失敗。科學的存在本質就是為了造福於人類,不違背世間自然應有的法則與規律。
科學不是為了讓我們去複製我們生活中有的一切,而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這個世界,與其說它是創造者,倒不如說是一個引導者,因為我們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終究是滄海一粟。我們要想看到未來的世界是如何的一番景象,必然是有科學這個引導者給我們指明方向。
而對於科學的應用,我們可以有無限的遐想,但是絕不是給予我們異想天開的自由,否則的話當世界的規則被打亂的時候,也許我們就會遭到應有的懲罰。